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古代沒有像羅馬人那樣為每位皇帝留下雕像?

2021-01-10 騰訊網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悠經久不息。從有記載起,中國已經歷了幾百位帝王,遠至上古女媧伏羲氏時期,近至清末溥儀。上古時期雖然充滿神話色彩,且像伏羲神農這樣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但被稱為「人類始祖」的伏羲氏仍留有畫像,且不說畫像到底是否他本人原貌,至少後人能從畫像上探其幾分神採。除去伏羲氏,堯舜禹時期、商周時期在位的君主基本都有畫像,自始皇嬴政稱帝起,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其間在位皇帝共422位,大部分皇帝皆有屬於自己的畫像。

清朝皇帝畫像

說了這麼久,咱言歸正傳,不少細心的朋友應該都發現了吧,我們中國的皇帝只有畫像,沒有像西方帝王那樣留有雕像,這是我們中國的雕像技術不好嗎?

很顯然不是,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石、玉、骨、牙等製成的雕塑,秦始皇陵出土的秦兵馬俑,是現在世界已知的發現的最大的雕塑群,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該雕塑皆是按照真人比例來雕刻燒制,每一個陶俑的表情都栩栩如生,且沒有一個陶俑的表情動作是重複的,其間的人、物、動物做工精細,這浩大的工程精細到每一個細節,讓人直呼奇蹟。還有各種石窟,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克什米爾千佛洞,以及後來的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等等。中國的圓雕、浮雕、木雕以及青銅鐵器等,每一項技藝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見我們中國的雕刻技術是挺不錯的。相對於中國,西方更喜歡給君主留下雕像,特別是西歐的羅馬,凱撒大帝、屋大維等君主皆留下了雕像,至今在公園、博物館、收藏館等地都可見他們的雕像,不止羅馬,當今在世界各地都可見以前帝王的雕像。那麼,中國的雕塑技藝並不會差勁,為什麼古代沒有像羅馬人那樣為每位皇帝留下雕像?

哈德良

一、文化差異

最主要的就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特別大,東方是含蓄美,西方崇尚自由,主張民主,中國皇帝的畫像主要是留於青史,用作收藏,現在一般存在於博物館、收藏館,所經手的人是少之又少,而羅馬的君主一加冕,就會命工藝匠人給自己雕刻雕像,所雕刻的雕像會同時雕刻多個,分布於公園、教堂等地供人們觀看,所以一般在羅馬,公民們都知道國王長什麼樣子,在他們那裡,君主並不會像我們中國古代皇帝那樣神秘。

十四世紀中葉,從義大利開始興起文藝復興,後來迅速傳至西歐各個國家,特別是在希臘、羅馬,文藝曾舉國推崇,一度興盛繁榮。他們從藝術、宗教、文學、科學等多方面對人進行全面的剖析和表現,形成了科學精確的寫實主義藝術形式。在西歐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地位是十分之高的,比如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等,他們這些人所留下的畫作、雕刻,乃至現在也是世界的珍寶,在中國是婦孺皆知。因為文藝復興的衝擊,加之羅馬本身所崇尚的思想文化,雕刻家也許許多多,他們經常為君主、皇室雕刻雕像。然而在我們中國古代,會雕刻手藝的不叫藝術家,是匠人,中國古代的政治階層是「士農工商」,匠人屬於「工」的其中之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那些匠人的社會地位不高,他們只能為國家的政治需要、宗教需要或是自己養家餬口而去雕刻。

二、中國文化的保守

從文化觀念上看,西歐文化一直以人的曲線為最美,認為從身體由內散發出的那種自然而然為最性感,以及任何與身體自身能量相關的,就如健美等,都是美的象徵。比如畫作《維納斯的誕生》,畫中維納斯從泡沫中誕生,渾身赤裸著,旁邊精靈正拿著衣物朝維納斯飛去;古羅馬著名雕塑《拉奧孔》、《斷臂維納斯》,他們都是赤身裸體的,把人類完美的曲線表現得淋漓盡致,象徵著人性、美好、自由、自然。在中國的文化裡看待身體之美要含蓄很多,我們經過幾千年的儒家「鄙夷肉體」的思想浸潤,人們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直視裸體,裸露身體是「有違常理」、「不合道德」的。當然,中國文化和藝術也在關注人,不過關注點是在道德和精神上的,人的肉體表達絕多數人是不關心的。看以前的仕女圖,以及關於人物的畫像、雕塑都是衣著整齊,都比較「得體」,中國人更專注於思想意識上的深入,是含蓄的意識流表達。

中國古代,是極具東方專制主義色彩的,皇帝就是「天子」,是天選之子,天下之人皆要服於皇帝之下,莫非皇天后土,其餘皆歸皇帝所統管,皇帝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所謂君權神授,君主會給百姓營造一種神秘感,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皇帝不像羅馬皇帝那樣為自己留下雕像。

