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關人家年豬飯

2021-01-09 保山新聞網

油菜菜花遍地好,姚關到處年豬叫!進入隆冬,又到了殺年豬的季節。好客的施甸姚關人用油菜花醃好水醃菜,緊鑼密鼓地開殺年豬。擺上一桌豐盛的年豬飯,可為遊子洗塵、為親朋接風,給自己一年的辛苦來一次慰藉——

殺年豬是姚關人悠久的習俗,經歷了時代的各種移風易俗仍彌久留香。一到冬天,村村寨寨就年豬飯飄香,自家圈養的肥豬,提前半年就杜絕了飼料,拿糧食使勁催,保證年宰時膘肥體壯。跨入冬季,很早就翻好了皇曆,定下黃道吉日,左鄰右舍相互溝通,避免殺年豬的日子相同。殺一次年豬,前前後後要忙好多天,早早買辦好相關佐料和食材,在臨近的日子,掐了地裡的油菜花,切細,放入土罐中,倒入溫暖的米湯水密封發酵,三五天過後揭開,一股濃鬱的酸香味就會撲鼻而來。醃菜酸了就開始宴請親朋好友了,緊接著點豆腐。到了正式殺年豬的頭一天,就把鍋碗瓢盆準備好,菜刀磨得錚亮,支砌爐灶,大鍋小鍋灌滿水,晚上再依次去邀約家門六族,讓大家早起來幫忙。

殺年豬講究一個「早」字,半夜就起來生火燒水,天亮前要將水燒開。等天亮了,幫忙的人陸續到齊,大家就開始分工合作。提著繩子去豬圈抓豬的,把繩子打成結圍成一圈,做成「豬蹄扣」,由一個有經驗的人拿著,向肥碩的豬走過去。這人往往噘著嘴,口中說著叫喚豬的口訣,哄著把繩圈輕輕套在豬脖子上,突然發力,使勁一逮,豬意識到了危險,拼命掙扎,其他人便蜂擁而上,擰豬耳朵的,抓豬胳肢窩的,提豬尾巴的……一大幫人推推攆攆,吆吆喝喝來到院場,早有兩個人掀起了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的殺豬桌子湊過來。大家七手八腳把豬尾巴往上一提,先把豬臀部貼近桌子,豬在拼命地掙扎,與人展開殊死搏鬥。人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你提我蹭,吶喊著,隨著桌子「砰」的一聲響,豬貼在桌上,頭朝著大門,尾對著正堂,被按了個嚴嚴實實,動彈不得,只有那撕心裂肺的嚎叫。負責主刀的人順勢就把套在豬脖子上的繩子對著豬嘴繞上幾繞,紮緊豬嘴,嚎叫這時變成了悶哼,豬大口大口喘著粗氣。這時主人家就會迅速燒上一份紙錢香火,嘴裡念念有詞為豬「超度」。

殺了豬後,人們便開始流水作業,有提開水燙豬的,有操刀刮毛的,有燒豬頭的,有開腸破肚的,有提肉的,有宰火腿的,有漂豬皮的,有翻洗豬大腸的……大家聊著天,相互打趣,片刻之間,一整頭豬就被肢解完畢,豬肉橫七豎八散滿主人事先準備好的芭蕉葉上。女人們用菜刀飛速作業,嫻熟地挑選著豬身上不同的部位,伴著一陣陣密如急雨的砧板響動,待男人們殺完豬松閒下來,就在一大盆切好的肥瘦均勻的肉上拌上鹽、辣椒麵、花椒、味精等,圍在火塘旁邊,燒豬皮和肉,以其待客,也作為犒勞自己的「小禮信」。

燒皮子講究功夫和火候,通常先燒表皮這面,再燒有肥肉的一面,這樣燒出來的豬皮才不會蜷縮成一團。當火苗升起,隨著一陣「滋滋」聲,豬皮上的油開始流溢,助燃了火勢,大家拿著火鉗夾著豬皮,幾經翻來覆去。要掌握到肥肉熟而不爛,皮子糊而不焦才算標準。把燒好的皮子浸入滾燙的米湯水中浸泡半個小時左右,用稻草輕輕搓揉,洗去焦煳的部分,背面保持肥肉的乳白,正面留著皮子的金黃,這樣的皮子切著才有彈性,吃起來肥而不膩,嫩中帶柔。

