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慢」。
01 朋友中年被裁,找工作時傻了眼
都說35歲是中年人邁不過去的坎,這句話在汪磊身上體現得最真實。已經工作了十來年的汪磊,近來比較頹廢,原因無他,只是他被公司裁員了。現在正四處找工作,各大網站也投了,但是一直沒有一絲的水花。他發現很多招聘的崗位都要求35歲以下。要求35歲以上的,應聘的人需要特別優秀,要求特別高,高出了汪磊的天花板。
對此他非常鬱悶,也非常好奇,招聘的崗位都要求35歲以下,那麼35歲以上的人都幹啥去了?
35歲成了汪磊的魔咒,也成了很多中年人的魔咒,35歲的職場人,到底該何去何從?
02 35歲以上的打工人,只有這3種情況
35歲以上的人不好找工作,已經成了職場很常見的現象。35歲以上的人離退休還有二三十年,總是要生活的,那麼他們都在做什麼呢?
第一種:已經積累了大量人脈和經驗,隨時都能獨當一面
35歲以上,如果從本科畢業開始算起,這個時候最起碼已經工作13年了。經過13年的努力經營,很多人在工作中或者已經出類拔萃,做到了公司高管;或者是獨自創業,有了一番事業。但是不管哪一種人,他們都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人脈和經驗,不管從事哪個行業,他們隨時都能夠獨當一面。
經過了十幾年的打拼,35歲以上的人要經驗有經驗,要資源有資源,要能力有能力,確實不用擔心。
第二種:早早進入體制內,為自己謀得一份保障;
還有一些人早早就進入了體制內,進入體制內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收入不低,工作也穩定,不用擔心被裁,社會地位也高,而且未來有預期。
進入體制內,不用擔心經濟形勢不好帶來的行業壓力,體制內的工作就是鐵飯碗。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體制內的工作為很多人提供了一份保障,能保證基本的工作收入。
如果能力特別出眾,有的人甚至都可以成為重要崗位的關鍵人員,未來的晉升之路更是不可限量。
第三種:身無長技又毫無保障,過著朝不保夕出賣體力的生活
有一部分人既沒有進入體制內,也沒有成為擁有豐富資源的行業大咖,身無長技又毫無保障,只能過著朝不保夕出賣體力的工作。
但是對於重體力的工作,他們又不如年輕的青壯年,慢慢就被邊緣化了。目前的很多的外賣員、快遞派送員等等,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但是這個行業的服務意識現在越來越強,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沒有點技能,也沒法在這些個行業內生存。
在工地從事體力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會慢慢下降,從來體力工作只會越來越吃力,生存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超過45歲的人,很多就已經開始在中介市場尋找保潔、保安之類的工作了。
03 提前做到這3點,讓你跑贏35歲
很多人進入中年危機以後,才開始意識到35歲以後的難關,體會到了什麼叫力不從心。想要未來人生有保障,就必須提前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在職場拼的就是能力,個人的工作水平才是在職場立足的根本。只有擁有實力,才能打敗競爭對手,才能不斷升職加薪。所以想要跑贏35歲,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才是在職場安身立命的根本。
當你的工作能力足夠強,個人足夠優秀,才能在職場和部門中擁有一席之地。在足夠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能力強的人可以選擇工作,能力差的人才會被工作選擇。
實力強,才能掌握主動權,才能做到無可取代,才能在職場上走的長遠。不管是為公司工作還是自己創業,工作能力始終是立足根本。
第二:不斷發展自己的人脈、打造自己的口碑和影響力;
在職場上很多人經常是埋頭幹活,只沉浸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實際上越是這樣,越做不出成績。想要在職場中走的更順暢,就要不斷發展自己的人脈,打造自己的口碑和影響力。
人脈就是資源,互相置換人脈資源,拓展自己的人脈關係,也可以為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機會。
口碑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公司在行業內的標誌,口碑的好壞關乎到個人或者公司的品質。有了好口碑,才能夠讓合作夥伴信服,才能夠讓客戶信賴。
影響力是一個人能對他人產生的影響和能量。當你有影響力以後,才會有追隨者,才能夠做更多的事情。
第三:鍛鍊好身體,並有超強的耐力
如果將金錢、事業與健康排序,健康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沒有健康,金錢事業都是零。人都沒有了,又哪裡來的金錢與事業呢。
所以想要繼續奮鬥就要鍛鍊好身體,有句成語叫「心有餘而力不足」,說的就是身體的重要性,身體素質跟不上,心裡再有想法,也無法實現。
除了要鍛鍊身體,還要有超強的耐力。很多人喜歡追求短期利益,但實際上真正能夠讓人受益終生的是細水長流。不應因一時的失落而放棄,要相信有耐力早晚會崛起,成功也許離你並不遠,只是你過早放棄了而已。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