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凡起心動念,不許萌一念之不善,則諸戒均可圓持

2021-01-21 耀如樂園

印光大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兩句,包羅一切戒法,了無有遺!

世間人聽到佛法要求修行者要持戒就敬而遠之,似乎持戒會害了自己,殊不知持戒完全是給自己帶來無量的利益,如印光大師所說:「至言持戒,且先守佛兩句略戒。其戒唯何?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兩句,包羅一切戒法,了無有遺。此系如來戒經中語。文昌帝君引而用之於陰騭文,切勿謂原出於陰騭文也。此兩句,泛泛然視之,似無奇特。若在舉心動念處檢點,則能全守無犯(凡起心動念,不許萌一念之不善,則諸戒均可圓持。見續編復宋慧湛書。),其人已深入於聖賢之域矣。」(摘自《印光法師文鈔箐華錄》)

白居易曾問鳥窠禪師:「如何是佛法的大意?」鳥窠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這兩句話,三歲孩童也會這麼說。」鳥窠禪師說:「三歲孩童雖會說,八十老翁做不到。」可見這句話乃是一切學佛法人最需要關注的。

諸惡就是十惡,眾善就是十善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眾生因惡業而墮入三惡道,因善業而生三善道,也因無漏善業而成菩薩成佛。

可能沒有人認為佛教的十善是錯的,也沒有人認為十惡是對的,所以也就無法否定佛教的正確性。可惜世間人能做到十善乃至一善都很困難,幾乎每天都會做惡,甚至對每天做惡毫無覺知。更不要說能夠做到如印光大師說的在舉心動念處檢點,則能全守無犯。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教人如何持戒,如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其中最簡單易行的法門是淨土念佛法門,有了信願,堅持念佛的人就會逐漸的做到惡少善多,臨終還可以在念佛聲中往生到極樂世界。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凡起心動念,不許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則諸戒均可圓持
    導讀 戒為一切善法之根本,當看《在家律要》,然律文繁多,或難詳讀詳記;但於心中常常存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動念,不許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則諸戒均可圓持;倘只在事相上講究,雖一戒不犯,亦未能稱為持淨戒人,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然而難矣。
  • 印光大師的孝道觀
    印光大師不僅勸人盡世間孝親本分,而且還勸人修學佛法回報多生父母的恩德。本文現擬簡略談談印光大師對孝道的觀點,還請方家給予指正。首先,印光大師認為,為人子女者,對父母一定要盡孝道。印光大師對孝道特別推崇,他對儒家的孝道觀念很有研究,他經常在開示弟子時運用儒家的經典語句作引證。大師引用《孝經》云: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圓寂日,南無阿彌陀佛!
    次年受具足戒於陝西興安雙溪寺。印祖一生自行化他之德業隆盛,茲略舉數端:1.韜光斂跡,潛修淨業印祖出生六個月有眼疾,幾近失明,後來雖痊癒,而目力已損,稍發紅,即不能視物。出家後,於湖北蓮華寺充照客時,幫著晾曬經書,得讀殘本《龍舒淨土文》,而知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是即生了生脫死的要道。印祖於受戒時,因擅長書法,凡戒期中所有書寫事宜,悉令代作。
  • 重溫印祖言教,具足正知正見 | 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紀念
    印光大師是蓮宗十三祖中,一位離現代學佛人最近的祖師。印祖畢生弘揚淨土,護持中國近代佛教,儒佛並弘。創辦弘化社,印贈經書數百萬部。堅守「不當住持,不收徒眾,不登大座」的原則。大師一生操守弘毅,學行俱優,感化甚廣,被譽為民國以來淨土宗第一尊宿。
  • 大悲咒治病有神效,印光大師的親身實踐
    「誦持此陀羅尼者。當知其人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 佛如是讚嘆。 那麼欲發心利人,要如何持誦?觀世音菩薩專門咐囑,「若善男子。善女人。誦持此神咒者。發廣大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身持齋戒。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常誦此咒。莫令斷絕。住於淨室。澡浴清淨。著淨衣服。懸幡燃燈。香華百味飲食。以用供養。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如法誦持。」
  • 印光大師推薦書籍:《青年修養箴言》《覺後編》《達生編》
    弘化社向您推薦: 一部由印光大師鑑定,目的在於使「青年得正確之指導,使其有健全之體格,優秀之品學,在國為循吏良員,在家為賢父母佳子弟」的簡明寶典。 《青年修養箴言》由民國陳慧昶居士編輯,印光大師鑑定,匯錄陽明朱子敦品修學之說及各家養身名言,目的在於使「青年得正確之指導,使其有健全之體格,優秀之品學,在國為循吏良員,在家為賢父母佳子弟」,務使「家齊國治」。
  • 印光大師:一般人讀經的方法,全都錯了!(重要開示)
    印光大師嘉言錄圓濤法師·譯▌第204篇:一般人讀經的方法, 全都錯了!至於閱讀經文,如果想作法師,為眾人宣揚佛法,應當先閱讀經文,再看註疏。如果不是精神充足,見解過人,沒有不是徒勞心力,虛喪歲月的。不敢生起一念的分別。從頭至尾,一直閱讀過去。無論經文、義理,一概不加理會。這樣閱經,利根的人,就能夠悟到人空法空之理,證實相法。就是根機鈍劣,也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大師說:但看《金剛經》,就能明心見性,指的就是這樣的看經方法啊,所以名為「但」。能夠這樣看經,諸大乘經,都能夠明心見性,哪裡只是看《金剛經》才會如此呢?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02一九三六年十月,印光大師在上海覺園舉行丙子護國息災法會演講。 一天晚上,年僅十八歲的上海女中學生楊信芳,夢見觀音菩薩向招手,對她說:「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