婦女們把五花肉切成幾大坨,用清水漂淨,放在大鑼鍋裡煮。放入鹽、草果、八角等佐料,煮到七分熟的時候打撈起來,切成一片一片的,再把肉放入原先的湯汁中煮上一會,等待上桌。要吃五花肉,必須要配好它的「姊妹」——豬血麵糊菜。這道菜製作起來也很費工夫,先把優質的大米磨成粗細適中的面,兌入新鮮豬血攪拌,加上蘿蔔葉切成絲醃製的幹醃菜,炒入炙熱的油鍋裡,加入適量清水,用鍋鏟團團轉轉攪和,水七分幹後,筷子可以挑得起時方達最佳。

年豬飯上的炒菜系列可謂花樣繁多,別出心裁。有綠色的蒜苗切成段,生薑切成絲炒制的蒜苗炒豬肝;有用儲藏了幾個月的金黃色的酸木瓜削皮之後切成絲炒制的木瓜肉絲,有剛從地裡摘來的行頭飽滿、色如翡翠的青豌豆炒的肉……

最後,菜花水醃菜閃亮登場。水醃菜拌熟生、拌火燒皮、拌生肉。其中,拌生肉是最奢侈,最有特色的一個菜。選取豬身上渾身彤紅,最精華、最嫩的脊肉,不摻雜半點肥肉,揮起菜刀「噠噠噠」一直剁到感覺上完全分離,卻又在形狀上相互粘連富有彈性的肉沫為止。拌生肉要用大碗,一方面利於攪拌,另外一方面顯示主人家的豪氣。農家人認為不吃水醃菜拌生肉這道菜年豬飯就白吃。舀上半碗菜花醃菜,用筷子挑上一大坨剁好的肉,拌生肉也是一門手藝活。先用筷子輕輕把生肉點入醃菜水裡蟄上片刻,然後再慢慢攪拌,先加上鹽攪拌少許,再加上火紅的辣椒麵,然後依次添加花椒、味精,最後用山胡椒根刮些粉末提味,每加一份佐料之前都要慢條斯理地攪拌一下。這不是作秀,好滋味是拌出來的。水醃菜拌生肉的特色也在於,它是一道必須通過客人自己才能完成的菜,主人家提供的是食材和心意,而客人只有用主人的「心意」和結合自己拌肉的技藝才能成就人間美味。這道菜是可以搭建起主人與客人之間的心靈溝通的,也是能體現當地飲食文化內涵的,所以它當之無愧為「菜中之王」——黃綠相間的菜花作為背景,蟄白的生肉是主色,火紅的辣椒,摻雜各種佐料來陪襯,吃上一口,絕對讓你hold住整個寒冬!

而製作一席豐盛的年豬飯,不光燒煮炒拌,生熟兼備,還要葷素搭配,乾濕相濟。做上一兩道素菜用來點綴:大綠青菜煮芋頭、酸扒菜、豌豆尖豆腐湯、清水煮老南瓜……變換著手法,想方設法讓客人吃得歡心。有時候主人家還會再顯示一下手藝,擺上一碗自製的甜白酒,一桌年豬飯擺上桌,色香味俱全,酸甜苦辣樣樣有,讓人垂涎三尺,醉在美味裡。

招待過年豬飯後,就要用剩下的豬肉製作各種各樣的醃辣食品了。除了醃製的火腿和揣成的腸子得懸掛起來,其它的東西都要貯存在土罐裡。排骨剁碎醃製成骨頭鮓,豬頭和豬蹄煮了做成蘿蔔絲肉,心肝脾腎滷成油罐肉,板油煉了作油渣……等著來年隨便掏上一碗,任何一道都是人間至味。眼下生活好了,殺年豬不是刻意為了冬天醃辣準備,而是為了彰顯生活幸福。姚關人認為:不怕年豬叫,就怕不熱鬧!一年一次,只要親朋好友能聚在一起,彼此見個面,聯絡一下感情就是最大的欣慰,否則一天到頭心裡空蕩蕩的。

親朋好友的到來總是伴隨著「伴手禮」。人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圍成一桌,坐滿庭院,等濃縮著主人的熱情與牽掛的年豬飯擺上桌,大家便歡快地唱起久違的歌謠:「蒜苗炒豬肝,你說香不香?香!香!香!五花肉蘸旺子你說啊舒服?舒服舒服真舒服!水醃菜拌生肉,吃了一箸又一箸……」真是形象地唱出了年豬飯的美味與熱情。

年豬飯何止是農村禮尚往來的一種人情世故,它更是一種生生不息,由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飲食文化!

