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事:出家證道重歸故裡 再見妻兒恍如隔世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正當佛陀要向她說話的時候,耶輸陀羅心想跪下才好。(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佛陀和淨飯大王邊走邊談,比丘們整齊的隊伍,淨飯大王隨駕的車馬,都跟隨在身後。一邊是冠蓋雲集,一邊是光頭緇衣,這真是世界上少見的行列。佛陀和淨飯大王一別就是十幾年,佛陀不是不高興和父王相逢,而是佛陀知道自己的責任,自己所要做的,在父王的面前,實在不容許有兒女情長的樣子。年老的淨飯大王,當然很感到佛陀對他的感情不足,但佛陀的歸來,終究是自己的太子成了佛陀,這衷心的歡喜,那也是不能掩蔽的。

佛陀和淨飯大王進入宮殿時,音樂齊鳴,百官迎接,大家在熱鬧興奮之餘,都回憶起過去佛陀在宮中做太子時的情景,又猜想等一會佛陀和耶輸陀羅相逢時,不知又是什麼情形?

此刻,耶輸陀羅妃沒有出來和佛陀相見,但她的心中,自從知道佛陀歸來以後,像一塘池水投進一塊大的石頭,掀起巨大的浪花,一刻也不能安靜。她猜想佛陀現在不知變到什麼樣子,假使見面時應該要用怎樣的態度對他才好。耶輸陀羅妃心想佛陀的歸來,應該先來和她見面才對,因為這樣才能安慰她這數十年來的寂寞苦情。但佛陀停留在宮殿中,好像忘記有耶輸陀羅的存在。耶輸陀羅在內宮裡真是百感交集,時而氣憤,時而又覺得相逢的驕傲。她想到佛陀和她相逢時,一定會對她講些親密的話,但她又想到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佛陀是成就正覺的聖者,他要愛一切眾生,怎麼能還會獨自地愛她呢?她只要能夠遠遠地見一面也就很好了。

耶輸陀羅在宮內,站起來又坐下去,坐下去又站起來,她終於扶在柱子上放聲大哭,正在這時,愛子羅睺羅進來說道:「媽媽!爸爸回來了,祖母叫我來請你出來。」還沒有太懂事的羅睺羅,扶著他母親的手,把她接出來。

佛陀正在向養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道謝過去養育之恩以及向王弟難陀點頭招呼時,耶輸陀羅和羅睺羅牽著手走來。離開佛陀十五六年來,耶輸陀羅這是第一次見到佛陀。這十五六年來,像夢似的,像煙似的,就這麼無聲無息地過去了。這一場夢,在耶輸陀羅是傷心的,是以眼淚打發過去的,現在她和佛陀相逢,才像是從夢中醒過來。正當這相逢的時候,每個人都很緊張地注意著佛陀和耶輸陀羅。莊嚴的佛陀,靜靜地在那初逢的一瞬之間,是同情、是憐愍、是慈悲地看看耶輸陀羅。多情美貌的耶輸陀羅,是愛、是恨、是千變萬化的情緒交織在心中。

淨飯大王很快地說道:「你們今天終於相逢了,我心中自是非常高興,一位是成就正覺的佛陀,一位是貞節的美妃。佛陀是經過千辛萬苦而才證得正覺,美妃在宮中每聽到佛陀的一食一衣,他也甘願這麼學習佛陀生活,總算我們王族的光榮,出了這些不平凡的人。」

這時耶輸陀羅抬頭看一看佛陀,佛陀是那麼靜靜地威嚴不動,她這才好像把一塊很重的石頭放下,心中才稍微感到平靜,但她緊緊握著羅睺羅的手,卻仍然在顫抖著。正當佛陀要向她說話的時候,耶輸陀羅心想跪下去才好。

佛陀很慢很慢地對跪在地上的耶輸陀羅說道:「讓你辛苦了,雖然我對你是抱歉的,但我對得起一切眾生及我自己,請你為我歡喜,我現在已達到我的本願。」佛陀說後,又再看看羅睺羅,很慈和地說道:「真快!已經長這麼高了。」

