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紅線」下房企策略分化:有的謹慎投資 有的乘機擴張

2021-01-19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博 「目前趨勢是,相較於對規模擴張的追求,房企更看重安全係數,所以,紛紛放緩拿地步伐。」一位深圳房企的戰略運營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網。

儘管「三道紅線」的實施信息尚未明朗,但影響已經立竿見影,最先反映到土拍市場上。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9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2212宗,成交面積9126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同比同樣減少10%。

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也提到,一方面是二季度補貨之後,企業重點仍在「促銷售、抓回款、穩現金」上;另一方面,伴隨「三道紅線」出臺,企業融資進一步收緊,導致投資意願下滑。其中9月TOP50房企的單月投資金額僅2156億元,較二季度均值下降42%。

10月中旬後,部分財務槓桿不高,手上現金相對充裕且位於「綠色檔」或「黃色檔」的房企,不想錯失四季度窗口期,開始在土拍市場主動「出擊」。

無論是放慢腳步,抑或是逆勢「撿漏」,房企判斷趨於一致——將有限資金投向安全係數更高的城市或區域,對於這一輪土地的利潤率要求也高於以往。

謹慎擴張

「雖然沒在第一批試點房企名單,但8月底座談會後,就對三個指標進行控制。」 在一家港股上市房企擔任投資負責人的羅凱表示,他所在公司上半年只觸及一條「紅線」,但從9月開始減弱拿地力度。

據其透露,8月他所在公司拿地金額超過100億元,但9月不足50億元,到了10月,拿地力度還在進一步減弱。羅凱最近見了一家合作夥伴,對方原本正計劃與一家TOP4房企合作拿地,如今,合作夥伴也開始擔心TOP4房企的資金狀況。

羅凱觀察到,「三道紅線」後,多數房企對於拿地愈發謹慎。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佐證了他的感受:2020年9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2212宗,成交面積9126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同比同樣減少10%。

謹慎一方面體現在房企參與土地招拍掛的積極性正在下降。克而瑞研究中心對重點城市的重點地塊參拍情況進行監測,得出的結果是,相比此前在土拍市場的積極,9月,200家典型房企參拍重點地塊的次數明顯降低。53%的企業這個月未參加重點地塊的出讓;另外32%的房企,參拍次數在5次及以下;參拍超過10次的房企僅有6%。

另一方面,房企拿地金額也在減少。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統計,二季度,50強房企單月拿地金額保持在3500億元以上;7-8月,50強房企單月拿地金額下降至3100億元左右;9月金額更低至2156億元,環比下降29%,相較1-8月的單月平均投資額也下降19%。

「三道紅線」出爐後,幾乎每家房企都統計各項財務指標,對現金安全性以及負債狀況做了系統判斷,並考量接下來的應對之道,尤其是債務出表的處理方式,「對今年拿地額度房企都清楚,很多企業當時就進入觀望期。」羅凱告訴經濟觀察網。

按照「三道紅線」的要求,哪怕是「綠色檔」房企,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也不得超過15%。「從整體趨勢來看,給到地產行業加槓桿的空間很小,拿地謹慎是正常反應。」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說,商品房銷售市場轉冷,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房企拿地的「步伐」。再加上,部分房企在二三季度拿了不少地,到了年底自然會收縮。

不僅公開市場,房企在收併購領域也轉向保守。「尤其是很多承債式100%股權收購,開發商都不敢下手了。」羅凱表示。

「膽怯」的背後同樣受到「三道紅線」影響。如果交易標的的資產負債率過高,一旦並表資產負債表肯定被波及,「踩線」可能性增加,後續融資與現金能力也會相應出現變數。

窗口期

10月22日,極少供地的東莞長安鎮祭出一塊商住用地,吸引了47家房企競拍,觸及最高限價。地塊轉入競配建環節後,1分鐘報價8輪,配建額度也達至最高。

經過68輪廝戰,碧桂園從47家房企中突圍成功,以11.57億元、18%無償配建面積將土地收入囊中,剔除配建面積後,可售樓面價達2.59萬元/平方米,成為東莞歷史上單價第二高地王。

此前一天,東莞常平的一場土拍吸引了40家房企相爭48輪,最終,金地並以1.19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將區域內的地價推向新高。

「現在還能拿地的房企,無疑都是手中有錢。」羅凱發現,經過一個多月的政策消化期,10月中旬以來,另一種趨勢正悄悄「冒頭」——具備繼續拿地能力的開發商不想錯失機會,他們重新開始將目光投回土拍市場。