張天理 楊麗娟/文 段曉波 瞿柯楠/圖

相關焦點

  • 冬至過後,湘西農村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濃濃的年味越來越重了!
    惟獨過年(春節)是個例外,進了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燻臘肉、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童謠中說「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盼望殺年豬吃肉的心情。殺豬在農家算是一件大事,但也是是很有講究的:挑選吉日,因為一般人家每年也就是一兩次,幾乎相當於過節。
  • 殺年豬、板凳龍、叫老輩子……渝東北過年習俗知多少
    姜有華說:「在萬州春節民俗中,從冬月殺年豬就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尤其是臘月初八吃臘八粥就開始正式宣告進入春節的序曲,而整個春節的一直要持續到新年的二月二這一天,所以說在萬州天天都是年。」殺年豬殺年豬一般在冬、臘月進行,冬至節過後,家家戶戶陸續開始殺年豬。殺年豬的人家在院壩邊或自留地角,挖一個臨時的地灶,架上大鐵鍋,燒滿滿一鍋開水,再卸下門板當案板,最多三四個小時,一塊一塊白花花、鮮豔豔的豬肉堆在了木盆裡、簸箕中。割肉也有講究,一頭豬宰後,除開頭、腳、項圈外,一般砍成12塊。即圓尾、後腿筋、軟肋、半寶肋、正寶肋、前腿筋等各兩塊。
  • 湖南山村年味濃 曬春聯送年貨宰年豬
    宰年豬  記者在當地農家見證了宰年豬的全過程,真切感受到了山村別樣的年味。  在下村鄉坪坑村黎顯祥家的農家院子裡,架起了水燒得沸騰的大鍋,一陣鞭炮響起,幾個壯漢「三下五除二」把大肥豬按倒在地,綁抬到結實的架子上宰殺,刨毛清髒,將豬肉分割成拜年料、臘肉料等。婦女們切下冒著餘熱的豬肉,準備一桌豐盛的「年豬飯」招待親朋好友。
  • 龍山農村開始殺年豬了,9條殺豬禁忌不要犯…
    時下,天氣越來越寒冷,龍山農村地區已經開始殺年豬了,但是,按照土家族風俗,殺年豬有許多禁忌,在此,說給大家,僅供參考。 4.最好一刀結束,忌諱補刀 殺豬時,最好只用一刀就能解決,如果一刀殺不死,或者流出來的血呈黑紅色,豬在倒地的時候不斷嚎叫,仿佛在嘆氣,在農村來說是非常不吉利的,這年豬的宰殺,自然就不能有我們所要的好運氣了,對掌刀人和殺豬的人家來說都是比較晦氣的事情,預示著來年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 散文:殺年豬的日子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每一年中,宰殺年豬是村寨中的一件大事,因為是大事,所以就有著許多禁忌,而且,這也是人們最盼望的日子。在小的時候,村寨裡每一戶人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一年到頭都在忙著農活,生活極其清淡,端上桌的都是少量的玉米粑粑,合著難以下咽的開水煮蘿蔔,湯麵上漂浮著幾點可憐的油星。
  • 農村殺年豬,那是肉香滿滿的季節
    農曆十月到臘月,是農村殺年豬的季節。為啥叫殺年豬呢?因為殺這個豬是為過年做準備的。「煮豬腦殼」是過年必備的一項內容,如果缺少這一項,哪怕是買再多的其他東西,過年也是沒有主菜,少了年味。當然了,殺年豬也並不單單是為了過年,也是為來年的油水作準備。
  • 實拍江西農村殺年豬
