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訓練不難,卻是提高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良藥」

2020-11-23 騰訊網

很多家長非常在意孩子什麼時候會走,什麼時候會說話,卻很少有媽媽關注寶寶的小手又會做了什麼?

而事實上,手是認識事物特徵的重要器官,手部的動作在嬰兒心智教育中非常重要。由最基本、最初階的抓握動作開始,孩子們擁有了探索環境的能力。

其實,精細動作的訓練並不複雜。

今天,我們就要講講精細動作的訓練裡很重要的一項——書寫訓練。

下面的內容很乾貨,還不趕緊拿出小本本記起來。

什麼是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是指個體主要憑藉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肉群的運動,在感知覺,注意等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即主要指手的運動。

人體內的各個器官、每一塊肌肉,都在大腦皮層中有著相應的「代表區」,動作越精細,所佔區域越大。手指雖小,佔用的神經面積卻很廣, 其中一個大拇指運動區就相當於大腿運動區的10倍。

可見手指的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佔據了較為廣泛的區域。

對特殊需要的孩子而言,手部動作的獲得擴展了孩子獲得環境信息的途徑,豐富了孩子探索環境的形式,使孩子的探索行為更為主動和有效。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精細動作面臨多種發展任務(如寫字、畫畫和構取物體等)的考驗,精細動作的質量,將決定未來入學後書寫能力的發展與表現。

書寫為什麼那麼重要

書寫主要是靠兒童控制手部前3指來完成的,即孩子寫字的好壞是由孩子小手的控筆能力決定的。

孩子的小手越靈巧,對筆的控制能力就越強。

我們發現很多孩子控筆很差,不能在方格裡寫好字,有的寫的過大常出線,有的常寫的很小,有的寫的東倒西歪,簡單的塗色也是會塗出線邊等。

所以,從小鍛鍊孩子的小手就顯得格外重要。

鍛鍊孩子手部肌肉精細動作的發展,方法有很多:最應該做到的方法是平時讓孩子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脫穿衣服、扣紐扣、繫鞋帶、吃飯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畫畫、做手工、摺紙、剪紙等,這樣孩子在運用小手的過程中,眼手的協調能力得到加強,才能為以後的寫字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配合書寫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

什麼時候適合給孩子做書寫訓練

當孩子4歲時,對左右還分辨不清,這時不宜讓孩子練習寫字。

國外有研究表明,只有在繪畫能力逐漸發展到能完成9種圖形(水平線、垂直線、圓圈、正十字、右角平分線、正方形、左角平分線、交叉線和三角形)後,兒童才真正具備文字書寫技能所需的必要基礎。

兒童大約在4歲11個月左右能達到完成以上9種圖形水平,然而該研究只是針對國外的拼音文字。

孩子在學習書寫漢字時對其精細動作技能的要求也就要高一些,尤其是「ㄅ」「ㄋ」這樣的筆畫,也就導致有些五六歲的孩子在書寫時也是很困難的。

家長要想早些讓孩子進行書寫練習,就多給孩子一些機會鍛鍊他們的控筆能力吧。

這些書寫練習 你學會了嗎

當孩子已經具備:坐姿的穩定性、基本的前3指控制能力、基本的雙手協調和手眼協調能力、基本的手指靈活性、基本的空間概念和正確拿筆姿勢後,可以進行循序漸進的書寫訓練。

我是小司機

在一張白紙上畫出簡單的街道圖,把一隻筆固定在小玩具車上,示範用前3指握筆桿,推動小車在街道行走,然後讓孩子前3指握筆駕車前行。

當孩子熟練以後:將街道改為橫線隧道,稍微寬些,示範緩慢安全行駛,不可碰到隧道邊緣,然後讓孩子安全駕駛小車。

可通過增加複雜隧道,如十字路,斜行,曲折路等,及道路由寬變窄來增加難度。

足球小將

準備一個小盒(球門)和小紙團(球),示範前3指握住筆桿,把球踢入球門,然後讓孩子嘗試踢球入球門,球門可移動,以此鼓勵孩子控制筆桿踢向不同方向,球與球門距離由近到遠訓練。

