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
近來有幸拜讀曾國藩《挺經》一書,讀到了上面這段文字,便不得不敬佩曾國藩對事物的理解,透過本體看內在,可謂是十分透徹。理解起來又是比較容易,能夠引起共鳴,啟發頗多。
人必須要有學問與知識,不僅是為了不做文盲,有識之人才明白學無止境,不該因為一點點成績而驕傲自滿,如同河伯看到大海,井底之蛙看到天空一般,皆是無見識的表現。
在今天,不難看多大多數人在自己的一點點成績上過度得意而失去自我。人隨著自己境遇的改變,事業的進步,逐漸會轉變為境界的提升,這是精神上的一次次升華,此時,所見所識尤為重要,自身的學問會有可能性限制自己的進一步發展,若不自知,則原地停留,故步自封,最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曾國藩就是我們學習的一個楷模,他為自己設立了十二門課程,每天都監督自己必須完成,包括讀書心得、詩文創作、自身修養、人情歷練等,一旦有兩位感悟便立刻仔細記錄下來,逐漸養成習慣。哪怕是在行軍大戰、因病臥床也一刻不在監督著自己,直到去世的前一天。
國學是門學問,人生也是一門學問。曾國藩留下的財富遠不止於此。對於傳統文化和價值觀更是留下了足夠多的經驗與方法。
我是 少年華夏,一個分享近代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小學生,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前行。持續更新原創文章,主頁更多好文章,點個讚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