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說:「命好」的人,往往具備這兩個特徵,有一個就不會差

2021-01-17 萬家慧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高僧之一。

弘一法師一身廉潔,一世勤勉,集儒釋道之大成,長年在各地講經說法,著下了大量聲情並茂的、宣揚淨土的文章。

曾經,大師大張旗鼓地弘揚律法,為我國佛教文化的傳承和光大建立了不朽功勞。

大師有情眾生,可以說是天下人的心靈的導師。

弘一法師說:「命好」的人,往往具備這兩個特徵,有一個就不會差

一、學會寬以待人

弘一法師:寬著以心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弘一法師指出:以寬厚的心胸來對待同仁朋友,必須如春天的陽光一樣,使每個接觸的人都感到溫暖祥和。

大師把寬容看成是一種暖流。在他眼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最重要的是寬容。懂得寬以待人,這是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交流。

誠然,惟有寬容的人,其信仰才更真實。最難得的是那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因為它以愛和寬容為基礎:要取得別人的寬恕,你首先要寬恕別人。

儘管我們不求回報,但是美好的品質總會在最後顯露它的價值,更讓人感動。責人不如幫人,倘若對別人的錯處一味挑剔,呵責,只能更加令人反感,而且可能激起逆反心理一錯再錯。

1910年,弘一法師從日本畢業回國,在天津工業學堂任教。後來到上海任《太平洋報畫報》副刊編輯。1912年秋,《太平洋報》停辦,他應聘到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教書。

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他教的是圖畫、音樂兩科。這兩科,本來是學生所忽視的。但在他任教以後,卻忽然被重視起來,幾乎把全校學生的注意力都牽引過去了。課餘但聞琴聲歌聲,假日常見學生成群結隊外出寫生。

這原因,一半是他對於這兩科實力充足,一半也他的感化力大。他的感化力,全由其對待學生和藹的態度中產生出來。

單說音樂。學生上他的音樂課,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就是輕鬆和新鮮。

有時,有的學生上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下課後,弘一法師就用很輕卻很有力度的聲調鄭重地說:「某某同學,你等一等出去。」 於是這位同學只得站著。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就會很和藹地對這個學生說:「下次上課不要看別的書。」 說過後,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而出去的人,則感到臉孔發燒發紅。

有一次下課時,最後出去的學生,無心把門一帶,碰得非常重,發出很大的音響。等這個學生走了數十步之後,弘一法師走出門來,滿面和氣地叫他回來,又叫他進教室。進了教室,弘一法師用很溫和的語氣對他說:「下次走出教室,輕輕地關門。」 也是對他一鞠躬,送他出門,自己輕輕地把門關上。

在弘一法師的課堂上,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他對學生總是持一種寬容的態度。他對學生總是慈眉善目,和顏悅色,也沒有訓斥過誰。因此,學生們都喜歡上他的課,更是因為喜歡他的為人善良、寬容。

「寬著以心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弘一法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箴言,因而,受到了學生的愛戴和推崇。

大師告誡世人:寬容是人類生活中至高無上的美德。因為寬容包含著人的心靈,因為寬容可以超越一切,因為寬容需要一顆博大的心。因為寬容是人類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情感能融化心頭的冰霜。而缺乏寬容,將使人的個性從偉大墮落成連平凡都不如。人與人相處時,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人,這樣才會使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二、懂得謙虛退讓

弘一法師: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謙虛退讓是保全自身的最好方法。」弘一法師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是他一生遵守的準則之一。

人們不是常說 「退一步海闊天空」嗎?意在什麼?意在凡事要克制,要忍耐。當然,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而是利益面前多退讓,做人胸懷寬廣,心胸大度,為人低調,處事冷靜,不要動不動見利忘義,得理不饒人。

「人生多少不如意,都在爭強好勝時」,要明白「才大不可氣粗,居功不可自傲」。

謙虛退讓是傳統美德,古人為我們樹立許多學習的榜樣。西晉時期的羊祜就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典範。

羊祜出身於官宦世家,是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曾任左中郎將的蔡邕的外孫。雖然出身高貴,但羊祜為人處世謙虛退讓,毫無官宦人家驕橫跋扈的惡習。

羊祜年輕時曾被薦舉為上計吏,州官四次徵辟他為從事、秀才,五府也請他做官,他都一一謝絕了。有人把他比做孔子最喜歡的學生——謙虛恭順的顏回。曹爽專權時,曾任用羊祜和王沈。王沈興高採烈地勸他一起應命就職,羊祜卻淡淡地回答:「委身侍奉別人,談何容易!」

後來曹爽被誅,王沈因為是他的屬官而被免職。王沈對羊祜說:「我應該常常記住你以前說的話。」羊祜聽了,並不誇耀自己有先見之明,只是謙虛地說:「這不是預先能想到的。」

後來,因為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等功勞,加官到車騎將軍,地位與三公相同,但他上表堅決推辭。 雖然羊祜一再謙讓,但晉武帝還是沒有同意。

羊祜平時清廉儉樸,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祿全拿來周濟族人,或者賞賜給軍士,家無餘財。

