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星就是文昌帝君,一文看懂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廣泛的文昌信仰

2021-01-08 Buddha花雨滿天

【文昌帝君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神】

「文昌帝君」,俗稱「文曲星」,是中國史上信仰最為廣泛,影響最為深遠的神。他主宰人間功名利祿、文運科名,被廣大文人儒士所崇拜。同時他被列入道教神仙系統中一位重要的神,勸人廣積陰德,致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從而實現最高理想。在《文昌化書》中又記載了文昌帝君遇佛授記,那麼文昌帝君與佛教也有不解之緣了。既然文昌帝君在三教中都有如此高的地位,那麼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各階層人們共同崇拜的對象,就理所當然了。要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就不能忽視這一歷史現象。

【文昌神本是天神,主管人間文運、功名、祿位】

文昌本是天上的星宮名(屬紫微垣,包含六顆星。《史記·天官書》:「鬥魁戴匡(筐)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日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傳統的信仰認為,天上的星宮居住著天神,人間聖賢的精英都可以上升為天神。儒家所說的皇皇上帝,道家則稱為玉皇大帝,佛家就名叫釋提桓因。他統治三十三天,故又稱三十三天王。他住在須彌山頂(佛教所說的是星河系統)之上,統轄我們這個世界,文昌神是他的輔臣之一。我們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即是說我們的一舉一動,神明都看得清清楚楚。所謂上天賜福於人,即是上天按照人的善惡而進行獎罰,而具體實施則各有司職之神,文昌神則主管人間文運、功名、祿位等。

【文昌神的前身——梓潼神】

梓潼神是文昌神的前身,文昌神是梓潼神的封名。《文昌帝君陰騭文》中帝君自述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其最後一世據四川七曲山清虛觀碑記中說:「帝君生於晉,姓張,諱亞,越人也。後徙蜀,即梓潼居焉。其人俊雅灑落,其文明麗浩蕩,為蜀中宗師。感時事,話為方外遊。及門諸子,建祠祀之,題日文昌君。唐玄宗、僖宗,避寇人蜀,顯靈擁護。難平,詔封晉王,後人加稱曰帝,蓋尊之也。」(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補記於《安士全書》內)

《文昌帝君陰騭文》上溯到周朝,帝君誕生於張家。並說聖母禱之於尼山而生孔子,聖父祈之於蒼昊而生帝君,出生都不凡。孔子振木鐸於周之衰,帝君則揚文教於周之盛。

《安士全書》說:「張氏本黃帝後裔,帝君降生在周武王乙巳歲,其後示現,每多姓張。世傳二月初三日聖誕者,止據帝君生於晉武帝大康八年之一世也。若論帝君多生以來,則自元旦以至除夕,何日而非聖誕耶?」在歷史傳說中,帝君自周曆晉,多次出沒世間,投生為士大夫身,梓潼建祠則已是最後一世。因為他廣行陰騭,積功累德,上升為神。

《文昌化書》說:「上帝以予累世為儒,刻意墳典,命予掌天曹桂籍,凡士之鄉舉裡選,大比制科,服色祿秩,封贈奏予,乃至二府進退,皆隸掌焉。」這裡傳說帝君前身多世為儒,所以玉帝就派他作文運之神。

至於具體封名為文昌帝君,則是元朝的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將梓潼神加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卷二(《道藏》第二冊)所載,「元制浩」說:上天眷命皇帝聖旨:維明有禮樂,維幽有鬼神。妙、顯、微之一貫,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形功用於兩間, 矧能阻騭子大猷, 必有對揚於懋典。蜀七曲山文昌宮梓潼帝君光分張宿友泳周詩相予泰運,則以忠孝而左右斯民;炳我坤文,則以科名而選造多士。每遇救於災患,彰感應於勸懲。貢舉之令再頒,考察之籍先定。貴飾雖加子渙汗,微稱未究於朕心,子戲!予欲文才輩出,爾丕炳江漢之靈;予欲文治宣昭,爾浚發奎壁之府。庶臻嘉號,以答寵光。可加封「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主者施行。

【文昌信仰就此流傳,蔚為大觀】

從此,梓潼神就稱為文昌帝君。到明代,天下學宮都立文昌祠,清朝也在每年農曆二月三日派官員祭祀文昌神。四川梓潼縣七曲山的文昌宮,則成為祖廟,當地人稱為「大廟」。有宮殿樓閣二十多處,其中有桂香殿、天尊殿、文昌殿、大悲樓。建築依山取勢,高低錯落,宏偉壯觀。文昌帝君鐵鑄像高達1丈4尺,重約六萬斤。兩側是八尊陪侍像,高六尺,重萬斤。造像面形豐滿,體態勻稱,彩飾全身,工藝精湛。全國各地的文昌宮、文昌祠、文昌閣,歷代都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文昌信仰,蔚為大觀。

