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高僧之一。
弘一法師一身廉潔,一世勤勉,集儒釋道之大成,長年在各地講經說法,著下了大量聲情並茂的、宣揚淨土的文章。
曾經,大師大張旗鼓地弘揚律法,為我國佛教文化的傳承和光大建立了不朽功勞。
大師有情眾生,可以說是天下人的心靈的導師。
弘一法師說:「命好」的人,往往具備這兩個特徵,有一個就不會差
一、學會寬以待人
弘一法師:寬著以心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弘一法師指出:以寬厚的心胸來對待同仁朋友,必須如春天的陽光一樣,使每個接觸的人都感到溫暖祥和。
大師把寬容看成是一種暖流。在他眼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最重要的是寬容。懂得寬以待人,這是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交流。
誠然,惟有寬容的人,其信仰才更真實。最難得的是那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因為它以愛和寬容為基礎:要取得別人的寬恕,你首先要寬恕別人。
儘管我們不求回報,但是美好的品質總會在最後顯露它的價值,更讓人感動。責人不如幫人,倘若對別人的錯處一味挑剔,呵責,只能更加令人反感,而且可能激起逆反心理一錯再錯。
1910年,弘一法師從日本畢業回國,在天津工業學堂任教。後來到上海任《太平洋報畫報》副刊編輯。1912年秋,《太平洋報》停辦,他應聘到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教書。
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他教的是圖畫、音樂兩科。這兩科,本來是學生所忽視的。但在他任教以後,卻忽然被重視起來,幾乎把全校學生的注意力都牽引過去了。課餘但聞琴聲歌聲,假日常見學生成群結隊外出寫生。
這原因,一半是他對於這兩科實力充足,一半也他的感化力大。他的感化力,全由其對待學生和藹的態度中產生出來。
單說音樂。學生上他的音樂課,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就是輕鬆和新鮮。
有時,有的學生上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下課後,弘一法師就用很輕卻很有力度的聲調鄭重地說:「某某同學,你等一等出去。」 於是這位同學只得站著。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就會很和藹地對這個學生說:「下次上課不要看別的書。」 說過後,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而出去的人,則感到臉孔發燒發紅。
有一次下課時,最後出去的學生,無心把門一帶,碰得非常重,發出很大的音響。等這個學生走了數十步之後,弘一法師走出門來,滿面和氣地叫他回來,又叫他進教室。進了教室,弘一法師用很溫和的語氣對他說:「下次走出教室,輕輕地關門。」 也是對他一鞠躬,送他出門,自己輕輕地把門關上。
在弘一法師的課堂上,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他對學生總是持一種寬容的態度。他對學生總是慈眉善目,和顏悅色,也沒有訓斥過誰。因此,學生們都喜歡上他的課,更是因為喜歡他的為人善良、寬容。
「寬著以心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弘一法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箴言,因而,受到了學生的愛戴和推崇。
大師告誡世人:寬容是人類生活中至高無上的美德。因為寬容包含著人的心靈,因為寬容可以超越一切,因為寬容需要一顆博大的心。因為寬容是人類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情感能融化心頭的冰霜。而缺乏寬容,將使人的個性從偉大墮落成連平凡都不如。人與人相處時,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人,這樣才會使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二、懂得謙虛退讓
弘一法師: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謙虛退讓是保全自身的最好方法。」弘一法師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是他一生遵守的準則之一。
人們不是常說 「退一步海闊天空」嗎?意在什麼?意在凡事要克制,要忍耐。當然,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而是利益面前多退讓,做人胸懷寬廣,心胸大度,為人低調,處事冷靜,不要動不動見利忘義,得理不饒人。
「人生多少不如意,都在爭強好勝時」,要明白「才大不可氣粗,居功不可自傲」。
謙虛退讓是傳統美德,古人為我們樹立許多學習的榜樣。西晉時期的羊祜就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典範。
羊祜出身於官宦世家,是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曾任左中郎將的蔡邕的外孫。雖然出身高貴,但羊祜為人處世謙虛退讓,毫無官宦人家驕橫跋扈的惡習。
羊祜年輕時曾被薦舉為上計吏,州官四次徵辟他為從事、秀才,五府也請他做官,他都一一謝絕了。有人把他比做孔子最喜歡的學生——謙虛恭順的顏回。曹爽專權時,曾任用羊祜和王沈。王沈興高採烈地勸他一起應命就職,羊祜卻淡淡地回答:「委身侍奉別人,談何容易!」
後來曹爽被誅,王沈因為是他的屬官而被免職。王沈對羊祜說:「我應該常常記住你以前說的話。」羊祜聽了,並不誇耀自己有先見之明,只是謙虛地說:「這不是預先能想到的。」
後來,因為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等功勞,加官到車騎將軍,地位與三公相同,但他上表堅決推辭。 雖然羊祜一再謙讓,但晉武帝還是沒有同意。
羊祜平時清廉儉樸,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祿全拿來周濟族人,或者賞賜給軍士,家無餘財。
羊祜以自身謙虛退讓的德行和操守贏得了上至國君,下至黎民百姓的一致肯定,更保全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弘一法師說:「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大師告誡我們,對於身外的利益,不要去爭,適度的謙虛退讓可以使我們處於安全的生活環境,而不用擔心別人會對自己不利,生活也就多了一份輕鬆和快樂。
做人,如果處處都尊重別人,承認自己的錯處,則人際間就會很平和、很幸福、很快樂。這個世界只有五尺高,我們這個六尺之軀在五尺的世界裡生存,必須常低頭。退讓謙虛自有一番樂趣!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