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自學邁過初級階段,這個字很重要

2021-01-13 書法心法

淺析書勢|梁宇航

書法中,什麼是「勢」呢?如何發現並且學習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如先看看什麼叫「勢」,總結一下的話無外乎以下幾點。

疾徐

動靜

聚散

抑揚

進退

升沉

這幾個詞語都與「勢」有關,其實理解起來也很容易,比如「疾徐」就是一快一慢,如蝸牛爬行,懸鷹俯衝。其實這些詞語,都代表了一些自然景象,都是我們生活中日常看見的。

「勢」與物象

想理解書勢,首先要理解生活,文下形容詞,多源於生活,至於能懂多少,因人而異了。

在中國古代書論中,最早有筆勢概念的應該是李斯,就是小篆之祖。

李斯在談到用筆時說:

夫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如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腳,若遊魚得水;舞筆,如景山興雲。或卷或舒,乍輕乍重。善深思之,理當自見矣

眾所周知李斯善篆書,所謂入筆藏鋒,為「急回」,然後行筆為「疾下」。

所注意的要點就是「鷹望」「鵬逝」

何為「鷹望」?

意思就是老鷹在天空盤旋,望著地面的獵物,那種準備下衝時的準備動作。

可以通俗地理解為:瞄準。

下一步呢?就是「嗖」的一下往地面扎。

這「嗖」的一下就是勢。

因為你看到老鷹盤旋長空,觀望獵物,那一定會俯衝。

這種留給我們的想像,就是「勢」。

比如貓捉老鼠,貓低腰,伸脖子注視盯著耗子的時候。

如果這是一張照片,是一個定格的畫面,那這個畫面給我們的感覺就是貓要「嗖」的一下竄出去。

這就是「勢」,雖是「靜態」,但是他傳達出來的是一種「動態」的感覺,此為「動靜」之勢。

書法就是一個定格的點畫組成的,如何把這種「勢」表達出來,就是書法最難的地方。

再如「鵬逝」,這就可以理解為,大鵬遠飛,這句話自然也有「勢」。

通俗解釋一下,你站在飛機屁股後邊,看著飛機屁股,感覺好大,但是當他加速直行起飛,就會逐漸變遠,變小。從一開始的「好大」逐漸變為「蚊子」大小。

這個感覺就是「中鋒」「快行筆」。

草書中「點畫之勢」

其點畫大概如這種

看懷素自敘帖就不難發現這兩點「勢」。

首先在「萬」字的草書中,可以看到由五部分組成,四個斷筆,一個連筆。

斷筆之間有長又短,方向各不一樣,但是都有呼應感,為何呢?

這就是筆勢,點畫之間的「顧盼」就是如「鷹望」一般,上個點畫望著下個點畫,如鷹望著兔子,雖然中間有距離,但是總有兔子入鷹腹的感覺,總覺得是一體的。

雖然各自方向不同,各幹各的,但是中間總有一種關聯。

雖然筆斷開,但是「勢」在,如鷹和兔子之間隔著長空,雖然沒連著,但就是感覺是一體的。

這就是勢。

點畫寫的活,有顧盼,雖然裡的散,但是也是一體的,這就是草書之妙。

草書,並非筆筆都連才叫「草」,筆斷意連是更高的一種表現方式,因為他比連要多了一層內容「斷」。

連時為一體,斷時若也想成一體,那就需要「勢」來給人以「聯想」。

再比如最後那個藍色的連筆,筆畫轉著圈的走,墨色由濃轉淡,筆畫逐漸由粗變細,此如「鵬逝」。

很多人學習古代書論,都不知道說的是啥,以為古人書論無用。

現在可知,是古書論真無用,還是看不懂?

通書論,則可以書論推及書法,懂書法,自然又可從用筆中見書論。

若二者皆不懂,如何能看懂?

