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過後的三伏天長達40天!最忌做的4件事,否則易得病!

2021-01-10 蛛王傳媒

昨日夏至,是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的一天。夏至之後,晝漸短夜漸長,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同時,夏至之後也將迎來最熱的三伏天,而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這炎熱又潮溼的天氣讓人更易焦躁上火,所以夏至後的身體護養很重要,有4件事尤其不宜做,否則易染病。

忌空調低溫吹一整晚

夏天,裹著被子吹著空調睡覺,對很多人而言是一種享受。但實際上,晚上睡覺時空調溫度開太低,很容易讓寒邪之氣入體,長時間吹空調會使寒氣滯留體內,使身體氣血運行受阻,極易導致感冒、頭痛、鼻塞、面癱等病症。

所以,晚上睡覺時不要貪涼把空調溫度開太低,不要養成吹著空調裹著棉被睡覺的習慣,空調溫度調到不冷不熱的體感更適宜。

忌貪吃冷飲食物

一杯冰鎮飲料,一塊冰凍雪糕已是炎炎夏日標配飲品,又過了嘴癮還清涼解暑,超級酷爽。尤其是對學生和年輕人而言,那真是一口冷飲一時爽,一直吃一直爽,根本不想停下來啊!雖然一直吃的可能性是零,但容易貪吃冷飲也確實如此,可冷飲吃太多了是很容易誘發健康問題的。

夏天,人體的陽氣呈向外擴散趨勢,如果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會嚴重地損害人體陽氣。喝過多冷飲,吃太多雪糕,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而本就有腸胃問題的人就更不能常吃多吃冷飲食物了,明顯會加重腸胃負擔,引起更大的腸胃問題,一時貪爽而得不償失。無論什麼年紀,無論多健康的身體也不能貪吃冷飲食物,誰的身體都不是鐵打的。

忌口渴時猛灌水

汗流浹背是夏天的常態,所以很口渴,很多人口渴了就大口灌水,尤其是運動後。但實際上這樣做可能會導致「水中毒」。人出汗時會帶走身體一些鹽分,出汗過多又不斷喝水會使血液中的鹽分越失越多,血漿滲透壓降低,出現低滲性脫水,使細胞水腫,人就會出現頭暈、眼花等「水中毒」症狀。

所以,無論有多渴,喝水時也應少量多次,每次以100~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20~30分鐘。

忌常洗冷水澡

夏天太熱,很多人喜歡用冷水衝涼,衝完冷水澡還立馬吹風扇、空調,非常涼爽,但這一時半會兒的酷爽解了暑熱卻很容易導致感冒或讓身體健康受損。炎熱夏季裡,人體毛孔處於張開狀態,如果洗冷水澡,很容易讓寒氣入體,導致陽氣暗損,從而影響身體健康,稍不注意就會感冒或者肚子不舒服等。

所以,夏天也要堅持用溫水洗澡,可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抗病力,更利於消暑防病。

