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悠經久不息。從有記載起,中國已經歷了幾百位帝王,遠至上古女媧伏羲氏時期,近至清末溥儀。上古時期雖然充滿神話色彩,且像伏羲神農這樣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但被稱為「人類始祖」的伏羲氏仍留有畫像,且不說畫像到底是否他本人原貌,至少後人能從畫像上探其幾分神採。除去伏羲氏,堯舜禹時期、商周時期在位的君主基本都有畫像,自始皇嬴政稱帝起,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其間在位皇帝共422位,大部分皇帝皆有屬於自己的畫像。
清朝皇帝畫像
說了這麼久,咱言歸正傳,不少細心的朋友應該都發現了吧,我們中國的皇帝只有畫像,沒有像西方帝王那樣留有雕像,這是我們中國的雕像技術不好嗎?
很顯然不是,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石、玉、骨、牙等製成的雕塑,秦始皇陵出土的秦兵馬俑,是現在世界已知的發現的最大的雕塑群,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該雕塑皆是按照真人比例來雕刻燒制,每一個陶俑的表情都栩栩如生,且沒有一個陶俑的表情動作是重複的,其間的人、物、動物做工精細,這浩大的工程精細到每一個細節,讓人直呼奇蹟。還有各種石窟,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克什米爾千佛洞,以及後來的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等等。中國的圓雕、浮雕、木雕以及青銅鐵器等,每一項技藝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見我們中國的雕刻技術是挺不錯的。相對於中國,西方更喜歡給君主留下雕像,特別是西歐的羅馬,凱撒大帝、屋大維等君主皆留下了雕像,至今在公園、博物館、收藏館等地都可見他們的雕像,不止羅馬,當今在世界各地都可見以前帝王的雕像。那麼,中國的雕塑技藝並不會差勁,為什麼古代沒有像羅馬人那樣為每位皇帝留下雕像?
哈德良
一、文化差異
最主要的就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特別大,東方是含蓄美,西方崇尚自由,主張民主,中國皇帝的畫像主要是留於青史,用作收藏,現在一般存在於博物館、收藏館,所經手的人是少之又少,而羅馬的君主一加冕,就會命工藝匠人給自己雕刻雕像,所雕刻的雕像會同時雕刻多個,分布於公園、教堂等地供人們觀看,所以一般在羅馬,公民們都知道國王長什麼樣子,在他們那裡,君主並不會像我們中國古代皇帝那樣神秘。
十四世紀中葉,從義大利開始興起文藝復興,後來迅速傳至西歐各個國家,特別是在希臘、羅馬,文藝曾舉國推崇,一度興盛繁榮。他們從藝術、宗教、文學、科學等多方面對人進行全面的剖析和表現,形成了科學精確的寫實主義藝術形式。在西歐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地位是十分之高的,比如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等,他們這些人所留下的畫作、雕刻,乃至現在也是世界的珍寶,在中國是婦孺皆知。因為文藝復興的衝擊,加之羅馬本身所崇尚的思想文化,雕刻家也許許多多,他們經常為君主、皇室雕刻雕像。然而在我們中國古代,會雕刻手藝的不叫藝術家,是匠人,中國古代的政治階層是「士農工商」,匠人屬於「工」的其中之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那些匠人的社會地位不高,他們只能為國家的政治需要、宗教需要或是自己養家餬口而去雕刻。
二、中國文化的保守
從文化觀念上看,西歐文化一直以人的曲線為最美,認為從身體由內散發出的那種自然而然為最性感,以及任何與身體自身能量相關的,就如健美等,都是美的象徵。比如畫作《維納斯的誕生》,畫中維納斯從泡沫中誕生,渾身赤裸著,旁邊精靈正拿著衣物朝維納斯飛去;古羅馬著名雕塑《拉奧孔》、《斷臂維納斯》,他們都是赤身裸體的,把人類完美的曲線表現得淋漓盡致,象徵著人性、美好、自由、自然。在中國的文化裡看待身體之美要含蓄很多,我們經過幾千年的儒家「鄙夷肉體」的思想浸潤,人們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直視裸體,裸露身體是「有違常理」、「不合道德」的。當然,中國文化和藝術也在關注人,不過關注點是在道德和精神上的,人的肉體表達絕多數人是不關心的。看以前的仕女圖,以及關於人物的畫像、雕塑都是衣著整齊,都比較「得體」,中國人更專注於思想意識上的深入,是含蓄的意識流表達。
中國古代,是極具東方專制主義色彩的,皇帝就是「天子」,是天選之子,天下之人皆要服於皇帝之下,莫非皇天后土,其餘皆歸皇帝所統管,皇帝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所謂君權神授,君主會給百姓營造一種神秘感,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皇帝不像羅馬皇帝那樣為自己留下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