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被殺前大喊4個字,被嘲笑千年,如今成一句十分流行的口頭禪

2021-01-08 歷史文盲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最精彩的時期之一,這段時期造就了一大批的知名人士。謀士眾多,武將更是層出不窮,在官渡之戰後,曹操一家獨大,隨著孫策在江東的創業,東吳也在不斷坐大,赤壁之戰後,劉備入川,此後三國鼎立的局勢出現。

但是三國鼎立的局勢並沒有出現很久,蜀國的實力在荊州丟失之後大為衰落,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沒有取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戰將——魏延。

魏延是三國後期重要的戰將,魏延的一個突出的特點便是隨機應變能力突出,而且極其勇猛,這一點深受諸葛亮和劉備的喜歡,但是魏延此人生了反骨,一直以來都備受諸葛亮和劉備猜忌,諸葛亮料定魏延今後必反。

魏延其實也並非不知道,他在營中向來都不合群,其他將士和他的關係也不好,這也是魏延的個人性格使然,魏延此人也是十分有野心的,雖然他最後確實是有心生叛亂的意思,但是,魏延在蜀國的時候確實是盡了他自己的力,幾乎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魏國。當年北魏讓魏延投投奔的時候,魏延破口大罵,可見魏延並非是完全的想要叛變。

為了制衡魏延,諸葛亮派遣了楊儀在他身邊。楊儀此人心胸狹窄,而且為人不好,魏延常常和他楊儀吵架,諸葛亮也是幾次勸架都沒有很好的效果。

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更是極為囂張,這一點諸葛亮在生前就早已料到,因此早就派遣馬岱暗中幹掉魏延,魏延在被楊儀派遣做撤退的後軍時,魏延極其不爽,一氣之下竟然斷了全軍會蜀的到路,並在陣前大喊誰敢殺我?此時馬岱從後面躥出,只道:我敢殺你。隨後魏延便橫屍當場。

