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化藝術報CBB 文化藝術報社
|作 者:雪 狼
|編輯:張瑞琪
|審核:梁飛燕
2021年1月5日上午,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
蝦米音樂表示,12年的陪伴,說不出口的再見,和你們的美好故事會成為最珍貴的記憶收藏於心。對於此次停服給大家造成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未來,歡迎更多音樂人加入音螺(即「數位音樂新場景」),創作更多美好的音樂,讓更多的人聆聽。
01
蝦米音樂
青春記憶
從蝦米音樂即將關停的傳聞到現實,一款承載了一代人音樂記憶的軟體如今真的要離場了。這一消息的公布,頓時在網上引起了無數人的回憶和懷念。「蝦米是2007年成立的,我是2008年開始用的,那個時候離網易雲這種APP誕生還有6年,用久了就習慣了。蝦米的評論區是認真在討論作品,是從音樂角度評論,但是其他音樂APP評論區像網易雲就全部都是段子,我自己不太喜歡這種氛圍,我只是想安靜地聽音樂,不想被別人打擾。此外,早期蝦米的歌確實是挺多的,尤其是小眾歌曲。「華爾街財經媒體《CapitalWatch》CEO 朱江說道,」如果談到投資的話,我想我會投資蝦米這種平臺,但我會投音樂版權生意,這是個長期收益的好生意。」
「我是蝦米最早一批用戶了,2012年4月就用了。當時覺得整體界面設計很像早期的豆瓣,比如喜歡的按鍵,推送的歌曲。一開始特喜歡小眾英文歌,民謠一類的,蝦米在這方面的版權拿了很多,就成忠粉了。我感覺一開始蝦米拿版權的受眾定位很清晰,比QQ音樂和酷狗音樂更文藝,這也是高曉松掌管時用戶很買帳的原因。」去哪兒網公關總監徐女士說道,「我其實是去年才開始慢慢不用的,也是因為喜歡音樂版權的原因。我現在三個會員都有,QQ、網易和蝦米,去年底續88會員說可以從蝦米改成網易雲音樂之後就不再用了。我現在的蝦米收藏裡有些歌刪了、有些歌沒有版權了,這對於最初因為版權想用蝦米的人來說真的就特別不友好。」
「在蝦米上做歌單,可以為曲目添加詳細的註解,對很多人來說,就像是寫日記一樣。」輕鬆調頻EZFM音樂節目主持人方舟說道,「最有價值的是,蝦米在2014年就推出了一個裡程碑式的『尋光計劃』,當時對中國獨立原創音樂人的扶持是相當有前瞻性的。在這個計劃中,聲音玩具、鯨魚馬戲團等一批獨立音樂人和團體脫穎而出,如今已成獨立音樂領域的中流砥柱。」
02
蝦米音樂
興衰之路
2006年的第一場雪,一群愛音樂的人在杭州的一家小咖啡屋開始了他們的追夢旅程。在這家小小的咖啡館裡,蝦米音樂的前身正式創立,取名為EMUMO,取自earn music & money,企業的願景簡單到純粹,讓聽者獲得音樂,讓音樂人賺到錢,可以體面地在社會中生活。
這一年,對於中國網絡音樂市場而言,也是極為不凡的一年。此時,騰訊旗下的QQ音樂剛剛成立一年,酷狗音樂在廣州成立也不過兩年時間,酷我音樂在北京剛剛成立不久,百度瞄準音樂市場收購千千靜聽果斷進場……我國網絡音樂服務市場,一時之間,百花齊放。
在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的背景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EMUMO選擇了差異化發展路線,更名為蝦米音樂,主攻文藝、小眾音樂,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獲得了一批又一批音樂愛好者的青睞。
「90%的用戶喜歡王菲,那麼被推薦的歌,應該是大家所不知道的10%。」多年前,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的這句話呈現在蝦米音樂的算法和服務上,就是更注重那些不為人知的獨立音樂人,也由此開拓了許多人的音樂視野,培養了多元化的音樂審美。與此同時,內容編輯是蝦米的主要發力點,在蝦米網頁上,有數十種音樂種類的分支與詳盡介紹,每一首歌所屬的音樂流派都有明顯標籤。
2008年,蝦米音樂獲深創投投資,兩年後深創投又獨家參與蝦米音樂達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同年6月盛大集團參與了對蝦米音樂高達數百萬美元的新一輪投資。
