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音樂消失倒計時:被阿里「耽誤」,沒人為它「充值」

2021-01-09 深燃財經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蘇琦

編輯 | 金璵璠

真正的蝦米音樂粉絲,只要打開自己的APP界面就可以證明。註冊年限、聽過的歌曲數量,無一不是最好的證明。

「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這條官方未下場闢謠的消息在音樂圈迅速發酵,更難過的是那些粉絲:大家都不想告別,但所有人都明白,即便不是這個時間,蝦米音樂也正在被遺忘。

2006年時,一個名叫Emumo的「小破站」出現,意為Earn Music&Money。之後不少用戶為愛發電,自發上傳專輯。這個網站捧出過不少小眾歌手和獨立音樂人,擁有獨特的粉絲粘性和音樂氛圍,在資金困難時,被阿里巴巴相中。

這原本應該是一個資本加身、猶如神助的開掛故事,但事與願違,2018年11月17日,蝦米音樂官方發微博紀念十周年誕辰時,底下的評論只有寥寥數十條。

2018年,行業洗牌。騰訊音樂在美股上市,從此TME一騎絕塵,蝦米只能出現在賣身和合併的傳聞裡。

此次「蝦米音樂將關閉」的消息一出,曾經的阿里音樂集團CEO發微博稱,也就五年前還和QQ二分天下呢。但如今,蝦米音樂的月活已經跌出行業前五,「一直在換帥,但所有人都是KPI的背鍋俠,項目不斷被邊緣化,就算今天不來,關停也是遲早的事。」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

更多用戶的不舍,出自多年的使用習慣,積累的歌單和收藏的歌曲不知道最後會被如何處理。「如果要關,希望有導出的功能」,一位11年的蝦米用戶告訴深燃,他在蝦米音樂已經聽過十萬多首歌曲,聽歌數據基本全在蝦米上,要重新養個合自己口味的音樂號將會非常痛苦。還有的粉絲當年充了20年的SVIP,更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

就算再不舍又怎樣,樂評人鄒小櫻說的對:從情感上來說,沒有了南瓜和朱七(兩位創始人)的蝦米,本就已經結束了。流媒體音樂最後只是資本和神仙打架的籌碼,和音樂沒有任何關係。

提前說再見

「心痛程度不亞於參加老朋友的葬禮。」網友@博斯的神聖喜劇在聽聞這一消息後,連用了三個大哭的表情。

是的,一無官宣,二無實錘,不少用戶已經開始在社交平臺上手動「哀悼」蝦米,「哀悼詞」例如,「蝦米是最像音樂APP的音樂APP,沒有之一」,總結下來就是,一直被津津樂道的界面視覺、合口味的音樂日推、相對單純的音樂評論環境等等這些因素,都讓蝦米一直站在國內聽歌APP的鄙視鏈頂層。

網傳的聽歌APP鄙視鏈 來源 / 網絡

和大多數在線音樂平臺不同,蝦米初期是由眾多音樂愛好者一磚一瓦搭出來的,用戶能自行上傳歌曲、編輯/翻譯歌詞、完善音樂人資料等。一類誇張的例子是,有用戶創建了不下一百張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文字寫就的歌單,這種自書自建的玩法有別於其他平臺,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優質樂迷。

蝦米用戶自建歌單時,會寫大段推薦語 來源 / 蝦米音樂APP

同樣的,用戶自行上傳音樂的方式,也幫助蝦米音樂創造了更多元的「音樂資料庫」,在音樂風格分類和專輯單曲EP等分類上更專業和細緻。到現在也是如此,在蝦米只要輸入一首歌曲的名字,搜索結果會將歌手、所屬專輯、MV等相關信息一一呈現出來。

左為蝦米搜索頁面,右為網易雲音樂搜索頁面

「蝦米的社交屬性、歌迷之間因為一首歌產生的火花,都是建立在這種相對完整的資料庫的基礎之上的,網易雲音樂一直在講社交屬性,但一直沒有豆瓣、蝦米曾經做得好,就是因為基礎數據體系沒做好。」音樂版權內容公司HIFIVE首席策略官張昭軼對深燃分析,蝦米擁有的數據體系不被市場看好,KPI很難衡量,但它對用戶來說是信仰級別的情懷。

