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四川大饑荒「人吃人」 活人肉每斤賣一千二

2020-12-01 搜狐網

  他每天都在斷「人吃人」的慘案,當這些慘不忍睹、悖逆人倫的樁樁血案,最終竟演變為生活常態時,在一個陰風怒號的悽厲夜晚,飽讀詩書、傾心教化的於竹君終於精神崩潰了!

  地裡的玉米

  燒成一片大火

  造成這人間慘劇的元兇,是從1930年起開始蔓延、至1936年進入高潮的川甘大饑荒。僅就四川地區而言,除成都盆地各縣外都是災區,受災人口約3700餘萬。

  有人說,1927年北伐成功到1937年日軍侵華這十年間,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而真實的情況卻與「黃金十年」的美譽截然相反。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說過,1949年以前,中國平均每年有300-700萬人死於飢餓。更有人大膽推斷,民國時代,累計餓死的人口突破兩億大關!而爆發於1936-1937年,導致3700萬人受災的川甘大饑荒,僅是民國災荒歲月的一個悽慘片段而已。

  1936年,四川旱災進入高潮,土地龜裂,溝渠乾涸,炎炎烈日下,連耐旱的玉米也葉卷黃枯,甚至發生自燃,燒成一片大火。這場大旱災歷時10月之久,別說糧食,連蘿蔔、南瓜、紅薯等蔬菜雜糧也因長期亢旱缺水而無法生長。四川境內多數府縣的糧食收成均在四成以下,重災區大都不及一二成,甚至顆粒無收,本是魚米之鄉的四川膏腴之土,竟成為一片赤地!

  只為多活十天

  搶吃觀音土

  糧食吃光了,人就吃秕谷,甚至和牛馬一起吃糟糠。當這些已算不得食物的果腹之物也吃光咽盡時,人們就以草根樹皮、野菜野果野草等填充乾癟的肚皮,凡能吃的都挖,田埂山坡到處挖得像爛蜂窩,不少人誤食毒野菜,腹瀉腸漏乃至鼻噴黑血,依然咀嚼不停。比如一種叫「老鴉蒜」的劇毒植物,哪怕用清水衝洗十次,也毒性不減,人吃後頭暈目眩。但餓瘋了的人們卻採挖不止,明知有毒,仍趨之若鶩。

  當毒草都被拔盡吃光時,人們開始瞄上了據說「數量管夠」的白善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觀音土。土是不能吃的,但餓得沒招,土也得吃!

  為了糊弄自己的視覺,不少人將這白善泥磨成粉,摻和點樹皮野草囫圇吞下,肚子是填飽了,卻屙不出屎來,活活腹脹憋死!當時有種說法,吃白善泥,最多能挺十天,十天後必死,但不吃白善泥,今天就死!換言之,吃白善泥,意味能「緩死」十天,十天後,則暴斃而亡!

  然而,就是這令人致死的白善泥,居然也被饑民哄搶。四川榮昌、嶽池等縣因搶挖白善泥而發生械鬥事件,出了人命。涪陵縣第三區百姓挖取白善泥,竟將北巖華廠坡山腳掏空,導致山石崩坍,50多名挖土的饑民被滾落的巖石砸中,當場一命嗚呼。而未死的同伴和後繼者對此竟熟視無睹,繼續在血肉模糊的死者身旁挖泥吃泥。有人吃得太多太猛,突然兩眼一翻,一頭栽倒。

  某專員還發明了所謂的「白泥吃法」,並鄭重其事地函告各地屬下廣為宣傳。其方法之一是將這種「全未含有營養質料」的白泥和糧食搭配而吃,「糧食須佔六七成,其害較少」;一是在食後「須用穀草節或地黃瓜根,熬水服吃,助其消化」。這一吃法令人啼笑皆非,真有糧食,誰會吃泥?