蝦米音樂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得到了許多文藝青年的認可,至2013年,用戶規模高達2000萬。彼時,音樂界內廣泛流傳著一條音樂軟體鄙視鏈,蝦米音樂憑藉龐大的用戶數量和創始人王皓的理想主義情懷,光榮地站在鄙視鏈的頂端。
蝦米音樂上線之初,就成功開啟在線付費模式的先河。可是,在那個盜版橫行、所有歌曲都免費下載的時代,普通用戶還沒有養成為音樂付費的習慣,即使蝦米做得很精良,也只有不到1%的用戶為它買單,這就導致蝦米實際收到的錢無法覆蓋自己的運營成本,蝦米音樂也因此陷入了財務危機。
2013年,在接到阿里拋來的橄欖枝後,為了公司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蝦米音樂決定賣身阿里,被劃入阿里巴巴音樂事業部。
正是在同一年,網易雲音樂正式成立。
2014年蝦米音樂啟動尋光計劃,專門扶持原創音樂人,集結了程璧、金玟岐、左安西西、銳豆、邱比、聲音玩具等一批國內獨立音樂界的音樂人,為他們打造了一片全新的成長土壤。
2014年7月21日,蝦米推出了蝦米音樂人合集《尋光集》,將平臺上人氣與口碑好的十九位蝦米音樂人的作品集結成了專輯,收穫了來自用戶的諸多好評。
2015年3月,蝦米音樂、天天動聽被阿里巴巴合併成阿里音樂。
彼時,蝦米音樂,百度音樂,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平臺在音樂版權方面受到的限制較小,在音樂版權方面的投入佔比還不高。
短短四個月後,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
通知中要求,各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並於2015年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為應對這一最強音樂版權令,阿里集團於同年7月任命宋柯為阿里音樂CEO,任命高曉松為阿里音樂董事長,而蝦米音樂的創始人王皓則轉崗釘釘。蝦米音樂的航向,在這一刻發生了偏離。
2016年4月,時任阿里音樂董事長的高曉松將天天動聽升級為阿里星球,將其作為阿里音樂夢的新載體;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升級後的阿里星球強行改版,導致了許多天天動聽老用戶的反感。同年12月13日,僅僅運行了8個月的阿里星球正式停更,不幸夭折。
與此同期,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正式成立,涵蓋了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在音樂版權資源的爭奪上不斷發力;網易雲音樂則憑藉其評論風格和社交屬性突破2億用戶,還成為了東方衛視《天籟之戰》獨家音頻版權所有者,作為一支音樂新秀後來居上。
在失去了天天動聽這一張牌之後,蝦米音樂重新獲得了重視,加入了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網易雲音樂的版權爭奪戰。
至此,阿里系,騰訊系,網易系音樂呈三分天下之勢角逐網絡音樂服務市場。但是,在這一時期內,蝦米音樂的版權音樂資源和核心用戶群體,是切切實實的流失掉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在國家版權局的促成下,三大音樂平臺達成了大範圍的轉授權合作。然而,儘管實現了99%的版權共享,決定最終勝負的,往往是那最稀缺的1%。
當時,在蝦米音樂的APP上,許多像周杰倫、林俊傑等國民級歌手的熱門曲目是無法播放的。蝦米不能播,自有QQ可以播,用戶是用腳投票的,久而久之,蝦米音樂的用戶資源出現了不可避免的流失。
時間來到2018年初,激烈的版權爭奪戰基本落下帷幕,此時蝦米音樂手握環球、華納、索尼三大版權,以及滾石、華研和一些韓國版權方等核心資源,日活躍用戶量一度達到968萬人,但同騰訊系音樂的1.8億人、網易雲音樂的3551萬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2018年底,蝦米音樂從阿里大文娛體系被剝離,劃入創新業務事業群。
2019年9月,阿里宣布作為領投方參與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的融資。網上開始出現一些蝦米音樂或將關閉的傳聞。「蝦米可能錯過了一些機遇,但回過頭來看,關閉也是必然」,蝦米創始人王皓說道。