「也是因為此,蝦米和豆瓣遇到同樣的尷尬,閃光之處有目共睹,但是沒有資本願意給他們續費充值。」張昭軼表示。

這樣的資料庫也使得蝦米成為小眾音樂愛好者最後的自留地,視覺系日本搖滾、G-Funk、金屬黨、Progressive House等都能在蝦米上找到自己的同好。「我討厭這個世界的大部分,但總有一小部分留住我」,對於很多蝦米音樂的用戶來說,這個產品之於他們就是這樣的存在。

當年,蝦米還通過尋光計劃等方式扶持了一大波小眾音樂人,到現在推薦算法還會推薦一些小眾歌手,「那種犄角旮旯的巨冷門的歌都有」,一位網友說道。

不少獨立音樂人也發出了對蝦米不舍的信號,微博認證為打擊樂演奏家、音樂製作人的劉恆發微博稱:對於我們這種獨立音樂人來講,蝦米給了我們最好的土壤,我所有的新歌也都會在蝦米先發。當年註冊音樂人後發布了第一首歌的那瞬間,蝦米就給了我3年VIP,這點紅場和綠廠(指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 )就做不到。我是為了那3年VIP的錢嗎?我是感慨蝦米對獨立音樂人的態度。

能做出這樣一個產品,和創始團隊的基因不無關係。蝦米音樂的創始人王皓(南瓜)是一個文藝青年,上學時組過樂隊,擔綱吉他手;畢業後開過琴行,也創辦過杭州當地的音樂論壇,還是杭州地下音樂活動組織人。因為他最喜歡的樂隊是Smashing Pumpkins,因此南瓜的代號沿用至今。

蝦米誕生之初擺在王皓眼前的問題就是,版權問題怎樣解決以及在線音樂平臺怎麼賺錢?

不願做盜版的蝦米糰隊其實做過很多創新,比如嘗試「P2P」——試圖將版權費進行分攤,讓用戶付費下載,即「版權分銷」;對用戶進行個性化推薦,把不同口味的用戶通過技術手段區隔開來。

據劉恆回憶,蝦米是他知道的最早一批根據用戶習慣推薦歌曲和藝術家的手機軟體,諾大的音樂海洋,蝦米像認識他多年、臭味相投的好朋友一樣,把他未來肯定會喜歡的藝術家和音樂一個一個帶到他面前:「來,聽這個,賊NB!」

當時的蝦米還創造出了內部的虛擬貨幣體系——蝦幣,上傳專輯、下載歌曲,通過分享歌單等形式推廣歌曲,如果有用戶下載,還可以分成,這些形式在行業內極具創新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蝦米音樂所有的播放數據都是公開的,是唯一一家播放數據公開的在線音樂平臺。

「所有在線音樂平臺,音樂人的後臺跟真實的結算後臺的數據是不一樣的,別的平臺會把推廣量算到播放量裡面,真正跟版權公司結算收入時,又是按照真實的點擊次數跟播放次數來算,他們的商務結算口徑跟音樂人後臺的數據是完全不匹配的。目前只有蝦米是最老實的,它最符合規則,卻變成了活祭品,真實數據在這個行業很難生存。」音樂行業人士宋清揚告訴深燃。

蝦米走到今天,怪誰?