近日監管部門下發給試點房企的三張監測表,對房企資金監測進行穿透式全覆蓋,「三道紅線」外,還涵蓋了參股項目、明股實債、合作負債等表外融資。對於房企最直接的打擊,無疑體現在有息負債規模的增速上限,也即新增融資層面上。

房企「踩線」數量越多,所面臨的現狀就越嚴峻,他們無法通過新增槓桿擴張,當下重心並非拿地,而是回籠資金,改善負債。「對於負債率比較高、土儲比較充足的企業來說,即使一個季度不拿地,也不會造成太大問題。」林波說。

處於「綠色檔」或「黃色檔」的房企,過往槓桿加得不高,如果手上現金相對充裕,恰好是出手的機會。一家TOP10央企近期就頻頻在某一線城市的土拍現場舉牌,該央企的營銷負責人對經濟觀察網坦言,他們公司的財務狀況比較穩健,現金流充足,「三道紅線」後,他們在土地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減少,獲取土地的成功率相對更高。

部分房企在第四季度出擊,看中的是年底土地窗口期。每年末,單宗土地起拍價變化不大,但樓面價與溢價率在走低。很多房企認為,如果手中持有貨幣,能在這個時間點拿到便宜土地。

「今年地價在二季度是高點,三季度開始下行。」林波的觀察印證了這一判斷。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平均溢價率為13%,較8月下降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類用地平均溢價率為15%,環比下降3個百分點。

不過,房企對拿地要求其他時間點也更加嚴格。「手中資金更加金貴了,不是特別好的項目,企業都不會輕易出手。所以,這一輪進入土拍市場的房企,肯定要提高利潤率標準。平時利潤率只要達到8%就可以,現在要求是9%-10%。」羅凱說,二季度,如果嚴格按照利潤率紅線的話,很多企業根本拿不到地。

同樣的趨勢還出現在收併購市場上。過往,房企進行收併購,對標的的判斷指標通常聚焦在收益率、IRR上,就算標的收益率稍低,但只要超過招拍掛,房企還是願意「買單」。

如今,除了標的收益率必須達到一定要求之外,房企的判斷標準還延伸到標的項目公司本身的資產負債率、現金流等。在設計交易結構之時,也要著重考慮這筆收購對於交易方本身「三線四擋」的影響。

機遇

在一家準千億房企工作的季鋒(化名),10月初參加了集團的一場經營例會。「老闆在會議上提到,第四季度是中國房企非常重要的一道分水嶺。『三道紅線』大背景下,不具備擴張條件的企業只能放緩步伐或原地踏步,土地市場一定會出現一個很好的窗口期。具備資金實力的企業抓住這個機遇,或許可以逆勢而上。」

正是在這場例會上,季峰的老闆給公司眾人下達了一項硬指標——公司一定要穩住目前整個資金基本面,一面是加快回款,另一面必須保證融資通暢。「保衛資金流的目標並非為了生存,而是往手裡多拿點『子彈』,把握住第四季度的這個土地窗口期。因為它很大可能會影響到企業1-2年內在行業中的地位。」這是季峰老闆對於自家企業做出的預判。

無論是拿地還是收併購,房企的一切投資行為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規模擴張。「三道紅線」政策出爐之前,房地產行業更多以規模和速度論英雄。用陽光城執行副總裁吳建斌的話來講,房地產市場做大規模是第一需要,房企在規模擴張的過程中,一般可能會受到財務槓桿與經營槓桿的驅動,當負債加得越大,規模也就越大。

但「三道紅線」結束了財務槓桿的紅利時代;硬幣的另一面是,高增長的時代亦已過去。10月22日,在「2020天府論壇」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提到,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那種追風口、賺大錢的機會越來越少,各個行業的競爭都趨於白熱化,除了極少數的企業,大多數中國企業進入了『賺辛苦錢、賺慢錢』時代。」

這樣的大背景下,若房企還想通過拿地、收併購實現在行業中的「彎道超車」,關鍵點在於,一定要精準拿地。畢竟,如果進入風險比較大的城市,不僅不能「彎道超車」,甚至可能深陷泥潭。

羅凱觀測到的最新情況是,在同等利潤指標的前提下,當前,所有房企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向安全係數更高的城市或區域。「因為每家企業的投資目標,都是希望資金投出去了,要更加快速周轉起來。」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了今年截至10月19日50大城市的賣地情況,土地出讓金排行前十的城市,除了上海、廣州、北京三大一線城市之外,其餘都是位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中西部的二線城市。「房企現在一般不會往三四線城市衝。」林波表示。

