書院的進取 - 經濟觀察報

2021-01-09 經濟觀察報

(杭州萬松書院)

【文化的江山】

劉剛/文

書院,是開放社會的標誌,是思想者的家園。統治者有王朝,思想者有書院,從書院裡可以聽到思想的述說。

在《中國書院史》裡,作者鄧洪波描述了有宋一代書院分布的情況,宋有書院720所,分布在今日中國19個省區,南到海南、香港,北到河北。其時,書院可以分作三個人文地理帶,一是黃河流域書院帶,約有30餘所,以河南為中心,著名者有嵩陽書院、應天書院;二是長江流域書院帶,約有500餘所,尤以江南為盛,以廬山為中心,形成東西向與南北向相交的書院十字架地帶。往東,從廬山到會稽山,形成了陸王心學的思想山川。往西,地接衡廬,由程朱理學一貫三,把廬山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衡山石鼓書院連接起來,開闢出內聖外王的思想路線。向南,從廬山往廬陵,從白鹿洞書院到白鷺洲書院,這一線造就了隱士與烈士的精神家園;三是嶺南及沿海書院帶,約有100多所,以閩、粵為重點,為近代化的到來預留了發展空間。

由此可見,中國書院主要在江南,以江西為中心,向全國發展。

滾滾財源入贛鄱

但凡書院中心,必有三多:錢多,書多,讀書人多。而此三多處,除為當時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亦必為一人文地理樞紐。唐代王勃言江西水利,「襟三江而帶五湖」,意其位於江南,襟帶長江,連東吳出東海,西涉湘鄂,可入川滇。尚未言其內有贛江,從嶺南到江南,溝通珠江和長江,順勢而北,可直抵中原。由此而南,則出河源下南海;而下一句「控蠻荊而引甌越」,則言江西之地利。其北控荊楚,南引甌越,東南向出武夷而入閩境,南向過梅關而臨粵海,於閩粵兩地,皆有通道入海。

更何況宋代基本國策,是向北防禦往南發展,從河北到河南,從河南到江南,從江南到嶺南,從嶺南下海,開拓海疆。由打通西域絲路,轉向開發西洋瓷路,在這個戰略轉型中,江西,以其江南樞紐之地位,連接河南和嶺南,溝通江河與湖海。

當時的通商口岸,有廣州和泉州。海貨上岸,多走江西,由贛江北上,通過鄱陽湖,進入長江轉入運河,北上至汴河,就到了汴梁。產品外銷,也是走運河-長江-贛江一線,過嶺南後出口,太湖流域的絲,鄱陽湖流域的瓷,行銷世界各地。尤其瓷,後來居上取代絲,成為了「中國」代名詞——China。

試以景德鎮瓷業為例。景德鎮被廬山、黃山和三清山環抱,以道教說法,那便是個洞天福地。對於外來者有一定的區隔與屏蔽作用,歷代戰火,無及於此。

可由內而外也很通暢,不僅內地走江湖,能「財源茂盛達三江」,其於國際貿易亦能「生意興隆通四海」。有人統計了景德鎮的瓷器出海線路,計有六條。這六條都從昌江出海,其中,四條出南海,兩條出東海。出南海的,一條走贛江出海,另有三條走撫河出海。出東海的,一條從長江下遊出海,另一條從新安江出發,往錢塘江出海。

巨額貿易順差,使贛江、撫河成為黃金水道,滾滾財源順著江河,流入贛鄱大地。王安石就在貿易順差裡長大,還在11世紀,他就從中嗅到了重商主義,書院也跟著貿易順差,一個接著一個興起。不說別的,就一個產品——瓷,養了江西多少進士?

