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句話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而人生何嘗不是一本書,在人生中,更要有志,有識,有恆。
所謂有志,就是要有志向,有目標。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志向,就不甘為人下。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個心說的就是志向,志嚮往往會決定我們的視野和未來。志向遠大的人,看到的機會也更多,也就有更大的施展空間;而沒有志向的人,會安於現狀、止步不前,不知道前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沒有志向、沒有目標,就像迷途中的盲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沒有方向,像摸著石頭過河,總感覺心裡沒有底,做事就自然不會得心應手。人若有志,萬事可為,在人生中樹立志向,無論你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為時不晚。
所謂有識,就是要有見識。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見識的人,知道學問是無止境的,不是有點心得就感到滿足,河伯觀海和井底之蛙就是沒有見識的人。孔子說,「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先去學習才能知道知識的不足,認識到不足,再去多學習,「學不可以已」,學習不能停止,學的越多,越有見識。活到老,學到老,對自己所學習的永遠不滿足,才會是有見識的人。
所謂有恆,就是要有恆心、懂得堅持。
「有恆心,則斷無不成之事」——有了恆心,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千裡的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沒有一小步一小步的積累,是不會達到千裡之外的;無邊無際的大海是由無數的水滴匯聚而成的,沒有一滴滴的水流,就沒有我們的江河湖海。堅持的事例太多太多,不堅持的事例也很多,從小家人、老師就告訴我們要堅持,然而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呢。
人生就像一本書,翻開它,需要我們有志向,有見識,有恆心。有了志向就有了奮鬥的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夠為了它不斷地學習,永遠也不滿足自己的學識,堅持下來,就會達到自己定下的目標。而定下遠大的目標,再將它劃分成無數個小目標,選擇了這條道路,勇敢地向前走,不回頭,不後悔,成功就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