用戶、音樂人自發對蝦米的哀悼,似乎都讓人忘了這其實是一款失敗的APP。

蝦米音樂誕生的2007年4月前後,對於中國音樂來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一方面,傳統的實體唱片經濟已經出現頹勢;另一方面,2004年酷狗音樂上線,2005年酷我音樂成立,2006年百度收購千千靜聽,2007年天天動聽即將誕生,千播大戰的時代也即將到來。

起初,蝦米音樂發展得不能說順風順水,至少也可圈可點。2013年,憑藉2000萬註冊會員接過了阿里巴巴的橄欖枝,同年,阿里巴巴成立音樂事業部。一場事先就已經定下基調的墜落之旅就此開始。

很多人都說蝦米走下坡路是從輸掉版權大戰開始的。2014年,騰訊音樂掀起了長達三年的音樂版權大戰,當時三足鼎立的騰訊QQ音樂、海洋音樂(擁有酷我音樂和酷狗音樂)和阿里音樂(擁有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開始打仗,沒想打到一半,海洋音樂與騰訊QQ音樂合併,成為今天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

據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TME旗下三大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覆蓋率已經達到90%,阿里音樂只有20%。

來源 / Pexels

「那個時候正是TME往上走的時刻,版權事關蝦米音樂甚至阿里音樂的生存問題,高層卻沒有加注版權,當時內部的核心資源全部轉移到阿里星球了。」宋清揚回憶。

實際上,正當行業大打版權戰、TME瘋狂攬入版權之時,出任阿里音樂集團董事長的高曉松,聯手老搭檔宋柯擔任CEO,拉來何炅擔任COO,這個組合缺少了對版權大戰的敏銳,重點錯放,在天天動聽的基礎上改造出了阿里星球。

按照高曉松的設想,這個APP能聽歌,還能讓歌手通過直播、打賞、演出的方式變現,讓音樂人找到製作公司和幕後團隊。對於阿里星球,阿里幾乎把可以連接的所有數據都接了進來,但複雜的界面和操作,很難讓多數隻想聽歌的大眾買單,由於版權的貧乏以及產品方向的失策,阿里星球用戶極速下滑,上線一年左右直接關停。

「一口奶只能餵一個孩子。」宋清揚稱,阿里星球的資源傾斜,阿里高管對版權的漠視,讓蝦米越來越弱,讓手握2億用戶、有十年歷史的天天動聽死亡,這個當時佔據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半壁江山的產品,就這樣被埋在自家院子裡。

在宋清揚看來,阿里星球是在把20年前的唱片工業從線下往線上搬運,但其實整個唱片產業鏈上遊發生了變化。以前唱片工業詞曲編錄混,都是分割和模塊化工作,但是現在獨立音樂的創作通常都是一體化操作,不是單純搬到線上就可行的,另外阿里星球一直是自上而下的產品主導的市場思維,「我讓用戶幹什麼用戶就得幹什麼」,但現在是雙向投票,你提供產品,用戶自己玩,阿里星球的設想延續了原始唱片工業的熱情和靈魂,但非常不符合網際網路產品常識。

就在阿里音樂管理層引入「鐵三角」組合時,王皓離開蝦米音樂,加入釘釘事業部。離開前,王皓說:「我投身這個行業已經八年了,初衷是想讓這個行業跟上時代,但是現在行業現狀已經荒誕到令人髮指。」

收購案之後的常見問題也出現了。「蝦米音樂被阿里併購後,雖然有了很強的中後臺,但整個財務和決策流程效率變低,同時阿里音樂的團隊四散在各個城市,分離性很強。」張昭軼對深燃表示。

據知情人士稱,後來蝦米音樂團隊內部也有了分歧,其中一個矛盾點是,收購後團隊高管的職級問題,有些人的位置還不如他創業之前在阿里巴巴的狀況。總而言之就是,當時整個團隊沒有在阿里體系內爭取到更好的位置和待遇。

這個行業沒有第二

蝦米這兩年日子自然不好過,它的出現總和合併傳聞有關。

蝦米先後被傳出過與網易雲音樂、太合音樂談判合併事宜,後來拖了好幾個月,硬是拖成了阿里帶著7億美金入股網易雲。彼時就有傳言,阿里在投資網易雲的同時,或許也在逐步放棄自身的音樂業務。

