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一出,2021年收彩禮違法?誤讀的背後,我看到了人性的黑暗

2021-01-09 陳冰研

它來了,它終於來了。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終於確定要在2021年1月日施行。

這部保護每個公民「從搖籃到死亡「,涵蓋社會方方面面的法典,自橫空出世以來就備受矚目。

這不,民法典還沒真正實行,有人已經引經據典,開始當眾普法了:

「好消息!2021年結婚不用再給彩禮啦!根據民法典規定,要彩禮可是違法的!」

聽到這個說法,我只想說「不好意思,要讓你失望了,民法典可真不是這麼規定的!」

民法典對於索要彩禮,到底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幹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要注意,這裡規定的是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可沒禁止給付適當數額的彩禮。

那什麼是借婚姻索取財物?以下的案例,或許可以得出答案

2014年農曆正月初五,馬某(女)和沈某(男)兩人經相親介紹認識。經過短暫的相處,倆人感情竟快速升溫,不到半年就商議舉行婚禮。

舉行婚禮前,馬某家對沈某家說:「我們家裡的寶貝女兒也不能白嫁呀,作為男方總得有點誠意。彩禮就給11萬吧」

這讓沈某也陷入兩難。自己家裡也就小康水平,平時父母省吃儉用,這11萬對家裡來說著實不是小數目。但沈某父母知道後,考慮到家中獨子要娶媳婦,便將自己多年積蓄取出,還向他人接了6萬,湊足11萬給了馬某,終於促成了雙方結婚。

誰知,婚後第五天,馬某就和沈某鬧彆扭,還多次提出了離婚。婚後1個半月,沈某無奈,只能和馬某在民政部辦理了離婚登記。(這裡暫不考慮未生效的離婚冷靜期)

離婚後,沈某要求馬某返還11萬彩禮,卻遭到了馬某的拒絕。雙方隨後鬧上了法庭,法院認為雙方共同生活不足兩個月,且因為馬某過錯導致離婚。馬某索要彩禮數額較大,已嚴重影響沈某家的日常生活,應全額返還11萬彩禮。

由此可見,民法典規定的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應該是指借婚姻強行索取彩禮,或者以巨額彩禮作為結婚的條件。

像馬某這樣,要求的彩禮數額超過沈某家的承受能力,沈某家「砸鍋賣鐵」湊足彩禮促成雙方結婚,後又因馬某無故要求離婚,馬某收的彩禮可認為借婚姻之名,強行斂財,實屬違法。

法律並不禁止給付適當數額的彩禮

彩禮是我國婚嫁延續下來的習俗。早在西周時期,周公就制訂了婚姻的「六禮」制度,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而六禮中的「納徵」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

根據我國民法尊重意思自治,承認公序良俗的原則,民法典也絕不會一棒子打死彩禮這一習俗,而是承認基於雙方協商一致,在可承受的範圍內,男方可自願向女方給付適當數額的彩禮。

但與此同時,有些地方為了整治天價彩禮的歪風邪氣,也以公權利介入私權利,幹預收受彩禮的做法,卻也難免矯枉過正。

在江西豐城市麗村鎮印發紅頭文件規定,婚宴宴席不超過10桌,每桌不超過380元(含菸酒),禮金不超過9.9萬元。此外,還規定在6月20日前,每村都要物色一對青年按新規舉行婚嫁。

在我看來,江西豐城市麗村鎮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響應國家的號召,抵制天價彩禮,避免讓彩禮成為婚姻之路上的絆腳石。

可是,一刀切地規定村裡的結婚事宜,這和包辦婚姻又有什麼區別?況且,不從源頭上改變人們對於彩禮的觀念,以限制彩禮金額期望促進幸福婚姻的做法,也是治標不治本。

如何正確認識彩禮?

