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為此,不少世人為了求得福報長久、命好福深,去信奉一些傳言。
例如開光掛件可以帶來好運,平日裡食用齋飯,燒香禱告可以讓佛祖看見自己的誠意,進而賜予自己福祿。
實際上這些都是沒有任何依據可言的。
作為近代佛門大德,印光法師就曾在給自己弟子開示的時候提到,一個人的命好與否其實並不需要通過禮佛禱告來作證,而是在於你的善業,即善心善念善行。
日常中每個人命到底好不好,其實也早有徵兆預示,只是自身不知罷了。
對此法師告誡道:
「一個人好命的人,身上往往伴有這四大吉兆,如有其中一點,哪怕不去求佛禱告,福運自當如影隨形。」
01敦倫盡分
所謂「敦倫盡分」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敦」,就是行使,奉行;「倫」,就是指倫理綱常,也就是君臣、父子、夫婦、朋友、兄弟五種人際關係。
「敦倫」就是說人要懂得奉行自己所扮演的身份角色和道德綱常。
關於敦倫二字,印光法師的解釋是,生而為人,遵守倫理道德是我們的行為軌範,該做的一定要去作,不該做的一定要堅決不犯,一旦觸犯了道德的底線,註定要遭受災禍苦難。
就好比如現實中,法律是倫理道德的最低底線,人們只要觸犯法律,危及社會治安,那就必受罰懲。
假如腦中存餘邪惡的思想意識,施行一些未及觸犯法律的小過,哪怕法律並不追究,但仍然要受到道德的評判,如此一來必定是口碑極差,導致諸善難行,命好之言又從何說起呢?
「盡分」就是說要盡到自己的本分職責。如果說敦倫是道德上的規範,那麼在法師眼中,「盡分」則是一個人立足於世的根本所在。
佛教中有五大戒律,即「不殺生與仁相通,不偷盜與義相近,不邪淫與理相通,不妄語與心相通,不飲酒與智相通。」
戒律的存在,是為了告誡提醒僧人,要想在佛道上有所成就,就必須要遵守,否則註定難有所成。同樣,一個人要想命好,也一定要盡到自己的本分。
就好比身為父母,兒女的教育就要重視,兒女教育不當,日後苦惱焦躁的一定是父母;
為人子女,孝敬父母就是天職,倘若沒有孝敬父母,難免成為別人口中譴責的對象;
作為下屬,就要學會服從命令,倘若經常與領導爭論辯鬥,事業也註定坎坷。
倘若自身該盡的職責沒有盡到,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好,又有什麼資格有什麼多餘的精力去投入到其他地方上。
這就是所謂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總而言之,要想命好,想讓自己活的有意義,「敦倫盡分」便是基礎。
平日裡謹言慎行,不要去涉足於違背道德倫理,觸犯法律的領域,時刻謹記自己的職責義務,做到盡忠職守,不忘初心。
這兩點其中一點沒有做到,那麼「好命」也不過是一句空談罷了。
02閑邪存誠
在提到這點的時候,很多人對此表示疑惑。
印光法師表示,所謂「閑邪存誠」,就是熄滅執著,伏斷貪嗔痴見思煩惱,保持正念。
「人之初,性本善」。
當我們剛剛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每個人都是純潔無暇,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走得越來越遠,見得越來越多。
在這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世界裡摸索,難免會受到一些世俗氣息的影響,慢慢地變得不那麼純淨了。
在這個講究物質至上的世界裡,我們難免會貪戀五欲,即財、色、名、食、睡,不斷地去追求錢財,美女,名譽地位,享用佳餚,懶散貪睡。
表面上這些可以滿足我們在生理、心理上的欲望,但實際上多是在為自己的墮落創造最佳的寄生條件。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好比如「食」,當一個人有了錢,貪慾之心過於膨脹的時候,就不會滿足於一些平凡的食物,為此不惜去食用一些野生動物。
雖然飽了一時口福,卻不知道那些野生動物身上攜帶著大量的細菌病毒,食用它導致自己疾病纏身,折損壽命,到頭來也是得不償失,自毀命道。
一個人要想命好,就一定要學會剷除自己的邪思邪念,培養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
在誘惑中磨礪自己的心智,時刻保持自己頭腦的清醒,不要為了貪圖一時享樂,反而放棄了更加長久的福分。
哪怕不能根斷邪源,但是能夠抑制邪念的增長,永遠保持一個「邪不壓正」的思想狀態,對往後給自己塑造一個好命道,培育福源良田來講,也是算是一種莫大的良善了。
03諸惡莫作
印光法師說道:
相較於前兩點,諸惡莫作更容易讓人理解,意思就是一切惡的事情,都不要去做。雖然看似很簡單,但是當我念叨這四個字的時候,我時常都會感到慚愧,因為究竟能做到多少,是自己心中也是沒有太多的把握。
事實確實如此,嘴上說不行惡很簡單,真正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古人常言「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生活中其實我們在無意間就會犯下惡行。這些惡行或許在我們眼裡看來無足輕重,但實際上也是在給自己埋下禍根。
就好比如日常中一個人愛說妄語,經常失信於人,那麼以後你說的每一句話別人都會去斟酌考察,哪怕你說的是真話,別人也不見得就會信任你;
又或者一個人喜歡恃強凌弱,那麼身邊的人也會對你敬而遠之,你就很難融入到別人的圈子中。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行言語上的「小惡」,還是行為上的「大惡」,到頭來也只是自己自食惡果自討苦吃罷了。
非常現實的是,現在的人們把「惡報」的大小,來當做衡量自己該不該行惡的標準。自以為小的惡事不會受到什麼懲罰,做做也無傷大雅。
殊不知「小惡不積,大惡不成」。沒有人的惡報是天生下來就有的,正是平日裡一點點的積累,才導致大災禍的誕生。
所謂「千裡之堤毀於蟻穴」,一個人一生再怎麼積累福報,都耐不住惡行的消磨。所以平日中學會謹言慎行,心懷大善才能根斷惡緣。
用孔夫子的話來講,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凡是傷天害理、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都不要去觸碰,如此一來才能真正長久的保持自己福運旺盛
04諸善奉行
緊接著法師說道,一切有害於他人的事情不要做,做則傷害芸芸眾生;相反,一切有利於他人要盡力去做,做則造福於天下,也是給自己的增添福報。
所謂諸善奉行,就是這個道理。
首先要相信的一點那就是,多多行善對自己是有好處的,這件事是千真萬確的。更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積累福源善報,不僅會給我們自身帶來受益,同樣也能影響到我們的後輩。
就好比如我們平日裡多行布施,樂於助人,不論行的大善還是小善,別人都會把你的恩德銘記在心。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或者是我們的子孫後輩們有難,他們自然也就會回報饋贈於你援助。
這便是行善能夠給我們帶來「福報」最好的詮釋。
至此法師還強調一點,行善除了可以增添自己的人緣以外,同樣也能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起到一個非常積極證明的作用。
因為你留下了財物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但是你用你的善行去影響子孫,培育他們高尚的品德,那便是給後代們留下最大的財富,讓他們終生受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吝嗇自己的善心善行,不願意去施捨自己的善心,不願意去付諸自己的善行。
只要是能夠利益他人、利益整個社會的正行,就放心大膽地去做,好人有好報這是絕對存在的事情,或許它會來的比較晚,但它永遠不會缺席。
所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程自在前方。
生活中每個人的命道都不同,但是好命之人卻又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當你不知自己命道如何,倒不如借鑑一下印光法師所言的這四個徵兆,對自身加以完善。
如此,現在和未來都會「好運纏身」,你還用擔心自己命中沒有福報嗎?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