相關焦點

  • 高考季來襲,文曲星和文昌帝君你更信賴哪個?
    高考季來襲,文曲星和文昌帝君你更信賴哪個?關於文曲星和文昌帝君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這是我國歷代崇文尚德、重視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象徵。進入6月,對於很多高三的學子來說,即將面臨一場「大考」,即高考。所以,每當高考來襲,文曲星和文昌帝君,這兩個主天下文運的神祇就會成為神靈中的「紅人」。關於文曲星的傳說很多,民間認為,很多才華橫溢,並能以文章貴重身份,成就官運的人,都是文曲星轉世。文獻記載最早的文曲星是晉朝的張亞之,這據說是文曲星的原型。但在《封神演義》,比幹王叔因為具有七巧玲瓏心,為人正直聰明,後世的人又將他奉為文曲星。
  • 文昌帝君
    中文名,文昌帝君星名,文曲星神名,文星神、梓潼神原型,張亞子掌管,功名祿位來歷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文昌宮。一說在北鬥魁前,一說在北鬥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
  • 兩岸共祭文昌帝君 祭祀大典再現傳統民俗
    終獻禮時,兩岸各界人士向文昌帝君敬獻了花籃。儀式中,來自臺灣的代表與梓潼文昌祖庭代表還互換了神磬並互贈禮物,體現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通過文昌文化交流,將進一步增強兩岸同胞文化自信,促進兩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內涵精神的弘揚和傳承。
  • 主管著人間功名利祿的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帝君、文昌神。在民間與道教神系中,他負責主管著人間功名利祿。有句話叫做,「北孔子南文昌」可見文昌帝君在南方的信仰之盛。中國古時候傳統的四民:士、農、工、商,士排在第一。士指的是讀書人,可見古代人對讀書的看重。
  • 如何區分文昌星、文曲星、獨佔鰲魁的天魁星?
    家有念書的、準備小升初考試、中考、高考、出國考、公務員考的,都應該拜拜文昌帝君。民間有文昌星、文曲星和天魁星三個主管念書、考學和功名的道教神仙,他們有什麼區別和共性呢?通俗點講:文昌帝君是掌管天下讀書人的皇帝。而文曲星和魁星則是文昌帝君旗下的兩位大將。魁星的樣子很兇。通常是:右手持硃筆,左手拿墨斗。
  • 道教文昌帝君、文昌塔的八個常見問題
    文昌帝君,掌管福祿、主宰功名,又稱梓潼帝君。在道教尊為「更生永命天尊」、「七曲靈應天尊」、「保德宏仁大帝」、「寶光純一天尊」,「九天定元保生扶教開化主宰長樂永佑靈應大帝」等。據《文昌帝君陰鷙文》,文昌帝君曾十七次化生人間,世為士大夫,為官清廉,從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濟人之難,救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
  • 道教中的「五文昌」指的是哪幾位?其中有文昌帝君和關聖帝君
    文昌帝君主掌世人功名祿位,護佑天下好學上進之士,主考試順利,學業有成並祿運不斷,因此歷來為文人墨客、莘莘學子所供奉,信仰傳統已延續千年。「凡求科甲及第,謀求功名,想要學業有成、功名高貴、工作順利,都離不開文昌庇佑!」文昌帝君全稱「文昌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據傳是晉代的殉國將領張育,原本是四川梓潼地區的鄉土神,後被認為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
  • 道教神明「五文昌」中,除了文昌帝君外還有哪幾位神仙?
    道教神明掌管天下文運的神明中,素有「五文昌」一說,分別為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純陽帝君和文衡帝君,他們共同執掌著世間功名利祿。昨天的推文裡對文昌帝君、魁星星君和純陽帝君有所介紹,今天就再來說說朱衣神君和文衡帝君。朱衣神君朱衣神君,即朱衣丈人,顧名思義,因身著紅衣而被尊為朱衣神君。
  • 東方新聊齋——佛教提倡,儒家拜祭的道教之神: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是道教正神,又名文星神。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人間功名祿位之神。文昌帝君還被稱作文昌星或文星,古時候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文昌本是天上的星宮名,屬於紫薇垣,它包含六顆星在《史記·天官書》中說:「鬥魁戴匡(筐)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
  •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少為人知的典故,文昌帝君在孔子之先振興儒學