古代名帖之所以成名,書論之所以流傳,肯定是到了一定高度,值得後人追摹學習,皆有暗合之處。

古人學書,都要從基礎學起,到一定高度之後必須漸近自然,這是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的追求,哲學是使人明智的,在一樣的文化下,即使不同的行業,也都有同樣的追求。

再看這一行,為一筆書,但是藍色圈裡有斷筆,但墨色相合,此為「筆斷意連」。

懷素稱: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效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

懷素說自己的字如驚蛇入草,就看上圖紅線這一樣,不斷「拐彎」的地方,是不是跟蛇受驚了一樣亂「拐彎」尋求隱蔽一樣?

看這種速度,看這種圓轉,說「驚蛇入草」解釋簡直太合適。

筆勢和筆意在一定層面是相通的,有意才能生勢。這句話需要時間去理解,初學是分不清的,可以慢慢體會。

要先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才能表達出來。驚蛇入草是一種意,也是一種勢。

當然,上圖所講這種勢,只算一小點,算是輔助理解,書勢中還有筆勢有字勢,剛說的只算一小部分筆勢。

其實古人的比喻都源自生活,如理解生活之人,看書論與書法是很容易就看懂的,兩千年前的書論「鷹望鵬逝」現在還適用。

如折釵股,屋漏痕,也都是一種「意」「勢」

想要表現的時候是「意」,表現完成之後是「勢」。

如果看整體的話,通篇得XX之筆意,如看部分,又可說得XX之筆勢。

其實草書,何為好,何為壞,理解起來並不難,多看書論多思考就行。如果思考不出來,請反省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是不是有什麼不足。

如果有感悟還觀察不出來,那肯定是你太懶,手還沒到那個水平。

如按中國書論和書法的理解和思考來看,自學的話,有三四年就可以嘗試接觸古書論,這時候的水平如不足以支撐自己看書論,需要反省自己的學習狀態。

如有老師教學的話,大概兩年就可以略懂。

真如有學了十年八年不懂這些的,大有人在,其中少數人不以為意,只做愛好,大多數人都是太懶,寫的少,看的少,思考的也少。

其實古人寫字看書論,大概都是弱冠左右,甚至十四五歲就對自己學書的道路有了規劃,可見書論並不難。

只是現在的科技太發達,很少有人會留心生活。

剛才所說,如鷹望鵬逝,驚蛇入草,飛鳥出林,折釵股,屋漏痕,其實都是「自然」之象。

如折釵股,簡單理解為把鋼筋掰彎,這種「曲」中,就有「直」的勢,因為這種蘊含一種力量。

如看「勢」這個字,簡單理解為「執力」,有力為勢。這種感覺很神奇,折釵股就是一種「繃直」的力。

則屋漏痕,是下墜的「重力」,飛鳥出林,是一種弩發之力,再比如驚蛇入草,轉圈,拐彎,有一種牽引之力。

但是這幾種力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中鋒」,雨點下墜,是勻的,因為重力勻。飛鳥出林,鳥就是「中鋒」軌跡才是「線」,蛇也是有脊柱的,爬過的痕跡大概一樣粗。

