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神】
「文昌帝君」,俗稱「文曲星」,是中國史上信仰最為廣泛,影響最為深遠的神。他主宰人間功名利祿、文運科名,被廣大文人儒士所崇拜。同時他被列入道教神仙系統中一位重要的神,勸人廣積陰德,致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從而實現最高理想。在《文昌化書》中又記載了文昌帝君遇佛授記,那麼文昌帝君與佛教也有不解之緣了。既然文昌帝君在三教中都有如此高的地位,那麼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各階層人們共同崇拜的對象,就理所當然了。要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就不能忽視這一歷史現象。
【文昌神本是天神,主管人間文運、功名、祿位】
文昌本是天上的星宮名(屬紫微垣,包含六顆星。《史記·天官書》:「鬥魁戴匡(筐)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日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傳統的信仰認為,天上的星宮居住著天神,人間聖賢的精英都可以上升為天神。儒家所說的皇皇上帝,道家則稱為玉皇大帝,佛家就名叫釋提桓因。他統治三十三天,故又稱三十三天王。他住在須彌山頂(佛教所說的是星河系統)之上,統轄我們這個世界,文昌神是他的輔臣之一。我們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即是說我們的一舉一動,神明都看得清清楚楚。所謂上天賜福於人,即是上天按照人的善惡而進行獎罰,而具體實施則各有司職之神,文昌神則主管人間文運、功名、祿位等。
【文昌神的前身——梓潼神】
梓潼神是文昌神的前身,文昌神是梓潼神的封名。《文昌帝君陰騭文》中帝君自述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其最後一世據四川七曲山清虛觀碑記中說:「帝君生於晉,姓張,諱亞,越人也。後徙蜀,即梓潼居焉。其人俊雅灑落,其文明麗浩蕩,為蜀中宗師。感時事,話為方外遊。及門諸子,建祠祀之,題日文昌君。唐玄宗、僖宗,避寇人蜀,顯靈擁護。難平,詔封晉王,後人加稱曰帝,蓋尊之也。」(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補記於《安士全書》內)
《文昌帝君陰騭文》上溯到周朝,帝君誕生於張家。並說聖母禱之於尼山而生孔子,聖父祈之於蒼昊而生帝君,出生都不凡。孔子振木鐸於周之衰,帝君則揚文教於周之盛。
《安士全書》說:「張氏本黃帝後裔,帝君降生在周武王乙巳歲,其後示現,每多姓張。世傳二月初三日聖誕者,止據帝君生於晉武帝大康八年之一世也。若論帝君多生以來,則自元旦以至除夕,何日而非聖誕耶?」在歷史傳說中,帝君自周曆晉,多次出沒世間,投生為士大夫身,梓潼建祠則已是最後一世。因為他廣行陰騭,積功累德,上升為神。
《文昌化書》說:「上帝以予累世為儒,刻意墳典,命予掌天曹桂籍,凡士之鄉舉裡選,大比制科,服色祿秩,封贈奏予,乃至二府進退,皆隸掌焉。」這裡傳說帝君前身多世為儒,所以玉帝就派他作文運之神。
至於具體封名為文昌帝君,則是元朝的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將梓潼神加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卷二(《道藏》第二冊)所載,「元制浩」說:上天眷命皇帝聖旨:維明有禮樂,維幽有鬼神。妙、顯、微之一貫,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形功用於兩間, 矧能阻騭子大猷, 必有對揚於懋典。蜀七曲山文昌宮梓潼帝君光分張宿友泳周詩相予泰運,則以忠孝而左右斯民;炳我坤文,則以科名而選造多士。每遇救於災患,彰感應於勸懲。貢舉之令再頒,考察之籍先定。貴飾雖加子渙汗,微稱未究於朕心,子戲!予欲文才輩出,爾丕炳江漢之靈;予欲文治宣昭,爾浚發奎壁之府。庶臻嘉號,以答寵光。可加封「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主者施行。
【文昌信仰就此流傳,蔚為大觀】
從此,梓潼神就稱為文昌帝君。到明代,天下學宮都立文昌祠,清朝也在每年農曆二月三日派官員祭祀文昌神。四川梓潼縣七曲山的文昌宮,則成為祖廟,當地人稱為「大廟」。有宮殿樓閣二十多處,其中有桂香殿、天尊殿、文昌殿、大悲樓。建築依山取勢,高低錯落,宏偉壯觀。文昌帝君鐵鑄像高達1丈4尺,重約六萬斤。兩側是八尊陪侍像,高六尺,重萬斤。造像面形豐滿,體態勻稱,彩飾全身,工藝精湛。全國各地的文昌宮、文昌祠、文昌閣,歷代都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文昌信仰,蔚為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