魏延的這句「誰敢殺我」淪為後人的笑柄。

相關焦點

  • 魏延被馬岱殺之前,大喊四個字,後人嘲笑千年,卻成為了口頭禪?
    陳壽根據收集到的史料寫成《三國志》,而後世文學家羅貫中將三國之史稍稍加工,遂成《三國演義》一書。《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在某些方面所描述的內容大相逕庭,不知這是在成篇之時加入了新的史料還是因個人的主觀色彩。總而言之有人終其一生都在研究三國,從而挖掘出那段真實的歷史故事。魏延就是在三國中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有的人覺得魏延是一個大奸似忠的真小人,他只為自己的權勢而奔走四方。
  • 呂布每次殺完人,都會大喊「3個字」,如今已成為中國人的口頭禪
    呂布每次殺完人,都會大喊「3個字」,如今已成為中國人的口頭禪 三國時期,戰亂不斷,只有在動蕩的時代,才能出現一個個的英雄人物。
  • 項羽每逢殺完人,必喊「三個字」,如今是大學生的口頭禪
    喜歡看電視的朋友,經常能看到武將殺敵的時候,喜歡吶喊,一般都是語氣詞,或者簡單的一句「殺」,為什麼都喜歡這樣喊,因為語言是有力量的,比如現代一些厲害的演講家,就能通過語言成功的調動人們的情緒,而武將這麼喊既可以給自己壯膽,提提士氣,也可以威嚇對面,有時候戰場廝殺殺聲震天,坐在電視前的我們也會熱血沸騰,這就是作用。
  • 韓信被呂后處死前,冷冷說出4個字,如今成年輕人的口頭禪
    韓信清楚的知道了以後要刺殺自己之後,出人意料的是沒有表現出驚訝,是在這種局面之下冷冷的說出了4個大字:「豈非天哉!對於這4個字的真實意思其實非常好理解,如果換到我們現在這種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這不就是天意嗎?
  • 蜀漢大將魏延真的「天生反骨」死於造反?魏延真正的死因令人遺憾
    其實,魏延並未反叛,也並不是諸葛亮用遺計所殺。魏延是個能力很強的人,可卻有一個很大的性格缺點,那就是桀驁不馴,看不起別人,和別人處不好關係。於是就派費禕去告訴魏延,魏延卻說:雖然丞相走了,但是還有自己在,我們應該繼續丞相的北伐徵途。費禕沒辦法只能把這個消息帶回給楊儀。可楊儀姜維等卻堅持撤退,這使得魏延怒火中燒,率領部隊趕到撤退隊伍前堵住去路,同時還燒毀了當時楊儀一行人撤退的棧道。
  • 魏延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是因為他長有「反骨」嗎?
    魏延劇照古時候流行看面相來判斷一個人,很多帝王將相在還沒有發達的時候,常常都會被人說有富貴之相。而魏延卻不一樣他在荊州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居然指著他的後腦勺說他長有反骨,還差點就殺了他。要不是因為魏延第一個投降劉備,又救了黃忠,被劉備所喜愛,當時可能就要被諸葛亮砍了。這件事成了魏延和諸葛亮兩人心中的一個疙瘩,後來雖然兩個人都沒有提這事,但被說成長有反骨的魏延能忘記嗎?諸葛亮後來一直提防著魏延報復,恐怕也是害怕他會報復吧?
  • 諸葛亮殺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這才是歷史真相!
    魏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十分悲情的人物,縱觀魏延的一生,屢立戰功,官至漢中太守,鎮北將軍。在當時張飛、馬超等當時名將尚在的情況下劉備卻最終選擇了魏延鎮守漢中門戶,可見軍事才能出類拔萃,其在任期間建立的漢中防線也成為蜀漢一道堅不可摧的堅實屏障。
  • 千古醉人:被妻子踹進酒缸,醒來說了三個字,成為經典口頭禪
    酣酒者逃避自己問題的方式是:無論是把自己說成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把自己說成是一個酒鬼。自古以來素有「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的說辭,可見人們對於「酒」的喜愛。現如今,不管男女老少,高低貴賤,都喜歡對酌一杯。而日常生活中的聚會,更是少不了酒的存在。在古代,不管是文人墨士還是將領,對酒更是情有獨鍾。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與腦後有反骨無關
    本來諸葛亮的鑲星之術馬上就要成功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不知情的魏延闖了進來,不小心打翻了地上的明燈,諸葛亮自知天命不可違,在吩咐了後事之後,就此在五丈原病逝。諸葛亮病逝後,楊儀按照諸葛亮的遺願帶兵撤退,卻在撤退的路途中被人攔截下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前方的魏延將棧道燒毀,同時帶領大軍將路攔住。楊儀沒料到魏延會在此時印證了諸葛亮「日後必反」的話,現如今被魏延斷去退路,楊儀正不知如何是好。
  • 名將魏延為何被污衊腦後有反骨
    而魏延在韓玄手下不得重用想投奔劉備,趁著機會救下黃忠殺韓玄投靠劉備。在古代的忠義面前,此時的魏延殺主自然在諸葛亮眼中是個不忠不義的小人。而魏延的反骨自此之後就帶上了,而且帶了幾千年。但是畢竟是小說,小說更多的為了凸顯主要人物,自然次要人物就被利用和其他化。魏延就是其中之一,羅貫中老前輩也沒有想到他的小說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自然也不會照顧一個很久以前的將軍的名聲。