當然還有書院,朱熹從廬山到武夷山,走的應該就是撫河一線。他走下山來,走向海邊,走到福州、漳州、泉州,走出一條連山通海的書院路線,把書院從山林湖畔,辦到沿海岸邊。朱熹一生開辦、修復、主講了70所書院,最重要的書院有兩所,那就是嶽麓書院和白鹿洞書院。雖然早在他以前兩書院就已存在,但直到他出現,才成為了中國文化的標杆。嶽麓書院的朱張會講和白鹿洞書院的朱陸會講,開啟了思想共和的新紀元,尤其在白鹿洞書院,朱熹立學規,明宗旨,定製度,形成了思想共和綱領和學術開放原則。

北土中國書院花

朱子至死,有一心願未了,他多想率領一支書院新軍,以學術開放為矛,思想共和為盾,代表文化中國出徵,以書院的形式北伐,從江南到江北,從淮南到河南,從河南到河北,從大河上下到長城內外,像嶽飛「還我河山」那樣,「還我文化的江山」。

這一天終於等來了,等到宋理宗為他「平反」時,北方的蒙元亦已認同了朱熹。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第一個響應他辦書院的,竟然是大漠天驕窩闊臺。

大汗有一名漢人養子,名叫楊惟中,是蒙人滅金時窩闊臺收養的孤兒,長大後,被窩闊臺重用,史載他「知讀書,有謀略」,大概也受到了王子般的教育。大漠裡竟然出了一個讀書人,那人必定是一粒天生的讀書種子。

讀書的種子既已問世,就要有文化的江山供他生根、發芽、開花。

他要將自己播種在哪裡?他是北人,所以首先想到中原,中原有伊洛之學。接著便想到了江南,因為文化的正統性已從中原轉移到了江南,伊洛之學在江南發展為朱子之學,代表伊洛之學的嵩陽書院,在江南發展為嶽麓書院和白鹿洞書院。因此,他要在北土中國也開一朵書院之花,一朵像嶽麓和白鹿洞那樣的書院之花。在燕京,他相遇了另一位中原人士,那人名叫姚樞,兩人一見相知,遂共圖文化中國復興之大舉。

剛好皇子闊出用兵,南下中原,楊惟中受命,隨軍行中書省事。此次南下,他一身二任,一任在王朝,他要助北蒙統一中國;一任在文化,他要以書院的形式復興文化中國。他認為,書院傳道繼學,當如嶽麓白鹿,以為天下標準,使學者歸往。

此行,姚樞於刀兵水火中救了宋儒趙復,據《宋元學案》,元師伐宋,屠德安今湖北安陸,姚樞奉詔求儒、道、釋、醫、卜者,適逢趙復被俘,「樞與之言,奇之。但復不欲生,月夜赴水自沉。樞覺而追之,在積屍間,見復解發脫屨,呼天而泣,樞挽之出。」當時,南北不通,程、朱之書不及於北方,姚樞正協助楊惟中建太極書院,立周敦頤祠,選取二程、朱熹遺書八千餘卷,有請趙復講授。姚樞「首受其學」,從學者達百人,從此,理學復興於北蒙。

趙復又本照伏羲、神農、堯、舜所以繼天立極,孔子、顏回、孟子所以垂世立教,周敦頤、二程、張載、朱熹所以發明紹續者,作《傳道圖》,且列書目於後,由此程、朱之學在北蒙廣為傳播。趙復曾被元世祖召見,世祖問「我欲取宋,卿可導之乎」?答曰「宋,父母國也,未有引他人之兵以屠父母者」。世祖義之,也就不勉強他了。

黃百家說,北方久為異域,與中國聲教不通,自趙江漢(趙復),以南冠之囚,吾道入北,而姚樞、竇默、許衡、劉因之徒得聞程、朱之學,以廣其傳。黃百家是黃宗羲的兒子,父親的未竟之業和未了之志,由他來繼承,黃氏父子同處於明清之際,其際遇與宋元更替,何其相似!總之,要重啟書院,留住文化的根,最後的勝利,必定屬於文明。

中國思想者,文明「未亡人」,以思想的傳播和書院的拓展,收復國土和國權。蒙元重武輕文,其於武力方面,對漢人管控甚嚴,連每家每戶的菜刀都要管。在文化方面,則放任自流,任其發展,最好讓漢人都入書院,在讀書中而非馬背上,度過一生。而這正中「未亡人」下懷,於是,大辦書院,開闢了一條新的思想戰線。

