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祭祀「四瀆」神建造的寺廟一直保存到現在,它就在河南

2021-01-09 白日做夢你你你扭扭捏

多朝古都—河南

河南是一個旅遊大省,每年到河南旅遊的人是絡繹不絕,河南擁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成為很多朝代的古都,所以這裡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很多喜歡歷史的人都過來研究。

河南悠久的歷史文明

眾所周知,河南的人口在我國佔據了很大的比例,自古河南就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所以這裡有著數不清的燦爛文化,歷史也給這裡留下了很多歷史遺蹟,這裡歷史遺蹟就像一個個寶貴的財富,給現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有了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

濟瀆廟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有著河南古建築「老大」之稱的濟瀆廟,這是河南濟源為數不多的古建築,但是這個古建築保存完整,這裡的文化也讓這座寺廟在河南古建築中,脫穎而出。當然每個古建築都有自身的價值。

它的歷史你了解嗎?

濟瀆廟的歷史由來就是傳說古時候都是以農業發展為主,然而當農產品產量不好時,他們就會進行祭祀山水之神,認為這樣就會有神保護他們,產量就會提升。所以在隋朝時期,就在濟瀆廟進行祭祀。

古時地位十分的高

這裡曾經也十分的輝煌,眾所周知,古代我們的國人對於鬼神之說有著非常強大的信仰,所以祭祀在古代是一件非常莊重嚴肅的事情,濟瀆廟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衍生出來的寺廟。可以想像它在當時的地位。

現如今依然屹立在濟源的市中心

了解我國祭祀文化的人應該都聽說過濟瀆廟的大名,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朝,這裡為了祭祀濟瀆神而建立了這座寺廟,經過長達一千多年歲月的洗禮,經過多少改朝換代,經歷多少戰爭,很多古建築都被破壞,但是這裡依然屹立在濟源的市中心。

古樸氣息濃厚

這個寺廟和河南其他寺廟相比,佔地面積不能算大,但是這裡的古樸的氣息非常濃鬱,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你願意來看看麼。其實這裡並不是研究歷史的人會過來,也有很多人來這裡觀看,感受古時的文化。

濟瀆廟保存完整

濟瀆廟廟內現在存在的古代建築保存的還是十分完整的,當地的政府也是十分重視這些古建築的保存的,希望到那裡遊玩的遊客也要注重文物保護。這些文物是具有很大的意義的,它也是讓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的一部分。

心動不如行動

喜歡歷史的人可以行動啦!說了這麼多,有沒有小夥伴心動呢?不知道你們心動了沒有,反正小編是很心動了,準備帶著家人和朋友準備去這些景點遊玩,感受一下這裡的自然文化和民俗風情。

快來遊玩吧

這些景點的周圍,享用美食的地方都很多,遊完以後再帶領著家人和朋友去吃吃這些景點的美食和當地的特色,快來遊玩吧!

