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只是神話,漢字真正的發展是什麼

2021-01-10 苦難頭陀

文字在文明發展過過程中作用不言而喻,文明傳承離不開文字,漢字歷史就是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字最早出現上古神話之中,倉頡造字就是其中之一。

倉頡造字是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姓侯剛,號稱史皇氏,倉頡造字不是無中生有創造,將流傳在先民中文字收集加以整理,形成一套文字體系,保證華夏民族文化繁榮昌盛創在歷史功績,倉頡造字可能是上古傳說之一,在先秦時代沒有出現相關傳說,最早文獻中提到倉頡是戰國時期荀子,在《呂氏春秋》與《韓非子》中出現,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在漢代開始神化倉頡造字相關傳說,在《淮南子》與《論衡》中記載是「倉頡四目」漢代緯書開始進行渲染,「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

倉頡造字歷史有很多神話傳說成分,上文中介紹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用結繩的方法記事,國家政權出現需要有具體文字進行計量,命他的史官倉頡想辦法造字。倉頡在洧水河南岸高臺上造屋住下專心致志地造起字,經過苦思冥想,經過獵人提示根據玩物特徵進行創造象形文字。

漢字產生不是一人之功,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發展結果,根據考證最早文字出現在八千多年前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一批刻符,在這一批出土是刻符還是文字存在很大爭議,在七千多年以後蚌埠雙墩遺址發現630多刻畫符號,功能可以分為表意、戳記、計數三大類,就刻符性質來看具備原始文字性質,是漢字源頭之一,其後又經歷半坡陶符、青墩刻符、莊橋墳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等,根據考古發現考證出文字發展至少擁有8000多錢歷史。

安陽小屯發現了十五萬片甲骨卜辭,龜甲與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總字數達到3500個上下。從甲骨文字結構來說,除了象形以外,形聲、會意、假借等比較進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應用。在三千餘年前的商代文字已達到了相當完備程度,它以前一定有個更長的發展過程。

漢字發展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商代以前的文字應該屬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是以表形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漢字是文明傳承載體,中華文明經過幾千經久不衰,文字的存在記錄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相關焦點

