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什麼樣的人活得最幸福?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全景財經

口 述:Robert Waldinger 哈佛大學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治療師

來 源:李開復(ID:kaifu)

1

生命進程中,是什麼讓我們保持健康和幸福?

如果你現在開始著手規劃未來最好的人生,你會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哪裡?

回答有很多種,我們已經被無以計數的有關生活中最重要事物的圖景轟炸了。媒體上充斥著那些富有、高聲望、建立起自己事業帝國的成功人士故事。並且我們對這些故事堅信不疑。

有個最新的調查,詢問 1980-2000 年生的年輕人,他們最重要的人生目標有哪些。超過 80% 的人說,他們主要的生活目標是要變富有。這群年輕人中,還有 50% 說他們另一個主要生活目標是成名。

我們總是被告誡要投入工作,努力奮鬥,完成更多。我們似乎覺得要生活得更好,這些就是我們需要追求的。可事實真是這樣嗎?這些真的是在人類生命歷程中幫助他們保持幸福感的東西嗎?

人一生中所做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怎樣影響他們,我們幾乎無從得知。我們對於人生絕大多數的理解,是從他人的回憶中獲得的。我們知道,人是不可能有完整清楚的記憶的。我們遺忘了生命中大部分發生過的事情,使我們記憶形成過程簡直充滿創造性。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類似的話。他說道:」我人生中一些最悲慘的事情根本就沒發生過。」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實際上以一種更積極的方式在保存我們的記憶。我想起一張廣告上說的:「任何時候開始擁有幸福的童年,都不算晚。」

但要是我們能夠觀察整個人生呢?要是我們能從人們青少年時期一直追蹤到老年,去觀察到底什麼才是真正能夠幫助人們保持幸福、健康的東西呢?我們已經做到了。

哈佛成人發展研究可能是目前有關成年人生活研究中歷時最長的。75 年間,我們追蹤了 724 位男性。年復一年,我們詢問他們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狀況,當然我們在詢問過程中並不知道他們的人生將會怎樣。

這樣的研究極為稀少。幾乎所有類似的研究都在 10 年內流產了,原因可能是失訪率太高,或者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撐,或者研究者興趣點轉移或去世以後沒有其他人接手。但是多虧了運氣以及幾代研究者的堅持,這項研究成活下來了。

在最早的 724 名男性中,大約有 60 位還在世,並繼續參與這項研究,他們絕大多數都已經超過 90 歲了。現在我們正開始研究他們總數超過 2000 個的孩子們。而我是這項研究的第四任領導者。

從 1938 年起,我們追蹤了兩組男性。第一組在加入研究時還是哈佛大學大二的學生。他們屬於 Tom Brokaw 所說的「最偉大的一代」。他們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完成大學學業,之後絕大多數人為戰爭工作。

另外一組我們追蹤的群體是波士頓最貧窮區域的男孩。正是因為他們來自於 20 世紀 30 年代波士頓麻煩最多、最底層的家庭,才被選入我們的研究。多數人都住在出租屋裡,許多甚至沒有熱的或冷的自來水。當他們入選研究之後,所有的青少年都接受面談和醫學檢查。我們去他們家裡對他們的父母進行訪談。

後來這群青少年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各行各業。有的成了工廠工人,成了律師、泥瓦匠、醫生,有一位成為美國總統。有的成了酒精依賴者,一些患上精神分裂症。有的從社會底層一路爬升到上流社會。而一些人卻沿著相反的方向走過這段人生旅程。

這項研究的發起者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想到,75 年之後我能夠站在這裡,告訴你們這項研究仍然在繼續。每兩年,我們充滿耐心和辛勤的研究人員打電話給我們的研究對象,詢問是否能夠再寄給他們一套有關他們生活的問卷。

波士頓城郊的許多研究對象問我們:「你們怎麼總是不斷地想要研究我?我的生活沒什麼意思啊。」而哈佛的畢業生從沒問過這個問題。為了得到他們人生最清晰的畫卷,我們不僅僅只是寄給他們問卷。我們在他們的客廳裡對他們進行訪談;我們從他們的醫生那裡獲取醫療記錄;我們獲取他們的血樣,掃描他們的大腦;我們和他們的孩子們交談;我們用攝像機記錄他們和自己的妻子談論最隱秘的擔憂。大概十年前,我們終於詢問他們的妻子們,是否願意作為研究對象加入我們的研究。很多女士都說:「你知道,是時候了。」

那麼我們學到了什麼?我們從這些人生活中提取出來的長篇累牘的信息到底教會我們什麼?其實,完全無關財富、名聲或者拼命工作。我們從這項長達 75 年的研究中得到的最清晰的信息是:良好的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就這樣!