如果有爬行軌跡不勻的蛇,也應該在非洲沙漠,屁股燙的跳著走,非本土貨。

當然,這些解釋都很通俗,但是理解起來,真的因人而異了。

有些人一輩子寫不了草書,並不是因為水平不夠,而是因為理解不了草書的妙處。

看古人書家,沒有一個是極其高雅出塵而且不沾塵事的主兒,即使如蘇軾董其昌這樣的大官,也都懂生活。

再比如古代皇帝,為何書法好的少?草書好的尤其少?因為很多民間的景象他看不到。

可有一個宋徽宗是千古之中草書最好的,還是個「玩物」的主兒。

永字八法中的「筆勢」

這次可以直視永字八法了,有人說永字八法是筆法,我向來是不同意的,因為這裡邊對筆畫的解釋,大多有「動態」的意味。

這就意味著這不簡簡單單是一個筆畫該怎麼寫,而是強帶每一筆的「質感」應該是什麼樣的。

再比如比較出名的衛夫人《筆陣圖》

橫如千裡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如高山墜石,磕磕然如其蹦也。

撇如路斷犀象,折如百鈞弩發。

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

其實這些就蘊含著點畫的「象」,也有蘊含著「勢」。

如高山墜石是「勢」,百鈞弩發也是一種勢,崩浪奔雷也是一種。

其中都有「力」的存在。

這種是「靜中有動」,還未下墜,但是感覺很危險,隨時都會下墜。

這就是「點」雖靜,但是有動態。

也可以理解為,山上掉下來的石頭,那種快,形狀各式各樣,然後啪嘰一下掉地上了。

意為毛筆啪嘰一下點在了紙上。

跟李斯說的其實一樣,「快」「準」之勢。

到了蔡邕《九勢》中則說:凡落筆結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與李斯「鷹望」一般。

蔡邕還說: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

所謂自然之像,能生陰陽(昨天說過,陰陽為天地矛盾對比之總喻,此處指的就是疾徐,動靜等開篇所講的哪幾種勢態矛盾對比)

其實說筆勢的解釋,前人說的夠多,也夠準,根本都不用看到王羲之的書論,連其老師衛夫人的書論也都可以不看,就能理解。

即便到唐宋明清等一堆書法理論大家,解釋筆勢時,也不過如此。只不過比喻不同,但是基本原理都一樣,換湯不換藥。

但是後世理論之重要處就在於「時代感」,他們的解釋符合當時的「理解」,所以能讓更多人學習。

而且大體思路雖然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理解,所以後世書論對筆勢的結論,依然可以借鑑。

至於到今人的解釋來說,勢就是「書法線條中蘊含著一種內在的力,而且我們能從中看到一種勢,這勢有一種不可逆轉的方向」

這句話算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解釋的很對,不過對於古代書論來說,就是「廢話」。

但是,這更容易今人理解。

所以,換湯不換藥,還是很必要的。

他們的服務對象不是整個書法史,而是本時代的人。

以上是筆勢的解釋,是一些入門輔助理解的,沒有說的太深入。但是也不要覺得理解完這些形容詞,就算懂筆勢了。

「勢」會給人產生一種聯想,這個非常容易做到。

書法之所以難,難到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書法家說,這個時代「會寫字」的不過數人。

說真的,到了一定水平說這種話,就不是危言聳聽了。

上邊這中「勢」是非常簡單的,再往下深入一次是「筆勢的變換」,就是我常說王羲之的字常有有違習慣的地方。

此處就舉一個例子吧。

「筆勢」的順逆應用

就看這個「窺」字吧。

既然有「勢」,就會有「順勢」「逆勢」。

首先從最簡單的開始說,《書譜》中的這個「窺」字,就看其中「見」的變化,只有三筆,容易解釋些。

①,這三筆,前兩筆一個方向,第三筆平出,這是最常見的「見」的寫法,大多數人都會這麼寫。

②,第一筆順勢,第二筆突然反扣過來,成了逆勢,意味著寫的時候要加動作,第三筆上挑,比較隨意。

③,兩個順勢,一個向下,這個也很容易,難易程度和①一樣。

④,順,逆,下。難在第二筆的逆,是一個轉點。但是最難在第三筆向下,向下就意味著勢要下去了,和下一個字要產生呼應,下個字如果接不上,就斷「氣」了。 第三筆如是「平出」還是容易一些,畢竟不影響下個字,可重新開始布局。

