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是什麼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這組意義深遠的名稱與圖形標識,將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誌正式發布
2020年4月24日,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誌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據介紹,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2020年4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圖形及寓意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這組意義深遠的名稱與圖形標識,將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天問一號」——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今天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其中,今年將要進行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天問」,源於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斷創新永無止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標識24日正式公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玉兔二號」再次「復工」 探月旅程 走得更遠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此次航天日的活動主題為「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活動當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將正式公開。
-
「天問」問世,中國開啟火星探測,鍾南山:疫情擋不住航天豪情
,所以我國把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今天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為此,中國太空計劃傳來新的消息。 據媒體報導: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的行星探測任務將會依次編號,但是,我國在「中國航天日」宣布「天問系列」問世,又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
原版英語閱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參考譯文】中國國家航天局周五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命名為「天問一號」。這個名字來源於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278年)的長詩《天問》,意為天問。在《天問》詩句中,屈原提出了一系列對於天空、星辰、自然現象、神話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體現了他對傳統理念的疑惑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
英媒:人類首次發現比金星更靠近太陽的小行星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人們首次發現了一顆比金星距太陽更近的小行星——人們一般認為在其所在區域較難找到小行星。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1月20日報導,這顆被命名為2020 AV2的太空巖石每151天繞太陽運行一圈,它的飛行軌道位於水星與金星的軌道之間。
-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獲批准立項 2020年前後發射探測器
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介紹,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已正式立項,爭取在2020年發射探測和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向全球組網邁進,2020年前後建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另外,對於「中國航天計劃可能隱藏軍事項目」的傳聞,中國航天的「SpaceX」什麼時候能夠出現等熱點問題也作了回應。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火星既不溫暖,也不溼潤,沙塵暴也常年發生,和地球的地質活動相比,火星顯得很平淡。現在的很多隕石坑或者峽谷都是在遠古時期形成的。但就是這樣一個紅色的行星,人類偏偏喜歡和它「親近」。根據目前科學家的檢測發現,大約在40億年前,火星的環境和現在的地球類似,河流、湖泊以及海洋一應俱全。但是不知是何原因,火星變成了如今這副貧瘠的模樣。如果人們可以找出火星環境改變的原因,那麼對於人類的生存也將具有重大意義。
-
火星直播?一種可以給中國火星探測工程當雲監工的方法
魚羊 假裝發自 火星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你知道,怎麼給中國火星探測工程當雲監工嗎?這不,前幾天,中國航天日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以屈原《天問》為名,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2014-12-06 00:21: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休斯敦12月5日電 (記者 王歡)美國最大的火箭於東部時間5日清晨7時05分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搭載美國宇航局(NASA)「獵戶座」深空太空艙首次試飛進入軌道,開啟包括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在內的人類新一輪太陽系探索的第一步。
-
國家航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關情況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自主實施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發射成功後,國家航天局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毛萬標介紹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主任孟華主持發布會。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對於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來說僅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發射任務?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
火星探測 空間站開建 2021中國航天大幕開啟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火星車搭載6種有效載荷 走得更穩更好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近日將擇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昨天(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 在即將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擔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的重要使命。我們現在在大屏上看到的就是中國第一臺火星車1:1的實物,它的高度是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這輛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
奔火路上的三個火星探測器現狀報告
奔火」徵途, 掀開人類火星探測新的篇章。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此前已完成首次軌道修正、直升機電池首次充電等工作。這臺火星車是毅力號的全比例工程版,配備了一模一樣的車輪、攝像頭和強大的計算機,還擁有相同的尺寸、相同的移動系統和行駛速度以及同樣獨特的遙感質量,同樣也可以自主運行。OPTIMISM實際上就是一個測試機器人,旨在儘可能地接近模擬毅力號在火星上將經歷的實際任務。OPTIMISM將用於在向火星上的毅力號傳送任何指令之前,衡量硬體和軟體的性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