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諾獎得主將蒞蓉解迷津

2020-11-29 華西都市報

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10日啟幕

4位諾獎得主將蒞蓉解迷津

  5月10日-12日,以「匯智創新,開放共享」為主題的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將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成都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吳凱介紹,截至目前,大會共邀請到43個國家、58個友好城市的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4位院士、10個國家部委有關領導、60位友好城市代表、42位全球創新機構負責人、58位全球知名高校負責人、49位知名科學家、45位知名投資機構負責人、198位全球知名企業及機構負責人,共600餘名重要嘉賓出席。
  2017年創交會將舉辦21場創新創業國際高規格會議,探討交流全球創新創業發展趨勢;1場創新創業成果展覽,發布和展示全球最新科技成果;4場創新創業資源交易,推動資本、人才等創新創業要素流動;8場創新創業大賽,促進創新創業項目與市場資本有效對接。
  在世界未來科學論壇,將邀請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J·弗雷澤·斯託達特,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託馬斯·蘇德霍夫等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生物醫學等最新前沿技術作專題報告,聚焦前沿科技,解讀未來趨勢。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賴芳傑

相關焦點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去年4月,Nature Index 刊登了丹麥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的物理學家拉斯姆斯·比約克(Rasmus Bjørk)關於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的調查結果。
  • 諾獎得主諾德豪斯《氣候賭場》推出中文版
    原標題:諾獎得主諾德豪斯《氣候賭場》推出中文版「我們已經進入了『氣候賭場』,正在搖動全球變暖的骰子,但仍有時間轉身走出賭場,改變人類暗淡的前景。」日前,在北京耶魯中心舉行的《氣候賭場》中文版分享會上,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通過視頻對中國讀者說了這樣一段話。《氣候賭場》是一部前沿經濟學著作,自問世後受到全球經濟學界、政界、企業界和大學師生的廣泛歡迎和好評,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指定為大學生基本讀物。
  • 芝加哥大學燭光追悼遇害中國博士 諾獎得主向其父母中文致哀
    當地時間14日下午4點,芝加哥大學為其舉行了燭光追悼活動。據悉,範軼然的父母也已抵達芝加哥,並出席了追悼活動。▲燭光追悼活動現場。視頻截圖芝大校長親臨致哀範軼然父母抵美參加追思會當地時間1月14日下午4點,芝加哥大學為範軼然舉行了燭光追悼活動,校長羅伯特·齊默教授,教務長李家儀教授,範軼然的導師、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何治國教授,以及諾獎得主、該校經濟學教授拉斯·彼特·漢森均親臨致哀。據悉,範軼然的父母也已抵達芝加哥,並出席了追悼活動。
  • 遇害中國博士父母抵美:冒雨出席校園追悼會 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數百名師生在雨中舉蠟燭默哀,追悼會上,諾獎得主彼得·漢森用中文向範軼然的父母致意。據報導,悼念會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舉行,參加悼念會的有範軼然的導師何志國(音譯)、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齊默和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彼得·漢森等。此外,還有數百位師生參與,他們在雨中點燃蠟燭,追悼不幸身亡的範軼然。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
    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我們熟知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其中,瑪麗·居裡兩度獲得諾獎。今年的安德裡亞·格茲成為了第四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女性獲得者。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進入瑞典皇家科學院會場的人數進行了嚴格控制,全場人數不超過30人。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雙子座最多(組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星座人數  什麼星座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最多?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從1969年至今,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75人中,雙子座以11位的數量居首,處女座9位,排在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金牛座,有7位獲得者。
  • 諾獎得主丁肇中寄語復旦新生:推翻多數人觀點才能向前走
    諾獎得主丁肇中寄語復旦新生:推翻多數人觀點才能向前走 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2019-09-06 17:29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三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彭羅斯獲得其中一半,根策爾和蓋茲共享另外一半。在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院長、英國物理學會會士程亞教授看來,如果2018年去世的霍金,等到了2019年公布的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那麼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很可能與彭羅斯分享這一殊榮。程亞告訴記者,從2017年宇宙中的引力波獲獎開始,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屬於天文,科學界預測今年諾獎不會再給天文學家。因為,連年為同一領域發獎,在其他學科的諾獎中是非常少見的。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上的遺珠之憾:這些大佬們為何無緣諾獎?