⑤,看鋒的走向,有四個方向,這是米芾寫法,所謂八面出鋒,難處就在不斷變「勢態」。

勢分順逆,組合變化就非常難。

當然,變化也是熟練就可以掌握的,還有一點難處,在中間那個綠色圈裡。

「見」三筆,前兩筆順勢,但是第二筆撇下的時候回鋒了,而且第二筆的弧度是由順轉逆的,到最後收鋒上挑,戛然而止,所謂「勢盡而意無窮」說的就是這個。

如果當真以為書譜誰都可以學好,那孫過庭就不是最得右軍真傳的了。

很多人寫書譜都只看形,這不過是如初學走路一般,至於學馬拉松,跑酷,真是有很多的距離。

當然,書譜中並非字字如此精妙,但是精妙之處很多,足見功夫。

如果臨不出這種變化,也可見臨者功夫。

世人都說八面出鋒,其實學技法很容易。在書法中,技法向來是最容易的,最難得就是如何用。

書法技法,這些「勢」的組合變化應用,以「貫氣而自然」最難。

這不是一種努力就可以到達的高度,但是不努力練到達的機會都沒有。

「字勢」

先有筆勢,還有字勢,字勢只舉一個例子。因為字勢最簡單,最容易。

比如這個字,雖然有「歪」曲之勢,但是正的。

這就是字勢,主要說的就是重心。字歪,筆畫不正,但是整體重心穩。

這個就不多說,幾乎有幾年書法基礎的都懂。

「書勢」

還有一個就是「書勢」說的是章法。

這個也比較好理解,一筆書,筆畫連綿,雖有斷處但是「意連」,常有一瀉千裡之勢。

墨色由濃到淡再到枯,用筆從重到輕。

這個非常好理解。

對於章法的技巧來說,今天的國展照片解釋一切,非常全面。

總結

其實單單就「勢」的概念,是沒法深入的,因為隨便一說,一總結,都會有幾萬字。

《周易》中說「立象以盡意」

寫字一樣,勢不盡,則意無窮,給人的想像空間是非常大的,也說說明了勢和意也是相輔相成的概念。

但是總結來說,「書勢」可以理解為用書法(線條)描摹自然萬物形象之美,甚至說是以筆墨為工具來表達書者「心中的主觀意象」。

「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辭之所宣」

這句話大概是解釋了這種「勢」的感覺,因為開頭就已經說了,解釋容易,能得多少就因人而異了。

其實只需要很淺的書法基礎就能理解「勢」,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如果都理解了,便都不外行了。