  • 趙雲新皮膚一句臺詞火了,短短12個字,卻成00後扛把子口頭禪
    而且趙雲這款新皮膚的一句臺詞還火了,這句臺詞就是「五虎之志未矣,再戰百世輪迴」。這句話只有短短的12個字,但是卻成為了00後扛把子們的口頭禪。趙雲這位英雄本身就是00後扛把子們最喜歡的英雄,每個扛把子心中都有一個大將軍的夢。所以在這款古風的新皮膚「龍膽」登場後,00後的扛把子們非常關注它,這句臺詞也因此成為了他們新的口頭禪。
  • 當「殺」字被和諧成「口」後,「大口四方」感覺更糟糕了
    他楞了幾秒思考什麼意思,這才反應過來是「大殺四方」的殺字被和諧了。 感嘆了一句:「真有你的啊 阿育。」(阿育的BUG雖遲但到,當然也有可能是字庫問題,不過概率不大)
  • 諸葛亮一直忌憚魏延,不是魏延天生反骨,而是因為他殺了一個人
    諸葛亮和魏延之間的故事,大家應該有所耳聞,素來他倆不合,劉備過世後, 魏延也一直未能得到諸葛亮的重用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並不是因為魏延天生反骨,而是因為他殺害了一個人。諸葛孔明人盡皆知,三國時期最頂尖的謀士之一,他對蜀國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後來的蜀地。
  • 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那我們再來看,魏延的來歷。  魏延第一次出場是劉備在荊州城下叫門,門不開,結果一個紅臉的人用刀劈了守城官兵,準備開城門,迎劉備。結果出來一員叫文聘的武將和紅臉漢子交手,紅臉漢子打不過文聘奪路而逃,這個人就是魏延。  魏延投靠長沙太守韓玄,關雲長受諸葛亮之命前去攻佔長沙,不想老將黃忠十分厲害,關公在黃忠馬失前蹄人馬都倒的情況下沒有下手殺黃忠,黃忠也沒有用箭射關羽。
  • 魏延腦後有反骨嗎?
    他後來還曾對參謀鄧芝說:「魏延素有反像,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憐其勇而用之,久後必生患害。」可證諸葛亮並未把魏延當自己的部屬看待,隨時都在防他造反。鍾先生因此說,「諸葛亮一生以為魏延會造反,結果魏延卻十分忠於西蜀。如馬謖、苟安、李嚴、楊儀等為孔明所賞識的,卻表現得令人失望。魏延實在是個悲劇人物」。對於鍾先生的此一說法,筆者不敢苟同。
  • 曹操最著名的3句詩,一句成酒鬼口頭禪,一句成很多人的座右銘!
    曹操最著名的3句詩,一句成酒鬼口頭禪,一句成很多人的座右銘!凡是一國之君,必須文韜武略,不僅要會領兵打仗,也能寫一手好詩。中國歷代有三百餘個皇帝明君與庸君各有一部分,而恰恰是那些庸君自以為很高明,偏偏鍾愛於寫詩。在中國的諸多帝王中,曹操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優秀的詩人。且不說曹操的為人怎麼樣,他的詩歌還是很優秀的。治世之能臣這句評價足以見得他的才華,可以說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 日本最後被斬首的女人,劊子手連砍2刀都沒死,第三刀她大喊3個字
    然而當年該家族的第9代傳人,卻連砍2刀都沒能將犯人斬首,犯人痛不欲生,後來該劊子手成為全日本的笑柄,終於在第3刀,他斬掉了犯人的首級,臨死前,犯人大喊了3個字,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她又喊了什麼呢?
  • 歷史第一酒鬼,被老婆扔進酒缸後爬出,說三字成酒桌的「口頭禪」
    「口頭禪」!  借酒消愁成為如今大多數人醉酒的「爛理由」,當人們遇到煩心事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喝酒以此來麻痺自己,同時更成了男人們之間交流感情的一種方式,隨著中華文化的不斷發展和延伸,更是傳承下了酒文化,不同的地區酒文化也就大不相同,比如在東北山東等北方地區,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成了地方文化,更是有感情深一口悶的說法,再多的言語都比不上喝酒來的實在。
  •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而曹操麾下的超級謀士司馬懿也一直受猜忌,曹操在臨死前叮囑曹丕一定要提防司馬懿,理由也很簡單,8個字:「鷹視狼顧久後必反」。後來,曹操一語成讖,後來司馬懿後來果然反了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竊取了曹魏江山。而三國還有一個悲催的人物,他也是因為腦後「反骨」而背上了千古黑鍋而冤死。首先,魏延的「反」是有依據的。
  • 魏延被殺並非因為反骨 而是因為他犯了大忌
    魏延被殺並非因為反骨 而是因為他犯了大忌文章來源:王者歷史君 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智謀無雙且有識人之能,從一開始就看出魏延日後必反,對其深為厭惡,最終在自己死後留下後手斬殺了魏延。首先,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諸葛亮所謂反感魏延的基礎並不存在,即三國演義裡寫的:因為魏延是降將。諸葛亮說他是背主之人,腦後有反骨,因此而不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