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過後迎來最熱40天!最忌做這6件事,否則留下一身病!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氣候炎熱時導致人體出汗過多、容易上火。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溼熱最重的季節。

同時,夏至過後,將迎來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營養科醫師魏幗介紹,進入夏至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為旺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從夏至開始人體的陰陽之氣就開始慢慢轉換了,這時的陽氣已經呈現出將要收斂的趨勢了,白晝在夏至之後開始逐漸縮短就是很典型的表現。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額外注意養護陽氣,千萬不能因為貪涼而損害陽氣,導致人體陽氣受損虛弱,進而引發疾病。

提醒大家,夏至最忌諱做這6件事,否則留下一身病!

01

空調吹一整夜

很多人到夏天喜歡開著空調裹著棉被睡一整夜。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2019年5月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空調溫度開得過低、一開一整夜這些行為極易使寒邪之氣進入體內,損傷陽氣,不要一味追求涼快。長時間吹空調、風扇會使寒氣凝滯在身體裡,使身體的氣血運行受阻,很容易出現感冒、頭痛、鼻塞、面癱等病症。

所以,空調的溫度不要太低,最好調到自身感覺微微出汗為宜。

02

貪吃冷飲

炎炎夏日喝一杯冰鎮冷飲,或是吃一個冰激凌,清涼解暑,是非常爽的事情。不過醫生卻說,夏天冷飲吃太多不僅不解暑,反而會引發健康問題。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統療法中心主任朱慶軍在2019年5月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夏季人體的陽氣呈向外擴散的趨勢,如果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會嚴重地傷害人體的陽氣。貪吃貪喝寒涼食物,再喝點兒冰鎮飲料,最容易出現腸胃問題。中醫講「長夏善病洞洩寒中」。「洞洩」就是拉肚子,像被捅漏一個窟窿似的譁一下全洩出來。所以無論什麼年紀,此時都要注意保護陽氣,少吃寒涼食物。

03

口渴大口猛灌水

夏天出汗多,容易口渴,很多人口渴了就大口猛灌水。江蘇省連雲港市婦幼保健院營養科主任張曉燕在2018年7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每一次出汗都要帶走身體一些鹽分,不斷喝水與出汗使血液中的鹽分越失越多,血漿滲透壓降低,而出現低滲性脫水,使細胞水腫,人就會出現頭暈、眼花等「水中毒」症狀。

喝水時應少量多次,每次以100~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20~30分鐘。

04

愛洗冷水澡

夏天有不少人喜歡洗冷水澡非常涼爽,但其實這樣對健康非常不利。浙江省紹興市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中醫師壽越敏在2015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毛孔處於張開狀態,如果洗冷水澡,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

因此,夏至養生,最好每天用溫水洗澡,這樣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汙垢,使皮膚清潔涼爽,利於消暑防病,而且能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抗病力。

05

常吃隔夜菜

經常會有人問,夏天涼菜可以過夜嗎?福建省婦幼保健院感染科主任張伯秋在2016年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夏天剩菜剩飯長時間放置,容易產生亞硫酸鹽等有害物質,即使高溫加熱,這些毒素也沒法消除。而臨床上因為夏天食用隔夜菜導致的問題並不少見,輕者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情況,重則導致食物中毒等問題。

06

烈日下光膀子

不少人圖涼快,喜歡光著膀子,皮膚被曬得黝黑。但是陝西省中醫醫院主任醫師路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夏季人體前心後背上的毛孔都打開了,如果長期被紫外線照射,除了會被曬傷,還會導致皮膚水腫。

夏至記住七個「一」,養得好一年不吃藥!

01

夏至一豆飲——綠豆飲

綠豆可謂夏季消暑解毒養身佳品,夏至後喝綠豆飲最解暑。武漢市中心醫院藥學部醫師向道春2015年在健康時報撰文介紹,為突出綠豆清熱解毒功效,煮綠豆飲時有技巧:一是不要去皮,綠豆衣中含大量營養成分;二是不宜時間煮過長;三是為了減少氧化,應蓋上鍋蓋為好;四是儘量避免用鐵鍋煮。

以消暑為目的喝綠豆飲時,不要把豆子一起吃進去,光喝清湯就可以達到很好的功效。另外,綠豆與其他食品一起烹調療效更好,如防中暑可以喝綠豆銀花飲:取綠豆100克、金銀花30克,加水適量煮10分鐘左右即可,喝下清湯暑氣全消。

02

夏至一道湯——三鮮湯

夏至一道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營養科醫師魏幗推薦「三鮮湯」。藕500g去皮洗淨切絲,西瓜皮500g洗淨去皮切薄片,梨500g,洗淨去皮核後切薄片。三者共放入砂鍋中加水熬煮,然後飲取湯汁,吃梨、藕即可。