相關焦點

  • 被「廁神」詛咒的羅馬人:那些勤勞致富的「淘金客」
    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提圖斯·塔西圖斯(Titus Tacius)確信克羅阿西娜擁有神力。他在自己的廁所中,為她建造了一座雕像,祈求她保佑羅馬城下水道正常運行。但實際上,在阿拉裡克攻入羅馬城之前的數百年,便出現了一些精明的「淘金者」,這些羅馬人依靠勤勞和堅韌的意志,在惡臭之中尋覓著財富。縱觀古代西方社會,其實只有羅馬人有過和古代中國類似的「糞尿分離」的市政規劃制度。只有到了現代,在空氣制氨法發明之前,由於硝礦石緊缺,不少國家才施行過一段時間這種制度。
  • 每個人的記憶就是一座城,這裡是羅馬!
    這個看起來很羅馬的廣場是米開朗基羅在1536年受羅馬教皇的委託,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重建的。元老院、鐘樓和市政廳都在這個廣場上,所以這裡也被稱為市政廳廣場。臺階頂端的兩側各有一尊巨大的雕像,它們是雙子座的孿生兄弟:卡斯託爾(Castor)和波拉克斯(Pollux)。都說雙子座的男人最花心,但這對雙子兄弟的故事卻挺感人呢。
  • 古代皇帝富有四海,為何卻大都短命?
    古代皇帝富有四海,為何卻大都短命?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有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
  • 立法目的在於壓制邪惡:德國正義女神像的左腳為何腳踏羅馬法典
    沒有人間私慾,能像希米斯那樣左手持天平,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公開判處羅馬七丘山上神人之間各種糾紛仲裁,又能夠像戴克那樣,右手持父親戰神王劍,砍斷任何人間私情,嚴格執行七丘山下羅馬人的律法,樹立法律神威。左腳腳踏羅馬法典依法審判,樹立羅馬法治與罪行法定的成文法精神。法典之下壓載著匍匐的毒蛇而行,則象徵著立法的目的在於壓制邪惡。
  • 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有何含義?你能區分嗎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仿佛無窮無盡的寶藏,創造出許多最有價值的文化。而皇帝作為中國古代最尊貴的人,對於文化的產出功不可沒。 古往今來對皇帝的稱呼非常複雜,關於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十分容易讓人混淆,那麼你能知道其含義嗎?
  • AI讓54位羅馬皇帝「復活」:尼祿殘暴長相卻憨厚 卡利古拉冷酷帥氣
    在一項數位化重建中,古羅馬皇帝的面孔被重新賦予了生命。這個令人激動的真實樣貌工程包括卡利古拉皇帝、尼祿皇帝和哈德良皇帝等。這些早已死去的古代皇帝的容貌被保存在數以百計的雕塑中,但即使是最細緻的雕刻也無法表達這些統治者在世時的真實面貌。為了探索這一問題,加拿大電影攝影師和虛擬實境設計師丹尼爾·沃沙特在神經網絡中使用了機器學習——通過經驗不斷學習的計算機算法。
  • 世界上最經典的十四座雕像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這尊雕像還是羅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 古風時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是墓前雕刻品,有的是死者本人,有的為死者而立,一般稱之為阿波羅像,這是因為古希臘神人同形同性所致。 青年男子立像為裸體,多取站立姿勢。這尊被稱為阿波羅的青年立像仍存有埃及造型程式,但他低頭和手勢姿式已趨生活化,他向下視,兩臂向前伸,似有接物之意,看得出人物形態已從直立僵化向生活化活動邁前一步。
  • 為什麼古埃及雕像沒鼻子?是巧合,還是陰謀?
    自然侵蝕發揮了作用 有考古學家認為,自然侵蝕可能是許多古代雕像缺少部分身體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狂風,沙丘的移動,水的流動以及數千年在大理石或石棺等材料中的腐蝕,這些都會對雕塑、雕像、畫作等造成相當大的破壞作用。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史也不是
    沒有簡單的羅馬模式可以遵循。 事情能那樣簡單就好了。無論我們將羅馬人英雄化抑或妖魔化,都是在傷害他們。但如果沒能認真對待他們,或者終止與他們進行的長期對話,那麼我們就會傷害自己。我希望本書不僅是「古羅馬史」,也是和「羅馬元老院與人民」對話的一部分。
  • 秦漢與羅馬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的「奉天承運」和西方的「君權神授」不同。羅馬的「皇帝神格化」是為了論證其統治的神聖性,但「神意」和「民意」無關。在古代中國,天意要通過民心來體現。天子對人民好,「天」才認其為「子」,對人民不好,天就收回成命,另付他人。「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35]。為了確保皇權對天的敬畏之心,董仲舒還加上了「災異」說。但凡有天災,皇帝就要反躬自省,看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
  • 古代雕像上,有許多擺出「雜技動作」小人?專家:就是雜技演員