    這張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科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很多諾獎成果與之關聯:1906年的諾獎得主亨利莫瓦桑因製造出單質氟而聞名;居裡夫人因發現鐳和釙、並成功分離出鐳獲1911年諾獎;麥克米倫和西博格因發現超鈾元素錼而共同獲得1951年諾獎……這些發現新元素的科學家都獲得了諾獎,但發現元素周期律的門捷列夫卻沒有得獎,真是充滿了諷刺意味。
  • 「購買雙色球,汽車開回家」,廣州4位一等獎得主領獎
    活動現場,第五期至第八期的4位一等獎得主登上獎臺亮相,廣州市福彩中心相關負責人為他們依次頒獎。「收到電話通知的時候都不敢相信,太意外了!」來自南沙的蘇女士是第五期的一等獎得主,她平時也會購買雙色球,這次她正好路過投注站看到了「購買雙色球,汽車開回家」的活動海報,抱著試一試的心理,蘇女士當期只登記了1張雙色球彩票,結果就中了。「我們家原本也打算買一臺新能源純電動汽車,這下看來不用啦!」
  • 諾獎少中國人,問題何在?丁肇中山大回答:不知道!
    記者黃中明 攝□本報記者 朱士娟  「諾獎獲得者中很少有中國人身影,中國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又該在哪些方面提高?」「不知道!」12日,在山大舉行的丁肇中媒體見面會上,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人科學家丁肇中對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很誠懇地交了「白卷」,年近八旬的他很少對實驗之外的事情隨意評論。但在他心中卻有一個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拿諾獎的人數能與中國人口成正比。
  • 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作,源於候診室的星群小說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系, 1987 年以詩集《鏡子裡的城市》登上文壇,而後接連出版長篇小說《書中人物旅行記》《E.E.》《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受到波蘭評論界的普遍讚揚,作品已授權四十個國家。她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神話等元素,關照波蘭的歷史命運與現實生活。曾兩次獲得波蘭「尼刻獎」評審團獎,四次獲得「尼刻獎」讀者選擇獎。
  • 2019克拉克獎得主中村惠美的經濟學貢獻
    【財新網】(專欄作家 包特)近日,美國經濟學會宣布,將2019年度克拉克獎授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日裔美國經濟學家中村惠美(Emi Nakamura),以表彰她在企業定價、貨幣與財政政策效果方面研究的傑出貢獻。
  • 諾獎得主:要以買彩票心態投資基礎科學,不能急功近利
    上海充滿活力,是一個極具創業精神的城市,擁有非常年輕、志向高遠的勞動力,如果在科技方面的投資足夠聰明,將會令這座城市更加彭勃發展,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 「重寫生命密碼」:美法兩位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獲化學諾獎
    沙彭蒂耶和杜德納的獲獎大大增加了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中的女性佔比。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過111次,共有183位獲獎者,其中僅五人為女性。諾貝爾化學獎由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化學獎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獎項,僅次於物理學獎。諾貝爾本人正是化學家,他的多項成就和發明都是以化學知識為基礎發展而來。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究竟是哪三個方面?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直言: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指的是哪三方面?像羅素這樣的西方學者很多,他們看起來很「熱愛」中國文化,但是卻根本不可能走進真正的中國文化。因為他們始終是拿自己的文化來考量中國的文化,最終得到的都是被他們的文化加工、修飾(或者說扭曲)之後的中國文化,這是由於他們自身的文化出身導致的。
  • 學術頭條:美國14歲中學生研究新冠獲獎,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
    而每天喝4杯或以上綠茶及2杯或以上咖啡的患者的死亡風險最低,降低了63%。外語兒歌也能安撫嬰兒近期,一項發表於《自然·人類行為》上的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給美國嬰兒播放一段兒歌視頻和非兒歌視頻,同時測量嬰兒的瞳孔大小、心率變化、眨眼頻率等因素,發現嬰兒的確在聽兒歌時更容易放鬆。
  • 諾獎以上,真相未滿:追捕黑洞二百年
    但圍繞今年諾獎首次頒給黑洞研究這個話題,還是產生了不少疑問。比如說很多媒體和評論人都認為,屬於黑洞研究的諾獎「姍姍來遲」,並且頒給霍金好友羅傑·彭羅斯,是對2018年霍金辭世的某種惋惜和追悔。那麼問題來了,霍金沒有因為黑洞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真的並不公平嗎?
  • 第14屆·2019「愛心獎」六位得獎人揭曉
    內地的王振耀、孟維娜、孫春龍;臺灣的張淑芬、劉一峰;香港的艾利雅,因為長年為公益付出全副心血、慷慨助人無數,被甄選為本屆愛心獎得主,每人獲頒14萬美元獎金,全額用於公益事業,澤被更多有需要的弱勢社群。典禮邀請到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香港特區政府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鳳凰衛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愛心獎終選委員、鳳凰衛視首席創新官、執行副總裁何大光,愛心獎終選委員、2017愛心大使、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吳小莉以及愛心大使田川等出席,攜手傳揚愛心。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賀辭中表示,愛能傳播幸福,消弭仇恨,是人類最美善的力量。
  • 這些有趣的數字,讓你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知道多一點
    這些有趣的數字,讓你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知道多一點2020-10-06 19:50:46 發布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