書法接地氣之處並不在誰都可以學,沒門檻。而在於他就擺在那裡,誰都可以接觸可以理解,但是因人觀念不同,可以引發出不一樣的效果。

不知不覺寫了三個小時,實在不想再多寫了,與我預計的還差了大概百分之八十。

想的多,但是寫起來真麻煩。

所以言盡之處,大家權當「勢盡」之處吧,至於「意」盡不盡,因人而異了。此處省略幾萬字,希望大家能用心體會。

書法是「非言辭所宣」的藝術,我能做的向來不多,只是把心中想的寫出來一點。

至於別人能看懂與否,是決定不了的。

因為我懂這些雖不深奧,但是也看了多人書論,自己總結而來。

點個讚吧,加個關注,支持一下這三個小時的成果,畢竟要暑伏了,活著都困難,更別談思考寫文了。

相關焦點

  • 毛中特重難點精練: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表現在( )  A.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貢獻  B.是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基本依據和根本出發點  C.避免在建設階段的問題上出現「左」或右的錯誤傾向  D.使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緊迫性、複雜性和艱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  2.
  • 吳玉如以文人自居,但是書法造詣深厚,一生不接受書法家這個稱號
    說到書法,很多人會想到王羲之、懷素這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但是從古至今出現很多書法家,有的人並不是以書法為業卻以書法揚名,吳玉如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生以文人自居,雖然在書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並不喜歡書法家這個稱號,並說文人會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
  • 學好筆畫,再談書法!
    隨著國家關於書法教育的新規出爐,很多準中考、高考生的家長開始在關注孩子的字跡,但光靠自己琢磨,孩子很難在短時間內提升。那麼如何才能靠自學練出一手好字呢?方法是關鍵!今天小馬嘟嘟練字就帶大家來看看人民日報給書法初學者的全攻略吧!書法的起步階段分為摹與臨。
  • 偏旁部首是書法的基礎,有靈魂的字與人一樣,寫得好與壞尤為重要
    做人是如此,寫書法亦是如此。只有把握好每個字的結構,才能寫得得心應手;只有注重筆畫的章法規則,才能寫出字的風骨。字就好比是人一樣,長相有千千萬萬種,同樣都是五官,每個人的五官卻又各有千秋,組合在一起的樣貌也是大相逕庭。由此可見五官的搭配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想寫好書法就要先寫好一個字的各個組成部分,而偏旁部首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環。
  • 談異國戀愛上書法,俄羅斯姑娘自學一年求學深圳大學,楷書奪大獎!
    金嵐的獲獎作品 金嵐練習書法非常刻苦,從「永」字開始練,來深一年系統學習後奪大獎。每周一下午,金嵐都會準時出現在深圳大學國際交流學院綜合樓215教室裡,開始每周一次的書法課。一頭金色捲髮,湛藍的眼珠,高挺的鼻梁,白皙的肌膚,操著不太熟練的普通話,卻不妨礙她熱愛和研究漢字書法技藝。「這個筆鋒要注意一下,用逆鋒將筆鋒倒在線條的中間部位,再重筆向右下……」該學院書法老師李珂是這個教室的常駐嘉賓,因為面對的是外國留學生,新學期意味著新面孔,所有知識都得重新再教一次。而像金嵐這種堅持學習到第三學期的,並不多見。
  • 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字書法藝術探討
    的確,現存數百字的水書仍象漢字早期的甲骨文一樣,以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居多,幾乎都停留在類似甲骨文、金文等原始文字階段。水字要上升到書法藝術,除要蘊含水族的優秀文化外,同樣要涵納許許多多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中國最優秀的傳統文化所釋放出來的光輝、能量和精髓無一不被書法藝術所吸收和接納。
  • 書法創作的書寫階段應注意什麼問題?
    2、貫通行氣 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將春一行字中各個字的重心點自上而下地連成線,這條線即這行字的「行氣」線。其每一筆、每一字、每一行乃至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空白,都關係到整幅作品的效果。書寫中的所謂章法,就是講究如何將正文、上下款、鈐印三大板塊和諧地、藝術地鋪排在宣紙上的一種重要方法。而「布白」則是章法中的關鍵。 布白,是一個傳統的書法要領,是指在書法創作中,凡有墨色的地方稱「黑」,沒有墨色的空間稱「白」。
  • 《書法問集》499、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何看書法中的門道?
    【書法有很多「門道」,書法最重要的門道就是判斷一幅字好壞的三個步驟:筆畫、結體、章法。】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真實存在的書法家,秦相李斯生於公元前284年。今年2019年,如果書法史從李斯開始算,那麼也2000多年了。存在了2000多年的一件事情,「門道」數不盡。其中很多「門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實用,不適用,或者沒有用。
  • 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如何利用書法字典日常練習鋼筆字
    有條件的,儘量在線下找一個厲害的書法老師,一對一教學,這樣是效果最好也是最直接的。不過呢,目前很多線下的書法老師,尤其是鋼筆書法老師,水平是相當的層次不齊,然而作為一個鋼筆字初學者來說,又無法判斷老師的水平,這個是比較頭疼的地方。
