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必學,獲取別人信任感的理論基礎-巴納姆效應

2021-01-09 七哥的勵志日記

巴納姆效應是一種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它被很多血型佔卜師,星座預言家廣泛應用在各路的韭菜身上。它的簡單定義是,用模稜兩可的描述去匹配一個人的性格並且告訴那個人此描述是為他專門量身定做的。七哥在這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做一次性格預測,從0分到滿分5分,你看看我描述得有多符合你的情況?

「你希望得到他人喜愛的同時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人格有些缺陷,但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就你的長處發揮。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在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並在受限時感到不滿。你為自己是獨立思想者自豪並且不會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但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善於交際,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負是不切實際的。」

上面這段話像是在描述你嗎?這段話中大量使用了「有些」「可能」「大體」「有時」這些不確定的詞語。是一種非常開放的描述,基本上適用於任何人。不信的話你去看看射手座的描述(如果你不是射手座)。在努力把自己是某某星座的迷信給排除後再次看看其他星座對性格的描述,我相信你會發現其他的星座也是用巴納姆效應來敷衍人的。

為了讓大家更加理解這個心理學概念,七哥給大家講講兩個關於此心理學效應的兩個歷史實驗。

實驗一,會跳舞的鴿子。

有個心理學家把十隻鴿子關進了箱子裡。箱子外有個開關,實驗人員可以設定每隔一段時間就往箱子裡丟一點食物。這十隻鴿子原本是在箱外是無規律用餐的,而且實驗人員還故意讓他們吃少一點,以保持他們的飢餓狀態。後面實驗人員開始把十隻鴿子都丟進箱子裡餵食。箱子外設定每隔15分鐘就餵一次(不管這10隻鴿子在箱子裡做些什麼動作,只要時間到了就會看到食物)。於是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十隻鴿子都有了不一樣的新行為。他們有的會逆時針走動,有的會往角落走,有點會抬著頭。鴿子們仿佛相信,只要固定做一些特別的動作,箱外就會有食物掉進來。顯然,這些新的動作和食物有關。鴿子們的新動作和人類的迷信行為一模一樣。哪怕鴿子不做什麼特定動作,15分鐘後還是會有食物進箱。就像我們在考試前,戴或不戴文曲星護身符,其實對考試結果沒影響一樣。

後面心理學家還把提供食物的間隔増至半小時。結果其中一個只鴿子還跳起舞來了。也許這隻鴿子以為只要跳舞才能祈求到食物。顯然,跳舞這個動作難度會比仰著頭或者逆時針走高很多。但為了更難得到的食物(更稀罕的獎勵),願意嘗試相信更離譜的迷信。這也是邪教教主的理論根基。

最後,科學家為了讓這隻跳舞的鴿子回復正常,就改為箱外餵食,但是關進箱內時不再投食。結果這個鴿子跳多了一萬次舞才願意戒掉這個「跳舞就有飯吃」的迷行。

鴿子和人類同樣是哺乳動物。但是畢竟智商遠不如人類。所以美國有兩位科學家在人身上做了差不多的實驗。

實驗二,組合鍵迷信實驗

他們找來4名學生,在學生面前擺了4個按鈕,分別是A,B,C,D鍵。實驗人員設定,每隔10秒,只有學生按了「C」鍵就能獲得10美金。實驗發現,很多學生自以為破譯了某些暗碼一樣,他們最後在每個10秒鐘內都會依照一定的順序分別去按4個鍵。比如有個同學會按ABCD,有點會按BDAC,有的還會按兩次A,接著B,C,D。他們都相信自己研究出來的方法可以拿到獎勵。殊不知,只要每次10秒內按下C鍵就可以獲得獎勵了。也就是說,學生們也迷信了,他們迷信自己的那一套所謂的獲獎方法。

所以如果你在中彩票錢前剛好都穿了紅內褲,那你很有可能就會相信自己破解了中獎玄機,認為只要穿了紅內褲,就非常容易中彩票。

講完這兩個試驗後,相信大家都知道迷信是怎麼一回事了。也更加能理解上面的實驗是如何利用巴納姆效應來設計實驗和讓被實驗者迷信某個規律或者動作的了。那麼既然巴納姆效應可以讓人如此深信一樣東西,那是不是也可以用在兩性關係的發展中呢?資深兩性PUA說:「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感情販子就是通過熟練運用巴納姆效應去套路女性,讓她們卸下心防,獲取信任進而達到操縱對方的目的的。這些人在了解目標對象的一些信息後,以那些信息為切入點慢慢套出更多的個人信息。整個過程需要感情販子結合目標女性的個人信息去捏造出相對適用於目標對象的性格模板。讓對方感覺你就像老朋友一樣,自然就會信任你和被你吸引了。

所以廣大的女性讀者朋友呀,信星座和血型性格學沒關係,但不要被渣男當做鴿子和小學生耍了呀。這些事情其實都是一回事,基於巴納姆效應的同一回事。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大家帶來啟發,我是七哥,關注我,每天進步億點點!

