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警人命無常

2021-01-14 騰訊網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

警人命無常 原文: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之無上妙法耳。【雜著】四一

生死大事,須當預辦。若待臨行方修,恐被業力所奪。【書一】六六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耳聞者之驚懼,遠不如身歷者之痛切也。【書一】八四

古語云:「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書二】一

臘月三十日,乃一歲之盡日。倘預先未曾打疊得好,則債主怨家,群相系縛,哪容你過。臨命終時,乃一生之臘月三十日也。倘信願行資糧未具,貪瞋痴惡習猶存,則無量劫來怨家債主,統來逼討,哪肯饒你。莫道不知淨土法門者,無可奈何,隨業受生。即知而不務實修者,亦復如是,被惡業牽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輪迴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畏死後墮落三途惡道。則佛念自純,淨業自成。一切塵境,自不能奪其正念矣。【書二】十七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較。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書一】十七

警人命無常 白話譯文: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這大概就是造物主出廣長舌相,普遍為我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應當急切地去找尋回歸的道路,免受沉淪的無上妙法啊。【雜著】四一

了生死這件大事,必須要提前考慮妥當。如果等到命終才想到修行,恐怕到那個時候就被業力所左右了。【書一】六六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些事只是耳朵聽聽所引發的驚懼心,遠不如親身經歷的人有痛切的感受。【書一】八四

古語說:「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大限到來時,什麼也依靠不上。只有阿彌陀佛能夠作為依靠。可惜世間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很少,知道而又肯真信實念的人就更少啊。【書二】一

臘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如果預先沒有提前打點好,那麼債主怨家都會上門討債要帳,哪裡容得下你過年。臨命終時是一生的臘月三十日啊。倘若信願行三資糧不具足,貪瞋痴惡習依然存在,則無量劫來的怨家債主統統前來催逼討債,哪裡肯饒過你。不要說不知淨土法門的人無可奈何,只能隨業受生。就算知道而沒有真實修習的人,也是一樣,被惡業牽著走向三途六道中,永遠輪迴去了啊。欲求出離痛苦的要道,只有念念害怕死亡降臨,及害怕死後墮落到三途惡道中。這樣念佛自然精純,淨業自然成就。一切塵勞境界自然不能奪去這個人的正念了。【書二】十七

