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告訴你,學問與閱歷為何如此重要!自大的人等於井底之蛙

2021-01-09 少年華夏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

近來有幸拜讀曾國藩《挺經》一書,讀到了上面這段文字,便不得不敬佩曾國藩對事物的理解,透過本體看內在,可謂是十分透徹。理解起來又是比較容易,能夠引起共鳴,啟發頗多。

人必須要有學問與知識,不僅是為了不做文盲,有識之人才明白學無止境,不該因為一點點成績而驕傲自滿,如同河伯看到大海,井底之蛙看到天空一般,皆是無見識的表現。

在今天,不難看多大多數人在自己的一點點成績上過度得意而失去自我。人隨著自己境遇的改變,事業的進步,逐漸會轉變為境界的提升,這是精神上的一次次升華,此時,所見所識尤為重要,自身的學問會有可能性限制自己的進一步發展,若不自知,則原地停留,故步自封,最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曾國藩就是我們學習的一個楷模,他為自己設立了十二門課程,每天都監督自己必須完成,包括讀書心得、詩文創作、自身修養、人情歷練等,一旦有兩位感悟便立刻仔細記錄下來,逐漸養成習慣。哪怕是在行軍大戰、因病臥床也一刻不在監督著自己,直到去世的前一天。

國學是門學問,人生也是一門學問。曾國藩留下的財富遠不止於此。對於傳統文化和價值觀更是留下了足夠多的經驗與方法。

我是 少年華夏,一個分享近代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小學生,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前行。持續更新原創文章,主頁更多好文章,點個讚支持下。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人生三有:有志 有識 有恆
    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句話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而人生何嘗不是一本書,在人生中,更要有志,有識,有恆。所謂有志,就是要有志向,有目標。「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志向,就不甘為人下。
  • 曾國藩識人術:這2種人心機很深,不可深交,儘早遠離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是謙虛老實,而有些人卻陰險狡詐。但是往往那些小人更會偽裝自己,若不是長久相處很難發覺。老祖宗就告誡我們: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會識人能夠幫你在人生中避過陷阱少走彎路。
  • 《曾國藩家書》:從「三有」要訣探尋為學之道
    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的「三有」是讀書的要訣。後世評價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顯赫且最有爭議的人物。著名的革命家章太炎的評價最為客觀:「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但不論怎麼評價,至少有一點,曾國藩對他所處的歷史時期和後世的中國社會,都產生過重要影響。
  • 曾國藩告訴你:或許是這個原因
    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那是相依相傍的兩個孿生兄弟,一旦你遇到什麼好事情,比如中彩票了或者什麼其他的幸運事情,你得意忘形,很有可能會導致禍與福這個相依相傍的關係傾斜了。其實歷史上的處世名人曾國藩曾經早就告訴我們了,諸事不利,不是你運氣差,不是你點背,而是你不懂一些處事的一些規則而已。掌握了這些規則,趨利避害,很可能你就會擺脫這種諸事不利的處境了。
  • 曾國藩冰鑑:九種骨相,具備三種即可大富大貴,看看你佔了幾種?
    2018-11-11 00:02:23 來源: 史有浩然 舉報   曾國藩作為一代奇人
  • 《冰鑑》:這本江湖算命相面的書,是如何被安到曾國藩身上的?
    曾國藩除了政績以外,為人稱道的就是《曾國藩家書》和《冰鑑》這兩本書了。其中《冰鑑》被稱為曾國藩用盡畢生心血於臨終前寫成的「壓案之作」,是傳世奇書,識人、用人的寶典。在網絡上搜索「冰鑑」,會發現有各種版本的《冰鑑》,還有形形色色的打上「冰鑑」或「曾國藩」標籤的培訓課程。
  • 曾國藩相人口訣,白話文翻譯,收藏閱讀!
    而精是有形的東西,氣和神是無形的東西,但氣和神這種無形的東西都要靠精來支撐,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如此。精又由腎而出,所以一個人腎衰竭了,人的精沒有了,氣和神隨之而散。康熙晚年有一句名言,他說自己為大清帝國殫精竭慮,「心為天下耗其血,神為天下散其形」,是最好的一種表述。所以曾國藩說富貴看精神。第五句話叫「主意看指爪」。人有沒有主意,他說主要看指爪。實際是相手。
  • 曾國藩的「讀書三要」,真正能改變自己的人,都懂得這三點
    有句話說得挺好:你現在的樣子裡,有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和經歷過的事情。古人說,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找高人指路。行萬裡路,結實不一樣呢人,遇到高人指點,往往是一件困難或者可遇不可求的事。而讀書,或許是我們能夠自由支配的最簡單的選擇了。
  • 一個人走路姿勢有多重要,怪不得曾國藩說:負重高官,鼠行好利!
    而曾國藩也曾經說過「負重高官,鼠行好利」,他從一個人走路的姿勢就看出了這個人的人品。負重高官,鼠行好利曾國藩這句「負重高官,鼠行好利」的意思是說,走路姿勢像是背負重擔的人,必定有高官厚祿之運;而走路姿勢像是老鼠一樣,邁著小碎步前進的人,往往會是短視好利之輩。我們小時候,大人們經常教導我們說,走路要昂首挺胸,案首闊步地走。
  • 曾國藩識人有何獨到之處?他總結了相術十二法百試皆靈
    曾國藩自組建湘軍後,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在他手下成長起來的人不下幾千人,這些人幾乎操持了晚清的整個國家大局。然而,曾國藩卻時常感嘆人才難得,對於識人、用人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見解。用他自己的話說即「相術」。
