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在「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下,博物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和知識普及場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該如何規劃河南省的博物館建設?1月8日,在接受大河網記者採訪時,河南省政協委員 、九三學社鄭州市委主委鄭高飛說出了自己帶來的提案。
現狀:鄭州僅有各類博物館32家,不及西安1/3
據有關方面統計,近年來每平均不到2天的時間,我國就有1座新博物館誕生。當前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博物館事業發展最快的時期,而且我國也是目前世界上博物館事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鄭高飛說,截至2018年,河南省有各類博物館347家,其中,文物系統博物館199家、行業博物館32家;全省三級以上博物館、紀念館53家,其中一級館6家(河南博物院、鄭州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南陽漢畫館、開封博物館、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省會鄭州市目前各類博物館的數量僅為32家,不及西安的1/3,也遠遠不及成都、南京、武漢、廣州等兄弟省會城市。
鄭高飛認為,河南總體情況在國內排名並不靠前,某些數據只與一些中西部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相近,明顯與河南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華夏文明誕生和發展的中心地區,以及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重要身份不相符合。
另一方面,我省現有的博物館體系結構以歷史類為主,藝術類、科學技術類、綜合性、行業性的博物館所佔比例較低,且大多數是國有類型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數量明顯不足,各地市的博物館發展不均衡,沒有形成文化合力,區域文化輻射力、帶動力和影響力還稍顯不足。
鄭州未來要建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
鄭高飛說,據有關媒體報導,鄭州市以2021年為限,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2019年5月20日,鄭州市政府印發了《鄭州市博物館事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並列出2019年啟動的市級12家和16個縣(市區)130多家各類博物館建設項目清單。
博物館數量顯然是各方熱推的「博物館之城」概念的重要指標參數,但卻不是反映其綜合內涵的全部內容。在博物館數量之外,博物館周邊的配套設施、博物館所能提供服務的質量,乃至博物館的分布和類型,也都應當成為衡量「博物館之城」內涵的重要方面。
建議:重點建設3~5座具有區域影響力和全國美譽度的博物館
鄭高飛表示,對於河南省未來博物館的發展道路,建議立足於本地區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把博物館的發展納入到全省發展的規劃之中,制定切實可行、符合本地區社會經濟文化實際的博物館數量的硬性指標。除數量之外,還要注重提高博物館的展示面積、展覽數量、館藏總量、參觀人數這些硬實力,以及博物館人性化服務、文創發展、公共教育、社會服務軟實力等方面的綜合指標,從而促進我省博物館文化事業的健康、穩健、良性、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建議在以下方面多做切實可行的工作:
1.重點建設3~5座具有區域影響力和全國美譽度的博物館,形成綜合反映中原地區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的標誌性窗口和文化名片;
2.大力建設一批展現地方特色、行業特色的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如文化遺址類博物館、工業遺址類博物館、行業博物館等;
3.在重視國有博物館建設的同時,積極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
4.做強做大綜合類、歷史類博物館的同時,促進藝術類、自然類、科技類博物館的發展;
5.在積極發展博物館事業的同時,推動更大範圍內文化產業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