蒙元對此反而網開一面,欲使漢人盡入書院彀中,納入他們的文治安排,在文化中趨於文弱,蒙元貴族起於牧武,不解耕讀,因而認為文弱可以欺負。文何至於弱?此乃蒙元大錯覺。當《正氣歌》傳入北土,當程朱理學君臨北國,重新喚醒了北人的中國意識。自從南宋秦檜與金人定了個「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和約以來,斷了北人南歸的路,北人就不得不與南人分開而被「去中國化」了。

蒙元王朝謀正統

蒙元統一中國,都道是武力取勝,然而,都未深究其所以然。也沒問一聲:何以窩闊臺與蒙哥汗皆敗,而元世祖忽必烈能成?

個中緣由,在於忽必烈完成了轉型,將蒙宋兩國戰爭,轉變為中國內部的南北朝戰爭,而忽必烈本人,也從蒙古大汗向中國皇帝轉化了,使北蒙對南宋戰爭,具有了中國歷史的爭正統的性質,他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法寶,就是用北人打南人。

百年之後的北人,雖與南人同屬一個中國,但相去已久,分隔已深,且已奉蒙元為正統,故其欲以北朝自居,而與南宋爭天下之心常在,躍躍而欲試矣。他們參與到宋元戰爭中來,將戰爭納入了中國歷史傳統。

元朝在中國的出現,可以說是北人在政治上的一個成功,它使得戰爭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轉變。宋元之戰,不再是如漢與匈奴、唐與突厥那樣的戰爭,而是變成了中國內部的南北朝戰爭,蒙元與北人結成了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其勝利之本。

南宋之所以失敗,就因為失去了北人。當宋元聯手滅金時,宋本已趁機收復中原,但似乎並未得到中原民眾的響應,蒙元一反攻,宋師就退回了南方,從此,開啟了宋元四十年戰爭。戰爭進行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窩闊臺時期;第二階段,是蒙哥時期;第三階段,是忽必烈時期。前兩個時期還是大汗制,到了第三階段,就開始了從大汗向皇帝轉移。

大汗與皇帝不一樣,主要是權力的來源不一樣,雖然都是家天下,但大汗產生是通過部落式的家族民主制議會——忽裡勒臺大會選舉產生,帝國則採取兄弟共和的聯邦形式,成吉思汗、窩闊臺汗、蒙哥汗都是這麼產生的。到忽必烈時,他因常在漠南漢地經營,受了儒術影響,便自稱大汗,由於未經忽裡勒臺大會選舉,乾脆改稱皇帝。

而皇帝與大漢不同,大汗由選舉產生,皇帝則以世襲制。大汗制採取聯邦共和,皇帝則以君主專制。忽裡勒臺大會因而解體,忽必烈在統一中國和統一大漠之間作了取捨,他選擇了做皇帝統一中國,故其生前和死後,都未能在整個大漠行使最高的統治權力,亦不被四大汗國認可為「大蒙古國大汗」。直到元成宗時,經過鐵堅古山一戰,元朝得勝,乘勢與四大汗國達成和議,四大汗國從此承認元朝皇帝世襲「大蒙古國大汗」稱號。

為統一中國,忽必烈改制,把大汗改成皇帝。大汗要選舉產生,皇帝則可以世襲,哪個帝王經得起這樣的誘惑?所以,他把政治中心從大漠向中國轉移,寧可不做蒙古大汗,也要做中國皇帝。為了當皇帝,他可以改國號,接受中國儒士建議,改國號為「元」。

胡人對「元」字有獨鍾,還在隋唐以前的中國南北朝時期,就有北魏孝文帝漢化改制,讓鮮卑人改用漢家姓氏,皇族拓跋氏就改姓為元,而蒙人則以國號為元。

歷朝歷代,本來都是以自己在王朝中國裡的出身為本朝國號的。漢朝是以漢王出身,唐朝以唐國公出身,宋朝在宋州起家,唯有元朝,在王朝中國裡沒有來歷,但它卻有著文化中國的依據,它出自《周易》「大哉乾元」之元,對文化中國的認同,使它進入了中國歷史傳統,又從歷史傳統中,獲得了王朝中國的北朝身份。