都說存在即合理,天價彩禮固然不可取,但適當的彩禮,或許在不少女方家長看來,也是人之常情。

男方送女方彩禮,自古應視為對女方家庭的一種尊重,報答女方父母的養育之恩。但在如今經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無論是養大一個男孩兒還是女孩兒,都不容易。

女方父母需要報答,男方父母似乎也需要報答。在這種情況下,我發現女方家對於彩禮的看法,也發生了許多變化。

大家禮尚往來,或者兩不相欠我身邊有不少女方家長,會表明就不收彩禮了,這樣大家兩不相欠,簡簡單單結婚。或者就示意男方走個形式給金額不高的彩禮。女方收到後,也會還一份差不多價值的物品,算作禮尚往來,誰也不欠誰的。

作為新婚夫婦的啟動資金 女方父母收了彩禮後,也不會佔為己有,通常給女兒作為儲備金,用於小家庭的日常支出。由於兩個人剛結婚成立家庭時,資金會比較緊張。女方家長這樣做,無疑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將也是為了子女考慮。

女方父母收取彩禮,為女兒留下一份保障 雖然男女平等提倡了很久,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在社會中,女方的地方還是處於弱勢地位。最明顯的就是職業上隱形的天花板,因此在許多家庭中,大部分女生可能都沒男生掙的多。

萬一男方之後變心了,倆人最後不歡而散。女兒留著一份彩禮,生活上也就更多一份保障,更何況有的女生還要拉扯孩子,境遇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下,留著彩禮,也是人之常情,包含了家長對女兒的愛。

因此,我國對彩禮並沒有全面禁止。根據婚姻自由的原則,男方有給不給彩禮的權利,女方也有不跟男方結婚的自由。所以,即使《民法典》生效,彩禮只要符合自願和適度的原則,都是不違法的。