相關焦點

  • 當四瀆遭遇人工運河,祭祀還管不管用?
    五嶽、四瀆在古代知名度極高,甚至於相面算卦的人也把人的五官與五嶽、四瀆附會起來,「五嶽者,額為南嶽衡山,鼻為中嶽嵩山,顏為北嶽恆山,左顴為東嶽泰山,右顴為西嶽華山」。「四瀆者,耳為江、口為河、眼為淮、鼻為濟。」由於近年來旅遊業的興旺發達,五嶽作為5個著名的風景遊覽區,已經被大家所熟知。這裡單獨介紹一下「四瀆」。
  • 五嶽四瀆的祭祀是不可僭越的
    祭祀山川為旅。當時,只有天子和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資格。季孫氏去祭祀泰山顯然是不合禮法的。孔子對他的弟子冉有說:「你難道不能勸阻他嗎?」冉有說:「不能。」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人類的起源離不開山川大地的滋養,世界上早期先民們的原始崇拜對象中幾乎都有高山河流,中國也不例外。
  • 曹州那些年之上古四瀆--濟水
    然而,濟水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河流之一,而且它是最著特點的河流,可以說在中國沒有任何一條河流有它特別,它最著名的特徵就是「三隱三現」,穿越黃河而不與黃河混淆,一直獨立成河,頑強的獨立入海。
  • 「五嶽四瀆」中的「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河,你知道嗎?
    「五嶽四瀆」在古代為天子祭祀的對象,現在泛指天下的名山大川。「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大河呢?「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四條大河(江、河、淮、濟)的統稱,是我國古代河流神的代表,據《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江」指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流經我國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份,流域人口達4億以上。
  • 什麼是四瀆?中國神話中的四瀆神都是誰?
    所謂祀就是祭祀等活動,戎就是軍隊,軍事方面的活動。古人認為,祭祀和軍事,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東西。其中軍事的重要性大家都很好理解,為什麼祭祀也算是國家大事呢?其實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有很複雜的想像力,人們會為了一個虛擬的目標而團結在一起,努力奮鬥,從而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這個虛擬的目標就是古代所謂的神話、祭祀等等內容。
  • 古代有「四瀆」,長江、黃河、淮河居其三,另一條今何在?
    天上有四瀆(星官名,屬井宿,共四星),地上也有四瀆,即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河。     為什麼以江、河、淮、濟為四瀆,是因為這四條河流均為大河,均向東注入大海,而且是獨流入海。遙遠的東方,壯闊的大海,原本就是神秘所在,讓人崇拜和嚮往,催人追尋和探究,故與大海相接的江、河、淮、濟四瀆被一個個披上神秘的面紗。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除了祭祀五嶽,還要祭祀四瀆。
  • 我國古代的「四瀆」包括現在那些河流?
    我國古代對四條最重要的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其中淮河、濟水古時候也獨流入海,故得與江河並列。(淮河、濟水先後被黃河改道所奪,淮河下遊淤塞後改注入長江,而濟水故道即今之黃河下遊)。現有的記載首見於《爾雅·釋水》。 據《禮記·王制》,古代的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即五嶽與四瀆。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如果你不知道「四瀆」,那就貽笑大方了
    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把位於中原地區的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今天的「五嶽」指的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最初的「三山」指的是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今天說到「三山」,通常指黃山、廬山、雁蕩山。三山五嶽風景各異,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五嶽劈地摩天,氣冠群倫。
  • 中國歷代對「四瀆」的敬畏,看長江流域的洪澇.
    黃河文化的特殊性,由此上升到了「百川之首」「四瀆之宗」的歷史地位。《晉書·天文志》:「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瀆,江、河、淮、濟之精也。」《爾雅·釋水》記載:"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其中淮河、濟水古時候也獨流入海,故得與江河並列。(淮河、濟水先後被黃河改道所奪,淮河下遊淤塞後改注入長江,而濟水故道即今之黃河下遊)。
  • 道教信仰|四瀆聖王和龍王|五嶽和五鎮
    山嶽以五嶽為尊,水域則以四瀆為長,經道教的宣傳,山水都衍化為神聖的載體。四瀆者,指中國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神源於中國古代對河流的崇拜,古人認為河流給人們豐富的水源,有可供人們食用的各種魚類,但也有威脅人類生命的各種怪物,於是對之產生敬畏之情,立廟祀之。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並在全國各地修廟祭祀。西漢宣帝正式列四瀆神入國家祀典,以禮為歲事,祈為天下豐年。至唐天寶六年,封江瀆為「廣源公」,河瀆為「靈源公」,濟瀆為「清源公」,淮瀆為「長源公」。
  • 道教神祇——四瀆龍神
    「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即長江,黃河,淮水,濟水。《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對河流山嶽的崇拜,起源很早。漢宣帝時始正式以五嶽 四瀆為國家禮典中山川神的代表。
  • 「五嶽」「四瀆」
    「五嶽」是中國地理文化中是五大名山的總稱,「五嶽」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古代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這些帶有信仰色彩的名山由此就成為人們為之傾倒的聖地。「五嶽」是天下名山。論景觀,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四瀆」,即「江」「河」「淮」「濟」四水,也就是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
  • 濟瀆廟:祭祀河神流澤長
    因此濟瀆廟成為我國古代「四瀆」中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落之一,有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築26座,古碑碣40餘通,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築博物館」。《史記》上說,大禹治水「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可見早在上古時期,濟水就已被列入四讀之中了。
  • 四瀆之神
    可怕的洪水,在巫覡文化的影響下,祭祀河流開始,河神這個概念就產生了。黃水又稱河水,就是我們今天的黃河,其神黃色。白水第二,又稱江水,就是長江,其神白色。玄水第三,又稱濟水,其神黑色。赤水第四,神紅色。青水第五,神青色。由於數萬年來的氣候變化,赤水和青水流量暴增,洪水泛濫之後成了雲夢大澤,雲夢大澤最終逐漸乾枯,只留下淮河一條。因為赤水的消失,白水流量增加,逐漸成為第一大江。
  • 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齊名,為何斷流千年仍被尊「四瀆之首」?
    引語  濟水是中國古代四瀆之一,曾與長江、黃河、淮河齊名,夏王朝將它作為貢道,自春秋戰國起便受到地方百姓的祭拜。因為僻處中原地帶,歷代帝王對濟水都心懷敬畏之心,將其列為水神祭祀。數千年時光流逝,滄海桑田,濟水已經淡出了今人的視野,唯獨在因濟水源頭而得名的「濟源市」中,一座濟瀆廟巍然矗立向世俗訴說著濟水曾經的恢弘。
  • 四瀆之神:江瀆屈原,河瀆陳平,濟瀆伍子胥,淮瀆唐裴說
    江、漢、淮、濟,受水而不為水所受,逕自入海,故名。」也就是說四瀆是指江河的主流,直接入海。但最初的四瀆沒有黃河,是因為諸水惟黃河最大,所以高其位置,不與四瀆為伍。天子以江、河、淮、濟為四瀆而行祭祀之典,始於漢宣帝神爵元年。去掉漢水而以黃河代之,是因為漢水入於長江,不算是「獨水"。
  • 道教中四瀆聖王和四海龍王分別是哪幾位尊神?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四瀆龍神,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掌管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大水脈的水神,居住於鄱陽湖中。山嶽以五嶽為尊,水域則以四瀆為長為神聖的載體。四瀆者,指中國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神源於中國古代對河流的崇拜,古人認為河流給人們豐富的水源,有可供人們食用的各種魚類,但也有威脅人類生命的各種怪物,於是對之產生敬畏之情,立廟祀之。
  • 河南「香火」最旺寺廟,30萬人同時燒香,消防車都隨時待命滅火
    在國內各大旅遊景點中,寺廟一直都是人們非常喜歡去的地方。除了一些虔誠的信徒前去祈福和上香之外,來到這裡也能夠讓心情更加寧靜和自由。在中國有著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寺廟,雖然佛教並不是中國本土教派,但現在發展的卻非常興盛。所以很多寺廟都是香火不斷的。而作為最有華夏文明底蘊的河南地區,寺廟不僅數量多,而且歷史悠久。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少林寺和白馬寺,都在河南。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五嶽」家喻戶曉,那麼「四瀆」呢?
    古時候,有「五嶽四瀆」並稱,人們對於「五嶽」了解甚多,但是「四瀆」卻很少出現,那麼「四瀆」究竟指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一提到我國的名山,第一想到的就是「五嶽」,這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五嶽」是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的方位來命名,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五嶽總古至今,都在人們心目中佔據著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