    本文講述文昌帝君在周朝的故事(上部),世人都知道孔子在周朝衰落時振興儒教,卻不知道帝君在孔子之前,周朝興盛時振興文教,帝君的功績和孔子一樣都流芳百世。【帝君降生,振興儒學】帝君說:我死了後,我的魂魄飄遊人間,來到會(kuai)稽山北,看見一個隱居的人(聖父),年紀五十歲左右,正燒香拜天求子。此時是春中三更夜,星光燦爛,張宿星座清晰地掛在天空,而這位隱居的人正好姓張,我於是就投胎託生到他家裡。我鄉剪髮文身,盛行落後民族的陋習。我長大之後,為這種舊習很不快樂。就找來鞋帽,自習禮文(儒服儒冠從此開始)。
  • 解讀-北鬥星、文曲星、奎星、魁星、文昌星、魁罡星
    文曲星文曲星,是北鬥星中的第四顆,名稱天權星,也是魁星中的第一顆星,民間將魁星與文曲星等同含義看待。都是主宰天下文運的萬乘之尊。道家學派演易卦將天權星定名為文曲星,八宅學派將文曲星定性為水星。中國神話傳說中,文曲星是主宰天下文運的星宿。大凡科考中榜位列一甲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民間都認為是文曲星下凡。歷史上被民間認定為文曲星下凡者有:比幹、包丞、許仙的兒子許仕林。
  • 涿鹿 祭拜文昌帝君
    陰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聖誕之日,涿鹿縣祭拜文昌帝君大典上午在縣城文昌閣下隆重舉行。
  • 「文昌帝君」廟—七曲大廟山香火旺。翠雲長廊風景秀
    眾所周知,在中國,各種廟宇很多,在我們這個崇尚文化的國度,關於文化廟宇也不計其數。但有一座廟很特別,它是文昌帝君的發源地。故有「北孔子廟,南 有文昌帝君廟」之說。其中南文昌帝君廟就是今天軍哥要和夥伴們聊的「七曲大廟」。「七曲山大廟」位於四川省梓潼縣城城北的七曲山,因此稱為「七曲山大廟」。
  • 七曲山——文昌文化源遠流長
    唐宋以來張亞子既受到統治者和士大夫的推崇,也受到廣大下層民眾的擁護,文昌信仰便沿著「商旅兵賈密如煙」的金牛蜀道,傳播至全國各地。崇奉人士借文昌之名編造了大量著述,如《清河內傳》、《梓潼帝營化書) 、《文昌帝君陰騭文》、《文昌帝君戒淫寶訓》、《文昌忠經》 、《文昌孝經》 等。
  • 三皇宮之「文昌帝君」
    一走進三皇宮右邊就供奉著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掌理考試命運、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祿,比孔子還受讀書人的歡迎。
  • 文昌帝君坐像一尊
    道家又把天上的星神與張亞子合而為一,封張亞子為文昌帝君,屬二十八宿中的文昌星,傳說主「文運」、「司科舉」。道家與張亞子合而為一的年代,應是宋朝。道教那時大舉,人們尊神而輕佛。後人又將蛇神、龍神與文昌帝君重合,使文昌帝君聲威大震,成為影響全國的、掌管人間福祿的神祇。
  • 考試的守護神——文昌帝君
    文昌星簡稱文星,或稱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運者,如杜甫詩:「北風隨爽氣,南鬥避文星」。又《東觀奏》:「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場當有事」。由此觀之,學子應與文星有關。     有關文昌星的說法,《星經》所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鬥魁前,其六星各有名。」《史記天官書》載:「鬥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將,二日次將,三日貴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祿。」
  • 【道教神明】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稱更生永命天尊,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聖誕。
  • 二月初三,恭賀文昌帝君聖誕!說一說道教「考神」的來歷
    莘莘學子們可以於今天到道教宮觀裡的文昌殿裡燒香拜神,祈求文昌帝君保佑自己學業進步,考試順利。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文昌帝、梓潼帝君等,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歷代神仙通鑑》稱祂:「上主三十六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地獄輪迴」。文昌帝君的神職較大,主管著天、地、人三界之事,不僅僅是文運、功名之事。聖人有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拜文昌,文星照, 金榜題名,事業高升!
    其職權就是主宰仕子的功名利祿和求子延嗣。「天下學子盡屬文昌,善惡有報皆是陰騭」,凡人升學考試、升職考試、應聘考試等應試前都可向帝君祈求。文昌帝君靈驗非凡,佑人考運亨通,官秩高遷,智慧聰明,文思敏捷。文昌帝君主掌世人功名祿位,護佑天下好學上進之士,主考試順利,學業有成並祿運不斷,因此歷來為文人墨客、莘莘學子所供奉,信仰傳統已延續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