2

對於關係,我們學到了三條。

第一條是,社會連結真的對我們有益,而孤獨卻有害。

事實證明,和家庭、朋友和周圍人群連結更緊密的人更幸福。他們身體更健康,他們也比連結不甚緊密的人活得更長。而孤單的體驗是有害的。和不孤獨的人相比,那些比自己所希望的樣子更孤單的人覺得自己更不幸福,他們到中年時健康狀況退化得更快,他們的大腦功能衰退更早,而且他們的壽命更短。令人遺憾的是,任何一個時刻,每 5 個美國人中就有不只 1 個說自己孤獨。我們知道,在人群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獨,在婚姻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獨。

所以我們學到的第二條信息是,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你擁有的朋友的數量,不是你是否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而是你的親密關係的質量。

事實證明,處於衝突之中真的對我們的健康有害。舉個例子,充滿衝突而沒有感情的婚姻,對我們的健康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比離婚還糟。而生活在良好、溫暖的關係中是有保護作用的。

當我們追蹤我們的研究對象到他們的 80 歲之後,我們希望回顧他們的中年生活,來看看我們是否能在那時預測誰會享有幸福健康的晚年,誰又不會。當我們把所有有關他們 50 歲的信息都整合起來之後,發現能夠預測他們晚年生活的不是他們的中年膽固醇水平,而是他們對所在親密關係的滿意程度。50歲時對自己的親密關係最滿意的人,80 歲時最健康。而良好、親密的關係似乎能緩衝我們在衰老過程中遇到的坎坷。

生活得最幸福的伴侶,無論男女,在 80 歲之後都說,當他們感到更多軀體疼痛時,他們的心情依然快樂。而那些處於不幸關係中的人,當他們感受到更多軀體疼痛時,這些疼痛被增加的情感痛苦給放大了。

第三條我們學到的關於關係對我們健康的影響是,良好的關係不僅只是保護我們的身體,也能保護我們的大腦。

研究表明,在 80 歲之後依然處在對另一個人安全依戀關係中是有保護性的。在關係中真的感到自己能在需要時可以依賴另一個人的人們,他們保持清晰記憶力的時間更長。而感到自己在關係中真的無法依賴另一個人的人群,他們將更早出現記憶力衰退。

而那些良好的關係,並不一定要一直保持平順。一些 80-89 歲老年夫婦,他們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吵架。但只要他們感到自己真的能在困難時刻依賴另一個人時,他們根本就不會記得那些爭吵了。所以我們學到的是,良好、親密的關係有利於我們的健康和完好狀態。這是老智慧,是祖母和牧師的忠告。

為什麼明白這個道理這麼難?就拿巨大的財富來說,我們知道,一旦基本物質需求被滿足了,財富就幫不上什麼忙了。如果你從每年掙 75000 美元提高到 7500 萬美元,我們知道你的健康和快樂基本不會發生變化。

而至於聲望,媒體不斷地入侵和缺乏隱私使得多數名人顯著地不健康。這顯然不會讓人更快樂。至於拼命工作,有一條真理說,沒有人在臨死前覺得自己要是花更多時間在辦公室就好了。

為什麼這些這麼難理解,這麼容易就被忽視了?是啊,我們是人啊。我們真正喜歡的是快速解決方案,一種我們能得到的,又能讓我們生活得好並且一直保持下去的東西。關係錯綜複雜,照顧家人和朋友是繁重的工作,一點也不性感也不光芒萬丈。而這也是終生的,絕無盡頭。

在我們的 75 年研究中擁有最幸福退休生活的人是那些主動尋找玩伴來替代工作夥伴的人。正如調查中的年輕人一樣,我們的研究對象中很多人在一開始還是青年的時候,他們想要生活得更好,真的相信聲望、財富以及高成就是就是必須追求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在這 75 年間,我們的研究顯示:發展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把精力投入關係,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圍人群的人。

那麼你們呢?假如你們今年 25,或者你們 40、60 歲。投入關係對你們來說是什麼樣的?可能性是無限的。也許是簡單到拿和屏幕打交道的時間來和人打交道,或者通過一起做點什麼新鮮事,比如散步或者約會,或者聯繫那個多年來不曾說過話的人,來點亮一段死氣沉沉的關係。因為對一個總把小彆扭放心裡的人,這些看上去很平常的家庭敵對事件是會造成嚴重後果的。