有了北朝身份,它就能爭取北人支持。宋元對峙,勢均力敵,誰能得到北人支持,誰就能取得最後勝利。窩闊臺和蒙哥時期,元朝未立,故宋元之戰難有結局,蒙哥合州一戰,甚至命喪漢地。到了忽必烈時期,元朝興起,才從國力上對南宋形成壓倒優勢——蒙人加北人大於南人,而且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才有的奇觀:文化中國北上與王朝中國南下。

蒙元沒有王朝中國出身,故亟需文化中國確認。還在南宋滅亡之前,朱子就被北方士人擁戴,朱子之學就被蒙元王朝定於一尊,連朱子在南宋的悲慘遭遇,也成了蒙元聲討南宋並南下徵伐的理由。於是,書院北上,蒙元南下,如此南來北往,中國就統一了,當蒙元恢復科舉時,便詔以朱子《四書集注》為準試取士子,把朱子之學定為科場程式。

朱熹勝利了,不僅在於王朝中國對他的認同,更在於他的弟子們衍生了一支文化中國的思想大軍,用他的思想——理學、以他的書院,北定中原。

蒙元王朝,以理學和書院,確認了它在文化中國的正統性。

今古都輸夢一場

北人早已斷了南望王師的念想,但他們卻看到了王道南來,重現文化中國的景象,而這一切卻是蒙元帶給他們的當時最先進的思想和文化。

南下滅宋的張弘範,就是北人。他死後,有人罵他「不是胡兒是漢兒」,就是站在了籠統的宋人立場來看他。其實,自秦檜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宋人的範圍就縮小到南方去了,北人已不在宋人之列,河北的人歸金,河南的人歸齊,齊是由金人冊封的劉豫政權。所以,把張弘範當作宋人,是文化上的一廂情願,並不符合歷史事實,說「宋張弘範滅宋於此」,那樣的反諷毫無意義。

張弘範非宋人,但他卻是文化中國人,他對宋朝沒有感覺,但對於江南卻不能無動於衷,他在《過江》詩中,宛如國殤般吟曰:「磨劍劍石石鼎裂,飲馬長江江水竭,我軍百萬戰紅袍,儘是江南兒女血」,好個「江南兒女血」,都是王朝造的孽!

南下之初,他有《木蘭花慢·徵南》詞一首,曰:「混魚龍人海,快一夕,起鯤鵬。駕萬裡長風,高掀北海,直入南溟。生平許身報國,等人閒、生死一毫輕。落日旌旗萬馬,秋風鼓角連營。炎方灰冷已如冰。餘燼淡孤星。愛銅柱新功,玉蘭奇節,特請高纓。胸中凜然冰雪,任蠻煙瘴霧不須驚。整頓乾坤事了,歸來虎拜龍庭。」戰後,他對戰爭進行了反思,詩句「十年鞍馬是非場,虛名半紙多幾張」,已透露出人生的無奈與無聊,他嘆曰:「世事莫論量,今古都輸夢一場,笑煞名利途上客,幹忙!千丈紅塵兩鬢霜」。北歸後,他被身病與心病夾擊,殉了王朝中國。被他帶到燕京的文天祥,也以一死殉了文化中國。此二人者,可為當時兩個中國的代表。他們的死,也都死得其所,張弘範以一死,統一了王朝中國,而文天祥的死,則預告了文化中國的勝利。

