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麼大,有沒有我的家」。這首歌曾風靡一時。《孽債》這部以西雙版納知青故事為題材的電視劇曾萬人空巷,全國熱播。美麗的西雙版納,也因此而深深植根全國人民的心裡。
西雙版納,古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為「理想而神奇的樂土」,位於雲南省南端。屬北回歸線以南熱帶溼潤區,因屬"東方多瑙河"湄公河流域,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全國熱點旅遊城市。
西雙版納以美麗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全球同緯度其它地區幾乎都是荒無人煙的沙漠或戈壁,唯有這片土地生態茂密,境內共有植物二萬多種,屬熱帶植物5000多種。有被譽為「花中之王」依蘭香、1700多年前的古茶樹、天然的「水壺」和「雨傘」、會聞樂起舞吃蚊蟲的小草、見血封喉的箭毒木……到處青山綠水,奇花異草,鬱鬱蔥蔥,熱帶風情,奇特的民族風情,全境以美麗而浪漫聞名遐邇。
原始森林公園是西雙版納最大綜合性生態旅遊景點,融匯了獨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風光,突出了「原始森林、野生動物、民俗風情」主題特色。傣族的歷史悠久,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文和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瀾滄江東岸的民族博物館環境優美,民族風情迷人。
這裡的知青故事最為沉重,也因此讓全國熟知西雙版納。關於知青,對於年輕人而言或許是十分遙遠的故事,或從未聽聞。但對於當年那一代人,包括他們的子女,那簡直是歷歷在目的記憶。少年懵懂,離開城市,父母親人淚送的場面,無法描寫和形容:荊軻刺秦風蕭蕭、蘇武流放北海,昭君萬裡和親、文成公主遠嫁高寒吐蕃,歷朝歷代充軍發配,都不像。這是一個對歷史有著廣泛深刻影響的運動——上山下鄉。
西雙版納的知青故事被人最熟知,最為典型,原因有四:有部分知青在此受傷害,失蹤、死亡的,例子典型;知青留下的「孽債」,很典型;知青對爭取命運改變所作的努力很典型,最終帶動全國知青命運的改變;以這裡的知青故事拍攝電視劇《孽債》反響很大,很典型。
知識青年們來到西雙版納,給落後的邊疆農村帶來了文化和文明,提升了群眾的知識文化,增添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生力軍,為邊疆穩定發展起到極大作用。位於景區內有知青館相當於全國「知青博物館」,真實再現了當年的歷史。那時候的知青,此時70歲上下,還健在的很大一部分,條件允許的話,值得到此來回味回味!否則,歷史更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