  • 寓意好意境佳的四字書法作品 走一波
    書法作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以筆墨紙硯的形式,用一個個漢字表達出來。有言簡意賅的四字成語書法、有富含哲理的名人名言書法、有或唯美或霸氣或意境高雅的詩詞書法。漢字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語言,民族的自信源於文化的自信。漢字是這個星球上最美的語言,今天來欣賞一組當代書法家的四字書法作品。
  • 四字書法作品欣賞,很美的一組字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中,沒有任何其他文字的書寫,像漢字的書寫一樣,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源遠流長。不管是成語還是書法,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可以說,成語極大的豐富了文字和文學的內涵,同時也豐富和促進了書法藝術的創作。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欣賞當代名家筆下的四字成語書法作品。
  • 四字書法作品 你喜歡的漂亮書法來了
    四字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今文化智慧結晶。 讀懂四字成語,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為營造一個高雅的藝術文化氛圍,體現出主人的欣賞品味和綜合素養,很多的家庭、企業、高檔酒店、茶館內都會懸掛一些四字書法作品,或提升文化修養,或彰顯個人情懷,或提升室內檔次等等,接下來咱們就一起欣賞當代書法家書寫的——霸氣四字書法作品。
  • 正所謂「字如其人」,實話告訴你,練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
    這個階段的目的就有所不同了,以前我們主要研究如何讓自己的字描得更好,現在我們的任務是如何直接在紙上寫得更好。當我們剛一開始這種直接在紙上練字的模式時,會感覺自己寫得很難看,本來描的時候還覺得自己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但一寫到作業紙上瞬間感覺到並未有太大的效果,這都實屬正常現象。在這個階段,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字體的框架結構如何安排。
  • 自學毛筆字,這6點技巧必須注意!
    自學書法是一個低成本學書法的好方法。現在有些培訓機構一個小時少則上百,多則幾千,能否學到真本事也是未知數。而對於廣大書法愛好者來說,自學書法就是一個好的方法,但是自學書法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否則很容易走入誤區。
  • 貴州:男子紅泥糊字 燒制木板書法
    【解說】今年55歲的餘平華,是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的一名書法愛好者。從6歲開始學習書法到如今的49年時間裡,餘平華除了潑墨勤練書寫技藝,還不斷追求創新書法的呈現方式。  【解說】眼前,餘平華正在展示的就是他最新研創的「火燒書法」,選取一塊木板,將所需要的字體通過毛筆進行書寫後,利用當地特有的紅色泥土把字進行覆蓋,架上一個火槍,餘平華開始了書法的燒制。
  • 王陽明行草書法的代表書作,筆法雋秀,字字顯露仙風道骨,好書法
    行草書章法上一般豎有行而橫無列,所以字距小於行距。大字間距大,小字間距小,但一定要疏密相間,一行之中有大小疏密的變化,而行與行之間,也要大小疏密錯落,不可在同一個位置都大或都小,都密或都疏,這是大忌。作為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必須有墨色的變化,古人講,裂如秋風,潤如春雨,非常形象生動,道出了墨色的藝術魅力。
  • 客廳寫什麼字寓意好 客廳書法四字集錦
    四字書法是客廳的點睛之筆  選一幅書法作品裝飾客廳,在渲染家中藝術文化氣息的同時,包含豐富內涵的四字書法,還散發出智慧的光芒,無論是賞心悅目的惠風和暢書法、或是引導家人以德為本的厚德載物或者厚德載福書法,或是積極勵志的天道酬勤書法等等題材,都是客廳裝飾的「客上賓」,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家的愛好,選擇喜歡的四字書法內容即可。  客廳寫什麼字寓意好?
  • 高彬:九旬老人自創「招財進寶」合體字書法
    ,是單字部首可以相互共享,組合後又能顧字思義,合體字屬民俗書法類的一種形式,民間早就將 『黃金萬兩』『唯吾知足』等吉祥含義的短語合成一個字,以表達祈福求吉利的願望。在寫春聯的時候,高彬偶然發現,在一本書上有一副春聯的橫批為「招財進寶」,能不能創造出「招財進寶」的合體字呢?高彬一直在思索著這個問題,並將之付諸實踐,不停地在紙上寫著「招財進寶」這四個字。
  • 杭州軟筆書法培訓
    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際交往也更為頻繁,交往中能寫一手好字已成為十分重要的交際能力之一。基於這一點,近年來書法教學不僅為小學、中學乃至大專院校所重視,同時也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 在基礎教育正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中小學生的硬筆書法教學顯得十分重要,這是因為: 一、硬筆書法是藝術性和實用性的有機結合,屬於基本技能的訓練。
  • 書法入門先要學什麼,入門基礎教學教程,適合初學書法愛好者必學
    上個月書法風為了滿足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初學書法小白學習書法,打造了一個關於書法入門基礎的各類知識點的書法系列課程。那麼這一系列的課程中包含著什麼,對我們打算想學書法,或者剛剛學習書法的朋友什麼幫助?第一節:教給大家書法中書寫工具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