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膠柱鼓瑟」是什麼意思,看完這則歷史典故,才能知曉其意

2021-01-10 國學大觀園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為大家帶來2個我們很熟悉的成語,分別是紙上談兵和膠柱鼓瑟,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只要我們讀懂了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自然就會知曉其意。

膠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

這條成語出自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出名的將軍,一個是趙奢,另一位是至今都耳熟能詳的廉頗。因為有這兩位大將,所以其他的國家都不敢來犯。趙奢一輩子奮戰在戰場,殺敵無數,立下汗馬功勞。

趙奢平時熟讀兵書,晚年時他把戰場上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總結了很多戰場上用兵的計謀。他有個兒子叫趙括,受他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歡讀兵書,對打仗很感興趣。

成人以後,他讀的兵書很多,對他父親寫的用兵戰略的書,更是背得滾瓜爛熟。他經常和外人談用兵的計謀,談理論連他父親都比不過他。雖然沒上過戰場指揮,但人們對他很是崇拜,都說他以後和他父親趙奢一樣,是國家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相關焦點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矯揉造作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黛玉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近義詞有:裝模作樣、裝腔作勢,反義詞有:天真爛漫,矯揉造作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貶義。矯揉造作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矯揉造作(jiǎo róu zào zuò)成語釋義:矯:使彎曲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現得極不自然。
  • 語文老教師直言:掌握這100個成語典故,學完半個中國歷史!
    對於語文這門學科,要想學好它,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始終離不開兩個字——積累。成語作為我國語言文字的瑰寶,是精髓所在,簡簡單單的一個四字成語,背後包含了一個典故,是中華幾千年遺傳下來的結晶。在現在的語文學習中,成語也是必考知識點,甚至可以說,語文要想考取一個好成績,成語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不管是成語考點,還是閱讀、作文都離不開成語的點綴。
  • 我們常說的「牝雞司晨」是啥意思,知道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當然還有一個成語是潘郎車滿,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讀懂了它們的歷史典故,你也就可以熟練應用了。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母雞會打鳴,是違反常規的事情,這個典故和商紂王有關。話說商朝最後一個皇帝紂王,是有名的暴君,嗜殺成性,對底下的大臣也毫不留情,他還製造了很多殘酷的刑拘。紂王寵妲己盡人皆知,歷代皇帝也都寵幸自己愛妃,可沒有紂王這麼變本加厲的,對妲己什麼無理的要求都言聽計從。
  • 大話成語:我們常說的「圍魏救趙」啥意思,背後的典故引人深思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很多成語,但是很多人對成語的意思並不是很了解。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2個成語,分別是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了解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才能讓我們對成語有個更加清楚地認識。那麼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尤其是設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讓他大開眼界。聽說開封剛剛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成語典故名城」榮譽稱號,這是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城等榮譽稱號之後的第八塊「國」字號金字招牌,他更是感慨不已:早年在河南大學讀書期間,他曾深深感受到了開封這座古城的魅力,十幾年時間,開封發生了這麼大變化,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 從成語典故看《易經》生存的智慧
    《易經》的道理,對於我們的人生會有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易經》就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我們的祖先把宇宙中的萬事萬象歸納起來,概括而成的六十四種狀態、六十四種情境。正所謂「易與天地準」,「範圍天地而不過」,我們每個人都在天地之中,六十四卦既然是對天地萬象的概括,自然會對我們的人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其實《易經》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
  • 文化闢謠:成語《三人成虎》被多少人誤解了!揭開歷史真相
    成語是中國文化中獨特的語言表現形式,在語言交談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謂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就是每個成語誕生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歷史典故,通過典故分析給人們啟迪。 比如成語:《三人成虎》,當然了它並不是說三個人就組成了一隻老虎。它經常被誤解成:團結、合作力量大。生活中有多少人說話中用錯了成語。舉例說明:一個公司的領導為了鼓舞士氣,在員工面前說:儘管要完成這件事情非常困難,但只要我們有三人成虎的精神,最後的勝利就一定是我們的(這明顯是錯誤的)。正確的含義是什麼呢?
  • 【蛋定人生】關於雞蛋的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之雞鳴狗盜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養了食客三千多人,個各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嘗君遭遇困難,食客們一定全力相助,幫他解決困難。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嘗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請他到秦國作客。
  • 大名成語典故——短見薄識
    《大名成語典故》由李文軍同志主編,2017年12月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有關大名縣的歷史文化研究專著,通過解析與大名縣有關的成語及成語背後的故事與人物,採取敘事寫人的表現形式,濃縮提煉了大名兩千年來的燦爛輝煌。李文軍,男,1969年9月出生,大名縣大名鎮人,大學文化,教育學學士。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成語典故作為濃縮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發生和傳承的過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臨淄人。
  • 大話成語:金龜換酒和金谷酒數是什麼意思,原來都和李白有關
    中華傳統文化中,成語文化可謂是我國的一大特色,成語的背後也蘊含很多歷史典故。成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也有很多,比如與人交談,或者學生寫作文的時候,穿插幾條成語,可以讓文章增色不少。但是我國的成語數不勝數,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也有很多成語我們一知半解,甚至聽都沒聽到過。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且這些典故個個堪稱經典,韓信真可謂是「成語專業戶」。接下來,筆俠就給大家獻上韓信的成語大餐。
  • 螞蟻莊園洛陽紙貴是什麼意思?成語洛陽紙貴出處 12.29螞蟻莊園今日...
    螞蟻莊園洛陽紙貴是什麼意思?成語洛陽紙貴出處 12.29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時間:2020-12-29 19: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洛陽紙貴是什麼意思?成語洛陽紙貴出處 12.29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螞蟻莊園洛陽紙貴和什麼人物有關係?
  • 邯鄲的成語典故,都在這處大型公園裡,是4A景區免費開放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邯鄲,都是以一個成語典故開頭,其實這裡不僅有「邯鄲學步」,還有很多成語都是在這裡出現的,比如眾所周知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等,在邯鄲,隨處都有巷子,也許就是歷史上發生重大事件的地方,漫步在這個有著31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各種成語典故隨處可見。
  • 見面常說「唐突」,是什麼意思,有何典故?
    有什麼典故嗎?「唐突」不是個人,也沒有什麼典故在裡面,這是一個簡單的本意詞語。何為「唐」?「唐」,從庚從口。「庚」字本意不明,但大多以樂器、採果實、篩糠器為原型,在古代實有繁盛殷實的意思。這裡取口中錦繡之意,即口出浮華大言,謂之「唐」。後來多指言辭虛誇。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2020-07-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有寓意的成語典故起名,大氣風範十足!
    成語典故不僅富含文化和底蘊,而且還很有特色,其中的意境和內涵是很多現代的簡單詞彙所不能表述出來的,所以,用成語典故給男孩起名字,基本都有特別美好的寓意。同時。這樣起的名字,既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又很有意義。那接下來獵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成語典故中的好名。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原來這三個意境美好的成語來自佛教,看完心境都美了
    其實,這只是人們沒有抬頭去看佛,而是把佛教當成頂禮膜拜的一種信仰後,產生的一種對佛的不了解。佛也是人,不過是覺悟的人,佛法是教導眾生開悟的法,是平易近人,能夠讓眾生入門修行的法門。佛教在中國傳播的這兩千年,不是如大家看到的這般高高在上,神秘莫測,而是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