魏幗醫生介紹,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可用於熱病損傷人體津液時的食療食材,臨床上用梨治療熱病口渴等不適症狀。而藕則具有清熱養陰,健脾開胃的功效,西瓜皮清熱祛暑,三者合用可以起到清熱而不傷津,養護脾胃的作用。

03

夏至一碗粥——蘆根粥

除了「三鮮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營養科醫師魏幗還推薦夏至夏至一碗粥——三鮮湯蘆根粥。鮮蘆根100-150g,洗淨後與竹茹20g同煎,取汁去渣後,用湯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在粥快成熟的時候,加入生薑2片稍煮片刻,放涼後食用。

蘆根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的作用,可以用於熱病煩渴、嘔吐反胃等問題。夏季口臭煩渴時,單用蘆根煮水即可達到祛熱止渴的作用。而加入了清熱化痰、清胃止嘔的竹茹,更可以達到清胃熱、止煩渴的作用。最後加入養護脾胃之氣的粳米,在保護人體消化吸收功能的同時,為接下來的炎熱酷暑做好準備。

04

夏至一杯茶——三葉茶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200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夏至養心清暑,首先推薦夏至三葉茶,分別是荷葉、竹葉、薄荷葉。夏至的時候可以三葉合泡(每種3~5克)或者任選其中的一種(荷葉、竹葉用5 ~10克,薄荷葉5克即可)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養心和消暑的作用。

05

夏至一個瓜——西瓜

夏至吃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還能利尿、幫助消化,尤其是從事露天作業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可以經常吃。當然,好處雖多,也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否則會衝淡胃液,造成消化不良。同時也應注意不要把西瓜放在冰箱裡太長時間,否則容易傷及脾胃。

06

夏至一個芽——黃豆芽

夏至推薦吃點黃豆芽。黃豆芽和綠豆芽都有清熱利溼的作用,可以利小便,幫助排出體內的熱毒。其中黃豆芽偏於利溼,綠豆芽偏於清熱。而如果在排骨藕湯中加入黃豆芽或綠豆芽後,則可加強清熱利溼的作用。

07

夏至一份菜——蔥蒜菜

天氣炎熱,食物容易滋生細菌,是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北京潞河醫院營養科陸霜梅2016年8月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吃些殺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這主要是指蔥蒜類,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殺菌作用更強。

(來源:健康時報)