到了2019年6月,阿里重新調整組織架構,阿里音樂被歸於創新業務事業群組,再一次被邊緣化。近三年間,從張宇到楊偉東再到朱順炎,阿里音樂CEO一直處於「兼職」狀態,直到去年10月,高曉松正式卸任阿里音樂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由阿里巴巴集團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朱順炎接任。

「阿里在音樂這件事沒有特別篤定,不斷地輪換團隊、加碼資本,就說明其實並沒有想好要去哪裡。」宋清揚稱。

就在阿里音樂折騰的時候,網易雲音樂通過在版權上站隊騰訊,不斷完善產品特色,異軍突起。TME在2018年底實現上市,成為版權和用戶的雙寡頭。TME今年前三季度收入達208億元,最新市值超過18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音樂平臺。

從比達諮詢最新的數據來看,2020年上半年騰訊系三大在線音樂平臺的日活和月活都遙遙領先其他平臺,蝦米音樂跌出前四,在月活上甚至不及咪咕音樂。

「以前網際網路音樂有八大平臺,現在其實也就是騰訊和阿里曲線拿下的網易雲這兩家在爭了。」張昭軼稱,這個行業的人有個誤區,就是TME是第一、網易雲第二,其實網易雲音樂數據最好的時候也沒有達到TME的1/4,這個行業沒有第二。

在線音樂APP滲透率也可看出幾家的差距 來源 / 極光大數據

在張昭軼看來,即使TME擁有行業定價權,有最多的用戶和最多的版權,資金也足夠充裕,但用了近5年的時間,而且是在幾乎無人幹擾的情況下,到今年三季度付費率只有8%,在線付費用戶數5170萬。而截至2018年底,全球流媒體音樂龍頭Spotify的付費已經達到46.3%。

讓整個行業尷尬的是,李宗盛、五月天、周杰倫這些歌手曾經只靠音頻媒介,完全不靠綜藝節目和影視金曲,而如今,很多爆款音樂和音頻平臺關係不大,反倒是在長視頻和短視頻上先聲奪人。

曾經一度,音樂行業有定義當前流行文化的能力,蔡依林穿什麼能影響到臺灣的服裝市場走勢。更早以前,國內的唱片行能決定讓誰火,光良的《童話》、林志炫的《單身情歌》、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都是例子。

但現在,音頻平臺早已失去了這樣的能力,對前沿文化、消費文化的影響力不再,平臺上就算自產了一些網絡歌手,也是通過上綜藝節目在視頻的圈子裡擴充版圖。

現在一個新現象是,抖音這些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很多抖音神曲,是因為很多經典音樂在視頻使用中需要付費,因此市面上出現了小部分原創音樂,又作為新的IP留存在平臺上。

這在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看來,是做大了整個音樂市場,只不過是新老音樂人和新老音樂IP之間產生了衝突,相互擠壓。他判斷,有更多的人進來是好事,標誌著整個市場在做大,而不是越走越窄,關鍵就看之後兩者的商業模式如何融合。

楊歌對深燃表表示,音樂賽道的競爭還沒有結束。在這個賽道上,一類是To C模式的聽歌APP,TME大概率會吃掉全場,另一類是To B的音樂版權市場,目前正處在混戰和逐漸勝出的狀態。

星瀚資本投資的豆瓣音樂後來從豆瓣分拆,並與音樂版權服務平臺V.Fine合併,應對的就是第二類競爭。也就是說,聽音樂和使用音樂,在一個播放器上聽和把它下載下來運用到視頻和作品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同時楊歌提到,資本雄厚的玩家最後會贏者通吃,但是反壟斷法就是來反抗這個因素的,這也會使得未來幾年的音樂產業發生一些變化。