佛陀像是沒有情感,但又像是有太多的情感。佛陀的語言,佛陀的態度,看的人,聽的人,都很受感動,大家都想要痛哭一場才痛快。

年老的淨飯大王又插口對佛陀說道:「請您此刻對大家說一點道理吧!」

佛陀又再看看大家,然後說道:「人生是無常的,人什麼時候死是沒有一定的,人間沒有比老病死更可怖畏的東西,當初我想到這個問題,就無法應付,就不能安定生活,所以我毅然地出家了。我的出家,給你們很多的迷惑與苦惱,世間是沒有不死的人,我要去求得不死的方法,所以才去出家,去追求一個永恆的生命。你們知道我的志願,見到我的出家,應該歡喜才對。我現在已不再恐怖死亡,永恆的生命我終於證得。我現在是無上的平和,我已脫離一切痛苦。我知道一切歡喜原來充滿了世界,但你們是不懂的,你們仍然陷在老病死苦的深淵之中。你們和我,好像住在兩個世界裡一樣。我穿的是你們看都不願看一眼的衣服,我吃的是你們見了就要噁心的飲食,我睡的地方可能在你們認為金枝玉葉的身體不值一到的地方,但你們應該靜靜地想一想,你們的的確確是沒有我快樂。過去,我住在宮中的時候,過著豪華的生活,父王對我的慈愛,你們對我的尊敬和服從,但我心中仍然苦悶、仍然煩惱,生活和日子仍然很不安。我想起那時,我現在好像住在另一個世間,這是超乎你們想像之外的一個世間。我明白地告訴你們,我現在是把生活安住在涅槃的裡面,而你們卻還是生活在無常、迷惑、苦惱之中。假若你們要進入清淨自由解脫的涅槃,唯有修學八正道。八正道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就是走向正道之路。」