  • 貪瞋痴一起, 立即察覺, 則立即消滅《印光法師嘉言錄》86、87、88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乙、明對治習氣86.君子的學習是為了自己的道德修養,在念念之間反問自己,自我反省罷了。夢中、醒覺都一樣覺察,唯有功夫到家的人才能做到。【書一】四三87.修學佛道的人,心中道念重一分,那麼凡情就輕一分,這是必然的形勢。然而沒有斷惑的人必須常常努力。如果一放縱,舊病就一定會復發。見思惑斷盡的聖者才好任運奔騰,不須克制約束,收攝修持。【書一】四九88.貪心、瞋心、痴心,人人都有。如果知道這是病態,那麼它們的勢力便很難熾盛。
  • 印光大師答念佛600問(381-382)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27頁 復神曉園居士書)382、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算是敦倫盡分嗎?果能如是,又能以此自行,復以化他。則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諸凡順遂。家縱貧不至有禍,亦不至凍餓。可謂真佛弟子矣。又修淨業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九九重陽丨印光大師對老年人的勸誡
    所以淨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特意指出:「所謂老老,在於以道自淑,養親之志,諭親於道。否則縱能奉養唯謹,不能令親身心究竟安樂,皆不得名為真老吾老。」在《印光法師文鈔》中,大師留下對老年人的諸多關懷慰問和諄諄叮囑,今略舉一二,值得一讀再讀三讀。一、老年人如何學佛1、勸以一心念佛為正行念佛誦經,以至誠為本,唱贊與否,絕無關係。至於念法華經一卷,甚好。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評修持各法(2)
    況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諸魔事,破壞淨心。【書一】六七 刺血寫經一事,且作緩圖,當先以一心念佛為要。恐血耗神衰,反為障礙矣。身安而後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則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圓備矣。【書一】七三 觀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觀境熟悉,無躁妄欲速之心,有鎮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則損多益少。
  •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
    印光大師(左)、弘一大師(右)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民國時期佛門的兩顆巨星,他們之間的殊勝因緣,在佛門中流傳甚廣。弘一律師是位非常嚴謹的人,眼光很高,不會輕易地去佩服一個人,然而他對印光大師卻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論經典(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論經典以諸大乘經,皆以實相為經體故。《華嚴》之大,以其稱性直談界外大法,不攝二乘等故。《法華》之妙,在於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開跡顯本處故。臺宗謂《法華》純圓獨妙,《華嚴》猶兼乎權(即指住、行、向、地、等覺而言)。然佛於《法華》贊《法華》為經王,於《華嚴》亦然。豈後世宏經者,必須決定於五大部,分出此高彼下,不許經經偏贊乎?修禪宗者贊禪宗,修淨土者贊淨土。不如是,不能生人正信,起人景仰。
  • 《印光法師嘉言錄》(2、3)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2.佛陀所說的言教、言教中的義理、依義理而起行持、行持後所證的聖果,這四者是佛法的大綱宗旨。憶佛念佛,實在是得道的捷徑。在過去人們隨修一個法門,而教、理、行、果四者都全體具備。現在的世人,如果捨棄淨土法門,就不能得到果地上的證悟。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法師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
  • 莫唱高調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5
    2021-01-01 09:50:50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國學泰鬥錢穆親述印光大師的神通
    老陽按:印光大師,是淨土十三祖,一生弘揚淨土法門,自己的修行也有很高的成就,只不過一般人不知道罷了。關於印光大師,其實是菩薩再來,這一點,在佛教界已經毋庸置疑了。今天老陽就給大家說說印光大師的故事。宣化上人講述印光大師的來歷現在講一講印光老法師,他是陝西人,受戒之後就到普陀山去閉關,他這個閉關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經。他看藏經是畢恭畢敬。端然正坐。
  • 要成就佛道,念佛法門是最殊勝最方便的行持(印光法師嘉言錄)1
    (印光法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1.淨土法門這一教法,真是博大精深呀!禪宗法門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人們都以為很奇特,但是如果跟淨土法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相比,還是遜色了一些。我們當下一念念佛,當下能念佛的心即是佛心,那些經歷三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經歷五十三位次,圓滿佛道的修行人,更應該尊仰淨土法門的高超風格。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