*題圖來源於網絡。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宋清揚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下個月關停!背靠巨頭 誰推倒了蝦米 是版權嗎?
    其實,不管是蝦米音樂此前早已「灰」掉的歌單,還是其它平臺搬不走的音樂內容,背後都有版權之爭的影子。在告別信中,蝦米坦言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這是最大的遺憾。   蝦米關停並不代表阿里放棄音樂服務市場,未來蝦米將依託「音螺」平臺在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上進行探索。
  • 蝦米音樂關閉,阿里收購魔咒再現,下一個會是誰?
    1月5日上午,蝦米音樂官方微博發文稱,由於業務發展上的調整, 1月5號將停止註冊、會員充值等。播放器業務將於2月5日0點停止服務。3月5日0點後,除網頁端音螺平臺音樂人服務外,其他運營均停止,伺服器關閉,用戶無法再登陸。
  • 巔峰日活968萬人,背靠阿里的蝦米音樂,緣何走向末路?
    「在蝦米上做歌單,可以為曲目添加詳細的註解,對很多人來說,就像是寫日記一樣。」可是,在那個盜版橫行、所有歌曲都免費下載的時代,普通用戶還沒有養成為音樂付費的習慣,即使蝦米做得很精良,也只有不到1%的用戶為它買單,這就導致蝦米實際收到的錢無法覆蓋自己的運營成本,蝦米音樂也因此陷入了財務危機。2013年,在接到阿里拋來的橄欖枝後,為了公司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蝦米音樂決定賣身阿里,被劃入阿里巴巴音樂事業部。
  • 「蝦米音樂」死亡:真實原因浮出水面
    很多人可能都忘了上次用蝦米聽歌是什麼時候,但它卻承載了不少人的青春記憶,也滿足了人們對一個優質音樂社區的想像。「對於一些人來說,蝦米是那個安放靈魂的角落,」一位音樂愛好者對鉛筆道說道。曾經,蝦米是專業音樂的代名詞。無論是音樂發燒友還是入門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所愛。
  • 蝦米關停 在線音樂平臺競爭終局?
    但在爭奪版權與流量的大戰中,蝦米音樂連連錯失良機,最終走向被資本拋棄的結局。背靠大樹終被阿里放棄「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早在去年11月,備註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相徵在微博上爆料了蝦米音樂將關閉的消息。
  • 蝦米音樂「偶像的黃昏」
    然而在當時,這種先上車、後補票的行為引起了音樂人的抵制:2010 年 9 月,李志、周雲蓬聯合了十幾位民謠歌手發布了一份聲明,共同抵制蝦米。2012年,左小祖咒在微博上表示:「我見過好多樂迷告訴我他們付錢給蝦米網,但我從來沒有拿過錢,可見有多少音樂人還在被蝦米網黑,它口口聲聲是為宣傳為目的。滾你媽的吧!大家抵制蝦米網!」
  • 蝦米音樂宣布關停: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
    今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因業務發展上的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具體時間安排如下:2021年1月5日10點: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體現服務。
  • 蝦米音樂將於2月5日關停,新一輪的音樂平臺的競爭仍在繼續
    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具體關停流程將分為三步:今日10點開始,將不再受理用戶帳戶註冊、會員充值等服務;2月5日0點,將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3月5日0點後,除網頁端音螺平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其餘運營均停止,屆時及以後將無法再登陸。
  • 音樂發燒友迎來開年第一心碎 蝦米音樂2月5日起停止服務
    2021年才過了5天,音樂發燒友們迎來了開年第一心碎。今天,蝦米音樂通過官方新浪微博宣布,因業務發展上的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根據蝦米公布的具體時間安排,2021年1月5日10點: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體現服務。
  • 蝦米音樂:2021年2月5日0點起停止服務
    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公告,由於業務發展上的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公告稱,2021年1月5日10點,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
  • 蝦米音樂關停:網友淚崩 一代人的青春落幕
