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的由來和發展

2021-01-18 欣人欣事

春聯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它內容以祝福喜慶,深受大眾喜愛和歡迎。從歷史和發展上來看,春聯經歷了這幾個階段。

一,在古時候,生產力十分落後,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也十分有限。對自然的認識也微乎其微。人們認為有些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生老病死都是上天的懲罰或是妖魔在作怪, 禍害人間。迷信上天,神仙來降妖除魔驅鬼。以求心理上精神上的安慰和平衡。

上古時候就相傳神荼,鬱壘兩兄弟專門捉妖餵虎的故事。人們每到春節,做二個桃人,左神荼、右鬱壘放在門前,祈求平安,消災滅禍。後來改成桃符掛在門上,用以避邪驅鬼。到了唐朝,龍王要加害唐太宗李世民,秦叔寶、尉遲恭守在門前,趕走了龍王,後將他們二人做成桃符作為門神掛在門上。

五代十國後蜀主孟昶寫的第一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我國真正意義上春聯,到現在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到了明朝,在開國皇帝朱元璋推廣、倡導下,並規走每家每戶都要用紅紙寫春聯貼春族,誰家不貼要受處罰,使春聯在中國普及繁榮。

春聯是從桃符門神派生出來的,它們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春節貼在門上。不同是門神是驅邪除鬼,祈求平安的;春聯是吉祥喜慶,祝福願望。