    殺年豬作者: 歐陽躍親文/攝影「年豬叫,春節到。」在臨近大年三十的那幾天,農家養壯的豬的尖叫聲開始此起彼伏,這「殺年豬」的情景成為國人春節習俗的重要一幕。養豬過年,在缺衣少穿的日子裡,農村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養上一兩頭豬,這也是最為傳統的秋收冬藏的農耕思想的具體體現,因為「殺年豬」的肉就是來年一家人肉食的儲備。
  • 「大寒小寒,殺豬過年」,記憶中的「殺年豬」,已經消失的年俗
    在農村裡,殺年豬,吃殺豬飯,是迎接新年的一大習俗,每年到了這段時間在農村裡走一走,到處可見高高興殺年豬的場景。每年冬至過後,村子裡就開始殺年豬了,特別是小寒和大寒,更是殺年豬的高潮期。有句老話說的好,「大寒小寒,殺豬過年」,這段時間的氣溫低,醃製的豬肉不容易變質。
  • 或許古代詩人並不愛喝酒,他們只不過是恰了人家酒廠的飯
    或許古代詩人並不愛喝酒,他們只不過是恰了人家酒廠的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曾有意識地寫過首廣產告詩他貶官在海南島儋縣時,常去一個老太婆開的小食店裡吃「環餅」。老太婆的手藝很好,做出的環餅香甜酥脆,但因地處偏僻,生意清淡。
  • 過年規矩年豬三不殺,年貨三必辦,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此時,大家已經到了準備臘肉、香腸的衝刺階段,鄉下也開始殺年豬、分豬肉。光陰似箭,再過一個多月就該過春節了,因此,民間關於春節如何過的話題逐漸增多。可不行,前兩天和一個老農聊天,就談到了春節,談到春節的規矩,老農說,在鄉下過春節有很多規矩,但是有一個基本的規矩,那就是,年豬『三不殺』,年貨『三必辦』。"什麼?鄉下還有這樣的規定?」
  • 貴陽阿姨花近萬元殺年豬準備過年
    貴陽的張阿姨每年都會回到遵義的農村老家,購買弟弟家餵養的一頭土豬來殺年豬。今年元旦,73歲的她又回到了遵義市播州區團溪鎮的老家,購買了弟弟家的一頭土豬,並在1月3日上午請當地的屠戶為她宰殺。殺豬拔毛待剖張阿姨的老家,也是記者的老家,兩家隔得不遠,所以記者差不多親歷了整個殺豬的過程。
  • 年夜飯你家幾點吃:南北差距大,有人家12點開飯有人7點準吃完
    有的和平時一樣的飯點吃,在6點左右就吃完了,這是最早的;有的地方要守歲,有人家必須過凌晨過12點才開飯。原來沒啥電視可看,吃完就是串門打牌,到有了春晚後,誰也不出家門了,吃飯放鞭炮都要為它讓路,許多人家習俗由此改變。如今在老家農村,也是到春晚開演的8點前放完鞭炮吃完年夜飯,一心為能安心靜心地看個春晚。
  • 農村殺年豬,講究「三不殺」,你知道是哪「三不殺」嗎?了解一下
    此時,大家已經到了準備臘肉、香腸的衝刺階段,鄉下也開始殺年豬、分豬肉。鄉下殺年豬可是很熱鬧的一件事,以前我們村子裡每一個村子裡都有殺豬的人,每年進入冬月,殺豬的人都很多,大家要提前約定好時間去殺年豬。由於豬被殺了,當然也有賣肉的,所以殺豬匠實際上也是在做一些掮客的生意,如果與他們關係不好,他們家裡的豬被殺了以後,往往賣不出去。
  • 馬上要過春節了,農村也到了殺年豬的季節,殺年豬要挑日子進行
    在農村殺年豬怎麼挑日子?馬上又到過年了,農村老話進了就是年,臘月是傳統佳節春季的排頭兵,臘八、二十三、不知不覺大年就會來臨,在臘月也是殺年豬最忙碌的季節,對於殺年豬,根據地域不同,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說法,其中也包括對於日子的挑選,會專門挑選適合的吉利的日子,在這些被認為是有很好的日子裡,才會將自己辛辛苦苦養了一年的大肥豬進行宰殺,都有什麼說法和講究呢?
