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科普 | 巴納姆效應

2021-02-10 廈大翔安陽光心理志願者團隊

星空總是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星座也讓不少人覺得神秘奇妙。

如果小小不問你的星座,就能說中你的特點,你相信嗎?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

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卻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

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儘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心焦急不安。

你有時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或做的事是否正確。

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

你認為過於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負往往很不現實。

你是否覺得上述描述很符合自己?

其實,這是心理學家寫的一段話,用來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事實上,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緻入微、準確至極。

巴納姆效應來源於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總結自己的表演受歡迎的原因時,他說自己的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福勒認為產生「巴納姆效應」的原因是輕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得藉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也正因如此,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巴納姆效應」指的就是這樣一種心理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我們主觀上想要獲得外界信息時,這種效應也就尤為明顯。星座、算命就是很好的例子。

想想自己在看關於星座的各種總結時,是不是抱著好奇的心態,一條一條地跟自己做對比,不禁感嘆星座的神奇,甚至迫不及待地與朋友分享……

算命更是利用了這種效應,決定去算命的人本身就處於自我懷疑的階段,急需他人的建議,因此更容易受到暗示,輕信他人。

1.正確認識自己。通過科學的方法和途徑正確認識自我,不盲目輕信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可以多多聽取身邊的親人、老師、朋友對自己的評價與建議,但要明白那些只是對自我認知的補充,而不是全部。最關鍵的還是自我探索,認識自己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必需且重要的,這個過程或許漫長不易,但一定充滿了驚喜和收穫,當你真正認識了自己之後,才能學會悅納自己,由此得到更好的發展。

2.學會判斷。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之上,我們就可以判斷那些來自外界的信息,孰好孰壞,孰優孰劣,哪些是合理的分析,哪些只是為博取關注的噱頭。對於這些暗示,不可照單全收,也不必全然拒之門外,要理智地判斷,接受正向的鼓勵,而不必囿於一些消極的「預測」。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始終堅持正確的自我認知,不要盲目跟風和聽信,不要因為一點相似性就誇張成完全符合、準確至極。

3.樹立正確的態度。相信很多人對於星座之類都是抱著好奇和娛樂的態度,不管符合與否,都不會影響自己的心態和日常生活,這是比較可取的。但也有一部分人特別願意相信這些看似神秘奇妙的東西,將其奉為真理,把一切不順利歸咎於外因,把自己的缺點當做天生使然,不可改變,這顯然是不利於解決問題,不利於自己進步的。所以,建議大家都不要太過當真哦。

看了今天的科普,大家還覺得星座神奇嗎?

小夥伴們可能會問,那為什麼相同星座的人確實會更加相似呢?

心理學家艾克森的實驗或許會給你答案。

他分別調查了1000個從未接觸過星座的孩子和1000個了解星座的成人,發現前者的個性和出生日期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而在後者之中,對星座的了解程度越高,同一星座被試者的個性相似度就越高。

結論很明顯:不是出生日期決定了人的個性,而是當人們相信自己應該是什麼個性時,他會逐漸表現出那種個性的特徵。

所以,你願意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真正的樣子。與其相信別人的預測,不如親自給自己規劃一個未來。

最後,小小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參考文獻:

[1]朱華珍.你相信星座學嗎——自我認知中的巴納姆效應[J].成才與就業,2015(07):43.

[2]許亮生. 巴納姆效應:籠統、一般性描述往往「十分準確」[N]. 財會信報,2018-06-11(B07).

[3]葉芳.星相版「巴納姆效應」解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4,5(14):81-82.