求生西方的人不可以怕死。如果今天就死,今日即刻往生西方。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哪裡可以說,今日要死,還不願死。既然貪戀六塵境界,不能放下。就會因為貪執成為障礙,淨土的境界不現前,而隨業受生在善惡道中的境界便顯現。境界一出現,就隨著業力受生在善惡道中了啊!往生西方的利益,便成為畫餅充飢的泡影。所以修往生西方淨土的人,今天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隨我前世的業力,不去妄想分別計較。倘若信願真切,業報終止,人命享盡,神識馬上超生到淨土,業力凋謝在五濁惡世。九品蓮花化生,蒙佛為我們作一生作佛的授記啊!【書一】十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論家庭教育(4)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書二】六一 人之一生成敗,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萬不可學時派。當學孝,學弟,學忠厚誠實。當此輕年,精力強壯,宜努力讀書。凡讀過之書,當思其書所說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讀了就算數了。書中所說,或不易領會。而《陰騭文》、《感應篇》等皆直說,好領會。宜常讀常思,改過遷善。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論經典(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論經典【書一】九一 佛法淵深,大聰明人,盡平生心力,尚研究不得到詳悉處。然佛法隨機施教,若欲得其實益,即從特別超異之淨土法門研究而修持之,則頗省心力,實為最要之道。【書二】六七 校經一事,甚不容易。恐師無暇及此,委任他人。須有出格見識,十分細心,再三詳審,勤加考稽。方可一正訛謬,令其蕪穢盡除,天真徹露。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增附(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 增附(1)原文: 示柴也愚書(此一書,《文鈔》中無有,因世人多疑迷悟生佛,及聖狂等義,故附錄於此,以釋群疑。)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標應讀典籍(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標應讀典籍【書一】五二 古人慾令舉世鹹修,故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以其言約而義豐,行簡而效速。宏法大士,註疏讚揚,自古及今,多不勝數。於中求其至廣大精微者,莫過於蓮池之《疏鈔》。極直捷要妙者,莫過於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師,握臺宗諦觀不二之印,著《略解》圓融中道之鈔。理高深而初機可入,文暢達而久修鹹欽。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分禪淨界限(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分禪淨界限【書一】六一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論謗佛(3)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一心念佛,遂得往生西方,事載《淨土聖賢錄》。夫曹操費盡心機,為子孫謀。雖作皇帝,止得四十五年,國便滅亡。而且日與西蜀、東吳互相爭伐,何曾有一日安樂也。下此若兩晉、宋、齊、梁、陳、隋,及五代之梁、唐、晉、漢、周,皆不久長。就中唯東晉最久,僅一百三年。其他或二、三年,或八、九年,一二十年,四五十年,即便滅亡。此乃正統。其餘竊據偽國,其數更多,其年更促。推其初心,無非欲遺子孫以富貴尊榮。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評修持各法(1)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評修持各法(1)原文: 竊維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評修持各法(2)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出品:佛教導航【書一】六六 閉方便關,拒絕不急事緣,甚為有益。【書一】六六 於關中用功,當以專精不二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議感通。於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後,定有感通,感通則心更精一。所謂明鏡當臺,遇形斯映,紜紜自彼,與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
  • 《印光法師嘉言錄》45
    大安法師開示:信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見到佛來接引,是往生的人心識所變現的,還是真有他方的阿彌陀佛來接引?若有他方佛來接引,別人為什麼看不見?法師:臨終現前的接引境界是因緣所生法,是感應道交的產物。有我們心識所變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第十九願——十方眾生接引願——願力的加持。這可以比喻為水和月亮的關係。
  • 莫唱高調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5
    2021-01-01 09:50:50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印光法師嘉言錄》(2、3)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2.佛陀所說的言教、言教中的義理、依義理而起行持、行持後所證的聖果,這四者是佛法的大綱宗旨。憶佛念佛,實在是得道的捷徑。在過去人們隨修一個法門,而教、理、行、果四者都全體具備。現在的世人,如果捨棄淨土法門,就不能得到果地上的證悟。
  • 貪瞋痴一起, 立即察覺, 則立即消滅《印光法師嘉言錄》86、87、88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乙、明對治習氣86.君子的學習是為了自己的道德修養,在念念之間反問自己,自我反省罷了。夢中、醒覺都一樣覺察,唯有功夫到家的人才能做到。【書一】四三87.修學佛道的人,心中道念重一分,那麼凡情就輕一分,這是必然的形勢。然而沒有斷惑的人必須常常努力。如果一放縱,舊病就一定會復發。見思惑斷盡的聖者才好任運奔騰,不須克制約束,收攝修持。【書一】四九88.貪心、瞋心、痴心,人人都有。如果知道這是病態,那麼它們的勢力便很難熾盛。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封一題詞、封二題詞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封一題詞]白話譯文:宣講因果報應的道理,這是儒家、佛教等的聖賢之人,治理天下,使之太平,度脫眾生的大方便之門。圓滿家庭教育的實踐,是一般老百姓,克盡倫常,盡其職份,化育栽培聖賢之人應盡的職責。
  • 《印光法師嘉言錄》66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甲、示念佛方法66.想要心中不貪戀外界的事物,專心念佛。不能專心,要讓他專心。不能念佛,要讓他念佛。不能一心,要讓他一心等等。這其中也沒有奇特奧妙的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心裡常常念說:「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
  • 大家丨弘一法師種草的書裡,有女德班大行其道的線索
    在《弘一法師書信》中,他曾向修習者推薦圖書。其中,出現頻次最高的,是印光法師的著作(《印光法師文鈔》及《印光法師嘉言錄》等),其次是《安士全書》,再次是《緇門崇行錄》。
  • 印光法師:修行不可以求速成
    ——《印光法師文鈔》·復吳思謙書白話譯文:你想要我讓你圓覺妙心,廓然開悟(此心乃佛所證之心),寂光真境(此境乃佛所居之境),常得現前,蓮池大師的發願文裡雖有這些境界的話,可你千萬不可發痴,想即刻就得到。
  • 《印光法師嘉言錄》68、69、70、71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甲、示念佛方法68.既然有真信切願,必須專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至極處,情執淡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中便能親證三昧。
  • 《印光法師嘉言錄》41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二、勸信願真切】白話文:乙、勸祛疑生信41.「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等理論,如果您感覺混亂不好區分。您只要學習愚夫愚婦老老實實念佛,恭恭敬敬,誠誠懇懇。久而久之,業障消退智慧明朗了,等障垢乾淨,福德逐漸豐滿了。以前的種種疑心就會徹底脫落。
  • 印光大師答念佛600問(381-382)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27頁 復神曉園居士書)382、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算是敦倫盡分嗎?果能如是,又能以此自行,復以化他。則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諸凡順遂。家縱貧不至有禍,亦不至凍餓。可謂真佛弟子矣。又修淨業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參拜印光法師和弘一法師
    印光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像弘一法師,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再沒有站到外面去的餘裕。哪裡能有研究呢?我想,問他像他這樣的生活,覺得達到了怎樣一種境界,或者比較落實一點兒。然而健康的人不自覺健康,哀樂的當時也不能描狀哀樂;境界又豈是說得出的。我就把這意思遣開:從側面看弘一法師的長髯以及眼邊細密的皺紋,出神久之。飯後,他說約定了去見印光法師,誰願意去可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