找出小糖果

在一張紙上準備2-3種物品各多個(視小朋友能力而定量),包含糖果,示範用前三指握筆圈出1顆糖果,然後交給孩子圈出剩餘的糖果。

描虛線

先在紙上畫一條橫直虛線,示範握筆把虛線連成直線,然後把紙和筆交給孩子,讓他連上虛線。

練習連虛線從直線開始,慢慢開始橫線、十字線、曲線、折線等,當孩子能夠較好掌握好控制筆桿技巧後,就可任意開始教他在虛線上描簡單圖形,如三角形等。

描點成線圖

在紙上用疏密不同的點畫線條,每個點間隔距離很小,然後讓孩子用筆把點連起來。

根據孩子情況逐步增加難度,由不同線條過渡到不同形狀再過渡到日常生活常見到的物體(如水果—蘋果)。

後面再逐步增加兩點間的距離由連兩點到連多個點再到連成線和圖。

描實線圖

在紙上畫好一條實直線,示範後讓孩子在直線上用不同顏色的筆描,筆稍微粗點,或增加彩色筆豐富一下,線段由短到長視能力增加,同樣由描線到形狀圖到圖畫。

限範圍圖畫

在紙上畫2條平行線,間隔5釐米左右,讓孩子在畫好的限定線內畫直線,兩條限定線的距離可由寬到窄。

為增加畫線趣味性,可以和孩子交叉畫線。由線逐漸過渡到曲線、畫圓、弧線、形狀、圖畫等。

溫馨提示

對於學齡期的孩子,最初可讓他們像上面所說的「描」的方法進行,在線和簡單圖形描得熟練後就可以描簡單阿拉伯數字0-9,後面再進行描紅本,但描紅的模子一開始不可太小,應從大到小、循序漸進。

當他們有了一定的寫字基礎、經驗後,進一步指導幼兒把字寫到方格即田字格中去。

開始可自行設計田字格,其規格也是由大到小,最後達到田字格本中的標準,後面再撤掉田字格進行書寫。

需要注意的是漢字的難易程度、筆劃多少也要視幼兒完成的情況而定,也應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的規律。

當孩子學會了畫點、線、圓和弧形以後,就有了一定的繪畫基礎後,要不失時機地教會他們學畫組合圖形。

一開始所畫圖形不要太難,要儘量簡單且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或用到的物體,如畫房子(下面正方形,上面三角形組合一起)等。