    文|科科1月5日上午, 蝦米音樂宣布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在經歷了戰略失誤、版權失守、用戶萎縮後,關停似乎早已被認定為一個「該來的時刻」。其實早在11月底蝦米音樂被爆出要被關停的消息後,用戶就開始自發在社交平臺為蝦米寫送別詞。
  • 送走蝦米,在線音樂迎接B端市場「全面開戰」?
    2021年1月5日10點,蝦米音樂將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一個月後的2月5日0點,蝦米音樂將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2021年3月5日0點,蝦米音樂除網頁端音樂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其他運營均停止並關閉伺服器,屆時及以後將無法登錄。
  • 蝦米音樂雖然關停了,但裡面的歌單還能拯救一番
    文章開始之前,先問大夥一個問題:你現在都用哪個音樂軟體聽歌呢?從最近刷屏的年終回顧來看,身邊的朋友,基本都是 QQ 音樂和網易雲的用戶。但放在幾年前,情況就不同了。那會站在頂端的,是蝦米音樂。蝦米音樂當初憑著出色的軟體界面,合口味的日推歌單,以及不會「致鬱」的評論區,成為了 QQ 音樂以及網易雲最大的競爭對手。
  • 蝦米音樂宣布2月5日關停 網友:爺青結
    蝦米音樂表示,由於蝦米音樂停止服務,用戶在蝦米音樂創建的歌單、聽歌記錄、個人信息、好友關係、付費會員權益、蝦幣、數字專輯都將不能繼續查看和使用,建議用戶進行如下操作。  1、用戶可以將在蝦米音樂創建的歌單/收藏的歌單導出至其他音樂平臺繼續使用。收藏的歌曲、最近收聽的歌曲、專輯也可以通過創建歌單的方式導出。導出方法如下圖:
  • 蝦米音樂關停倒計時:1月5日開啟用戶資料和資產處理通道 2月5日停服
    聲明顯示了蝦米音樂停服的具體時間安排,從1月5日10點起,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米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一個月後,也就是2月5日0點起,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3月5日0點後,除網頁端音螺平臺音樂人(即原「數位音樂新場景」業務)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外,其他運營均停止
  • 蝦米音樂2月5日正式關停 網友淚目: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APP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2021年1月5日10點: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體現服務。
  • 蝦米啟示錄:理想音樂生活與現實之間 隔著一個草莓蛋糕的距離
    「1190萬生活在蝦米音樂裡的人,在這個冬天被拋棄了。」他們,連一聲後會無期都來不及講。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將於2月5日零點停止服務,只保留網頁端音螺平臺音樂人業務。蝦米的離場,正式進入了倒計時,曾經情懷滿滿的「小蝦米」,終於被時代的洶湧浪潮所鯨吞。「沒有什麼永垂不朽,71782首歌28萬多分鐘」一位蝦米老用戶的留言,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蝦米音樂2007年在杭州成立,是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14年來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累計創作了3000多萬首歌曲。
  • 蝦米音樂將於2月5日關停
    這意味這個走過了12年發展歷程的數位音樂平臺,開始進入退出倒計時,一時間蝦米音樂用戶集體高呼「爺青結」。「十二年的陪伴,說不出的再見」,是什麼讓蝦米音樂黯然退場?有業內人士分析,在線音樂版權戰略的失利,很可能是蝦米音樂最終退出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 蝦米音樂關停:商業不談青春
    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合併為阿里星球,從產品設計以及用戶體驗上,目前來看,比較失敗,這種勢能一直影響著蝦米音樂後續。3、隨著天天動聽的關停以及蝦米音樂的沒落,阿里巴巴對於音樂版權的投入日益保守,喪失了版權優勢以及對於音樂人的扶持資金的支持。4、阿里巴巴內部對於蝦米以及大文娛相關內容整合未達到預期,在阿里巴巴相關生態中處於尷尬地位。
  • 蝦米之死:健康的音樂商業模式到底在哪?
    大家對當下的音樂大環境有多麼不滿,對蝦米就有多懷念。甚至選擇性地放大了它優良的用戶體驗,忽視了它曾被音樂人批評是沒有底線的盜版者。繼而,引發了一輪輪的文字反思,阿里成為了千夫所指,似乎理所應當為蝦米的死亡負責。阿里的大公司病成為害死蝦米的罪魁禍首。但不要忘了,在蝦米發展的關鍵節點上,替它做選擇的人中,不乏對音樂充滿情懷的業內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