相關焦點

  • 夏至過後迎來最熱40天!最忌做這6件事,否則留下一身病!
    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氣候炎熱時導致人體出汗過多、容易上火。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溼熱最重的季節。同時,夏至過後,將迎來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營養科醫師魏幗介紹,進入夏至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為旺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從夏至開始人體的陰陽之氣就開始慢慢轉換了,這時的陽氣已經呈現出將要收斂的趨勢了,白晝在夏至之後開始逐漸縮短就是很典型的表現。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額外注意養護陽氣,千萬不能因為貪涼而損害陽氣,導致人體陽氣受損虛弱,進而引發疾病。提醒大家,夏至最忌諱做這6件事,否則留下一身病!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過後很熱嗎?
    今年的夏至已經到來,今年的夏至是2020年6月21日,也就是農曆五月初一。夏至到來也就意味著三伏天開始進入計算日程。在我國每年的三伏天具體日期不固定,基本上都是在陽曆7月居多。而三伏天的計算是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因此人們常說「夏至三庚入伏」,那麼今年的三伏天具體什麼時候開始呢?
  •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來了 40天加長版還要注意這9條禁忌不要犯
    2019年三伏天的起止時間是:2017年7月12日至2019年8月20日。2019年三伏天長達40天。日(農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  三伏天日期是怎麼計算的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 今年什麼時候是出伏 2019三伏天哪一天結束時間
    末伏:2019年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  即今年三伏天起止時間:2017年7月12日至2019年8月20日。2019年三伏天長達40天。  所以今年的8月21日三伏天就結束啦,那天即是出伏時間。  關於三伏天  我國古代採用「幹支紀事」的方法用以計年、計月、計日、計時。所謂「幹支」就是十個「天幹」和「十二地支」。
  • 2017三伏天什麼時候開始 2017年三伏天開始時間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目前,有不少朋友在關注2017年什麼時候暑伏。對此,如果你不清楚2017年什麼時候暑伏的話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三伏」 來歷習俗】2017年什麼時候暑伏  三伏天開始時間:2017年三伏天從7月12日開始,8月17日結束,共40天。
  • 三伏天習俗傳統及由來
    2019年三伏天長達40天。 入伏是什麼意思?伏,是避暑之意,「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根據傳統曆法,初伏是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中伏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則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當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2020年啥時候夏至,啥時候入伏呢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芒種,芒種節氣之後就會迎來夏至。其實芒種過後,天氣就開始一天天的變熱,多地的氣溫開始出現驟然上升。一般情況下二十四節氣相差都會在15天左右,但今年的芒種和夏至之間,卻出現了16天,根據日曆我們可以清晰看出,芒種是在6月5日,而夏至則是在6月21日,為什麼不按照套路出牌,形成了16天呢?
  • 「夏至無雨三伏熱」,今年7月16日入頭伏,三伏長40天
    6月21日,迎來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三伏的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 真正的三伏天是從哪天開始?今年的三伏天有多少天?
    正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就是三伏天,我國古代使用的是傳統的農曆曆法,老祖宗說「夏至三庚伏」通常也是以農曆為準,意思是說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日子。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伏天通常指的是頭伏、中伏、末伏,一般頭伏和末伏的時間長短是一致的,都是10天,而中伏有的年份有20天,有的年份有10天。
  • 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今天是今年入伏的頭一天,入伏就代表一年中最熱的天氣也會即將來到。
  • 2019年什麼時候入伏共多少天?2019年入伏出伏時間具體日期
    2019年什麼時候入伏共多少天?2019年三伏天長達40天。入伏是什麼意思?  伏,是避暑之意,「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根據傳統曆法,初伏是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中伏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則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當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 「夏至三庚數頭伏」:7月17日「入伏」 伏天長40天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21日18時7分迎來「夏至」節氣。「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通報說,今年的入伏日期是7月17日,「三伏天」長達40天。夏至不僅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還決定著當年「三伏天」的長度。
  • 2019三伏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幾月幾號 今年三伏天時間表
    今年三伏天時間是幾月幾號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到三伏天,暑氣就到了最濃的時候,這個時候天氣又悶又潮,大家要警惕時刻做好防暑工作。下面就為大家帶來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以便大家更好的防暑。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  2019年三伏天一共有40天,其中初、中、末伏時間表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
  •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 2019年三伏天是什麼時間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2019年三伏天一共有40天,其中初
  •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天養生怎麼去寒氣吃哪些食物好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
  • 「夏至三庚數頭伏」,今日入伏,2020年啥時候最熱,要熱多久?
    大家好,歡迎來到土味農村,解讀新鮮農村事。雖說已經是7月中旬了,可是我國多地仍有降雨,這個夏天似乎不太熱了。但是近來幾天,我國南方的降雨也將陸續結束了,迎來的就是炎炎烈日了,還好今年的夏天有個過渡期,酷熱天來的沒有那麼突然。
  • 2020三伏天時間表 今年三伏天從哪天什麼時候開始結束
    2020今年三伏天從哪天什麼時候開始結束>>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 6月21日,迎來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  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
  • 2020年閏四月,最熱的「三伏天」啥時候來?這份時間表收好了
    在芒種過後,很多地區就迎來了「三夏時節」,氣溫也是在變高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但今年的情況不同,今年是閏四月,按理來說,天氣熱得會比較晚,具體怎樣算呢?今年的三伏天什麼時候到呢?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老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古人規定,夏至節氣以後出現的第三個庚日就開始「入伏」了,這也就是常說的「夏至三庚數頭伏」的意思。那麼什麼是「庚日」呢?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2020年啥時候入伏?答案來了
    芒種剛過,這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熱,今天我們這裡的氣溫直接飆升到38度,雖然距離三伏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氣溫絲毫不輸三伏天。芒種過後下一個節氣便是夏至,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 2020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隨著小暑的逐步臨近,三伏天也越來越近了,很多人也在開始計劃外出避暑了,但由於每年的三伏天不一樣,所以出行時要查詢好時間,那2020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怎麼去溼氣?一、三伏天是什麼意思?三伏天是指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一般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