以後根據幼兒所畫情況適當加大圖形的難度,如教畫小動物、人、桌子、凳子等。

相關焦點

  • 3-6歲的孩子,用這6個遊戲鍛鍊手部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
    這是因為手是孩子探索事物的主要方式,當孩子用手去探索的時候,就會將信息傳遞給大腦,這樣的神經傳遞越多,就會形成更多的神經元連接,孩子的大腦發育更好,也更聰明。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那對大腦具體有哪些好處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能夠提升孩子的記憶力。2、讓孩子變得更專注。3、孩子的思維會更加敏捷、靈活。4、動手能力和獨立性會更強。
  • 孩子聰不聰明,主要看「手」:精細運動發育標準來啦!
    她說前陣子帶孩子參加同學會餐聚,結果發現比自己娃還小的孩子都已經會自己好好吃飯了,可自己的娃連勺子都還拿不穩,喝個湯灑得衣服上比吃進嘴裡的都多。後來她帶著孩子去做兒保,才發現孩子的精細動作落後。而且醫生還說了,精細動作發展得不好的孩子,將來的學習表現一般也比較差!精細動作在嬰幼兒發展上,一直不是很被重視,多數的家長更注重孩子的語言發展進度。
  • 這些手部動作,正常人一天至少做一千次
    手功能是人類日常生活、工作、社會生活的重要運動功能,手不僅能完成許多粗大動作,而且還能從事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的各種精細活動,如抓握、側捏、釋放、對指等等。
  • 孩子學不會用筷子怎麼辦?2個小妙方助你訓練TA!
    小筷子大作用,手腦並用健腦益智用筷子進食,既能讓寶寶練習手指的各種動作,又促進了他的大腦發育,可謂訓練手腦並用的「好物」。1.強化手的精細動作發展使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只有用力得當、動作協調,才能夾起食物。
  • 全國冠軍來教你基礎動作(手部動作)
    其中品勢的話,可能看樣子不難,可是會了又很難打好,可能你只是少懂了一點點細節以及缺少一點點方法,下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品勢的手部動作。下面所有的動作都是基於動作開始時是自然放鬆,動作通過旋轉發力加速,發力手和輔助手發力節奏要同步,推動帶動旋轉發力,配合呼吸,有速度才有力量等所有品勢動作相通的原理上。
  • 使用筷子有助大腦發育,孩子多大可以使用筷子?
    1.提高動作協調性 從用筷子夾菜到將菜送到碗裡再放到嘴裡,在這整個過程中,手和眼的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幼兒使用筷子時,手部肌肉活動刺激了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的活動,有助於大腦的發育,提高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自立 筷子就像是人類手指的延長,學習使用筷子的過程中,寶寶越來越理解「利用工具幫助自己」這個原本抽象的概念,他也就更有信心獨立去做一些事情
  • 孩子這個生理反射了解一下
    最近,她發現孩子的小手總喜歡握拳,很擔心孩子的手不能控制屈伸,所以她想幫寶寶伸直。婆婆知道後,阻止了悅悅,說這是很多孩子都會有的生理現象,一般孩子過了3個月後,就會消失了。其實婆婆說得沒有錯,寶寶小手喜歡攥拳,是不需要幫助寶寶伸直,因為這是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其實在寶寶剛出生時,很多都會有握拳現象。
  • 李玫瑾坦言:孩子智商高不高,看他的「手」就知道,何必等長大
    加拿大的神經科醫生為了表述手和大腦的關係,專門繪製了「彭菲爾德地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控制手部的區域,佔據了大部分的大腦皮質,這比人的腿部要多出10倍以上。手部的動作越多,能夠刺激大腦皮質興奮,促進神經元連接的生成,神經元連接越多孩子越聰明。這就是手和大腦的關係!
  • 三四歲孩子學用筷子正當時
    美國的一位家庭醫生最近把使用筷子作為孩子必須學會的
  • 中年人的訓練重心是什麼?4個動作,助你中年以後仍然意氣風發!
    小編認為中年人可以選擇力量訓練,因為力量訓練主要是鍛鍊肌肉,進而刺激肌肉生長,這樣下來,就避免了我們到中年以後,肌肉出現流失的情況,因為肌肉流失的話,我們本身的基礎代謝率就會被降低,最終導致減脂困難,不僅如此,我們的關節還會因為肌肉流失,失去了保護,從而受傷的風險大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肌肉流失後,我們的肌肉就會變得鬆弛無力,所謂的顯老狀態就開始出來了。鬆弛失去彈性,從而呈現出老態。
  • 每天訓練10分鐘,孩子專注力大不同
    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專注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更多是經過後天培養形成的一種做事習慣,這就需要大人平常有意識地引導和訓練,功能性遊戲是一種非常有效提升兒童注意力的方法,以下10條提高兒童專注力的訓練遊戲,趕緊收藏起來!
  • 李玫瑾坦露:孩子智商高不高,看他的「手」就知道,何必等長大
    在孩子幼兒的時候能夠比同齡的孩子更早進行左右手的切換活動或者是協調活動,例如早起就能比同齡的孩子更早進行橡皮泥的捏造,提早比同齡的孩子玩魔方或者時非常喜歡動手做一些表現自己在內心世界的小創作,比如一些畫畫或者動手做實驗等等這些表現,都能夠很強烈的反映出孩子大腦的活動,也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進行大腦的訓練,更好幫助孩子進行大腦的開發!
  • 得了「媽媽手」,手疼心更疼!這5個動作帶你解決問題!
    手部腱鞘炎是經常勞作的媽媽們易患的一種病;同時產後哺乳期的媽媽,因為寶寶的頭不好控制,長期用手來支撐嬰兒的頭,或者抱孩子姿勢不對,或者工作中大部分動作都需要拇指和手掌配合完成,肌腱與腱鞘處反覆摩擦造成慢性損傷;因發病人群特殊,故而稱為「媽媽手」。
  • 如何通過後天訓練提高反應力
    2個小實驗測出你的「反應力」手抓取尺子用手抓取尺子是測量反應快慢的最簡單方法之一。讓別人幫忙拿著鋼尺,被測者的手放在離尺子末端約20釐米的位置。拿著尺子的人突然放手,被測者用最快速度捏住下落的尺子,然後測量尺子下滑的距離。距離越短,說明人的反應能力越強。
  • 孩子不會用筷子,是不是發育落後?別焦慮,你需要一些技巧
    擔心孩子不會用筷子,是不是發育落後?不過大部分人都覺得她想多了,勸解說自家孩子快3歲了也不會,想上幼兒園還得進行突擊訓練,用勺子其實效果也一樣。01孩子用筷子,需要水到渠成在中國的餐飲文化中,筷子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餐桌禮儀的一種。
  • 手型到底有沒有標準?正確認識良好手型的運動生理意義
    如何科學有效地解決初學琴童的手型及發力問題?達文西曾說:「結構決定功能」我們人的手部生理結構決定了我們怎樣去抓握,怎樣去彈琴。如下圖所示,無論是抓握還是按下琴鍵,我們都需要收縮手指的屈肌,「結構決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