羊祜以自身謙虛退讓的德行和操守贏得了上至國君,下至黎民百姓的一致肯定,更保全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弘一法師說:「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大師告誡我們,對於身外的利益,不要去爭,適度的謙虛退讓可以使我們處於安全的生活環境,而不用擔心別人會對自己不利,生活也就多了一份輕鬆和快樂。

做人,如果處處都尊重別人,承認自己的錯處,則人際間就會很平和、很幸福、很快樂。這個世界只有五尺高,我們這個六尺之軀在五尺的世界裡生存,必須常低頭。退讓謙虛自有一番樂趣!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命好」的人,往往有這2個特徵,你有一個都不會差
    傳遞人生智慧,分享正能量,好,大家好,我是東明。星雲大師說命好的人往往有兩個特徵,你有一個都不會差,第一個就是能認識自己,星雲大師說,找到自己認識自己,做一個明白人,才能有一個明朗的未來,年老後才不至於悔恨,才不會覺得虛度此生。人的一生只和兩種人相處,一是自己,二是他人。
  • 佛說:真正好命的人,常有這三個特徵,心起因命起果,人定自勝天
    01開篇序塵世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得到佛菩薩的護佑,希望自己是一個「有福好命」的人,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卻都在抱怨自己命不好、福運太差。其實,人生在世有福沒福,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自身缺少了某些特徵。我國近代著名僧人弘一大師曾告誡世人:真正「好命」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02寬廣的胸懷佛固不見棄於罪人,當承茲行以往生耳!
  • 歷代高僧:弘一法師與印光法師 一個飄逸一個凝重
    弘一法師與印光法師並肩而坐,正是絕好的對比,一個是水樣的秀美,飄逸;一個是山樣的渾樸,凝重。」在到功德林去會見弘一法師的路上,懷著似乎從來不曾有過的潔淨的心情;也可以說帶著渴望,不過與希冀看一出著名的電影劇等的渴望並不一樣。弘一法師就是李叔同先生,我最初知道他在民國初年;那時上海有一種《太平洋報》,其藝術副刊由李先生主編,我對於副刊所載他的書畫篆刻都中意。
  • 真正命好的女人,往往具備一種特徵
    很多人都說,不能以貌取人,不過凡事都有不一樣的角度。好比有些女人,看起來活得很輕鬆,經常以鹹魚的狀態,活出華麗優雅的人生,命比較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通常能透過表面,看到更接近本質的「真相」。有些女人,為何什麼都不用操心,卻如此好命?仔細觀察,會發現這類女人身上,往往具備一個明顯的特徵,那便是:獨立。
  • 參拜印光法師和弘一法師
    於是不免向子愷先生詢問關於弘一法師的種種。承他詳細見告。十分感興趣之餘,自然來了見一見的願望,就向子愷先生說了。「好的,待有機緣,我同你去見他。」子愷先生的聲調永遠是這樣樸素而真摯的。以後遇見子愷先生,他常常告訴我弘一法師的近況;記得有一次給我看弘一法師的來信,中間有「葉居士」云云,我看了很覺慚愧,雖然「居士」不是什麼特別的尊稱。
  • 星雲大師說:命好之人往往有3個特徵,有一個運氣也不賴
    人生在世,常常離不開一個「命」字,佛門有雲「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大多數人對「命好」「命壞」的界定也大不相同。有人認為命好是吃飽穿暖萬事不愁,也有人認為命好就是飛黃騰達一朝成龍成鳳。其實,這都是因人而異的事情。有福自然是好事,但是如何迎福才是最為重要、最需要了解的。
  • 大家丨弘一法師種草的書裡,有女德班大行其道的線索
    「知道弘一身世的人,都以為這位對國畫,金石,音樂,文學,戲劇都有著濃厚興趣和硏究的人,曾辦過報紙,曾從事革命工作,曾是一位風流倜儻的濁世佳公子,卻在中年之後,竟消極得會投入空門,在一般人看來這是一個謎。」匡瀛1947年的這段話,可以看作是吳稚暉上述話語的翻版。
  • 弘一法師念佛事跡
    弘一法師與佛教的因緣的確很深,他從小在家受到佛教的薰染,他父親的妾郭氏就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的長嫂也是一位佛教徒,會念咒語,曾教法師背誦經典。法師5歲時因父親有病乃至去世,家裡請僧人做法,於是效「焰口」施食之戲。法師從小就在家裡與三叔一起學僧人作法,「兩個人都用夾被或床罩當袈裟,在屋裡或炕上念佛玩。」
  • 弘一法師遺書「悲欣交集」四字無人能模仿的背後:與這個原因有關
    這是什麼概念,一個字200萬啊,這在古今書法藝術品裡也是非常難得的高價了。如此一位書畫領域的大成者,為何寫出如此「遺作」?然而,根據相關佐證,現傳世的「悲欣交集」四字,卻系弘一法師臨終所書。
  • 一個人運氣變好,往往具備兩個特徵!
    本期,悅讀國學就和大家聊一聊這方面的內容——運氣不好怎麼辦?注意這兩點,往往走出人生低谷,福至心靈!宇宙雖浩瀚無際,其實就是一個能量場,我們,以及天地萬物,表面看雖然千差萬別,但是撇開現象看實質,都是質子中子、電子這些基本粒子聚合而組成,當你動了一個心念,無非善念或者惡念,那麼惡念會感召負能量,善念就會感召正能量,能量的不斷匯聚,最終會量變到質變,形成不同的人生境界,念發於心,境形於外,這也就是為什麼《太上感應篇》會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的真正原因。
  • 弘一法師:佛門最簡單的三種修持方法