    相信大家都看過雜技表演,那些訓練有素的表演者,可以將頭、手或者腳,以不可思議的形狀進行扭曲,做出讓人瞠目結舌高難度動作。可不少古代雕像上也有許多很像如今雜技演員的小人。專家卻認為,這些雕像上的雜技小人其本質就是古代的雜技演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石刻畫像起源於上古時期。比如古老的甲骨文,便是老祖宗通過圖畫的方式,傳達某種特殊的文化。
  • 西方最著名的十四座雕像,值得一觀
    原作為巴底農神廟大殿的主像,全身高達13米,用銀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鑲嵌著象牙與黃金,可惜已在拜佔庭帝國時代被毀壞。這裡介紹的是大理石小型摹製品。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這尊雕像還是羅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
  • 朱棣酷愛行軍打仗,為何諡號是「文皇帝」,而不是「武皇帝」?
    登基之前,靖難之役是親自率兵南徵北戰,成為皇帝以後,也沒有閒著,是經常是御駕親徵蒙古,留下了五徵蒙古的輝煌記載。 朱棣在位22年,剛開始廟號為太宗,諡號為:「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廟號為成祖,改諡號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 古代皇帝條件那麼好,為何壽命卻不長
    中國古代500多位帝王,除了康熙,乾隆,武則天和蕭衍外,大多數皇帝的年數都不長,古代帝王平均年齡只有39歲,相比於古人的平均壽命足足少了16年,他們享受著當時最好的衣食住行條件和最高的醫療水平,為什麼這樣短命呢?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工作壓力大。
  • 古代皇帝的那些事,「敬事房」和「翻牌子」!
    說到古代封建社會權力至高無上者自然為帝,但為帝者很多時候看似呼風喚雨,卻受制繁多。如今許多人讚嘆古代帝王后宮佳麗三千,集三千寵愛在一身,但實際情況遠不如你想的那樣。三千隻是一個虛數,其實能有定級的不足百人,其他皆為宮人。
  • 多圖為你詳加揭秘
    在西方傳統中,把統治者表現為英雄或超人,從古代以來就已經確立了各種套式。 奧古斯都原名屋大維,他的圖像從公元前27年以後按照理想化的方式來繪製,最著名的是現藏于格雷戈裡亞諾·普羅法諾博物館中那座比真人還要高大的大理石雕像。
  • 古代唯一沒有缺點的皇帝,不殺一位開國功臣,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點,更別說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了,作為帝王,他們的錯誤很少有人敢於指出來,從夏朝開始算,中國一共歷經了20個朝代,而這些朝代的開國皇帝,往往沒少幹一件事情,那就是殺功臣,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後殺文種,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滅韓信英布,隋文帝楊堅殺了梁士彥與宇文忻、劉昉,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因為胡惟庸案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壽命不長?
    古代由於生活水平低和醫療條件差,古人的平均壽命比較低,只有50多歲。皇帝則不同於一般老百姓,他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且擁有全國最好的醫生(御醫),按理來說,他們的壽命應該比普通老百姓長。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據統計,我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比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還低。這是為何?一是縱慾過度。皇帝擁有三宮六院眾多的嬪妃,他們夜晚十分操勞。
  • 古代皇位傳遞往往朝局不穩,為何皇帝不提前退位幫新帝穩定朝局?
    如果老皇帝提前退位幾年,往往做不到替新皇帝坐穩皇位打下基礎,反而會出現父子自相殘殺的局面。  縱觀中國古代的皇帝主動禪位成為太上皇之事,其實很少。而且他們這些皇帝的提前退位,並非是為了新皇帝坐穩皇位而打好基礎。
  • 古代到底有沒有佳餚,大唐皇帝吃的照樣寒酸!
    古代到底有沒有佳餚,大唐皇帝吃的照樣寒酸!近兩年的劇粉們一定很忙,古代劇一部接一部,追完甄嬛追延禧,延禧還未大結局,又一部古裝大劇《如懿傳》又引起人們的熱議。眾所周知,從第一個皇帝秦始皇上位開始到唐太宗李世明,再到史上最為風流的皇帝乾隆都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人們一定都認為皇上地位尊貴,平日裡吃的飯一定是應有盡有,自古以來中國的美食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氣,可以說現在的美味佳餚都在從古代延續到近日逐漸改良出來的。但是實際上並非這樣,中國現如今的美味佳餚都是近幾年融合全國美食才層次出各種花樣,而逐漸流行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