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內容,我不忍心寫,不過不寫不行。
孩子的資質真的一定要辨別清楚,是上等資質,還是中上,還是中等,還是下等。
很多人講讀書無用論,並不是讀書無用,排名前十的大學,或者排名前十的專業,真的無用麼?
湖南一個很有名的私立高中,創始人兩口子是清華畢業的,兩口子工作幾年覺得太平庸了,辭職去創辦一所學校,但都是普通家庭出身,上班工資雖然不低,和開辦一所學校相比,那點存款皮毛都不夠。
最後開學校的錢都是清華的同學給湊的,一個人湊十萬、二十萬的這麼湊出來的,他們的學校現在在湖南很有名,湖南的同學應該有所耳聞。這就是十大名校和普通高校的區別,上等資質的人除了大腦聰明,圈子的凝聚力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孩子是中等資質,很可能他們考一所普通的大學,上四年遊戲大學,或者四年戀愛大學,畢業以後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中等資質的孩子,更需要提前進行職業定位,不要等到大學了再給他們選專業,中等資質的孩子天賦點不會那麼全面,但是至少你能找到兩三個天賦點-----從這兩三個天賦點中選一個和自己家庭情況家庭資源結合較高的去給他從小做職業定位。
中下、下等資質的孩子,切記一點,讀大學儘量不要離開你所在的城市,就在本城市發展,不要覺得大城市機遇多,機遇留給誰的?
自己想一想。留在自己的城市,基礎在那裡,父母再差還是能給予不少幫助的,哪怕是一個老房子,也讓他們能少還十年房貸。
上等資質的孩子,培養他去讀十大名校,畢業以後不用你去操一點心了,哪怕是賣豬肉,都有人挺他們(北大豬肉校友)。
中上資質的孩子,提前做好職業定位,即使讀不了名校,他也比別人提前接觸了十年職業薰陶,不說領先十年,至少他大學知道自己該學什麼,大學畢業了知道自己該從事哪一行職業,畢業一年和同齡人的差距就甩開十萬八千裡了。
中下資質的孩子,也是提前做好職業定位,儘量不要去北上廣和一些省會去,留在自己的老家城市哪怕是縣城都好。
雖然沒有讀萬卷書,閱人無數還是做到了,最中肯的建議,一定切記。
不要相信大城市還有奇蹟,現在送普通資質的孩子去大城市,百分之九十九都難以立足,幫土著房二代們服務十年二十年,無奈逃離,回到老家也難以融入老家的環境了。
說到逃離北上廣,回老家發展為什麼這麼難?
有些資質平平的同學,別人已經在老家耕耘了十多年,而你當年讀書比他好,情商比他高,回來一切都要重頭開始,加上年紀大了又不能和年輕人那樣搶著做服務型的工作,低三下四去求人也掛不住面子,怎麼回去,寧願在大城市住地下室,也不想回去丟臉。
這是很無奈的一個現實,年輕同學慎重,填高考志願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最好就是大學就在本市讀,大學畢業以後一半的同學會留在本市,不像清華北大的那樣的校友給力,這個同學圈子沒有利益關係,不要說幾十個同學,畢業以後你費盡九牛二虎想交幾個能支持你的社會朋友都難。
萬裡挑一算上上等,放在各個行業類似於高三學生考上清北的比列吧。某個城市最優秀的幾個老師,最優秀的律師、醫生,當地的水果大王、蔬菜大王,……三百六十行,行行做到當地前幾名的。
百裡挑一算中上等,在一個班級裡表現比較拔尖,離清北差一些。當醫生能做到主任醫師了,專家卻怎麼都評不上。當老師也很不錯,怎麼努力又都不能評上特級教師。某個行業收入很豐厚了,離前幾名卻差了很多倍。
中上和上上等的資質,家長可以偷懶,這孩子就算做了當下人看不起的教師職業,結果也能評上了特級、一級,還有很多優秀的書法老師、鋼琴老師、繪畫老師,只要在一個城市小有名氣的,年收入都可能百萬級的。
中上,和上等資質的孩子,一個班上也就出那麼2-3位,當然不是成績前三名那麼排的,這個講的是一個綜合素質,大家常說的情商啊、習慣啊,面相可以看出來,最簡單的是看耳朵和眼睛,這兩個會看,準確率極高。
成績除非特別拔尖的,名2-10名的,有一半是家長管得嚴,死學習學出來的,到了高中繼續保持就很吃力了。
上中等,類似於考上211大學的學生。這類學生有智商,偏偏情商不高;或者有交際能力,缺乏格局;或者格局比較大,缺乏行動力;或者有行動力,缺乏團隊意識。
用成績來舉例,屬於居於農村學校2-10名的水平,城裡公立學校5-20名的水平。
放在各個行業,屬於技術能手,或者學什麼都比較快,中等資質的人確實最些人讓人頭痛,單論收入可能還比不上踏實肯幹的中下等資質。這部分人數還較多,後面再八卦。
中下等,拿成績做比喻,類似班上20-40名的成績。資質平平,沒有任何閃光點,上班也循規蹈矩,不敢做出出格的舉止。