2020年3月,蝦米音樂與Believe達成700萬首歌曲的版權合作協議。其中,Believe Digital 是全球知名的數位音樂發行商。同期,蝦米音樂與滾石唱片等300多個廠牌方、工作室或代理方達成合作。
2020年5月4日,由微博、網易雲音樂、大麥、蝦米音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等五大平臺共同發起的「相信未來」線上義演,兩天共64組音樂人接力用音樂記錄每一份不凡的力量。
……
2021元旦剛過,蝦米音樂官方宣布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引起一片譁然。
至此,一代人的音樂記憶,即將落幕。
03
蝦米音樂
關停原因
在蝦米音樂關停的原因探討上,網上眾說紛紜,總體歸納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戰略,用人,版權,資金。
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的《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改變了整個網絡音樂服務行業,也規範了整個網絡音樂服務行業。
網絡音樂服務商在版權方面的支出激增,而付費營收、廣告營收等方面的收入,短時間之內無法大幅度增長,以平衡版權支出。
算過經濟帳之後,百度音樂選擇戰略性退出,而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依然留在戰場上。
命運在此時產生了一次分化,如今回過頭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百度高層的戰略前瞻性——音樂,本就不是我們的核心業務,如今隨著市場的進一步規範,留給我們想像的餘地已經不多了,不如即時出場,聚焦主業。
在網絡音樂服務市場重新洗牌後,騰訊系音樂的戰略競爭核心放在了音樂資源版權上,網易雲音樂憑藉其評論風格、社交屬性和版權投入規模迅速增長,而阿里音樂則是自斷天天動聽這一臂,將蝦米音樂擱置一旁……
隨著通知的發布,在蝦米音樂上未經授權的220餘萬首音樂作品被下架,蝦米音樂遭遇了一記重擊。網絡音樂服務的競爭聚焦在了「版權之爭」,無法承擔巨額版權費用的玩家陸續退出,餘下的玩家也都強強聯合。
2016年,在版權競爭的關鍵時期,宋柯與高曉松加盟阿里音樂。
就任後,宋柯和高曉松在戰略布局上的失誤,導致蝦米音樂錯過了音樂版權資源競爭的關鍵機遇,造成了蝦米音樂核心競爭力的流失,為蝦米音樂日後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其實,到2020年以後,蝦米音樂的發展雖不盡如人意,但依然具備東山再起的根基。
從月活用戶來看,蝦米音樂在我國主要數位音樂APP中排名第六,達3956萬人;日活用戶則高達718.9萬人,處於第三梯隊,雖然同網易雲音樂,騰訊系音樂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這種差距並非不可逾越,主打文藝、小眾音樂的蝦米音樂,自有自己在網絡音樂服務行業生存的空間。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其實是2020年蝦米音樂背靠的大樹面臨了巨大危機。
2020年11月,螞蟻上樹失敗。可以預見的一個事實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阿里都要勒緊褲腰帶,囤糧過冬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且目前仍是數位音樂APP第三梯隊的蝦米音樂,被作為棄子,就顯得合情合理。
只是可惜了蝦米音樂背後這群為了音樂夢想不懈奮鬥的工作人員、音樂人以及12年來忠實的粉絲朋友了。
浮沉隨浪記今朝,從此江湖無蝦米。
參考資料:
1.《蝦米音樂將關停,「小而美」不賺錢,終將黯然離場?》
2.蝦米音樂官方網站《關於我們》
3.百度百科-蝦米音樂4.《高曉松因蝦米關閉受指責 前員工:他是股東 顯然不會希望蝦米消失》
掃碼立即下載文化頭條APP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
原標題:《巔峰日活968萬人,背靠阿里的蝦米音樂,緣何走向末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