我想用馬克吐溫的另一條名言來結束。一百多年前,當他回顧自己的一生時,他寫下了:「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爭吵、道歉、傷心。我們只有時間去愛。」

所以說,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好的關係上的。而這種理念是值得傳播的。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了75年的幸福課: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哈佛大學研究了75年的幸福課: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作者:36氪領讀 發布時間:
  • 哈佛大學追蹤724個年輕人75年:這件事,才是決定人生幸福的關鍵
    01最近看了哈佛大學羅伯特·瓦爾丁格教授的TED演講。在演講中,他介紹了哈佛大學一個長達75年的「格蘭特研究」,他們以兩組人員為對象:第一組:當年哈佛大學本科生中的 268 名高材生。研究人員跟蹤記錄了這 724 位男性,從少年到老年的人生。在 76 年的時間裡,這些年輕人長大成人,進入到社會各個階層。
  • 哈佛大學新研究: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意味著嬰兒智商的高低
    哈佛研究發現,嬰兒出生時「幾斤兩斤」,意味著嬰兒智商的高低!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它追蹤了3900名嬰兒。研究發現,新生兒的體重越重,那麼他們的智力水平也就越高。之後,哈佛大學研究了出生寶寶的體重,與智力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寶寶體重和智力之間的關係。
  • 力壓哈佛大學的神秘大學,低調行事,但又充滿學術氛圍
    可能在很多小夥伴們的想像當中,哈佛大學或許是世界上第一的大學了,畢竟在眾多人的心目當中,哈佛大學的名氣是十分之大的,是遠遠的超越了清華北大的。只不過這一所殿堂級的大學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但在此前美國就發布了最新的關於美國大學的排行,而在新公布的排行榜當中的哈佛,居然不是在第一的寶座,而是由一直低調普通行事的普林斯頓大學所超越從而登頂了寶座,那麼你們知道在這其中驚人的反轉是什麼?或許普林斯頓在很多方面它的排名是比不上哈佛的,畢竟從硬實力,從軟實力上來說,普林斯頓大學與哈佛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 奮鬥之路:從西交利物浦大學,到被哈佛大學錄取,她的故事精彩!
    大二那年,從同學那裡聽說,學姐張晴獲哈佛大學錄取。同學說,「學姐好厲害啊,要不咱們也努力一把?」許清如當時的反應是:「想什麼呢,做這個夢?」「雖然我這麼回答,但也許就在心裡種下了那顆種子。我一步步去嘗試,水到渠成,拿到了哈佛錄取。」在西交利物浦大學就讀的四年間,許清如遇到過很多「厲害」的學長、同學甚至學弟學妹。
  • 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發布(2019—2020)
    2020年7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的「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發布會(2019—2020)」在北京召開。發布會現場發布重大成果7項,現場展示成果13項。現場發布的重大成果是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課題階段性成果與《洛陽盆地中東部先秦時期遺址1997—2007年區域系統調查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1949—2019)》,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專題成果《中國抗日戰爭史》《中華民族抗日戰爭軍事資料集》《近代日本對華調查檔案資料叢刊(第一至三輯)》《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
  • 哈佛7年研究:這2季節最有福
    「出生季節決定孩子智商」這種說法,大多數人聽後表示無法信服,如果季節真能影響智商,為什麼每天都有寶寶出生,而不是在「高智商」季節扎堆出生呢?哈佛大學給出了答案為了證實這種說法,哈佛大學數位科學家經過了7年的調查研究,最終得到了答案。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小的時候,大多具備這個4特徵
    哈佛大學通過對10000名24-45歲的成年人進行追蹤調查,並對其父母進行了採訪,結果發現這些人中薪資高於國家平均薪資30%以上的人,有85%的人都上過大學,並且追溯到他們小的時候,還能發現,他們身上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
  • 哈佛大學研究:出生季節影響孩子智商,這兩個季節出生的娃更聰明
    「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已經不再是一句簡單的標語。 它成為了現代青年夫妻生育的基本要求。 年輕的父母更強調孩子的質量,讓下一代「青出於藍」就要從備孕抓起。
  • 甲骨文排譜系聯成果明年出爐 四川古文字研究成果或迎井噴
    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1周年,研究成果陸續出爐。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力爭經過5-10年努力,產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
  • 哈佛大學發現: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抓住機會就能成才