相關焦點

  • 夏至過後的三伏天長達40天!最忌做的4件事,否則易得病!
    昨日夏至,是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的一天。夏至之後,晝漸短夜漸長,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同時,夏至之後也將迎來最熱的三伏天,而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這炎熱又潮溼的天氣讓人更易焦躁上火,所以夏至後的身體護養很重要,有4件事尤其不宜做,否則易染病。
  • 「夏至三庚數頭伏」,今日入伏,2020年啥時候最熱,要熱多久?
    文【土味龍】現在還是小暑節氣,還有一周左右就到大暑了,有人說夏天最熱的時候是大暑,可能從這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裡理解的,以為到了大暑就進入夏天的燒烤模式。其實夏天最熱的階段是三伏天,今天就開始入伏了,而三伏中最熱的時間是中伏,那麼中伏是什麼時候,今年要熱多久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三伏吧。
  • 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一個"庚日"是多少天?入伏後哪天最熱?今天是今年入伏的頭一天,入伏就代表一年中最熱的天氣也會即將來到。
  • 「夏至無雨三伏熱」,今年7月16日入頭伏,三伏長40天
    6月21日,迎來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三伏的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過後很熱嗎?
    今年的夏至已經到來,今年的夏至是2020年6月21日,也就是農曆五月初一。夏至到來也就意味著三伏天開始進入計算日程。在我國每年的三伏天具體日期不固定,基本上都是在陽曆7月居多。而三伏天的計算是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因此人們常說「夏至三庚入伏」,那麼今年的三伏天具體什麼時候開始呢?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2020年啥時候夏至,啥時候入伏呢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芒種,芒種節氣之後就會迎來夏至。其實芒種過後,天氣就開始一天天的變熱,多地的氣溫開始出現驟然上升。一般情況下二十四節氣相差都會在15天左右,但今年的芒種和夏至之間,卻出現了16天,根據日曆我們可以清晰看出,芒種是在6月5日,而夏至則是在6月21日,為什麼不按照套路出牌,形成了16天呢?
  • 「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
    導讀:「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這幾天南方的降雨也陸續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炎炎烈日了。降雨一停,太陽出來了,酷熱天也就開始了。目前正處於小暑節氣,馬上就要迎來大暑了,而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六月天的燒烤模式就要拉開序幕了。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2019年哪天入伏?入伏哪天最熱?
    今天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進入夏至意味著炎熱的夏天正式到來。俗語說「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從夏至當天起到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即夏至日後第21天就是頭伏。那麼,這是如何得到的?2019年哪天入伏?入伏後最熱是什麼時候?什麼是三庚?盛夏季節,熱在三伏。
  • 2020年閏四月,最熱的「三伏天」啥時候來?這份時間表收好了
    最近的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在芒種過後,很多地區就迎來了「三夏時節」,氣溫也是在變高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但今年的情況不同,今年是閏四月,按理來說,天氣熱得會比較晚,具體怎樣算呢?今年的三伏天什麼時候到呢?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老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
  • 這三件事不能再做了!
    2020年11月22日(今日)4時40分,正式迎來24節氣中第20個節氣,小雪來啦!點擊播放 GIF 0.0M(圖片來源:人民網)‍這三件事不能做了不該露的地方不露小雪過後,陰氣開始變重,如何保護身上陽氣不外洩呢?南方後面雨水溼冷的天氣會開始增多,一定要保護好腿和腳,寒從腳起。
  • 6月21日18時7分「夏至」:晝長夜短,一陰始生
    原標題:6月21日18時7分「夏至」:晝長夜短,一陰始生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18時7分迎來「夏至」節氣。
  • 「夏至三庚數頭伏」:7月17日「入伏」 伏天長40天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21日18時7分迎來「夏至」節氣。「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通報說,今年的入伏日期是7月17日,「三伏天」長達40天。夏至不僅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還決定著當年「三伏天」的長度。
  • 夏至過後【谷底翻身】生肖男女
    但要恭喜你了,夏至過後,肖鼠者命宮有財星降臨,正財偏財皆是大增,看著自己的存簿餘額又豐富許多,讓你心情都美好了起來。提醒你平時可多做善事,像是當志工丶捐錢丶獻血幫自己累積福田,能使自己的運勢翻轉,好上加好。第三名丶生肖狗生肖狗夏至後愛情運勢上升,人緣桃花都大幅上漲,走到哪皆人人喜愛。這段期間有機會碰上欣賞的類型,建議多多主動出擊,很有機會脫單!
  • 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夏至是什麼意思含義
    2020年已經過去了五個月份,現在迎來了六月份,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例如兒童節、芒種、夏至以及端午節等。 那麼2020年夏至日是哪一天?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呢?2020年夏至日是哪一天  2020年的夏至在6月21日,今年的夏至剛好與父親節是同一天。
  • ...今日夏至|今年夏至是幾日幾時幾分 夏至的優美詩詞 夏至三候的...
    今年6月21日5時44分,我們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恪遵憲度抄本》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三候:夏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即五天稱為「一候」,而一個節氣十五天左右,所以每個節氣就是「三候」。
  •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頭伏」,2019年哪天入伏?為何中伏有20天?
    在農夫的老家湖南這邊,自打夏至節氣到了,已經連著下了好幾天的雨了,根據老祖宗的這句俗語來看,今年將會是風調雨順的一年。不過這段時間雖然是天天降雨,氣溫還是比較高的,主要是以悶熱天氣為主,畢竟夏至節氣以後酷暑也來臨了,緊隨其後的將是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那2019年哪天入伏?為何今年的中伏有20天呢?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2020年啥時候入伏?答案來了
    芒種剛過,這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熱,今天我們這裡的氣溫直接飆升到38度,雖然距離三伏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氣溫絲毫不輸三伏天。芒種過後下一個節氣便是夏至,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 2018年夏至是農曆幾月幾日
    到了夏至節氣,北半球迎來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時候,也代表著夏天的到來,但是還沒到最熱的時間段,那麼,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2018年夏至是農曆幾月幾日。問:2018年夏至是農曆幾月幾日?答:農曆二零一八年五月(小)初八,2018年6月21日,星期四。
  • 2019年為何又是40天?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進入三伏。夏至都不陌生,二十四節氣之一。庚日,可能有人就有點懵。中國古代按照天幹地支紀年、紀日。比如今年是己亥年,歷史上的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這都是用到了天幹地支紀年。
  • 夏至圖片關於夏至的詩句諺語大全 古代描寫夏至一句話
    夏至圖片關於夏至的詩句諺語大全 古代描寫夏至一句話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至,極也,天地間的陽氣在這一天達到極致,陽氣盛草木茂,自然界一副鬱鬱蔥蔥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