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成功者幾乎都是在追逐機會中成長起來的。
當然,追逐機會的過程中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失敗者的路徑——完全是給別人餵招,成為成功者的磨刀石,另外一種就是成功者的路徑了——在無數次的失敗和成功中總結,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
劉邦在成為沛公之後,與大多數成功者一樣,並沒有坐等機會上門,而是主動出擊,在追逐著屬於自己的機會。
但主動出擊不代表能夠掌握主動權,因為之後劉邦帶領軍隊接連進攻胡陵和方與兩個地方,但結果全是碰壁吃癟。
從劉邦攻打這兩個地方的戰績來看,劉邦明顯毫無指揮和作戰經驗。
莫得辦法,連續戰敗的劉邦只好帶著隊伍重新回到沛縣下轄的豐邑繼續招兵買馬。
劉邦出擊之後,秦軍自然也不會閒著,看著劉邦回到豐邑之後就把豐邑給圍了,準備拿劉邦祭旗。
對於上了秦國黑名單的劉邦來說,坐以待斃是不可能的,投降同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劉邦這罪名按照秦朝的律條,絕對是誅九族的。
因此,在秦軍包圍劉邦所在的豐邑兩天之後,帶領剩下的兩三千人打開城門開始反攻。
沒想到的是,劉邦帶領的劣勢軍隊居然成功衝擊了秦軍,意外地收穫了正面戰場的勝利。
為什麼說劉邦這次勝利是意外呢?
原因有三,具體如下。
第一,劉邦前兩次進攻胡陵和方與兩個地方完全沒有戰果,雖然攻城和守城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但至少可以看此時的劉邦身上並無所謂的兵法加持,部屬中雖然有後面漢朝的開國大將班底,但想必此刻同劉邦一樣,還沒有覺醒。因此,劉邦此刻的力量打敗秦軍的概率幾乎為零。
第二,包圍豐邑的秦軍是訓練有素的軍隊,無論是戰術還是裝備,都遠比劉邦當時的軍隊要強出許多,參照前面的原因,此刻不懂兵法的劉邦完全沒有所謂的以少勝多的高超戰術,因此此刻打敗秦軍純屬意外。
第三,秦軍在優勢兵力下圍了兩天沒有進攻,說明是在等待劉邦投降,但是圍了兩天可能會造成士兵休息不足的情況,因此面對很大概率會投降的劉邦軍隊時,出現了極大的失誤。
綜上所述,在秦軍的疏忽大意和劉邦的神奇運氣這雙重效應下,劉邦意外地獲取了勝利。
並且劉邦乘勝追擊,接連進攻薛縣和戚縣,甚至在戰鬥中活捉了郡守!
但這個意外的勝利同樣昭顯了劉邦不可小覷,甚至可以說這次意外是劉邦實力創造的一次意外。
為什麼呢?
前面提到,劉邦被圍困的時候,軍隊實力與秦軍對比完全沒有優勢,劉邦手下的人肯定也能感受到壓力。
但是,劉邦在被圍困兩天之後仍然能讓自己的軍隊跟隨自己衝鋒,而不是臨陣投降或者叛變,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被圍困之前,劉邦還在進攻胡陵和方與這兩個地方中吃了癟,要知道這可是會嚴重打擊軍隊的士氣啊!
但劉邦的軍隊是在被秦軍圍困兩天之後鬥志昂揚地衝向了秦軍的陣地,打敗了力量遠強於自己的秦軍。
由此可見,劉邦的早期戰績雖然不能驚天動地,但仍能彰顯成功者的氣質。
成功者一開始可能只能創造小小的勝利,但一連串小小的勝利會絕對會引發量變到質變的神奇變化。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