2021年,想要結婚的男士們,你們自願給付多少彩禮呢?女方們,你們覺得收多少彩禮合適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讓我「豎大拇指」的三條,條條說中人性、考驗人性!
    《民法典》一開始實施,我就熬夜讀了兩遍,翻來覆去的想,總結出了讓我「豎大拇指」的三條,條條說中人性、考驗人性!人活在這個社會上,要與他人更好的相處,就一定要遵守規則,而這個規則就是社會的法律,法律不僅能促進社會的發展,更能保護我們的各項權利,但我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盡到法律規定的義務,這樣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要在這個社會上出人頭地或者幹出一番大的事業,甚至是發家致富,要做這些事的基礎,就是要先懂法,要在法律的基礎上去實現這些東西,而現在已經進入2021年了,2021年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年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即將實施,結婚收彩禮真的違法麼?
    《民法典》即將實施,結婚收彩禮真的違法麼?《民法典》的1042條裡有明確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並不是結婚收彩禮違法,是借婚姻的事討要彩禮才是違法,說白了,就是在男方不願意的情況下索要財物才是違法。你愛他,不要彩禮是你願意;他說著愛你,卻不願意給彩禮,還喊著要彩禮就是賣女兒,就是愛慕虛榮,就是拜金主義,這樣的男人,真的愛你麼?在我看來,其實彩禮並不在於金額多少,女方也別指望靠它發家致富,它不過更多象徵著男方的一種誠意。畢竟,男方從開頭就喊著愛你愛你,卻一毛不拔而惡語相向,這樣的婚姻嫁過去也很難幸福。
  • 2021年民法典-明年結婚真的不允許收彩禮嗎
    一、國家明年取消彩禮真的嗎 國家並沒有禁止彩禮。 1、關於彩禮,國家是這樣規定的「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2、很多人都理解成了明年要彩禮就是違法行為,實際上適當付給女方彩禮是可以的。
  • 2021年,女方收彩禮違法?多少婚姻毀於天價彩禮!
    前段時間,我看見這樣幾條視頻。一些短視頻平臺上的某些律師或者是專業人員,告訴大家,從2021年開始,女方索要彩禮的行為是違法的。我一聽,什麼?法律竟然有這個規定,那豈不是往後都沒有彩禮這個事兒了。他們說收彩禮違法,是根據在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1042條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幹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 2020《民法典》:這些新規定你需要提早知道
    2020《民法典》:婚前女方索要彩禮,離婚時男方可申請追回;流浪狗咬人,長期投餵者將擔責;婚內出軌,法律保護無過錯方,犯錯的不僅賠錢,還可能淨身出戶!這些新規定你需要提早知道。《民法典》第1249條: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動物園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民法典》第1245條: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解讀】:第一種情況:被遺棄的流浪狗傷人,原主人承擔侵權責任。
  • 一起看「典」 | 《民法典》來了:倒屣欣逢迎
    一起看「典」閱讀《民法典》以法院人的眼光體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徜徉在《民法典》深沉的懷抱中,從法律文本中透視著專屬於這一時空大地的價值追求,讓人油然而生「法者,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的感慨。在學習《民法典》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被法典飽滿的精神內涵與煥發的勃勃生機所觸動,暫且從法院人的角度談一些心得體會。
  • 2021年「彩禮新規」:禁止結婚索要彩禮!未婚人士的好日子來了!
    結婚過程中的「天價彩禮」迎來禁令,2021年很多地區結婚不再需要彩禮。2020年,我們見證了太多的壞消息,現在唯一的好消息來臨了,2020年終於快要結束了,2021年即將開啟,還有四五天時間,我們就可以開啟全新的一年了。多災多難的一年終於要過去了。
  • 民法典救救我丨你需要了解《民法典》規定哪些合同會無效?
    來源: 小小探索寵物家 舉報   第四季 合同篇  第10集 你需要了解《民法典
  • 聊聊《民法典》那些事 | 恆天基金首屆感恩月嘉年華·法稅專場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預示著我國民事權利保護進入了全新的「民法典時代」。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以看似「高冷」的法言法語,為我們人生旅途的每一個階段都提供著指引。
  • 民法典規定,需要具備5個條件
    《民法典》明天就正式開始生效了,現行的《婚姻法》將同時廢止,《民法典》產生了一些新的規定,主要體現為下面8條,這些規定越早知道對你越有幫助:
  • 民法典正式施行!最高法明確了這些婚姻大事,2021年你的生活將有...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這部法典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今後你我生活將迎來哪些重要變化?戳圖一起看看吧!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常學《民法典》踐行《民法典》
    明天(2021年1月1日)就是《民法典》正式生效的日子了。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了「民法典時代」。《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事權利「宣言書」,彰顯人民至上,回應百姓關切,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裡程碑。它的誕生將深刻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
  • 透視各地民法典第一案
    縱觀《民法典》施行後的多起「第一案」可以看出,案件裁判背後無不體現了《民法典》堅持以依法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價值導向,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思想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生根發芽。  保護「頭頂上的安全」,高空拋物致人損害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1月4日上午,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原告庾某某訴被告黃某某高空拋物損害責任糾紛一案,這也是《民法典》實施後廣州市的第一案。經過1個小時的審理,合議庭適用《民法典》當庭宣判。
  • 學習民法典 10:民法典頒布後 法律年齡對照表
    《民法典》實施後,法律年齡隨之改變,當我們從一個受精卵那天起,按下年齡的計時器,我們的故事就計時開始了。其實,法律也和年齡一樣,伴隨著我們的一生。0歲以下胎兒還不能稱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認可其為「胎兒」。儘管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義。《民法典》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民法「典」讀】《民法典》增加了離婚冷靜期制度,你知道嗎?
    【民法「典」讀】《民法典》增加了離婚冷靜期制度,你知道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二)法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七條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 關於《民法典》,青海人一定收藏好!
    《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條)10.三權分置——土地經營權來了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權編增加土地經營權的規定,並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 《民法典》49大亮點梳理
    (一)總則編八大亮點《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通過實施,本次《民法典》總則編部分未有較大改動,僅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第八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第八百一十九條、第八百二十條)3.對商家的霸王條款」說「不」「禁止自帶酒水」「特價、促銷商品概不退換」民法典完善了格式條款制度。
  • 《民法典》這樣守護你我一生!你準備好了嗎?
    2020年5月28號15點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了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這部法律從2021年1月1號起正式施行。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的解釋(一)》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法釋〔2020〕23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的解釋(一)(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正確審理繼承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相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
  • 民法典正式生效,看婚姻中的「危」與「機」
    而同時去年《民法典》的出爐,大篇幅修改了婚姻家事部分,尤其是「離婚冷靜期」等新概念的提出顛覆了人們對於婚姻結與離程序制度的認知,一時間議論紛紛。而此刻時間不待人,終究來到了2021年,《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人害怕,有人支持,但筆者覺得,從客觀來看,歷史告訴我們,巨大而深刻的衝突和變革往往會從根本上重塑我們的理念、行為並且從婚姻這個家庭單位改變我們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