  餓瘋了的災民已飢不擇食了。有人運回兩缸燒酒,缸底破裂,酒流滿地。棲息王家鍋廠的饑民大吼一聲,蜂擁而上,雙手瘋狂地刨挖浸滿酒漿的土泥,往嘴裡填,往肚裡咽,結果紛紛醉死,橫著豎著擺了一大壩。

  那時的饑民行走路上,形同鬼魅,見饑民的震驚場景:(他們)衣衫骨瘦如柴,兩眼深凹,兩頰皮肉下垂……當時形容這些枯槁饑民有一專用詞彙:鵠面鳩形。

  飢餓的眼睛盯上了

  自己的同類

  當飢餓壓倒一切之時,人倫廉恥已被只為肚子而活的饑民拋之腦後。他們飢餓的眼睛盯上了自己的同類,開始自相殘殺! 四川各地駭人聽聞的吃人消息充斥報紙版面:「巴中曹明國餓極烹死屍」、「劍閣饑民炊食匪人臂」……

  有個叫石懋修的人和父親結伴走路,往返不過20多華裡,卻接連看到12個死人。他清楚記得,自己來時有的人還在蹣跚前行,他回來時就成了「路倒」。最令他恐懼的是,這些剛剛咽氣人的大腿、臀部被割得血淋淋的。

  吃死人肉已慘不忍睹,後來發展到時興吃「活人肉」了!據1936年5月4日《天津日報》所載《成都通訊》的一則驚悚消息:……死屍的肉每斤賣五百文,活人肉每斤賣一千二百文!

  「人相食」不再是傳說,而是真實恐怖地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邊,最後,竟突破了古代「易子而食」的底線,骨肉相殘。

  當靖化縣縣長於竹君親眼見到這驚恐的一幕幕時,讀了半輩子「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的於竹君忽然覺得眼前恍惚。入夜,風嚎似鬼,慘月當頭,他精神失常了。

  於竹君精神錯亂後,覺得魯迅寫《狂人日記》痛斥吃人現象未免小題大做。這位學法律出身的縣太爺還引經據典地揮灑一文,為吃人者辯護,聲稱「食人者不食人,則時刻有被人食之危險! 」所以,食人者不犯殺人罪,應正名為「正當防衛」。

history.sohu.com false 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xhfk/2012-12/05/c_124049500.htm report 4847 他每天都在斷「人吃人」的慘案,當這些慘不忍睹、悖逆人倫的樁樁血案,最終竟演變為生活常態時,在一個陰風怒號的悽厲夜晚,飽讀詩書、傾心教化的於竹君終於精神崩潰了!地

