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易傳》中認為「後天八卦」體現的是萬物春生、夏長、秋實、冬藏的過程。
《周易·易傳·說卦傳》第五章:「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帝出乎震:帝為天,乾為天為陽;乾陽始生于震(震為一陽初生),一陽初生而萬物生;震,位於東方,東方為春,東方屬木,木始生於春;故萬物生於(東方)震。(出乎震:為萬物始發芽,在震)
齊乎巽:齊,萬物整齊;萬物生長,整齊於巽;巽,為風為木,位於東南方,萬物齊於春夏之交。(齊乎巽:為萬物生長、成長,開始長大,在巽)
相見乎離:相見:顯現,顯著;見,讀「現」。離,為火為日,位在南方,南方屬火,火旺於夏,草木茂盛。(相見乎離:為萬物生長成長繁殖昌盛、繁茂、茂盛,在離)
致役乎坤:役:從事。坤,為地,地為土,南方之火生土,坤位在西南方,言夏末秋初,萬物歸根,致養、役養於大地。(役乎坤:萬物成長茂盛、昌盛,都致於大地的養育下,為致養於坤,在坤)
說言乎兌:說:悅。欣悅於兌。兌,為說為悅,人悅秋實收穫,西方屬秋,金旺於秋。(說言乎兌:萬物皆喜悅、結果、收穫,在兌)
戰乎乾:戰:接。相接於乾。乾,為剛為健,於物為金,時值秋末冬初,戌亥之月,陽氣剝而陰氣升,陰陽相薄,陰陽相戰於乾之方,是在萬物折損之時。(戰乎乾:陰陽相薄,萬物折損、枯萎,在乾)
勞乎坎:勞:勞倦,動之餘而休息。勞倦休息於坎。坎,為水為月,金生水,北方屬水,子月萬物已歸,萬物退藏,休息慰勞於子月之中,故曰坎。(勞乎坎:萬物歸養生息、休息,萬物歸藏,在坎)
成言乎艮:成:成就,完全。成就於艮。艮,為止為終,次於坎,一年四時之循環至冬春之交,萬物已終,故稱為艮。(成言乎艮:萬物在此完成終結而又有新的開始,在艮)
(夏曆傳說是夏朝時期創立的曆法,原曆法規則已軼失,現只能從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內容:採用冬至之月為子月作歷算一歲開始,曆法年則採用以建寅月開始,即寅正(後來叫做夏正),其大致是採用整數366天為一歲,用減差法和正閏餘,來調整時差。
現今使用的夏曆曆法,其基本規則是沿用漢朝時期制定的漢歷(太初曆)。)
從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後天八卦」的「四正」位代表的是春夏秋冬四季(震:春季;離:夏季;兌:秋季;坎:冬季。);「四隅[yú] 」位(四斜向)代表的是四季轉換時的節點(巽:立夏;坤:立秋;乾:立冬;艮:立春。)。
這便是《周易·易傳》中認為的「後天八卦」中蘊含的萬物春生、夏長、秋實、冬藏的過程。
我在分析「三易」時認為《周易》成書之初是「周人」關於農業耕種勞作的「易」。
「先天八卦」是用來定位、查找方向之用;幫助「夏人」/「商人」用以查看地勢、方位、方向,進而用以「治水」/「找礦」。
「先天八卦」演化而成的《連山易》/《歸藏易》是 「夏人」/「商人」關於「治水技術」/「冶金技術」的「易」。
故,我認為「後天八卦」是用來教導「周人」農業耕種勞作之用的; 進而「後天八卦」演化而成的《周易》是 「周人」關於「農業技術」的「易」。
因此,我認為「後天八卦」體現的是「周人」/莊稼人/農民 一年之中農業耕種勞作「春種、夏忙、秋收、冬藏」的過程
「後天八卦」體現此過程的圖示為:
震,為一陽初生,為春;離為火為日,視為熱,為夏;兌,為悅,喜悅,為秋;坎為水為月,視為冷、寒,為冬。
故,震:春季;離:夏季;兌:秋季;坎:冬季。
震,為動,代表種/種植;故為春種;
巽,為木,代表禾/禾苗/農作物,禾 /農作物 都是「木」屬性;
離,為火,代表夏,夏季萬物生長繁殖全部都非常昌盛繁茂,農作物生長的地裡,雜草、害蟲生長繁殖昌盛繁茂,故夏季需要鋤草、除蟲。夏季乾旱,需要給農作物澆水、澆地;因此,夏季需要鋤草、除蟲、澆水,幫助農作物成長,此為忙;故為夏忙;
坤,為地;
兌,為悅、喜悅,代表收穫;故為秋收;
乾,為天;
坎,為水,代表冬,冬季萬物生長終止、退藏;秋季收穫糧食需要在冬季貯藏保存。故為藏、儲藏、貯藏;
艮,為山,代表山、山洞。
因此,「後天八卦」分析為「震,為春、為動、為種;震:春種」,「巽,為木、為禾、為農作物;巽:木」 ,「離,為夏、為火;離:夏忙」 ,「坤,為地;坤:地」 ,「兌,為悅、為收穫、為秋;兌:秋收」 ,「乾,為天;乾:天」 ,「坎,為冬、為藏、為貯藏;坎:冬藏」 ,「艮,為山、山洞;艮:山」 。
因而,我認為「後天八卦」的「四正」位代表的是春種、夏忙、秋收、冬藏四季時「周人」農業耕種勞作的過程(震:春種;離:夏忙;兌:秋收;坎:冬藏。);「四隅[yú] 」位(四斜向)是輔助說明「四正」位勞作時需做的事項(巽:木;坤:地;乾:天;艮:山。)。
