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論經典(1)

2021-01-21 騰訊網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論經典(1)原文:

如其天姿聰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仍須以淨土法門而為依歸,庶不至有因無果,致以了生脫死之妙法,作口頭活計,莫由得其實益也。必須要主敬存誠,對經像如對活佛,不敢稍存怠忽,庶幾隨己之誠大小,而得淺深諸利益也。至於根機鈍者,且專研究淨土法門,果真信得及,守得定,決定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較彼深通經論,而不實行淨土法門者,其利益奚啻天地懸殊也。如上所說,無論甚麼資格,最初先下這一味藥。則無論甚麼邪執謬見,我慢放肆,高推聖境,下劣自居等病,由此一味阿伽陀萬病總治之藥,無不隨手而愈。【書一】九一

佛法淵深,大聰明人,盡平生心力,尚研究不得到詳悉處。然佛法隨機施教,若欲得其實益,即從特別超異之淨土法門研究而修持之,則頗省心力,實為最要之道。【書二】六七

校經一事,甚不容易。恐師無暇及此,委任他人。須有出格見識,十分細心,再三詳審,勤加考稽。方可一正訛謬,令其蕪穢盡除,天真徹露。否則寧可依樣畫葫蘆,庶不至大失其本真矣。【書一】三

《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但宜尊重《華嚴》,不可小視餘經。以諸大乘經,皆以實相為經體故。《華嚴》之大,以其稱性直談界外大法,不攝二乘等故。《法華》之妙,在於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開跡顯本處故。臺宗謂《法華》純圓獨妙,《華嚴》猶兼乎權(即指住、行、向、地、等覺而言)。然佛於《法華》贊《法華》為經王,於《華嚴》亦然。豈後世宏經者,必須決定於五大部,分出此高彼下,不許經經偏贊乎?修禪宗者贊禪宗,修淨土者贊淨土。不如是,不能生人正信,起人景仰。但宜善會其義,不可以詞害意。孟子稱孔子生民未有之聖,然孔子見堯於羹,見舜於牆,見周公於夢,其效法企慕乎三聖者,何其至誠如是之極也!【書一】四十 [補註:前注中「即指住、行、向、地、等覺而言」者,以圓教初住,即破無明證法性;別教初地,方破無明證法性。《華嚴》兼有初地破無明證法性之義,故云「《華嚴》猶兼乎權」,而注此數字以釋兼權之義。恐有未喻,故復重釋所以耳。]

善導令人一心持名,莫修雜業者,恐中下人以業雜致心難歸一,故示其專修也。永明令人萬善齊修,回向淨土者,恐上根人行墮一偏,致福慧不能稱性圓滿,故示其圓修也。【書一】六二

殘經無可修補,燒則無過。如可看可補者,則不宜燒。有不知變通,一向不敢燒。此經畢竟不能看,又不能如好經收藏,反成褻瀆。兼以褻瀆之過,貽於後人也。豈可不知權變乎哉?【書二】十一

論經典(1)白話譯文:

如果一個人天資聰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但仍須以淨土法門為依歸,這樣就不至於有因無果,致使將了脫生死的妙法,當作口頭上說說的活計,而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必須要主敬存誠,對於經典佛像如同對待活著的佛一樣,不敢存有絲毫的懈怠疏忽,這樣就可以根據自己誠敬的程度,得到或深或淺的利益了。至於根機比較愚鈍的人,姑且專心研究淨土法門,果真能達到深信、守定淨土法門不更改,決定現生了脫生死,超凡入聖。比那些精通經論卻不實修淨土法門的人,得到的利益真不只是天壤之別啊。如上所說,無論什麼根器資格,最初先下這一味藥。那麼無論什麼邪知邪見,自高自大,狂慧放肆,推高自己的境界以凡濫聖,或以下劣自居等修行上所種種病症,用這一味阿伽陀包治萬病的藥,無不藥到病除。〔書一〕九一

佛法博大精深,就算特別聰明的人,用盡平生的心力,也不能研究到詳盡微細的地方。然而佛法隨順眾生根機施教,如果想得真實的利益,就從特別超勝,不同尋常的淨土法門研究和修持,這樣比較省心力,實在是最要緊的修行之道。〔書二〕六七