[4].巴納姆效應[J].醫學心理指導.校園心理,2004(05):19.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心理科普 | 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巴納姆效應實驗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巴納姆效應應對方法在生活當中巴納姆效應是比較常見的,很多人被周圍信息所誤導,認為其他人的想法才是正確的,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從而有了一些迷失。甚至於將其他人的言行舉止作為一種標準來進行,而羊群效應和這個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一種從眾人云亦云的想法和行為。
  • 巴納姆效應
    而這其中的「罪魁禍首」正是將為大家介紹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何方神聖?巴納姆效應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有個叫肖曼巴納姆的雜技師他說:自己的表演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每個人都會喜歡,都會以為這個表演為自己設計的。同樣當我們用籠統的方式,按照一定規則去描述他人的時候,對方也會以主觀驗證的傾向,去印證這些問題的真實性,覺得這說的就是自己。比如說,佔星術、算命等等,裡面都有這樣的巴納姆效應存在。
  • 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
    心理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第一篇文章,我準備和大家說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做完這些,我根據她日常的表現,對巴納姆心理學效應做了一點添加修改,拿給她看。然後,我多了一個」大師「的外號。(註:每次做完後,我都告知被試者真相。)說了這麼多,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東西?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2020-03-30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以上性格是否都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其實不止是你,所有人都具有上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特徵或者說自我感覺,讓我們產生這種認同感的叫做巴納姆效應: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空洞,仍然會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不是這種人。也就是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認為描述中說的就是自己。
  • 心理學:巴納姆效應 Barnum effect
    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上述現象就是巴納姆效應 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
  •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心理學:如何成長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帶來的暗示結果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當有人用一些看似普通又帶有廣泛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來形容一個人時,他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暗示,並認為這些話是在說自己——哪怕這些話其實與他毫無關係。這種「對號入座」式的行為,就是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我們用一個非常實際的撩妹的案例來介紹一下巴納姆效應的應用。 男生對女生說:「你有時候會因為害怕說錯話,而不敢表達自己,對吧?我知道你並不是一個完全內向的人,有時候你也有活潑的一面,在特別熟的人面前,其實你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的。
  • 看巴納姆效應怎樣測試
    有這樣一種關於出生季節與性格的說法:春季出生的寶寶,像春天的動植物一樣,沐浴著春天的陽光雨露,會長得更高,並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天賦。夏天出生的寶寶,會受到氣候影響,會更加樂觀,不管受到什麼因素影響,他們都會是天生的樂天派,拿得起放得下。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註:如果懶得看文字就看我的同名視頻講解在講解何為巴納姆效應之前,您先做跟我做一個小實驗:請您先閉上眼睛聽我講,我感覺到在我面前的你是一個很需要別人喜歡的並尊重你的人,同時你有自我的判斷,但你又有很多優勢沒有被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缺點,不過一般可以克服。當你與異性接觸時,雖然外表顯得從容,但你內心還是有點焦慮不安的。
  • 每日一概念: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 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 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星座、佔卜和算命:「巴納姆效應」和「皮格馬利翁效應」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星座需要注意的地方說的特別好,那麼你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下「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指人們會覺得一些人格描述非常精準地描述了自己的性格特點,但實際上這些描述往往非常模糊籠統,以致普遍適用。
  • 把女人追到手的最快方法:巴納姆效應
    其實巴納姆效應和冷讀術相似。巴納姆效應,官方上解釋,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你們覺得時間不夠,或者沒有那麼多耐心,那就可以利用這種「巴納姆效應」,分三步走,以一種最快的方法把女人追到手。1.「其實我沒那麼喜歡她」這一步是心態建設方法。
  • 小心職場套路,4個方法讓你避免巴納姆效應陷阱
    人們會不自覺地迷失在他人的「暗示」中,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這是巴納姆效應。01 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認知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的心理傾向。
  • 看「巴納姆效應」如何掏空你的錢包
    這種心理學現象便是「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即「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聽起來是個洋名字,但實際上其應用模式在中國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雖然這些應用者都不知道什麼專業理論知識,但是這並不妨礙「巴納姆效應」在中國的大放異彩,因為這種理論早就被大量應用於「忽悠和洗腦」。
  • 渣男必學,獲取別人信任感的理論基礎-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一種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它被很多血型佔卜師,星座預言家廣泛應用在各路的韭菜身上。它的簡單定義是,用模稜兩可的描述去匹配一個人的性格並且告訴那個人此描述是為他專門量身定做的。七哥在這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做一次性格預測,從0分到滿分5分,你看看我描述得有多符合你的情況?「你希望得到他人喜愛的同時對自己吹毛求疵。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你有許多可以成為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都可以克服他們。
  • 關於星座,關於巴納姆效應
    描述大多籠統,覆蓋面廣,另一方面,當我們在有意識的去看這些性格分析的時候,很容易受到這些模稜兩可描述的暗示,從而喚醒了記憶中和描述相關經歷(即使描述和行為並不百分百重合,這個時候,面對那些誇你的話,who care啊,這誇得就是本仙女好嘛),然後自己就對號入座了而已~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作巴納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