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明夷卦:忍受磨難,待機而動
夷:即為傷痛、創傷。人生事業,難得一帆風順,要前進必有險阻,前進不已,難免有傷。世間萬物在發展中都會有其理。明夷卦為我們闡述了人和事業遭遇挫折,苦難時收斂自己的光芒,用晦明隱忍待機的法則。所以像你現在這樣的情況,當人處於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候,你應記住:韜光養晦以自保,以外柔內剛之法,採取非常行動,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不管你是什麼事,這是唯一方法。
若禍害及身,首先應及早避開,以免除危險。若一時避不開,惟以外柔內剛應之,不要硬性對抗,否則只有徒然遭到打擊。
當自己已經被傷害,退避已然無益時,應採取非常行動,才能挽數危機。當然,在這樣的非常時刻採取行動,務必謹慎從事。
經傳原文:
明夷:利艱貞。
《彖》曰:明人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初九:明夷於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而則也。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日:「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六四:人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象》曰:「人於左腹」獲,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人於地。
《象》日:「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解讀:光明受到傷害,宜於韜光養晦,苦守正道。
象釋:上卦「坤」是大地,下卦「離」是太陽、光明。「離」在「坤」之下,象徵太陽沉入地下,光明受到創傷。又,內卦「離」是明,外卦「坤」是柔順,其象為內明而外柔。
義理:本卦有兩義:
一是當賢者的明德一時受創,境遇艱難時應刻苦忍耐,韜光養晦先求自保,然後再徐圖進取。
二是當光明過甚,例如陽光過於強烈,反而會導致萬物逃避;當事物處於無遮無避之境時,容易導致傷害,因而明德君子應從中領悟其精義,面臨民眾時隱藏智慧,平易方能近人,真正了解民情。
古人說「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即是以表面的「昏暗」洞明一切。老子也說:「其政察,其民缺「『是將這一思想引入了政治。古代君王之冠,前有遮目珠簾,旁有棉球塞目,亦即取此卦之勿須明察秋毫以防擾民之意。後人鄭板橋之名言」得糊塗」,與此卦亦有淵源。
易經——明夷卦:光明受阻的處世智慧
「明夷:利艱貞。」象徵光明受阻: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在艱難困苦中堅守正道,保持自身的純潔和善始善終的恆心。
明夷卦,由坤卦(地)、離卦(火)重合而成,名地火明夷。卦中坤地在上,離火在下,地怎麼能跑到上面去傷害火呢?聯繫上卦的情景就會明白,人們的勞動、人馬的行走,都會掀起塵土(土即地),塵土揚起,遮天蔽日,不正是對日光的一種傷害嗎?
這象徵著「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夠遵循這個道理去管理民眾,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覺中使民眾得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