校對經典很不容易。恐怕師沒有時間做校經,委任給別人。校經的人必須有超常的見識,十分細心,再三詳細審核,不斷地加以考察,才可以糾正錯謬,除去其中雜亂章節,徹底展露經義的本來面目。否則寧可依葫蘆畫瓢,至少不至於太失經文的本意。〔書一〕三

《華嚴經》是三藏經中的王,最後一著,匯歸重點是普賢十大願王。只應該尊重《華嚴經》,不可以小看其餘的經典。因為諸大乘經,都是以實相為經體的緣故。《華嚴經》的偉大,因為經中稱性直談界外大法,不收攝二乘人的緣故。《法華經》的高妙,在於會通三乘歸於一佛乘,開示權教原為顯明實教,開顯化跡,顯示本地風光的緣故。天台宗說《法華經》純圓獨妙,《華嚴經》還兼帶有權教。(權:就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來說)然而佛在法華會上讚嘆《法華經》為經王,在華嚴會上讚嘆《華嚴經》是經王。哪裡是後世宏揚經教的人,必須決定在全部藏經的五大部中,分出你高我低,不許每部經偏重讚嘆呢?修禪宗的人讚嘆禪宗,修淨土的人讚嘆淨土。不如此,不能生起他人的正信,發起他人的景仰。只是應該善於領會其中的意義,不可以詞害意。孟子稱讚孔子是: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聖人了。然而孔子因為極度仰慕前賢,看見堯帝在菜羹中,見到舜帝在牆壁上,見到周公在夢裡,他效法仰慕這三位聖人,竟然誠心到了如此極點。【書一】四十

[補註:前注中「即指住、行、向、地、等覺而言」者,以圓教初住,即破無明證法性;別教初地,方破無明證法性。《華嚴》兼有初地破無明證法性之義,故云「《華嚴》猶兼乎權」,而注此數字以釋兼權之義。恐有未喻,故復重釋所以耳。]

善導大師讓人一心持名,不要夾雜其它的修持,恐怕中下根器的人因為修持的法門太多,致使心力很難歸至一處,所以讓他們專修一門。永明大師讓人萬善齊修,將功德回向淨土,是恐怕上根器的人行持偏墮在一邊,致使福慧不能稱真如本性而圓滿所以讓他們圓滿修持。【書一】六二

對於已經殘破得不能修補的經書,燒掉它是沒有過錯的。如果還可以看,可以修補的,就不應該燒掉。有些不知道變通的人,一直不敢燒。殘破得不能再看的經書,又不能像好經收藏,反而成為對經書的褻瀆。兼帶地將褻瀆經書的罪過遺留給了後人。怎麼可以不懂得變通呢?〔書二〕十一