相關焦點

  • 西安書院門裡的畫蟲人
    張騫在書院門畫畫 2019年5月,在高手如雲的書院門裡,他決定將畫蟲作為自己的創新點,畫出一番名堂來。記者看到,張騫先用鉛筆在紙上勾勒出昆蟲的大致形態,再用極細的毛筆畫出細節。在他的筆下,各種昆蟲雖然僅有手指大小,但用輕重濃淡的變化畫出了昆蟲翅膀的動感,昆蟲身上的絨毛清晰通透、栩栩如生。畫中的昆蟲們形態各異,或慵懶翹首,或警覺顧盼,「這些蟲子好像馬上就要一躍而起,跳到我們的面前了。」前來書院門觀畫的「粉絲」讚嘆道。
  • 天心區書院路社區啟動「健康書院」項目
    時刻新聞 —分享—   發生意外 可呼「家門口的120」 天心區書院路社區啟動
  • 蔡伯勵書院龍江成立,來學學玄學、風水
    蔡伯勵書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萬家長) 今年94歲的海內外著名堪輿大師蔡伯勵先生有新消息了,上周五(11月20日),蔡伯勵書院在其家鄉龍江鎮正式落成開幕,書院將通過教學課程、文化藝術講座等方式,進行國粹文化的推廣、交流和培訓等,打造一個新的國學文化基地。
  • 西安書院門裡的畫蟲人:筆下昆蟲栩栩如生 治癒畫風傳遞人生哲理
    在文化氣息濃厚的西安書院門裡,一位擺攤專畫昆蟲的小夥深受大家歡迎。小夥名叫張騫,他畫筆下的昆蟲雖僅有手指大小,卻栩栩如生,身上的絨毛清晰可見。樂觀的他通過畫作表達積極向上的人生哲理,「粉絲」們稱他為「治癒系畫家」或「蟲子哥」。
  • 廬江書院祭文丨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2019己亥春祭大典
    《廬江書院祭文》維公元二O一九年四月十八日,歲次己亥三月十四,廬江書院春祭大典。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謹備三牲、鮮花、時果,祭於羊城廬江書院列祖列宗前,告之以文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軒轅黃帝,姬水肇祥。以姬為姓,周文武王。
  • 安樂書院:邵夫子創設 經典著於此(洛陽書院史話)
    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易學家、歷史學家邵雍,在伊川隱居30年,創辦了安樂書院。這裡不但是著名理學名家程顥、程頤潛心求學之地,而且也是邵雍傳世經典《皇極經世》《觀物篇》等著成之地。至明代,安樂書院頗具規模,成為當地莘莘學子求學的重要場所。新中國成立後,安樂書院原址先後成為政府辦公場所和學校;2010年伊川縣決定重建安樂書院。
  • 印跡·甕安|花竹書院
    王斆成在《修花竹書院記》中寫到:「每以公暇,多與士淪茗論文,極多款洽,質美而力學者自不乏人。惟惜下帷無地,蓋書院毀而未修,將屆四十春秋,時間之不可緩也。愛集同寓諸公暨城鄉耆老,以修復書院為請。隨捐廉興工,為之提倡。僉乃踴躍輸將,襄成斯美。經始於戊戌之夏,越己亥初秋,鳩工以落成告。」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及書院院長給2020屆畢業生的寄語!
    在畢業這個時刻,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逸夫書院、學勤書院和思廷書院的院長、副院長或助理院長等老師紛紛寄語畢業生。在未來的徵途中,希望你們能夠坦然面對所有的苦難,腳踏實地,不斷學習,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用智慧與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勇敢地揚帆起航吧!
  • 《萬達工作法》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凡標註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邂逅「萃辰天心書院」
    今天受朋友邀約去「萃辰天心書院」參加一個分享會,一聽「書院」兩個字,腦海就出現了中式瓜皮禮帽、山羊鬍子長辮子、手拿戒尺搖頭晃腦吟誦《四書》《五經》的熱鬧畫面。當我推開書院的大門,古樸的中式棗紅色書架上整齊的擺滿了各類的書籍,迎面圓形屏風前古色古香的木案上的根雕——觀音,俯瞰著天下眾生,幾本書和插花臘梅的點綴,書香禪韻的感覺油然而生,一位身著粗布大褂的女管理員迎了上來,一個合手禮,一句甜美的「歡迎光臨」,一種禪意迎面襲來,我也趕緊躬身回禮,當小姑娘抬起頭的瞬間,我驚詫了,圓圓的臉龐在粗布大褂的映襯下愈發的精緻和秀美,圓形的眼鏡更增添了一份書卷氣,小小的年紀竟然投身於文化事業中