相關焦點

  • 1936年饑荒「人吃人」:活人肉比死人貴兩倍多
    1936,把縣長嚇瘋的川甘大饑荒  1936年,四川靖化縣長於竹君瘋了,他是被嚇瘋的!  他每天都在斷「人吃人」的慘案,當這些慘不忍睹、悖逆人倫的樁樁血案,最終竟演變為生活常態時,在一個陰風怒號的悽厲夜晚,飽讀詩書、傾心教化的於竹君終於精神崩潰了!  地裡的玉米燒成一片大火  造成這人間慘劇的元兇,是從1930年起開始蔓延、至1936年進入高潮的川甘大饑荒。
  • 千年前蔓延歐洲的大饑荒 許多人靠血腥殘忍的人吃人才活下來
    當人們將身邊能夠捕殺的牛羊甚至鳥類都吃完之後,人們對飢餓變得更加的敏感,為了生存甚至不得不吃腐肉等曾經看一眼都會作嘔的食物。但仍然堅持多吃一點,以便能夠擺脫死亡。人們也挖出草根,順著溪流收集水草來維持生命。但這些依然無法抵禦饑荒帶來的死亡一步步逼近。在生與死之間,人們放棄了尊嚴和做人的準則,饑荒的肆虐讓歐洲人開始了極為罕見的人吃人的血腥殘酷歷史。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農業大省卻沒糧,是天災還是人禍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飢餓的人們。那場災難給河南人造成了深刻的印象,凡是經歷過那次饑荒的老人,每當談起都心有餘悸。很多老人在當時看到了漫天飛舞的螞蚱,把禾苗都吃光了。
  • 列寧格勒會戰期間,該市發生了大饑荒,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現象
    為了贏得戰爭,各大戰場都付出了十分慘重的代價,因戰爭而死的人,有的死於戰火,有的死於戰爭帶來的饑荒等災難。中國花園口決堤、河南浩劫、長沙聞喜大火都是戰爭造成的災難,蘇聯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在列寧格勒戰役(BattleofLeningrad,歷時872天的圍城)中,大饑荒導致這座城市多達150萬人死亡。這個著名的大城市到底餓死了多少人,不可能有具體真實的統計數字。
  • 古代鬧饑荒有多恐怖,不只吃草根和樹皮,連土都吃出新花樣
    這兩句詩清楚地描述了當時饑荒是什麼樣。天災人禍中,人禍還可以避免,可天災是想避也避不開,每一次天災都會帶來饑荒,面對這樣的困境,古時候的人會怎麼做?何不食肉糜的真相一提到饑荒就不得不讓人想到晉朝晉惠帝的一個故事,據說有一年鬧饑荒,地方上的官員立即把情況上報給皇帝。正巧皇帝正在華林園賞景,聽到這個消息就問旁邊的人,"何不食肉糜?"。
  • 晚清的這場大饑荒有多可怕?為了能夠活下來,出現了吃人的現象
    特別是在科技和經濟以及醫療水平都比較落後的封建王朝時期,比如明朝時期發生的天災(鼠疫)、東漢末年的瘟瘟疫其他時期的大地震等的天災,這些天災給不同時期的人們帶了很痛苦的經歷和損失。接下來講到的就是發生在晚清時候的一次天災-大饑荒。這次天災大饑荒發生在戊寅年和丁丑年之間,所以清朝晚期的這次天災又被稱作丁戊奇荒。這場災難的巨大危害性我要用很多具體的數據來給大家說明。
  • 百斤大鯊魚沿街叫賣 每斤5元仍沒人捧場(圖)
    昨天上午,有市民反映,在市北區開平路上的農貿市場,有一家商販正在銷售大鯊魚。水產專家表示,根據外皮顏色和捕撈區域分析,這條鯊魚很有可能是世界海洋組織保護魚類灰鯖鯊。    百斤大鯊魚沿街叫賣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開平路,在商城路綜合市場旁的農貿市場裡,幾經周折才在一處平房前的傘棚下找到了正在銷售鯊魚的攤位。
  • 蘇俄大饑荒時人吃人的慘狀 沒建交的美國伸出了援手
    1920年到1921年的整個冬季蘇俄幾乎沒有下雪,緊接著的1921年夏天又是乾旱,於是蘇俄發生了吃的問題,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嚴重饑荒。這場饑荒波及了蘇俄30多個省,受災人口3350多萬。伏爾加河流域,奧倫堡等地區是這次饑荒的重災區。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大饑荒時代 畫家在幹什麼?
    時任重慶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廖伯康說:省委書記李井泉住在重慶潘家坪招待所的時候,幾乎每天吃了晚飯先看電影,再打橋牌,或者先看戲再跳舞。看電影是專場,看戲是堂會。跳舞、打牌到凌晨再吃夜宵。在西安,大饑荒期間陝西非正常死亡人口為18.7萬人。之所以死亡人口少,人口學家曹樹基認為,可能與近百年來陝、晉發生過饑荒有關,這些地區民間重視、珍惜糧食,成功化解了政府的高壓。
  • 曹樹基:盲人摸象:有關大饑荒的不同回憶
    記得那時的夥食標準和初中時一樣,八塊錢一月,覺著吃得還不錯,經常有肉吃…… 到六零年,困難時期來了……農村人的每月口糧一點點地減少,減到二十斤、十幾斤。但最要命的是,蔬菜很少,沒有替代品吃。有個星期天我回家,走到村上一看,有的樹光溜溜的沒了樹皮。我很奇怪,一問才知道,這些榆樹的皮都被人剝下來吃了。有人嘆著氣說:明年這些樹就死了。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舊照:餓死300萬人,吃樹皮的孩子看著心疼
