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款的iPad Pro,我也經常在他那裡用到。出色的屏幕,震撼的揚聲器,配合Apple Pencil行雲流水般的書寫體驗,iPadOS優秀的生態,以及「默秒全「的處理器……或許你認為我在毫不掩飾的誇讚iPad Pro——恩,是的!它真的如此強大。
當20款iPad Pro發布的時候,和大家一樣,我一眼就記住了宣傳視頻中的新款妙控鍵盤。先下單了臺新iPad Pro,鍵盤發售日期原定於五月,沒想到提前跟著新SE一起發售了。但當買不買這個問題真的擺在面前時,我猶豫了——2399(2699)的價格,使用體驗是否優秀?一系列的擔憂拉住了我即將下單的手。恍然之間,官網下單的配送時間已經排到了五月中下旬,而我卻在這時下了單……或許大家對漫長等待的焦急都感同身受,@jeffreyliu在尾巴看到我的動態,主動提出在實體店幫我購買!於是,我提前了20天,開始使用新款妙控鍵盤。
外觀
新款妙控鍵盤的材質與官網的智能雙面夾等保護殼類產品相同,觸感類似矽膠保護殼,但更為光滑。顏色為較深的黑灰色,一體感很好,但缺點是太容易沾染汙漬且不易清理。
無論是鉸鏈、內襯、USB-C接口,還是按鍵、觸控板,都是一貫的精細。
最初之所以對新款妙控鍵盤過目難忘,就是因為它的」懸浮「設計。實際上,」懸浮」是通過兩個鉸鏈來實現的,第一段鉸鏈可翻折約71°,隨後利用第二段鉸鏈,最終實現翻折約122°。
本人身高183,在正常高度辦公桌放置鍵盤,正常坐姿(非軍姿)坐在辦公椅上(後靠椅背),眼睛距離屏幕約80cm,舒適觀看的翻折角度約為110°至115°。若在沙發上,將鍵盤放在大腿,需將鍵盤翻折至最大角度觀看較為適宜。
經實測,新款妙控鍵盤+iPad Pro12.9寸(貼鋼化膜、背膜)+Apple Pencil重量為1430g。
轉軸左側新增了一個USB-C充電接口,給iPad充電的方式更優雅了。
鍵盤
我沒有長時間使用過Smart Keyboard,但在展臺試用過幾次,打字手感確實不好。鍵程太短,按鍵略小……他的MacBook Pro13.3是蝶式鍵盤,鍵程能接受,但是太容易被異物卡住。這次的新款妙控鍵盤採用的是剪刀式結構,1mm鍵程,打字手感很棒。按鍵大小(12.9寸)比15款13.3寸的MacBook Air還要大一些。
通過iPad背後的三個金屬觸點,新款妙控鍵盤不僅實現了非藍牙連接,更實現了鍵盤背光。鍵盤背光亮度會根據iPad光線感應器來實時調節,也可以在設置中進行無極調節。
在絕大多數界面,長按command()可顯示該應用的所有快捷鍵組合。
例如:
對我來說,中英切換在輸入時是很常用到的,新款妙控鍵盤有「中英」切換鍵,以我的經驗,在英文輸入狀態下,長按中英切換按鍵,指示燈會打開,並鎖定大寫輸入。可是我嘗試了多次都不行,於是我電話諮詢了蘋果技術專員,最終確認,需要在設置中關閉「使用中英鍵切換語言」這個選項,才能使用長按鎖定大寫這個功能。我認為這個機制不合理,兩個功能完全可以並存,為什麼非要二選一呢?
下一個問題是我在編寫這篇稿件時發現的:當使用妙控鍵盤輸入中文時,會出現9個候選字或詞語,這時如果你想選擇第九個候選字詞時,鍵盤會繼續輸入數字9,而並非選擇第九個候選字詞,但選擇第八個沒有出現問題。
觸控板
觸控板的加入,絕對是這次新款妙控鍵盤的最大升級點!