一方面,三四線城市的安全邊界比較低,在商品房市場明顯轉冷的當下,這些城市的去化速度容易受影響,進而直接波及到房企的現金流;另一方面,過去一年或今年以來房價漲得比較快的城市,比如徐州,大部分都存在回調風險,房企選擇時也會特別謹慎。

不過,在羅凱看來,季峰所在房企只是一個特例。在這樣的時間點,房企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他給出了兩個具象理由,一是多數房企通常不會集中將子彈壓在第四季度上,否則既會影響年內的財務數據,如果搏錯機會點,還容易出現系統性風險。

而且,按照行業內的高周轉模式,一家房企從拿地到開盤,一般需要4-6個月時間。這意味著,今年第四季度拿下的地塊,以最快速度也正好趕在明年第二、三季度便可以入市銷售。正常來說,這部分土儲大概率影響的是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銷售規模。

但今年4-8月份是土拍市場的高峰期,多數企業已經拿到足夠多的地塊。這些地塊多要等到明年初才開始銷售,同樣也能影響下一年的整體規模。

相關焦點

  • 「三道紅線」壓頂,房企高槓桿擴張時代一去不復返|年度經濟觀察
    「房住不炒」和「三道紅線」下,房地產市場正在回歸理性。
  • 「三道紅線」下,哪些房企的日子最難熬?
    目前地產圈關注度最高的話題,莫過於「三道紅線」。「三道紅線」這條新規現已是板上釘釘。據經濟參考報報導,近日,銀行限制開發商融資的「三條紅線」正式出街,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全行業全面推行。從八月中旬傳出令房企提心弔膽的相關傳言,到八月底的央行正式發文,再到高層約談重點房企。
  • 三道紅線下高槓桿擴張模式無以為繼 2021年房企會降槓桿嗎?
    2020年底,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拋出一連串關乎房企生存的基本問題。三道紅線下高槓桿擴張模式無以為繼,2021年,房企會降槓桿嗎?答案是肯定的,在「三道紅線」監管壓力下,未來三年,降槓桿將成為所有房地產開發商面臨最大的考題和任務。2020年8月,住建部、央行召集12家房企召開相關會議,「三道紅線」監管正式被拋出。
  • 房企都如何看「三條紅線」
    過去一周,關於12家試點房企被住建部和央行請到北京喝茶聊天以及房地產融資三條紅線相疊加的傳聞和報導,讓房地產商們風聲鶴唳。恰好又趕在發中期財報的節骨眼上,難免財報中各種巧立名目、讓人眼暈到懷疑智商的負債要被媒體、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計算計算、算計算計,然後與三條紅線挨個對照,扯下房企那塊遮羞布。
  • 「三道紅線」高壓下,TOP100房企單季出售資產641億,紅檔房企最積極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黃銀橋 編輯:張常旺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始於2020年三季度的「三道紅線」融資新規測試,正在不斷地改變著房企們的經營方向。為了儘早脫離「踩線」的危險區,不少房企都在為降負債而奔走。出售資產是最常用和最直接的手段。
  • 房地產「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出臺 高負債房企面臨較大壓力
    記者調研了解到,房地產「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出臺疊加償債高峰期,高負債房企面臨較大壓力。福晟集團、泰禾集團等規模房地產企業已出現爆雷風險,陽光城等品牌房企也面臨合規的陣痛。專家建議,切實落實融資新規,建立相應監測和預警機制,防止房地產金融風險進一步蔓延。
  • 「三條紅線」倒逼房企轉型升級
    儘管踩線房企眾多,天風證券此前的研報分析仍認為短期內房企面臨的資金壓力尚在可控範圍,通過適度降低權益比例或提高去化率水平,一些代表性房企的資金狀況仍可保持相對健康。而「三條紅線」政策對行業最深遠的影響或是促使行業格局相對固化,房企彎道超車將愈加困難。實際上,「三條紅線」下,房地產行業分化將加劇幾乎已成行業共識。
  • 「三條紅線」下房企土地購置降幅擴大……
    克而瑞有關人士表示,受中央融資「三條紅線」限制,房企迫切需要資金節流,但由於每年九、十兩月為傳統推盤旺季,再加上即將到來的年底銷售節點,項目新開工與加大建安投資也成為了各大房企的必然決策,因此10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單月由負轉正。但由於今年整體市場分化明顯,部分房企資金面的緊張並未能通過銷售回款緩解,因此房企對建安投資仍保持謹慎,預計全年難將回正。
  • 稜鏡|易居丁祖昱:2021年「三道紅線」新政將覆蓋更多房企
    『三道紅線』範圍也將擴大,從十幾家試點增加到五十家甚至更多主流房企。」12月31日,在年度樓市演講中,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表示「三道紅線」將覆蓋更多房企,但他同時也提到,房企也會快速去槓桿,明年有過半房企將轉「綠」,這是大家的機遇。
  • TOP30房企的「三道紅線」