相關焦點

  • 對星座理論深信不疑?看「巴納姆效應」如何掏空你的錢包
    這種心理學現象便是「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巴納姆效應」呢?「巴納姆效應」,聽起來是個洋名字,但實際上其應用模式在中國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雖然這些應用者都不知道什麼專業理論知識,但是這並不妨礙「巴納姆效應」在中國的大放異彩,因為這種理論早就被大量應用於「忽悠和洗腦」。
  • 不懂巴納姆效應的女人,根本抓不住男人的心
    當你看到今天的標題,點進這篇文章時,就表明你是一個非常期待別人的喜愛,卻對自己很嚴苛人。  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儘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心焦急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於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 陽光科普 | 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來源於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總結自己的表演受歡迎的原因時,他說自己的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 巴納姆效應
    而這其中的「罪魁禍首」正是將為大家介紹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何方神聖?巴納姆效應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聊天的時候,我們都想表現的善解人意,可是我們畢竟不是別人肚子裡的蛔蟲。你是什麼樣的人我怎麼會第一時間知道呢?不過有個心理學上的研究可以幫助你,在並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也能迅速的表示出善解人意的一面。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
  • 心理科普 | 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巴納姆效應實驗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巴納姆效應應對方法在生活當中巴納姆效應是比較常見的,很多人被周圍信息所誤導,認為其他人的想法才是正確的,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從而有了一些迷失。甚至於將其他人的言行舉止作為一種標準來進行,而羊群效應和這個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一種從眾人云亦云的想法和行為。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以上性格是否都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其實不止是你,所有人都具有上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特徵或者說自我感覺,讓我們產生這種認同感的叫做巴納姆效應: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空洞,仍然會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不是這種人。也就是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認為描述中說的就是自己。
  • 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
    心理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第一篇文章,我準備和大家說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做完這些,我根據她日常的表現,對巴納姆心理學效應做了一點添加修改,拿給她看。然後,我多了一個」大師「的外號。(註:每次做完後,我都告知被試者真相。)說了這麼多,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東西?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我們用一個非常實際的撩妹的案例來介紹一下巴納姆效應的應用。 男生對女生說:「你有時候會因為害怕說錯話,而不敢表達自己,對吧?我知道你並不是一個完全內向的人,有時候你也有活潑的一面,在特別熟的人面前,其實你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的。
  • 心理學:巴納姆效應 Barnum effect
    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上述現象就是巴納姆效應 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2020-03-30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納姆效應告訴你!
    每個人都有巴納姆效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上世紀中期,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發現了一種心理學現象。當人們觀看了一個名為巴納姆的雜技師表演時,會對雜技表演整體予以較高的評價,這不是因為雜技表演的每一個環節都能讓人滿意,而至少有一個環節讓你滿意了,你好像就會對整個雜技表演都滿意了一樣!
  •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心理學:如何成長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帶來的暗示結果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當有人用一些看似普通又帶有廣泛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來形容一個人時,他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暗示,並認為這些話是在說自己——哪怕這些話其實與他毫無關係。這種「對號入座」式的行為,就是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你有許多可以成為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都可以克服他們。
  • 「我比他優秀的多」,孩子過分自信,很可能是「巴納姆效應」所致
    眾多心理學家對於人類應該如何去認識自己都曾有過很多的研究,而在這些研究當中,巴納姆效應或許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最需要注意的。 何為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他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認為這種描述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 關於星座,關於巴納姆效應
    我:「這上面還說,別人很容易用感情融化你,使你聽憑別人的支配。你需要學說『 不 』字,這是你最好的自衛方法。你就是太善良才總是不忍心拒絕別人的。」閨蜜:「唉~我覺得你說的對,看來以後我要學會對別人說『 不 』。」..........
  • 3個方法教你避開巴納姆效應陷阱|職場新人如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
    其實,這是因為巴納姆效應在作祟。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的心理傾向。巴納姆效應測試中,學生們被要求填問卷,研究者寫下正確評估,然後給學生們兩份評估報告。
  • 巴納姆效應:是星座顯靈?還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這也是心理學中巴納姆效應的體現。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們更偏向於相信一種概括性、籠統性的性格特徵描述,簡單的說,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算命是典型的巴納姆效應的應用,聰明的算命先生說著模糊不清的描述,並對算命人察言觀色,根據算命人此刻的情緒表現說出算命人自己想聽的話,就這樣,一個個「半仙」被人們捧了出來。
  • 把女人追到手的最快方法:巴納姆效應
    其實巴納姆效應和冷讀術相似。巴納姆效應,官方上解釋,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你們覺得時間不夠,或者沒有那麼多耐心,那就可以利用這種「巴納姆效應」,分三步走,以一種最快的方法把女人追到手。1.「其實我沒那麼喜歡她」這一步是心態建設方法。
  • 巴納姆效應|信什麼不好,偏偏信星座?
    因為精通星佔術,請準許我佔卜一下你的性格特徵:你非常期待別人的喜愛,卻對自己很嚴苛,但在看似嚴於律己的外在下,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你不喜歡改變,並在被迫改變時感到不滿;你認為對別人坦率是不理智的行為;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並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更多的時候你還是沉默、謹慎、冷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