春種木:「春種」是種「木」(震、巽),春天需要種植「木」/農作物。
夏忙於地:「夏忙」是在「地」裡忙(離、坤),夏天萬物生長繁殖都非常昌盛繁茂,因此夏天需要鋤草(鋤地)、滅蟲、給農作物澆水(澆地),幫助農作物成長,這些都需要在「地」裡勞作,因此「周人」/農民 夏天在地裡勞作很是繁忙;
秋收成於天:「秋收」豐歉、多少成於「天」(兌、乾),我國自從進入農業社會後「秋收」時的豐歉全部看「天」,看天吃飯,「豐歉年」看「老天」的意思;』
冬藏於山:冬天貯藏糧食是藏在山、山洞之中,可以防蟲防潮(坎、艮),我老家農村,以前物質匱乏,生活條件不好時,冬天貯藏糧食有的是在家裡地洞「井」裡,有的是在山腳下挖好的洞裡。
綜上:後天八卦:體現了「周人」一年之中農業耕種勞作「春種夏忙秋收冬藏」的過程,春天種木(禾苗);夏天忙於地(夏天在地裡忙);秋天收穫成於天(秋收豐歉看天);冬天貯藏糧食於山。
故「後天八卦」演化而成的《周易》是 「周人」關於「農業技術」」的「易」。
PS1:我們如果用「後天八卦」的「春種夏忙秋收冬藏」來解《周易》六十四卦,我們會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卦,而且非常有意思;舉幾個例子:
1、雷風恆:震上巽下。主卦:巽,木/農作物;客卦:震,春種;此卦理解為:農作物在春天種植,為恆;恆:經常恆久,長久不變。
2、風雷益:巽上震下。主卦:震,春種;客卦:巽,木/農作物;此卦理解為:春天種植農作物,為益,有益於農作物生長;益:增益,有利,有好處。
3、火地晉:離上坤下。主卦:坤,地;客卦:離,夏忙;此卦理解為:夏天在地裡忙,鋤草、除蟲、澆水,是為幫助農作物成長。主卦地,突出地;客卦夏忙。晉:晉取前進、晉見、晉升。(在漢語詞語「晉升」中,「晉」與「升」都有成長,提高地位、級別的意思,但有被動與主動的不同:「晉」是被動成長,被上級/他人賞識而提級;「升」是主動成長,自身向前發展而提高自己的級別。)
4、地火明夷:坤上離下。主卦:離,夏忙;客卦:坤,地;此卦理解為:夏天很忙,一直在地裡忙,少於休息,對身體會有明顯的損傷、傷害。主卦夏忙,突出忙、很忙而少於休息;客卦地。「夷」通「痍」[yí],痍:創傷;明夷:明顯的傷害、損傷。
5、澤天夬:兌上乾下。主卦:乾,天;客卦:兌,秋收;此卦理解為:「秋收」時豐歉、多少由「天」決定決斷,為夬[guài];主卦天,突出天。「夬」通「決」,決斷、決定。6、天澤履:乾上兌下。主卦:兌,秋收;客卦:乾,天;此卦理解為:秋天收穫農作物時,小心翼翼、謹慎、仔細查看,避免遺漏、落下糧食;主卦兌,秋收,突出收、收穫。履:謹慎行走,小心翼翼、仔細查看。
有興趣的可以解解:水山蹇,山水蒙;澤山鹹,山澤損等;《周易》六十四卦都可以用「後天八卦」的「春種夏忙秋收冬藏」來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卦。
PS2: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基本常識:我國從古代開始直到近代,農業種植都是「一年一種、一年一作」,一年農作物只種一次,收穫一年也只有一次,且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長,從春季到秋季。因此才有我國古代因為糧食匱乏,導致千年以來對於北方草原民族採取守勢,無法長久主動出擊,並長期佔領。千年以來國人因為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長且產量低,導致國人不管」時代興亡」都沒有吃飽過,「興年」頂多不餓,因此才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直到近代冬小麥、玉米的傳入,才開始解決了國人的「吃飽飯」問題。因為幾千年以來沒有吃飽過,改變了國人的「遺傳基因」,對現今國人的生活工作影響至深,「遺傳基因」改變體現在現今國人的到處 「吃吃吃」,因為我們有個幾千年從沒有吃飽過的肚子;工作生活到處跟吃有關,如:工作是討飯吃,在外面混的好是吃得開,日常打招呼是問吃了沒,等等;以後會講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冬小麥、玉米的傳入也改變了傳統農業種植的「春種夏忙秋收冬藏」過程;玉米是夏季種,秋季收穫;冬小麥是秋季種,來年的夏季收穫。也許現代、現今已經是「變卦」「變易」之時了。
下節:後天太極八卦圖的正確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