    文丨地產三哥近日,據21世紀經濟報導的消息:市場傳言稱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紅線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紅線2:淨負債率大於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於1.0倍。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試點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擋。
  • 盤道兒2020年度熱詞 「三道紅線」出臺 房企降負債多管齊下
    原標題:盤道兒2020年度熱詞丨「三道紅線」出臺 房企降負債多管齊下   2020年夏天,「三道紅線」的橫空出世,在地產圈掀起不小風浪。
  • 從房企「三道紅線」到銀行「兩道紅線」看「房住不炒」長效機制
    該制度將全國的銀行分為5個檔次,分別規定了其「個人房貸佔全部貸款的比重上限」,以及「各類房貸佔全部貸款的比重上限」,所以也被稱為銀行業的「兩道紅線」。 而之前2020年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在北京召開了一場重點房企座談會,會上首次提及「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也就是被業內稱為限制房地產企業融資的「三道紅線」
  • 盤道兒2020年度熱詞丨「三道紅線」出臺 房企降負債多管齊下
    2020年夏天,「三道紅線」的橫空出世,在地產圈掀起不小風浪。  「三道紅線」的施壓,也讓不少「踩線」房企使出渾身解數。然而,無論是抓回款、促銷售;還是加快推盤、減少拿地……房企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負債降下來。
  • 隨著三道紅線正式實施日期的日漸逼近 房企正抓住最後的窗口期
    隨著「三道紅線」正式實施日期的日漸逼近,房企正抓住最後的窗口期,與時間賽跑。發債的增加,與今年初以來融資條件適當寬鬆有關,更顯示出9月初關於「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即將執行的風聲之下,房企搶閘融資的急切心理。對此,克而瑞研究評論稱:一方面可能為接下來11月的償債高峰做準備,另一方面融資環境的收緊讓房企抓緊發債,囤錢在手心不慌。關於「三道紅線」指標,即監管層提出的: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70%,淨負債率100%,現金短債比為1倍。
  • 「三道紅線」實施在即 房企們準備好了嗎?
    原標題:「三道紅線」實施在即 房企們準備好了嗎?   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上,「三道紅線」橫空出世。
  • 「三條紅線」下,低槓桿房企有望翻盤
    圖片來源:Wind業內人士指出,從近期發布的2020年全年銷售業績看,多數房企銷售金額、回款率均表現不俗,甚至超出市場預期。去槓桿政策背景下,低槓桿房企有望翻盤。地產股異動從漲幅居前的房企看,其融資情況和銷售情況都較為樂觀。
  • 我國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即將於2021年起在全行業全面實施
    融資「三道紅線」預期之下,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在所統計A股的93家房企中,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33家;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6家。隨著房企未來「成長」空間被收緊,安全成為了第一要義。
  • 「三道紅線」融資新規:房企剔除預收款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
    「三道紅線」融資新規:房企剔除預收款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 經濟參考報 | 2020-09-02 09:52:38 據報導,住建部和央行近日在北京召開重點房企座談會,研究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
  • 央行「五道紅線」控融資2021年房地產市場會呈現哪些趨勢?
    2020年對房地產行業來說異常艱難,挺過了年初疫情的衝擊,年中又迎來「三道紅線」融資新規。跌跌撞撞,房地產市場以「V」型反轉走過一年,表現超預期,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仍有望創下新高,預計突破17萬億元。不過,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監管層對行業的調控並未放鬆。
  • 100家上市房企中86家踩中三道紅線 借新還舊難持續
    (原標題:多數規模房企踩中「三道紅線」,「借新還舊」難以持續,保障現金流成行業難題?)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李凱旋 李未來 北京報導受到「三道紅線」的影響,降低債務規模成為了房企繞不開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