  • 倉頡造字只是神話,中國漢字的起源其實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
    倉頡造字是神話,那麼真正創造文字的是那些人?中華文字起源於何方?記得很小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講的是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那個時候還小,不覺得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甚至還覺得這個爺爺太了不起了!現在想來,覺得甚是匪夷所思。傳說倉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他根據野獸的腳印創造了文字,其發展演變延續至今,便是我們今天所始用的漢字了。
  • 倉頡造字,是什麼給他靈感,讓他創造出這麼多的漢字?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那段充滿無盡遐想的歷史當中,曾經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具有浪漫主義的神話跟傳說,今天我們所提到的就是倉頡造字,就是比較有名的一個歷史故事。通過這個傳說,我們能夠得知原來我們所用的這些漢字,是這位叫做倉頡的人造出來的,可是大家都不了解當初這位大神創造文字的時候,是如何得來的靈感,原來他創造文字可以說是一種意外之舉。
  • 倉頡造字,一個美麗的傳說
    中國文字的產生,有許多種傳說,倉頡造字是流傳最廣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說:「(倉頡)仰視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許慎《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 公元前2000多年倉頡造字,28字《倉頡書》成就華夏5000年漢字文明
    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四個人,虞舜、倉頡、項羽、顧炎武。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倉頡也稱蒼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
  • 《春之懷古》:倉頡造字
    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造字的地方叫「鳳凰銜書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倉頡造字。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臺上造屋專心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也沒有辦法。
  • 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由於文字對文明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所以文字的發明,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倉頡造字提到漢字的發明,便不得不提一下結繩記事。也許由於年代久遠,且繩索易於腐朽,考古上並沒發現遠古時期的記事之繩,但古代文獻有記載結繩記事一法。如《周易·繫辭》云:「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因為結繩記事的不便,最終這一方法被淘汰,被文字取而代之。
  • 倉頡造字既然是大功德,又為啥會「天雨粟,鬼夜哭」?
    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文字是記錄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載語言的圖像或符號,而漢字的雛形原始象形文可以說是中華文明記錄的開端。相傳創造者倉頡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夜述封神本期就帶你走進倉頡造字。《說文解字·敘》:「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遠,萬品以察。」
  • 漢字的起源是什麼?是「倉頡作書」還是?
    早在幾千年前就產生的漢字,孕育和記錄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文化,傳承了黃土地上悠久的文明。漢字以其獨特的形狀和用法而在諸多文字中獨樹一幟,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又是什麼人發明的?對於這個問題,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最為流行的是「倉頡造字」說。關於「倉頡造字」,有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
  • 造字鼻祖,倉頡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部落?
    因為太遙遠,確實迷戀者眾多,但他真的只是個傳說。最顯著的標籤是造字始祖。流傳比較廣的介紹是:他姓侯岡,名頡,被尊為「造字聖人」。倉頡造字需要解釋一下,《說文解字》說他是黃帝時期的左史官,受鳥獸的足跡啟發,分類別異,並搜集整理實用漢字。首先左史官這個說法,不必多說,扯呢。負責為皇帝記錄統計一些事情是可以的,至於左史官這個職位那是被想當然的穿越了。
  • 倉頡是在什麼情況下造字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尊為中華文字始祖。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創造出的文字,替代了結繩記事、刀刻符號。由於新生事物的不斷出現和伏羲氏八卦理論的確立及其在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傳統的結繩記事法和刻畫符號記事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 傳說倉頡有四隻眼睛,倉頡造字,是時代孕育的結果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文字的創始人——倉頡。傳說他有四隻眼睛,天生聰慧,可以觀察鳥獸的足跡,觀察出星宿的運動趨勢。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 ,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說到倉頡,大家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倉頡造字了,但其實文字並不是倉頡所創造的,而是在文字創造出來的途中,倉頡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他參與了整理歸類等內容。
  • 倉頡造字,鬼神為何為之哭泣?
    倉頡造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神話傳說,我們今天能夠進行文字交流,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倉頡。倉頡是何許人也?他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史官。 《淮南子》中曾經記載倉頡造字時候的奇妙景象,所謂是: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倉頡造字潤及崖州
    這樣一個不愛兵戈,崇尚文學的人,他能在海南修建一座廟來祭祀倉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從他後來的經歷看,他對杭州一帶的風土頗熟,而當時杭州西湖的吳山上就有一座倉頡廟。  倉頡造字傳說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名史皇氏、蒼王、倉聖。有研究表明,關於倉頡造字傳說 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文獻。
  • 倉頡、伏羲,究竟誰創造了漢字?查閱古籍後顛覆認知!
    倉頡造字在中國倉頡造字是個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古籍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傳說他「雙瞳四目」天生異相,在古人的觀念中,長相奇特的人,都是聖人之相。倉頡通過觀察鳥、蟲的特徵創造出了最早期的漢字,也就是最原始的甲骨文,傳說在倉頡造出文字的時候天象突變,白天大雨傾盆而下,夜間百鬼哭嚎,似乎天地鬼神都為這一創舉感到動容。西方學者則認為文字是一個文明的象徵,文字是傳播知識的重要載體,它有助於推動文明快速長久的發展。
  • 造字聖人倉頡:留下二十八字,至今無人完全解讀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關於它的起源也有很多說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了,人們稱他為造字聖人,倉頡造字時代久遠,早已無從考證,不過對於造字這件事本身,現在的人們普遍認為倉頡並不是第一個造字的人。
  • 文字始祖倉頡造字
    倉頡文字始祖倉頡誕生,與眾不同,天賦異稟德睿機智,善觀天象,大地江河飛禽走獸勾勒畫字。倉頡造字倉頡先生仙風道骨,滿腹經論才高八鬥,時下人間無人比擬。戰火紛爭年間倉頡為軍師輔助黃帝收復五方部落,一統江山功不可沒!國泰民安後造字為國家造福祉,發揚至今。倉頡輔助黃帝興國,一派欣欣向榮。棄官歸隱,傳說白日飛升!
  • 我們的漢字除了倉頡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文字的說法?
    與這種觀點相同的還有《世本》、《荀子》、《呂氏春秋》和《漢書·五武子傳》等,都認為是「倉頡作書」。古人們還有另一種看法。認為早在倉頡造字之前,就有了結繩記事的辦法。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說:「古者無文字。其有誓約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在結繩記事法之後,又興起了契刻記事法。就是用硬質銳器在選定的物體上刻下某種圖形或符號。
  • 上古時期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造字的故事:倉頡也稱蒼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籍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
  • 倉頡造字,字成之日,天雨粟,鬼夜哭
    在倉頡造字,字成之日,不僅舉國歡騰,竟然連上天都下起了雨,雨落在地上便成了穀子,夜晚鬼魂哭嚎,仿似永無安寧之日。以上是倉頡造字傳說中的一種,我們再回歸歷史,在甲骨文被發現之前的幾千年中,中國歷代的學者都在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 小夢百科 | 倉頡造字後,「天雨粟,鬼夜哭」是什麼意思?
    「天雨粟」並不是說老天爺為倉頡造字感到高興,所以下場小米雨來慶祝一番。老天爺高興了,要麼來朵祥雲,要麼弄個彩虹啥的,下小米這種事太奇葩了,不能算作祥瑞。《淮南子·本經訓》高誘註解的意思是:倉頡受到鳥行走的軌跡啟發,創造了文字,從此人們就萌生了「詐偽」,有了「詐偽」,人們就會捨本逐末,放棄在土地上的耕作,轉而操弄刀錐,刻劃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