  • 年豬已訂完!土豬肉店老闆凌晨2點起床切肉,年豬訂單是去年的三倍
    過年前,各家會邀請來村裡的殺豬師傅,喚來左鄰右舍,很隆重地舉行殺年豬儀式。殺好的年豬,除了自家吃,還能做醃醬肉,還有臘腸,也可以和親戚朋友分享,吃上一口年豬肉,還預示著來年交好運。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家鄉,但年豬的味道一直深藏在記憶裡揮之不去。
  • 失獨老夫妻的新年:殺了兩頭年豬,老伴摔了一跤骨折,住進了醫院
    殺年豬做臘肉沒有?我決定去看看他們。老兩口家住縣城附近的一條深山溝裡,是這條山溝溝裡最後一戶人家。家裡只有79歲的徐洪恩大爺,徐大爺說:「下雪路滑,老伴摔了一跤,骨折了,在縣醫院呢。我也不能去醫院陪她,她侄女在醫院陪護。」徐大爺和老伴養了3頭豬,賣了1頭,殺了2頭年豬,徐大爺在地上鋪了塊塑料布,抹好鹽醃肉。徐大爺說:「醃幾天後,就可以掛到灶房燻烘,做成臘肉。」
  • 臘月二十六殺年豬 老宿遷人訴說那年燉肉香
    資料圖宿遷網訊(記者 顧園園)宿遷有諺語稱:「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要籌備過年的肉食,開始置辦年貨,殺年豬就要燉年肉了。今年61歲的市民劉建華,是一位退休工人,過去還當過車間主任,說到宿遷人殺年豬、割年肉的年俗,他猶記得年少時關於吃肉的趣事。「我們小的時候,生活條件都不太好,吃肉是一件『隆重』的事情,所有大人小孩對於過年都是充滿期待的。」劉建華說。他還強調吃「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富裕十足。
  • 【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記憶中殺年豬
    記憶中殺年豬王 斌 立冬剛過,一陣陣豬的叫聲把村莊攪得沸沸揚揚,讓人心暖洋洋的:殺年豬了! 抓豬是有技巧的,豬圈的空間狹窄,想要把年豬順利抓住,必須先把它轟出豬圈。年豬經過一陣抽搐之後,血愈流愈少,年豬也就走到了生命盡頭。屠工開始燙豬刮毛,吹氣,敲打豬皮,一邊舀起鍋裡的開水淋在豬身上,一邊刨著豬毛,燙豬腳、燙豬耳、燙豬背,不一會兒,一頭被弄得通體雪白的年豬被大家倒掛起來。 肉架就在灶臺邊支著,幾個人把被颳得一絲不掛的豬用鐵鉤掛住鼻子,懸在肉架上,開始解剖,屠工幾刀下來,豬肚子被破開了。刮毛、開膛、割肉,不一會就成了一塊一塊的。
  • 骨子裡的鄉愁:殺年豬
    殺年豬,應該算是中國大部分農村,一年一次最熱鬧、最喜慶和最具儀式感的過節事兒了。每年冬至一過,鄉親們見面時都會彼此關切地問道:年豬殺了沒?年貨買了沒?娃兒些,今年好久回來?過年可謂是孩子們最渴盼的節日了。一到年底,殺年豬的那段時間,只要知道村裡哪家殺年豬,聽到豬的嚎叫聲兒,孩子們就都會成群結隊地跑去看熱鬧,在現場觀看這種年年都會發生的稀奇事兒了。
  • 正安:熱熱鬧鬧殺年豬 歡歡喜喜迎新年
    辛勞了一年的村民們,懷著收穫的喜悅和對來年的期盼,忙著「殺年豬」,吃「刨鍋湯」,濃濃的年味瀰漫著整個村莊。清晨,東禮村永莊組村民謝相森家院壩內,一口大鍋架在灶上燒著,鍋裡的水直冒白氣。「我們今天早上六點鐘就起來了,殺年豬就是要早一點,不然後面事情一多就忙不過來了。」村民謝相森說,確定好殺豬的日子後,要提前請殺豬匠,找鄰裡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