佛陀說法時,大家都全神注意傾聽,佛陀的歸來,以無價的真理之寶贈送給大家,大家除了歡喜信受之外,每一個人此刻都感到佛陀降生在迦毗羅衛國是他們無比的榮耀。

相關焦點

  • 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願一切眾生皆繼承佛陀意志,利益一切眾生
    農曆二月初八(3月24日)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在此殊勝吉日,願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夠緬懷並感恩佛陀,感恩佛陀對眾生的教誨與度化,讓我們世世代代得指引,得到佛法的加持,心生菩提,遠離厄運。感化於人生的諸多苦惱,釋迦牟尼放棄了貴族生活,出家修行。
  • 《釋迦牟尼的故事》—最強大心靈的佛陀傳記
    《釋迦牟尼的故事》—最強大心靈的佛陀傳記【基本信息】書 名:《釋迦牟尼的故事》作 者: [英] 亞當斯·貝克夫人/著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1月書號:978-7-5527-0344-
  • 釋迦牟尼(佛陀)出世本懷,生平經歷的故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莫中外奇聞漫談「,今天小編帶大家談一下釋迦牟尼(佛陀)的故事。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 佛教的開啟者。
  • 佛陀見到生老病死苦,決心已下,捨身出家,預言成真,再見紅塵7
    再見紅塵大家好,我是文忠,歡迎大家繼續關注我的文章,看不困的佛教史。上一期我們說了,淨飯王為了阻止自己唯一的兒子出家,在太子16歲的時候就給他娶了一個妻子,想用美色來纏住小太子,並且我們也講過,太子對父親娶的妻子十分滿意,而且倆人還有個小兒子羅侯羅。
  • 情感煩惱,學佛之人怎麼面對|菩薩|出家|佛陀|佛法_網易訂閱
    經教中多處談及戀愛婚姻問題,除了力說愛欲、家庭的過患,倡導具緣者出家修道外,還對宜居家學佛者說夫妻和諧之道,如《阿含》中《善生經》說夫妻雙方應互相「愛敬」的五事,《玉耶女經》載佛陀教誡少婦玉耶女如何盡婦道。對於「異體同心」、歷劫不渝的愛情,經中持同情讚賞的態度。
  • 力士享初夜權被冤殺,佛陀前來度化差點被扔進恆河?
    甚至連佛陀差點因此被扔進恆河!《雜寶藏經》上記載了這樣一個「大力士因初夜權變厲鬼得佛超度」的故事:據說,佛在王舍城和毗舍離兩地傳法,偏偏兩地間有五百強人在山頭做起剪徑生意。為了給佛陀開路,國王又不好搞武力鎮壓。思來想去,決定張貼皇榜:誰能引導500強人棄惡向善,當重爵賞!重賞出奇人!一大力士揭榜山頭,乒桌球乓,拳腳無眼,500強人被迫歸降。
  • 你問我為什麼要出家?為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在很多人的眼裡,可能認為出家是生命的悲催和消極。覺得這孩子怎麼了,是不是有毛病了?怎麼會走上這條路呢?男孩子還好,如果是女孩子選擇出家,可能更會被投來異樣的眼光。有什麼看不開的要選擇出家?這孩子那麼優秀,什麼都會,性格也挺開朗的,好端端的怎麼會出家呢?父母也肯定夠寒心的。
  • 佛陀詳解阿難的七個夢,預言佛教衰微的末法時代
    從此阿難陀做了佛陀的侍者,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25年(一說是27年,直到佛陀涅槃。管理事務的能力超群,深得佛陀的信賴。他很能隨機應變,高效操作。四眾弟子來參拜佛陀時,他總能安排出適當時間會面。佛陀再忙,他也能見縫插針,善巧方便,保證一心赤誠趕來的弟子們不虛此行,滿意而歸。他也很有同理心,善解人意。
  • 佛陀與其妻子的前世因緣
    我們都知道,釋迦摩尼佛出家前為名字為悉達多,是一名太子,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輸陀羅為妃,生下羅睺羅一子,而後選擇出家修道。那麼,耶輸陀羅是以什麼樣的因緣得以和悉達多做夫妻的呢?根據《未曾有因緣經》的記載,在佛陀之子羅睺羅九歲的時候,佛陀派遣弟子目犍連把兒子接回來剃度,讓其修習聖道,但是他的母親耶輸陀羅卻不同意交出自己的兒子,甚至關閉城門不讓目犍連進城,這時候,目連尊者運用神通來到了耶輸陀羅面前進行勸說,但耶輸陀羅並未聽勸,不肯交出兒子,佛陀的父親淨飯王知道這件事之後讓佛陀的姨母波闍波提前去勸說,也同樣遭到了拒絕。
  • 佛經故事|佛子羅睺羅請求還俗,佛如是說!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就記載了佛子羅睺羅欲還俗的故事。羅睺羅九歲的時候,佛派尊者目犍連為使,請求淨飯王與佛妃耶輸陀羅答應讓佛子羅睺羅出家學道。目犍連好說歹說,最後還是佛出面才讓羅睺羅出家為沙彌。畢竟是佛子,福報異於常人。佛讓舍利弗親授佛法,目犍連傳授戒律。可「羅睺幼稚,習樂憿慢,耽著嬉戲,不樂聽法。佛數告敕,恆不從用,非可如何。」羅睺羅太小,貪玩傲慢,不願學習佛法。
  • 紅色女特工60年後魂歸故裡 骨灰加蓋黨旗並在八寶山設靈堂公祭
    2011年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朱楓烈士才得以魂歸故裡。2010年3月4日,在臺北殯儀館工作的雷元榮鑽進陰暗的骨灰塔,取出塵封的骨灰罐,在骨灰塔中幽閉了60年的烈士骨灰終於得以重見天日。12月9日,朱楓的骨灰被送回北京,被暫存在八寶山烈士陵園。2011年,應朱楓家人要求,骨灰得以重歸故裡。
  • 佛教故事:一句佛號種因緣的老人
    佛教故事 佛陀時代,有一老人聽說出家修行能夠離苦得樂、解脫自在,於是歡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於佛陀座下。眼前的身影,散發清淨柔和的光芒,那正是眾人愛敬的佛陀。佛陀慈悲地問道:「你為何在這裡哭泣呢?」 「我想要出家求道,但是比丘們皆不答應我的請求,說我因緣還未具足,所以我很難過。」 「其實每個人的因果業力都極為微細,只有無上正等正覺者才了解全貌。是誰說你沒有出家的因緣呢?」
  • 客死他鄉的農村人,該如何魂歸故裡
    不再有城市的喧囂,不再有巨大的壓力,一生雖未悽慘,但最終都算是回去了,也是修得圓滿,魂歸故裡,落葉歸根。
  • 今日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今天11月16號,農曆十月二十日,是佛教裡文殊菩薩的出家紀念日。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另外三位大菩薩分別是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同為佛陀的侍者,是佛陀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文殊菩薩是過去無量諸佛的老師,曾引導無數修行者證得佛果。《放缽經》中,佛陀也說道: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大涅槃經》中云:若聞文殊名,或見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墮惡道;若稱念文殊名,設有重障者,不墮阿鼻極猛火處,常生他方清淨國土,值佛聞法,得無生忍。從中可見能與文殊菩薩結緣,是何等的功德利益。
  • 佛不積怨的故事,文殊師利菩薩的恩惠,以身作則的佛陀
    佛不積怨的故事  從前佛陀住世的時候,就曾經授予提婆達多一碗鹽湯。    佛陀那時便在其住處禪定中,耳聞此聲音,即生慈心,以神通力前往提婆達多的住處,手摸提婆達多頭腹,授予其鹽湯,令其服飲,後才得病癒。  而提婆達多之前曾叛佛害佛,佛不記冤而救之,以慈使其樂,以悲拔其苦,以其痊癒而喜,不分冤親而平等救治,即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無量心。
  • 這兩個皇帝的桑梓之情真能讓人心酸落淚:我命不久長但將魂歸故裡
    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這兩個皇帝的桑梓之情真能讓人心酸落淚:我命不久長但將魂歸故裡。現在人們廣為傳唱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是劉邦跳著舞唱給故鄉父老鄉親的。而大家可能更不知道的是,這首大風歌還是劉邦唱給自己的輓歌。
  • 佛經故事:轉輪聖王天上人間往返三十六次終成佛果
    > 佛經故事:轉輪聖王天上人間往返三十六次終成佛果(資料圖) 過去,佛陀在波羅奈國鹿野苑為天人、龍鬼、國王、臣民,以及不可計量的大眾說法。
  • 阿育王施捨給佛陀一把沙子,就成了印度最偉大的王
    阿育王在集會上當中取出了佛陀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令羽飛鬼(能瞬間到達目的地的魂靈),各隨一光飛行,就在光盡之處,安立舍利塔。而我們的阿育王寺建寺之初,正巧有這樣一個傳說。晉武帝太康三年的時候,并州(古州名,禹治洪水,後劃分九州,并州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帶地區)離石人劉薩訶病危之時,夢見一位梵僧來給他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