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粉們大家好,又到了《寧波黨史地方志》欄目時間。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位方志人物,他是曹光彪,祖籍寧波,1921年出生於上海。父親是一個小商人,在上海開設鴻祥呢絨店。
7歲起,曹光彪每天放學後便去父親的店鋪幫忙接待顧客、縫製西裝。17歲那年,母親不幸去世,父親又病重,於是他不得不輟學接管父親的呢絨店。由於他精心經營、誠信待客,至1949年初鴻祥已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呢絨商號之一。
1950年,曹光彪隻身來到香港,開設貿易公司。抗美援朝時期,曹光彪突破港英當局層層封鎖,極費匠心地配合華潤公司從西方訂購大量急需的藥品等輸入內地,直至戰爭結束。
香洲毛紡廠開幕紀念儀式。
1954年,曹光彪在香港開辦太平洋毛紡廠,後成立東亞太平毛紡廠。1958年,曹光彪親任「推銷員」,帶著1200件羊毛衫,陸續打開德國、法國、比利時、瑞士、盧森堡等國市場,作為首位把香港羊毛衫出口到歐洲的商人。他是香港羊毛衫最大出口商之一,高峰時每年出口量高達600萬件。
1964年,曹光彪成立永新企業有限公司。數年間,先後收購了11家針織廠,在模里西斯、葡萄牙、南非、印度都其分廠,他被尊為 「香港毛紡界的元老」, 並贏得「世界毛紡大王」 的稱號。
港龍航空客機。
曹光彪一生中最得意的是1978年在珠海開設香洲毛紡廠,成為1949年以來第一個在內地投資的外商。那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尚未召開,曹光彪上書中央領導人,提出以補償貿易的方式在內地投資辦廠,由自己出資到內地興建毛紡廠,幾年後收回投資,工廠就歸國家所有。有了香洲毛紡廠的先例,這種方式後來在沿海一帶似破土春筍湧出,使沿海省份積累了原始資金。「我最成功的生意,是做既對國家有利,自己也不賠本的生意。」曹光彪常常對人說。
隨著香港經濟發展,香港機場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空港之一。曹光彪乘時作出進軍航空業的決定。1985年5月,他排除港英當局重重阻擾,第一個以華人身份創立港龍航空公司,並於同年7月獲牌首飛馬來西亞,打破香港航空業由英資財團壟斷的歷史。人們給予刮目相看,肅然銘記。經過不斷努力,「港龍」不僅擁有了飛往中國內地的空運牌照,還取得飛往泰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際航線的牌照。
圖為浙江大學兩塊鳴謝牌,以感謝曹光彪兩次捐贈浙大。
1997年,寧波光學儀器廠經營困難,設備陳舊、技術落後,只能生產單一品種的傳統低檔顯微鏡。彼時已77歲高齡且從未涉獵光學行業的曹光彪,堅信科技興國,更想造福鄉梓,決定投資收購該廠,易名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2012年,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二號,第一次拍攝及傳回由中國奔月衛星遙望地球的高清視頻,而安裝在嫦娥二號上的監視相機和降落相機,其鏡頭正是由公司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發的。
曹光彪念念於教育事業,其給各家學府累計捐款超過3億元人民幣,其中單清華大學就超過7000萬元。還捐資1000萬元港幣設立浙江大學曹光彪高科技發展基金,捐資1800萬港幣建造曹光彪高科技大樓。2001年又再次捐贈2000萬港幣,設立高科技人才基金,吸引世界級頂尖人才到浙大工作,一時聳動遐邇。上海曹光彪小學、上海杉達大學、寧波大學也是其胸懷衝曠捐資助學的佳例。
1999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申報,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曹光彪星」,正是對他多年衷情不減地奉獻於祖國科教、文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之嘉獎。其垂範作用還影響了自己的子女,踐履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