  • 曾國藩發明一套識人之術,只需觀察五個器官,即可看出此人性格
    晚清時期最為重要的名臣曾國藩便對於人的相貌相當有研究,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本《冰鑑》來闡述他的相人術。「邪正看眼鼻」是曾國藩八句口訣中的第一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句。正直善良的人往往目光堅定且敢於直視對方,而狡詐不安的人的目光往往流於躲閃且不敢直視任何人,濃眉大眼與賊眉鼠眼便是這兩種人最典型的區別了。當然了,鼻子在面相中也顯得相當重要,在很多的小說以及演義中,英雄往往是「鼻如懸膽,目若朗星」,而壞人一般是「蒜頭鼻」或者是「牛鼻子」抑或是「鷹鉤鼻」等等,雖然這有一定的誇張成分,但在現實中往往的確是這樣的。
  • 老祖宗的老話: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說透我們的一生
    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不擔三分險,難練一身膽。 不磨不煉,不成好漢。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所謂成功,並不是看你有多聰明,而是看你能否經得起磨練。01觀察觀察我們的社會,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人,開始的時候沒有什麼學問,但是最後卻靠著努力和胸中的一口氣,不斷充實自己,堅持不懈地學習,最終超過了很多原本很有學問的人,從而取得了成功。這正應了一句老人言: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 公考面試精解|井底之蛙和鴻鵠之志的故事,你的啟示是?
    面試真題題目:一隻鴻鵠飛落到井邊,井底青蛙對鴻鵠說:「別人都說我是井底之蛙,其實我也嚮往碧海藍天,但是我自己沒有翅膀,沒有辦法跳出去。」對此談談你的啟示。分析思路這道題是一道寓言故事題,其中涉及的幾個主題分別是鴻鵠、青蛙。
  • 曾國藩:男人有沒有前途,看臉就知道了!學會識人術,看人不走眼
    曾國藩:男人有沒有前途,看臉就知道了!學會識人術,看人不走眼古人云:事之至難,莫如知人,意思非常明了,就是說識人就是天下最難的事情。在當今社會也是如此,我們身邊有形形色色的人,怎麼看出身邊朋友的性格,怎麼看出一個男人有沒有前途,都是需要學習的東西,而這個方法,就被大家稱作「識人術」。
  • 這個文章告訴你,什麼叫相由心生,為什麼看人先看臉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什麼叫相由心生,為什麼看人先看臉老一輩人經常會說,相由心生,看人先看臉。通過面相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的善和惡。人的長相其實真的能反映出內心的模樣的,一個人的臉就是一個人價值的外觀。它不僅藏著你的生活,更藏著你內心的善與惡。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所有的閱歷都會在自己的臉上留下痕跡。
  • 曾國藩識人面相術4-文人氣質
    曾國藩對讀書人極度推崇,特意將「文人」與其他人員如工、農、兵、商區別開來,明確提出「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文化人,這裡指儒士,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勤學習,愛思考,比他人智邃、細膩、敏銳,也更複雜、神秘、詭奇,這樣就有寒酸、邋遢、文弱等多種變化不定的複雜表象,思想行為上也深受儒、道、佛等多種文化的深刻影響。對於他們,「神」就顯得特別重要。
  • 從低情商的「愣頭青」到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三點人生心得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兩個是孔子、王陽明,半個就是他曾國藩。2020轉瞬即逝,這兩天,身邊人都在忙著做各種年度總結,而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從過去一年讀過的48本書當中,選出最符合我脾性的年度好書。毫無疑問,它一定是唐浩明老師所著的《曾國藩》。
  • 曾國藩:讀書治學,有志有識有恆
    曾國藩對此身體力行,充當其弟弟們的表率。在京為官期間,他就指出:「人苟能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唯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 可見在曾國藩眼裡,一個人是沒有幹不成的事業的,關鍵要看他有沒有志向。一個人樹立了宏大志向,他便有了持之以恆、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
  • 一個人的名字非常重要,看看曾國藩名字,你就知道了
    曾國藩出生於1811年11月26日,他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乳名為「寬一」,這一年是嘉慶16年。因此寬一就成了曾國藩的第一個名字。幼時的寬一天資並不聰慧,祖祖輩輩均務農,她的父親曾麟書一生考了17次秀,直到43歲才考過。他的親兄弟五人均是寒窗苦讀,但無一人中舉。
  • 性格猶豫,難成大器,曾國藩座右銘助你甩掉「優柔寡斷」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性格對人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一個性格猶豫、優柔寡斷的人,難以做成大事。那麼想要克服優柔寡斷的性格,不妨來看看曾國藩的這句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曾國藩是晚清名臣之首,他封武侯、諡文正,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對於這種搖擺不定、猶豫不決的性格,曾國藩就是用這句16字的座右銘去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