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種體質之溼熱質
1 體質特徵
由於溼熱內蘊,表現出面垢油光,口苦口乾,口中異味,身重睏倦,容易心煩急躁,大便黏滯不暢,小便短黃、舌質偏紅,苔黃膩等,男性易陰囊潮溼,女性易帶下發黃,還易患痤瘡、脂溢性脫髮、口腔潰瘍、溼疹、黃疸等病,對夏末秋初溼熱氣候,溼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2 生活調理
居室宜千燥、通風良好,避免居處潮熱,可在室內用除溼器或空調改善溼、熱的環境。選擇款式寬鬆,透氣性好的天然棉、麻、絲質服裝。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皮膚病變。
3 膳食調理
調體法則為分消溼濁,清洩伏火。代表方有瀉黃散和龍膽瀉肝丸等。常用中藥有藿香、梔子、石膏、甘草、防風、龍膽、當歸、茵陳、大黃、羌活、苦參、地骨皮、貝母、茯苓和澤瀉等。飲食宜選用甘寒或苦寒的清利化溼食物,如綠豆、綠豆糕、綠茶、芹菜、黃瓜、苦瓜、西瓜、冬瓜、薏苡仁、赤小豆、馬齒莧、藕等。茶飲宜選鐵觀音、武夷巖茶;宜可自制調飲一些檸檬紅茶和薏仁茶等。應少食羊肉、動物內臟等肥厚油膩之品,以及韭菜、生薑、辣椒、胡椒、花椒及火鍋、烹炸、燒烤等辛溫助熱的食物。
4 推薦藥膳方
(一)綠豆汁
【原料】綠豆600克。
【製作】綠豆淘洗乾淨,加水1000毫升,煮爛,搗細,澄濾取汁。早晚飯前各服一小杯。
【功效】清熱養陰,解暑。適用於胃熱消渴,小便如常,或預防中暑。
(二)燈心草柿餅湯
【原料】燈心草6克,柿餅2個,白糖適量。
【製作】燈心草、柿餅加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加白糖適量。溫服,吃柿餅,每日兩次。
【功效】清熱利溼。適用於熱淋、血淋。
(三)車前葉羹
【原料】車前葉500克,粳米100克,蔥白數根,豆豉適量。
【製作】車前葉切碎,蔥白切段,二者與米及豆豉同加水煮羹。空腹服。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止痛。適用於熱淋,小便出血,溼熱瀉痢,黃疸,目赤腫痛,痰多咳嗽等症。
(四)馬齒莧粥
【原料】鮮馬齒莧60克,粳米100克。
【製作】馬齒莧洗淨,切碎,與粳米煮粥。早晚餐溫熱食。
【功效】清熱利溼,消積止痢。適用於溼熱痢疾,熱毒血痢,溼熱洩瀉及溼熱腳氣,頭面水腫,心腹脹滿,小便淋澀等症。
(五)二鮮飲
【原料】鮮藕120克,鮮茅根120克。
【製作】鮮藕切成片,鮮茅根切碎。武火煮沸,文火煮30分鐘,取汁飲。
【功效】養陰清熱,止血化瘀。適用於虛勞咳嗽,痰中帶血及血淋而見小便灼熱,艱澀刺痛,尿血等症。
(六)茯苓雙豆粥
【原料】茯苓30克,赤小豆、綠豆、粳米適量,煮粥食用。
(七)冬瓜薏米牛肉湯
【原料】薏苡仁60克,冬瓜、牛肉適量,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牛肉熟爛即成。
(八)茯苓菊花餅
【原料】茯苓200克、麵粉適量,研末,加水適量調成糊,製成薄餅,適量服食。
5 推薦茶飲
菊花決明茶
【原料】菊花3g、決明子3g、苦蕎或蕎麥3g、綠茶少許。煮泡飲用。
6 穴位按摩
選取穴位「尺澤」「曲池」「足三裡」,用大拇指或中指進行旋轉按揉,每穴半分鐘,力度以自我感覺局部酸麻脹痛為宜。每天2-3次。
7 艾灸療法
選取穴位「尺澤」「曲池」「足三裡」,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採用類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遠的手法施灸,給以較強烈的溫熱刺激。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傷為宜,一般每處灸5-10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