    哈佛大學是世界上收納精英人才最多的環境之一,這些優質的人才在考入哈佛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留下自己的思考,可以說這麼多人才本身就是極大的資料庫,哈佛校友威廉·貝納德選取了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名校近400年教育思想的精華,總結而成《哈佛家訓》,其中裡面就講述了「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小的時候,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
    哈佛大學通過對10000名24-45歲的成年人進行追蹤調查,並對其父母進行了採訪,結果發現這些人中薪資高於國家平均薪資30%以上的人,有85%的人都上過大學,並且追溯到他們小的時候,還能發現,他們身上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
  • 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才,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長大以後成功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這5個特徵,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方法,孩子成功的機率更大。 一、哈佛大學研究發現 哈佛大學曾經在早年的時候對一千個成年人進行了跟蹤調查,根據他們現在的收入、家庭環境、還有教育水平進行了分析,發現他們的童年時期都有這樣的特徵就是因為這些特徵,才會讓他們在成年以後家庭幸福,收入穩定,擁有相對比較快樂幸福的人生。
  • 哈佛大學研究稱桌上放鏡子可緩解疲勞
    視野不開闊、環境壓抑,難免會讓人情緒煩躁,工作效率下降。怎麼辦?不妨在辦公桌上放面鏡子試試。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照鏡子可以培養人的自信心,辦公桌上放面鏡子,當工作中出現困難或者心情不好時照一照,可以有效減輕心理壓力和煩躁情緒。你可不要小看照鏡子這個動作,當你非常牴觸做一件事的時候,這個小動作就能給你帶來信心。
  • 哈佛研究發現: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暗示了孩子智商高低
    體重越接近「這個數」的寶寶,大腦越聰明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跟蹤調查了3900名嬰兒。發現嬰兒出生越重,嬰兒智商越高。然而,當哈佛大學以「新生兒體重與智力之間的關係」為主題進行研究時,對體重數據的調查更加清晰。
  • 我用40年驗證哈佛75年幸福課,關注這3點3階段,比拼命努力更重要
    1938年,哈佛大學開展了一項超過75年的人生發展研究,經過對2000多人的一生記錄,維蘭特教授得出一個有趣而深刻的結論:童年時有充足母愛的男性比童年缺乏母愛的男性,每年可多掙8.7萬美元, 童年「被珍視的」在70歲享受社會溫情的概率是那些「不被愛的」4倍之多,在事業上,童年時與母親的關係也會直接影響工作效率……
  • 哈佛大學研究:成功人士,在小的時候,往往有這3個優點
    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僅是憑她美麗的容顏,更多的還是在她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美氣質。董卿之所以能成長得如此優秀,與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她曾提到小時候父親非常注重性格培養,引導她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去獲得各種經驗。美國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也表明,一個在童年有諸多經歷的人,更容易養成一些能在日後走向成功的優良性格。
  • 哈佛研究: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暗示孩子的智商,家長要了解
    因為寶寶的體重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很多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判定孩子是不是營養不良,或者巨大兒;還可以作為計算藥量、補償體液的依據。其實還有一點,通過體重也可以暗示出孩子的智商。哈佛研究: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暗示孩子的智商,家長要了解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的課題「新生兒體重與智力之間的關係」的結果表示:結果發現體重接近3.25KG(6.5斤)的新生兒,智力分數普遍更高。為了讓數據更加準確,美國腦神將科學家收集了更多的數據,表示:新生兒的體重處於3.25-3.5KG(6.5-7斤)範圍時,越重越聰明,當體重超過範圍時,智力分數會下降。
  • 中國飛鶴髮布母乳研究成果
    中國飛鶴副總裁魏靜致辭發布會上,中國飛鶴髮布其在中國母乳研究的三項重大研究成果。中國飛鶴創新中心高級總監蔣士龍公布飛鶴母乳科研成果「通過對中國母乳的持續研究,2020年1月,飛鶴在國際兒科權威雜誌JPGN上發表了針對中國母乳蛋白質和胺基酸的系統綜述,被納入國內外研究的成果,揭示18種胺基酸在9個母乳階段的動態變化;10月,在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官方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通過系統綜述,研究中國不同地區之間母乳42種脂肪酸含量的特點,發現中國母乳三大類脂肪酸關鍵比例為
  • 1道哈佛大學入門級智力題,限時15秒,答對的人邏輯思維能力很強
    哈佛大學,簡稱哈佛,它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這所擁有近400年歷史的高等學府,被公認為全世界最為知名的大學之一。它不僅培養了8位美國總統,160多位諾貝爾得主,而且在文學、醫學以及商學等眾多領域擁有者崇高的學術地位。因此,很多國家的教育人士都在研究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