    編者按:弘一法師(1880~1942),原籍浙江平湖,俗姓李,名廣侯,號叔同,又名成蹊,字惜霜,其他別署甚多。出家之前性情倜儻,於詩文詞賦外尤好書畫,又工篆刻。二十六歲東渡日本,入上野美術專門學校並研究音樂,創立春柳劇社,為我國新劇運動之先驅。回國任教天津工業專門學堂,後赴上海主持《太平洋報》。
  • 「命好」的人,往往都有這幾個特徵!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常說:「命好」的人,都是有福的人。但沒人天生就好命,一切皆有心生。命好的人,到哪都會受歡迎,有人愛,有事做,有福享,生活也會善待他們,讓他們在平凡中感受幸福的美好。
  • 命裡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這3個特徵,十有九準
    身上有這三個特徵的人,往往命裡福薄,有這三點就要小心了!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左右兩邊的人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後來,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許攸被收押,最終被殺。弘一法師曾說:「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福薄的人,身上往往具有驕傲自大的特徵。
  • 62載文化先行者李叔同,一代佛學大師弘一法師,波瀾壯闊的人生
    弘一法師的這種境界,一般人是無法企及的,佛教講求一個緣字,想來這與弘一法師與佛家的特殊緣分有關吧,,更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弘一法師是經歷過大的失落,大的繁華,然後從繁華中離開的。弘一法師的母親王氏是父親娶的妾,父親在李叔同5歲時便過世了。
  • 海都深讀:重走弘一法師閩南三地足記 再現14年之夢影
    泉州開元寺尊勝院  主居此地 圈點經書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高掛在開元寺山門天王殿殿柱上的一副楹聯,彰顯著泉州古城的不同韻味。對聯由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弘一法師專門書寫。開元寺首座法一法師說,在泉州開元寺西側的尊勝院是弘一法師主要的居住場所之一。
  • 具備這三個特徵的人錢運、財運都不會差,遲早會變成富人
    具備這三個特徵的人錢運、財運都不會差,遲早會變成富人第一個特徵:懂得欣賞別人當你現在還窮的時候,如果懂得欣賞那些比你強的人,那麼你就有了一個富人最基本的行為——隨時學習。欣賞別人的人,能隨時學習別人的的優點和長處,並總結提煉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將為你以後的富人之路積累能力和經驗。有的人見到別人強就嫉妒,心裡不舒服,甚至背地裡詆毀別人。
  • 爺爺說:運氣好的人,往往有這幾個貌相特徵,有一個就值得恭喜
    我們說起一個人的運氣,爺爺說: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運氣好,也有一些人,運氣差。其實,運氣的好壞,是跟這個人平時的言行有密切相關的。一些人與人為善,或者做了一些積極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人,運氣往往不請自來。而一些人心機深重,為人不善,自然是「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呢。所以,運氣好的人,往往有這幾個貌相特徵,有一個就值得恭喜啊。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運氣好的人這些貌相特徵,究竟是怎樣的呢?
  •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紀念弘一大師
    常人謂淨土宗唯是送死法門(臨終乃有用)。豈知淨土宗以大菩提心為主。常應抱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眾生之宏願。 修淨土宗者,應常常發代眾生受苦心。願以一肩負擔一切眾生,代其受苦。 所謂一切眾生者,非限一縣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經說,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說不可說許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
  • 李叔同說:一個人命運好不好,往往和這10個方面有關
    李叔同,即弘一法師,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李叔同集儒釋道之大成,一身廉潔,一世勤勉,長年雲遊往來於江浙、閩皖、上海一帶,講經說法,寫下大量聲情並茂的宣揚淨土的文章,大張旗鼓地弘揚律法,為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承和光大建立了豐功偉績。李叔同有情眾生,是天下人的心靈的導師。
  • 印光大師的點撥:一個好命的人,身上往往有這四大吉兆
    日常中每個人命到底好不好,其實也早有徵兆預示,只是自身不知罷了。對此法師告誡道:「一個人好命的人,身上往往伴有這四大吉兆,如有其中一點,哪怕不去求佛禱告,福運自當如影隨形。」這兩點其中一點沒有做到,那麼「好命」也不過是一句空談罷了。02閑邪存誠在提到這點的時候,很多人對此表示疑惑。印光法師表示,所謂「閑邪存誠」,就是熄滅執著,伏斷貪嗔痴見思煩惱,保持正念。「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