相關焦點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論家庭教育(4)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 論家庭教育(4)原文: 但求不飢不寒,何思財發巨萬。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論謗佛(3)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 論謗佛(3)原文: 世間最博厚高明者,莫過天地日月。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標應讀典籍(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標應讀典籍(1)原文: 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增附(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 增附(1)原文: 示柴也愚書(此一書,《文鈔》中無有,因世人多疑迷悟生佛,及聖狂等義,故附錄於此,以釋群疑。)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分禪淨界限(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分禪淨界限(1)原文: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警人命無常
    原著:印光法師白話翻譯:圓濤法師恭誦:王勇出品:佛教導航警人命無常 原文: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之無上妙法耳。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評修持各法(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評修持各法(1)原文: 竊維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評修持各法(2)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書一】六六 閉方便關,拒絕不急事緣,甚為有益。【書一】六六 於關中用功,當以專精不二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議感通。於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後,定有感通,感通則心更精一。所謂明鏡當臺,遇形斯映,紜紜自彼,與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
  • 《印光法師嘉言錄》45
    大安法師開示:信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見到佛來接引,是往生的人心識所變現的,還是真有他方的阿彌陀佛來接引?若有他方佛來接引,別人為什麼看不見?法師:臨終現前的接引境界是因緣所生法,是感應道交的產物。有我們心識所變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第十九願——十方眾生接引願——願力的加持。這可以比喻為水和月亮的關係。
  • 莫唱高調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5
    2021-01-01 09:50:50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封一題詞、封二題詞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封一題詞]白話譯文:宣講因果報應的道理,這是儒家、佛教等的聖賢之人,治理天下,使之太平,度脫眾生的大方便之門。圓滿家庭教育的實踐,是一般老百姓,克盡倫常,盡其職份,化育栽培聖賢之人應盡的職責。
  • 《印光法師嘉言錄》(2、3)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2.佛陀所說的言教、言教中的義理、依義理而起行持、行持後所證的聖果,這四者是佛法的大綱宗旨。憶佛念佛,實在是得道的捷徑。在過去人們隨修一個法門,而教、理、行、果四者都全體具備。現在的世人,如果捨棄淨土法門,就不能得到果地上的證悟。
  • 弘一法師念佛事跡
    弘一法師與佛教的因緣的確很深,他從小在家受到佛教的薰染,他父親的妾郭氏就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的長嫂也是一位佛教徒,會念咒語,曾教法師背誦經典。法師5歲時因父親有病乃至去世,家裡請僧人做法,於是效「焰口」施食之戲。法師從小就在家裡與三叔一起學僧人作法,「兩個人都用夾被或床罩當袈裟,在屋裡或炕上念佛玩。」
  • 大家丨弘一法師種草的書裡,有女德班大行其道的線索
    在《弘一法師書信》中,他曾向修習者推薦圖書。其中,出現頻次最高的,是印光法師的著作(《印光法師文鈔》及《印光法師嘉言錄》等),其次是《安士全書》,再次是《緇門崇行錄》。
  • 《印光法師嘉言錄》41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二、勸信願真切】白話文:乙、勸祛疑生信41.「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等理論,如果您感覺混亂不好區分。您只要學習愚夫愚婦老老實實念佛,恭恭敬敬,誠誠懇懇。久而久之,業障消退智慧明朗了,等障垢乾淨,福德逐漸豐滿了。以前的種種疑心就會徹底脫落。
  • 貪瞋痴一起, 立即察覺, 則立即消滅《印光法師嘉言錄》86、87、88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乙、明對治習氣86.君子的學習是為了自己的道德修養,在念念之間反問自己,自我反省罷了。夢中、醒覺都一樣覺察,唯有功夫到家的人才能做到。【書一】四三87.修學佛道的人,心中道念重一分,那麼凡情就輕一分,這是必然的形勢。然而沒有斷惑的人必須常常努力。如果一放縱,舊病就一定會復發。見思惑斷盡的聖者才好任運奔騰,不須克制約束,收攝修持。【書一】四九88.貪心、瞋心、痴心,人人都有。如果知道這是病態,那麼它們的勢力便很難熾盛。
  • 《印光法師嘉言錄》66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甲、示念佛方法66.想要心中不貪戀外界的事物,專心念佛。不能專心,要讓他專心。不能念佛,要讓他念佛。不能一心,要讓他一心等等。這其中也沒有奇特奧妙的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心裡常常念說:「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
  • 《印光法師嘉言錄》13、14
    印光法師(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13.佛法深廣得好像大海。普通凡夫,誰能徹底探其源頭究竟,一口吸盡大海水?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 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也。末法眾生, 福薄慧淺, 障厚業深。不修此法, 欲仗自力斷惑證真, 以了生死, 則萬難萬難。【序】七五
  • 印光法師:修行不可以求速成
    ——《印光法師文鈔》·復吳思謙書白話譯文:你想要我讓你圓覺妙心,廓然開悟(此心乃佛所證之心),寂光真境(此境乃佛所居之境),常得現前,蓮池大師的發願文裡雖有這些境界的話,可你千萬不可發痴,想即刻就得到。
  • 印光大師推薦書籍:《青年修養箴言》《覺後編》《達生編》
    2013年1月,弘化社經編輯和校對義工前期的編校努力,對部分民國年間出版的印光法師推薦書籍進行了文字、標點繁體轉簡體,並以32K版本現代排版方式進行規範排版,使祖師推薦著作得以重光。現已經正式流通,特面向廣大佛教蓮友和佛學愛好人士免費贈送,結極樂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