春聯是中華民族漢語言文化瑰寶,是漢語言的璀璨明珠,在文化領域光芒萬丈。

相關焦點

  • 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來歷 有關春聯的歷史傳說故事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那麼春聯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中國人為什麼都在過年的時候貼春聯?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 大家知道春聯的由來嗎?
    貼春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習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貼出紅紅的春聯,頓時增添了節日的氣氛,也體現出我國人民美好的生活願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據說,貼春聯起源於我國周代,春節時人們用桃木削製成一寸多寬,七、八寸長的木條,寫上「滅禍降福」之類的吉祥話,釘在門的兩側,這木條稱為「桃符」。
  • 從桃符到門神到春聯,關於春聯的由來與故事你知道多少?
    但是,過年寫春聯、貼春聯的年俗卻沒改變。一進臘月,農村大集上展出的一片片紅紅的春聯,讓人們早早感受到了新年的氣息。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時期,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認為後蜀孟昶寫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但是前幾年人們發現了記載在敦煌莫高窟的敦煌遺書上的、唐人劉丘子寫的「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的春聯,將中國的春聯歷史向前推薦了二百四十餘年。
  • 春聯的起源與發展 牛年經典春聯集錦
    春聯的起源與發展   春聯俗稱「門對對聯」「對子」,雅稱「楹聯」。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 春聯習俗的由來,與朱元璋有關,明太祖還親自為騸豬匠寫春聯
    所謂「桃符」,指的是古人用桃樹製成的「神荼」和「鬱壘」的木偶,後世也有使用紅紙繪畫的人像,其目的是為了趨吉避兇。【桃符】1、朱元璋和春聯《簪雲樓雜說》云:春聯之設,自明孝陵昉也,時太祖都金陵……按《簪雲樓雜說》所載,朱元璋在南京定都的時候,在某一年的除夕夜傳下了一道聖旨
  • 中提琴的發展和由來
    中提琴的發展歷史和「提琴」家族其他成員的發展密切相關。事實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都起源於一種叫做維奧拉(Viola)的弓形的樂器,這也是中提琴的英文名字Viola的由來。中提琴然而,有許多小提琴家想知道,在14世紀後期的這種叫做維奧拉的「方形」樂器,是如何轉變成如今使用的曲線優美的中提琴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提琴的發展和由來
  • 略說春聯的由來演變及軼事
    眼下又到年終歲末,家家戶戶都在準備歡度春節,春聯自然是必辦的年貨之一。那麼,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春聯到底起源於什麼時候呢?根據《山海經》記載:度索山大桃樹,樹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能避百鬼。所以黃帝在冬月逐鬼後,命天下人刨桃梗放置在門前,以此把鬼嚇走。
  • 喜迎豬年,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寫的是什麼呢?
    喜迎豬年,在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是從古至今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春節期間一項重要的活動,,辭舊迎新,它增加了喜慶的節日氣氛,當大家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也是人們對新生活的美好祝願~!那麼春聯的由來和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看看。春聯,起源於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那個桃木板稱為桃符,長六寸,寬三寸,在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所謂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後來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
  • 年年過年貼春聯,你知道春聯的由來嗎?有一個人起到關鍵作用
    大唐猛將尉遲恭和秦瓊因為替李世民守門被民間尊為新門神個桃符同時懸掛。他標新立異的在本來刻有神荼、鬱壘的桃符上面寫上公正的對聯,並親自書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成為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春聯又稱對聯,兩聯必須對仗工整而且是祝福話、吉祥話。後來後蜀被趙匡胤建立的北宋所滅,蜀地當然也成為大宋的國土。後蜀寫桃木春聯的習俗在大宋達官貴人的圈子裡流行。並開始出現紙制的春聯。但民間還是傳統的神荼、鬱壘桃符
  • 春聯的貼法貼春聯要找準春聯和橫批的關係
    網上有很多人片面認為,春聯一定是上仄下平收尾。其實,這種說法就好比說女人一定長頭髮一樣,以偏概全。春聯的創作和其它文體的創作一樣。同樣要講邏輯,語境,布局,順序。平仄就好比領帶,對春聯只有裝飾作用。春聯,如果按尾字區分上下聯則有:一,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聯「一順百順事事順,千好萬好年年好」,把握語境才能區分上下聯。二,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聯「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池中蓮藕,握紅拳打誰」,弄明白語序才能區分上下聯。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聯「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錯了」,弄明白聯語邏輯關係才能區分上下聯。
  • 故宮開始掛春聯了!和老百姓家的春聯有啥不一樣?
    紫禁城開始「貼」春聯了。左翼門上,門神已「就位」,春聯也已經貼好。9時30分,工作人員站在梯子上,正在給承光門掛春聯。湊近看,春聯並非紙質,而是「紙包木」的結構,靠底部的位置還有去年的掛痕。這段時間,紫禁城裡230處大門與宮殿都將陸續「貼」春聯、「迎」門神。在宮裡,春聯不是貼,而是掛的。
  • 工作隊送福送到家,快來看看誰家的春聯最有韻味!
    2月5日,由克拉瑪依市統計局駐遠徵社區工作隊舉辦的「聚焦十九大 和群眾在一起——2018年迎新春 送春聯」活動正式開啟,工作隊邀請了新疆美術家協會的書法家現場書寫春聯……一副副紅紅火火的春聯飽含著新年的美好祝福,洋溢著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傳遞著溫情濃濃的鄰裡之情。(克拉瑪依市統計局駐社區工作隊 楊娜)
  • 寫春聯、貼春聯,這些常識要熟記
    寫春聯明清以後,春聯得到全面發展。所以說,春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有民間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大力推廣春聯,在他定都金陵(現在的南京)之後,為了活躍春節的文化氛圍,他命令朝廷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在除夕之前,每家每戶都貼一副對聯貼在門上,內容要喜慶歡樂,歌頌太平盛世,祈福祝福蒼生社稷永樂安康。他還要親自巡察民間街坊居所,賞讀各類春聯。所以,春聯在明朝曾盛極一時。
  • 年俗|春聯:貼在門上的「錦鯉」
    春節將至,「貼春聯」也可以稱得上是人們心中的「錦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家每戶將對新的一年的祝福與祈願工工整整地寫下來貼在門上,期盼吉星高照,好運降臨。一幅幅筆鋒遒勁、紅紅火火的對聯,寄寓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與祝福。 貼春聯的由來 春聯,起源於桃符(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原為闢邪所用。
  • 2019年豬年春聯5字五言新春對聯大全 經典繁體帶橫批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節到,新年好,貼春聯,放鞭炮。新年貼春聯是中華民族一直延續的節日傳統,每年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象徵著吉祥與如意,也抒發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 惠東人,元旦的由來你知道嗎?
    大家知道元旦的由來嗎? 不知道就一起來看看吧! 元旦的由來 關於元旦 需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首先要從三個人開始說起 堯、舜、禹
  • 當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後,寫春聯怎麼辦?看他們是如何寫春聯的
    過年的時候,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同時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的民俗,那麼在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以後,他們是如何書寫春聯的呢?是否還在用漢字來書寫春聯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一說春聯的起源。
  • 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關於春節貼春聯的來源介紹
    馬上到新年了,人們會有一系列的準備活動,如祭灶、掃塵、置辦年貨以及掛燈籠、貼春聯、窗花等。貼上春聯和掛上燈籠就增添了幾絲過年的氣氛。那麼,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呢?一起來看看吧!春聯什麼時候貼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其和、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一起統稱為「年紅」。在春節期間,貼年紅也是很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一般來說,家家戶戶「貼年紅」是在農曆臘月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在門窗上貼上年紅,不僅可以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表示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望。
  • 2021江蘇城門春聯揭開神秘面紗!獲獎楹聯先睹為快!
    當天,書法大咖和楹聯專家為論壇捧上了具體、生動、有趣的楹聯書法知識盛宴,這也是「城門掛春聯」五年來,楹聯評審專家和書法家首次如此規模地面對面交流,中國詩詞大會總顧問,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中國韻文學會會長、江蘇省楹聯研究會顧問鍾振振從「年年好事成雙」的角度,生動表述了「城門掛春聯」活動的文化意義。
  • 老南京看玄武門春聯 鼠年元素很有趣
    現在她媽媽住的老年公寓,一進去都是孫曉雲寫的春聯福字,看著媽媽拿這些福字送給她周圍的人,孫曉雲說,「老人開心,健康長壽有尊嚴,作為子女也特別有成就感。因為我是他們的孩子,親情永遠是我生活和事業的動力。」 「老人都是孤獨的,子女也不可能24小時陪著老人。」但是,「只要心中有愛,你就一定會想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