有的人跑滴滴一天可以跑800,他屬於那種只能跑180的。 我和不少滴滴司機聊過,兩年前的事情,現在滴滴不行了;有些聰明的司機,一天確實可以純收入500以上,滴滴只是他們的積累渠道而已。
比如他們會主動幫我開車門,說一些恭維我的話哄我開心,聊著聊著就講他昨天送了一個老顧客去了哪哪,講誰誰包他的車包了一天,這樣暗示我主動要他的電話,以後要出遠門了或者一天要逛幾個地方可以給他打電話。
中下資質的是絕對想不到這麼多花樣的。那些跑不到200一天的,大部分都是我主動搭訕,他都簡單的嗯一句,也不會笑,或者笑的很靦腆。
下等資質的,說起來有點心痛。大家都懂的。
陰陽相生、福禍相依,經濟放緩了,學習就成了最大的投資,實際上我不建議你們去投資金錢,去送那些很貴的培訓班。
你要清楚一點,那些五六歲的小朋友,可以說幾個國家外語的,可以寫王羲之、顏真卿的帖的,可以發明各種編程的、可以演奏莫扎特鋼琴曲的、可以背誦四書五經的……這些沒有一個是培訓班教出來的。
都是父母陪出來,而且父母你還不能總是盯著他練,你自己也要練,不然你這個陪伴是偽陪伴,陪不到一年孩子就要對抗你。
你的角色是伴讀書童這麼一個角色,古時候的皇帝會找丞相大臣家非常聰明的孩子去皇宮陪著太子讀書,兩個人有個比較,你看著我學我看著你學,玩心就沒有了。
我們沒這麼高的待遇,只能自己來當這個伴讀書童。
最有名的伴讀書童是蘇東坡的老子,蘇洵就是陪三個孩子讀書,結果自己也開了掛,成了文學大家。
先擺在教育的心態,把各種開支和交際降下來,然後你做伴讀書童,後面我再講一些具體的方法,說不定你的後半生也會像蘇洵一樣開掛。 這樣的案例在普通人身上發生的並不少,太多了。
我們現在的這個教育還是偏向應試教育,或者說完全偏向應試教育也沒有錯。
這是時代形勢決定的,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我們是血汗工廠,需要大量的打工者,大量擴招的大學生也是按照打工來培養的,除了一部分學習上的天才可以考博士去做研究,其他的本科教育上學你不要學的太精了,學精了也沒有地方能用。
甚至大比例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後改行做別的去了,能夠這麼容易就改行做別的,說明兩點,一點是學校培養的學生專業度很低,反過來也說明社會對大學生的技能要求也不高。
現在時代變了,我們各行各業已經有很多高品質的產品了,除了華為手機以外,還有很多行業都佔領了世界製造業的高端市場。
這時候對大學生的要求就要變了,要有一部分真正的科研人才來做研發和設計,還要大量的有技術的人才來從事生產製造。
所以這個高職類將來的就業都屬於藍領了,工資不會差。相比清北、科大、南北交大、西北工大、哈工大這樣的研髮型人才,這幾個科研名校的優秀畢業生,代表著科研第一梯隊,他們未來會有很多機遇,也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那麼很多普通高校,甚至211的院校的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從就業的角度來講可能還不如高職裡面一些技術性非常強的專業了。
同學們都知道一命二運三風水,那就都應該知道出身不同不要緊,要緊的是讀書人應該更重視自己人生的運行軌跡。
我們看有些同學出生很不好,後面也做到了上市公司股東,或者某個行業的領軍人,相比他們的人生軌跡是向上運行的,是很成功的。
不能因為中國也有特長生可以讀名校的事情,就覺得中國高考不公平了,對於普通人來說,高考依然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
出生都很普通,家裡有一套單位的房子,還有農村家庭出身的,更加不要去比較了,他們孩子有讀了西北工大的,有讀了南北交大的,現在已經成為科技帶頭人了。
如果教育不能夠改變普通人的命運,也不會出現北上廣一套學區房上千萬的事,普通小城市讀個好學校,也要買學區房的,除了學區房四五線小城市也有昂貴的私立學校。
但不是說普通人拼了老命買了套學區房或者送子女去讀了私立學校就一定成才的了。
這一點看看湖南,全國十大高中長沙佔了兩個,不過你們只知道衡水中學和黃岡中學,湖南的兩所高中一個長郡一個雅禮,也都是吸引了全省最優質的生源,每年一所高中考上十多個清北,理科類的像工大、交大有四五十個,文科類的人大、武大這樣的佔二三十個,算前一百名吧,都能考上不錯的高校,如果未來不亂來都能改變人生軌跡。
剩下的兩三千個學生呢,有一千多個能考上普通本科的,改變人生軌跡的難度就非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