  • 陸胤:從書院治經到學堂讀經——孫雄與近代中國學術轉型
    ②光緒戊戌(1898)前後,由書院到學堂,由經學史學入經濟,在書院學堂化、課藝時務化的同時,南菁院生經歷著艱難的學術變軌和人生抉擇。自清季學制改革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始終活動在學術文教界的孫雄,即為其中一例。
  • 探書院、觀非遺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
    新華網長沙11月26日電(記者 劉佳佳)探訪千年書院、體驗非遺魅力、感受民族文化,「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記者團25日先後趕赴嶽麓書院、雨花非遺館、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參觀採訪,近距離感受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
  • 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究竟是啥意思 嶽麓書院不僅是教書育人的福地,它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也都是文物寶藏。 嶽麓書院的大門,始建於宋,現存大門則建於明代正德四年。大門正上方掛著的「嶽麓書院」匾額,更是宋真宗賞的御匾。
  • 萬科梅沙書院,深圳國際學校中的佼佼者
    萬科梅沙書院是由萬科教育發展基金會舉辦,委託深圳中學辦學及管理的優質國際化學校。通過中考被書院錄取、且高中三年完成書院規定學分的學生,將頒發教育主管部門核發的高中畢業文憑。萬科梅沙書院位於鹽田區大梅沙環梅路33號萬科中心東側,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將開設30個班,採用小班教學,每班35名學生, 可提供1050個學位。
  • 江埔街雙鳳書院暑期公益培訓班圓滿結課啦,點擊參觀學生作品「線上...
    為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讓藝術的力量注入到鄉村發展中,助力鄉村振興,8月27日,由江埔街團工委聯合關工委、上羅村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雙鳳書院志願助學藝術公益暑託班圓滿結課。
  • 司寇詹仰庇和巢雲書院的故事
    穆宗聞報後發怒,頒詔令曰:「仰庇小臣,敢照及天子,且狂肆屢不悛。」於是將仰庇廷杖百下,削職為民。後來的《明史》都替仰庇叫冤:「仰庇為御史僅八月,數進讜言,竟以獲罪。」南京給事中駱問禮、御史餘嘉詔等疏救仰庇,卻被穆宗一句「不許黨護」頂了回來。仰庇被錦衣衛捉去午門前結結實實打了一百棍,所幸性命無憂,不久傷愈即返回泉州。
  • ...但過去幾個月的經濟復甦步伐能否持續到今年第四季,仍有待觀察。
    【數據評論】機構:數據衡量了瑞士經濟整體經濟活動的未來趨勢,總體數據是2010年8月以來最高。這表明對於國內經濟的樂觀情緒增加,但過去幾個月的經濟復甦步伐能否持續到今年第四季,仍有待觀察。
  • 天心區委、天心區政府領導調研雅禮書院中學春季開學工作
    天心區委、天心區政府領導調研雅禮書院中學春季開學工作        2020-04-11 大 中 小   高三春季復學複課工作情況如何
  • 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什麼意思?
    瀏陽人張楚留影嶽麓書院。圖/李林冬整個九月,嶽麓書院是熱鬧的,其間來了大領導視察調研,也來了貴客參觀。他們或在給群眾的講話中或在聊天中,都有說到「惟楚有材 ,於(於)斯為盛」,這副嶽麓書院門頭上的對聯。
  • 重慶最美茶書院亮相北濱路天月茶城
    , 天月集團和天月茶書院的全體員工,以及與會領導和各界來賓共同出席了開業慶典。據悉,天月茶書院致力於挖掘發展傳統文化,秉承「以文會友、以茶會友, 廣交朋友的風格」, 志在打造一個有個性、有品位,並且有輻射力的傳播中國傳統藝術的文化空間和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