接觸觸控板也有十幾年了,實事求是的說,PC上絕大多數觸控板在體驗感受上遠不及Mac。這次新款妙控鍵盤加入了一塊觸控板,對於iPad在桌面的操作體驗提升巨大。
經實測,適用於12.9寸的妙控鍵盤觸控板面積約為50cm,2018款MacBook pro約為78.8cm,2020款MacBook Air約為98.4cm。所以,毫無疑問的,新款妙控鍵盤觸控板的尺寸確實偏小。對於三指操作來說,空間就會顯得侷促了。不過由於iPad需要「懸浮」,其實鍵盤頂部有很大一部分空間是空出來的,這也就壓縮了觸控板的面積。
MacBook系列的觸控板面板是玻璃材質,觸感溫潤細膩,加上線性馬達的反饋,讓人慾罷不能。新款妙控鍵盤的觸控板,我在網上找了一圈也沒找到它的材質,感覺應該是塑料的。不過觸感我認為還是很棒的,除了不會像MacBook觸控板那麼冰涼,細膩程度還是幾乎無差的。不同的一點是,新款妙控鍵盤的觸控板是物理按壓,並非馬達震動模擬,在使用感受上我認為幾乎無異,可能機械按壓的聲音會略顯廉價(???)對了,觸控板任意位置均可按壓。
1.首先建議大家:①打開設置-通用-觸控板-輕點以點按。②習慣Windows滾動方向的,打開自然滾動。③打開雙指輔助點按。
2.單指在觸控板滑動,可移動光標。
①iPadOS13.4之後,iPad連接滑鼠或者觸控板後,光標為一個「小圓點」,可在設置中更改其大小、邊框顏色、移動速度等,並且光標會與所處背景形成對比,進行顏色明暗的變化。
②當光標移動到App圖標、部分選項圖標等模塊時,會被吸附,並對所選區域產生高光、放大等效果,可能動圖看不太清楚,光標的高光光暈還會跟隨手指移動,質感極好!並且光標可根據不同功能改變形狀,更易操作。
③光標快速移動到主屏頂部(或左上角)、右上角、右側、下側,均可觸發相應功能:
*頂部(或左上角)——呼出通知中心
*右上角——呼出控制中心
*右側——呼出應用懸浮窗
*底部——呼出Dock欄
3.單指按下觸控板並停住或者兩指輕點,可實現用手指觸控螢幕幕時的「觸感觸控」功能。
4.兩指左右滑動,切換主頁頁面、照片等,還可調出例如「刪除」等二級菜單;兩指主頁下滑,呼出搜索欄。
5.兩指右滑,可返回上一層級(如Safari等系統App適配較好,第三方App適配較差)
6.兩指開合,放大/縮小圖片、網頁等。
7.雙指上下滑動,滾動頁面。
8.三指快速上滑抬起,返回桌面。
9.三指上滑並保持,顯示最近使用程序。
10.三指輕掃,切換最近使用程序。
11.無雙指旋轉圖片、無四指捏合返回桌面、無三指拖移。
12.一些小問題:在一些App(例如Keynote)中,會出現雙指輕點無法彈出二級菜單的問題,可能是軟體適配問題,關閉後臺再打開後恢復正常。
13.以上功能及體驗基於iPadOS13.4.1
新款妙控鍵盤發布之初,「真香」的呼聲源源不斷。真正拿到鍵盤後,「退貨」的人也不在少數。
看了一下大家的槽點:
首先大家對妙控鍵盤的重量嗤之以鼻。重嗎?確實不輕,已經趕超了2020款MacBook Air13.3寸(1290g)和2020款MacBook Pro 13.3寸(1400g)。所以,如果你想要極致的輕薄便攜性,那請選擇MacBook系列或者其他iPad保護殼(保護殼類鍵盤)。這裡我想說的是,新款妙控鍵盤是作為「鍵盤+觸控板」存在的,只是同時可以當作保護殼來使用。如果一上來就抱著「這個保護殼真xx重」、「這麼重還不如買MacBook」……的態度,那我只能說新款妙控鍵盤不適合你,可能你也不太會體會到它的優點。我使用的這段時間中,基本是家和單位兩點一線,開車或者騎摩託,路程15分鐘。可能是因為習慣了背雙肩包,這一套組合放在包裡還是我熟悉的重量。我相信,蘋果為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權衡出了這個重量。它不是優點,但也絕對不是致命的缺點。
其次,還有人說妙控鍵盤不能翻折過去,沒辦法用Apple pencil……
我的第一臺筆記本是聯想yoga13(初代),可以將屏幕翻折過去,但導致的後果是鍵盤磨損極其嚴重,況且把iPad從妙控鍵盤上取下來是如此的容易,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擔心iPad磨損,貼後膜就好了。
最後是關於鍵盤側邊USB-C接口僅能充電無法傳輸數據的問題,iPad通過三個金屬觸點和鍵盤連接,且不說現在的技術能不能實現僅用金屬觸點就能傳輸數據(非無線),就算實現了,假設你正在用鍵盤的接口傳輸數據,突然想取下iPad,然後就忘了傳數據的事,結果導致傳了半天的文件又要從頭開始,可能這時候,一些人就又開始罵蘋果了的設計了吧。
最後我想說的是,iPad pro的妙控鍵盤不是完美的,但對我來說,它配合iPad pro已經取代了我的MacBook Air。我相信,妙控鍵盤+iPad pro絕對不是適合所有人的,但也一定是能「擊中」一些人內心的,隨心,便好……
部分素材圖片來自「https://www.apple.com.cn」「https://www.nongfuspring.com」「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37183361092&_u=61l0r4ikbc7e」「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06397937619&_u=61l0r4ikfd76」
使用軟體:Keynote、LumaFusion、Imgplay、圖格pro、熊掌記
本文全部由iPad+妙控鍵盤編輯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