    現如今,健康飲食越來越流行,人間美味不可錯過,溫飽已不再是個難題,誰還能想到在78年前,饑荒席捲了我國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區,因饑荒而背井離鄉的人不在少數,1942年河南大饑荒是抗日時期的饑荒之一,據相關資料披露,饑荒導致了大約300萬人餓死,美國記者白修德則親眼目睹了這一場大災害
  • 78年前河南大饑荒:150萬人被餓死,美國記者看到後連飯都吃不下
    電影《1942》中,張國立為了讓電影更真實,生生將自己餓了一大圈,那些在饑荒路上蹣跚前行的災民們,讓屏幕前的觀眾感受到了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那段歷史情況。然而電影再怎麼真實也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歷史上,中國那一年的大饑荒,不僅是在河南,還包括了河北、山西、山東、安徽。
  • 四川省原政協主席廖伯康:大饑荒四川餓死1000萬人
    1960年前的饑荒。「大躍進」帶來大災難1960年,全國性的「大躍進」已經進行了三年,人們面臨的現實是,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當年的糧食產量已經下降到2870億斤,比「大躍進」前的1957年下降了26%,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四川的情況更加嚴重。
  • 直擊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蔣介石看後腿不由發抖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由張國立主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主要取材於1942年發生於河南的大饑荒,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1942年中國人民所受的苦難。在發生災情初期,當時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沒有及時匯報,導致了饑荒的進一步擴大。
  • 一九四二年的大饑荒與一九六二的「大饑荒」
    網上有人有意無意地把一九四二年的大饑荒與一九六二年的「大饑荒」掛鈎,有意無意地等同起來。其實,那是一個誤區。原因很簡單,兩者有根本的不同。現在我們所說的新中國成立後的的三年困難時期,也就是有人描述為「大饑荒」的年代是1959-1961年。關於這個年代,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認為在中國農村餓死人的現象是存在的。但是否形成了「大饑荒」,即餓死了數百萬以至於數千萬人,則沒有定論。學界對此也有爭論。
  • 倔強的「大饑荒」上書者
    在四川德昌,他看到為煉鋼鐵抽空勞動力、燒光樹林的荒誕,也看到了路邊餓得哭泣的小姑娘,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饑荒的存在。緊接著,自己的糧食供給也減少了,過度的勞動和飢餓讓他患上了水腫病,在那時的宣傳中,水腫病被描繪成由細菌所致。李盛照歷經了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法,流傳較廣的是,脫了衣服坐在機器邊上,接受蒸氣療法,「往往水腫好了,人也死了」。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把人餓到何種地步?只要能入口就能吃
    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話,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意思就是一天三頓飯,一頓不吃都會感到很餓,現在我們的社會豐富多樣,各種美食都非常的多,完全不需要為食物發愁,但是,在1942年,河南曾經爆發了大饑荒,那場饑荒餓死了無數的人,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來看一看,河南爆發的那場饑荒。1942河南大饑荒:這才是餓!
  • 我國1960年代大饑荒慘烈真實
    還有一個當年的孤兒也告訴過楊顯惠人吃人的故事。  這樣的細節,後來都被楊顯惠寫進了有關大饑荒時期的紀實小說《定西孤兒院紀事》。  從2004年初開始,《定西孤兒院紀事》系列相繼在《上海文藝》上發表。一個讀者給編輯打電話反覆問:「小說裡寫的吃人都是真的嗎?」於是這位編輯給楊顯惠打電話,說自己看到這些文字,也脊背發冷,他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這些故事是真的嗎?」
  • 河南人必須知道的事:1942年大饑荒死掉300萬人,還有誰記得?
    1942年中國河南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饑荒,整個河南餓殍千裡,民不聊生,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河南大饑荒是指1942年7月開始至1943春發生在河南的旱災。平息大旱之後又遇到蝗災,由於河南地處前線,有下級瞞報、政策失誤、交通堵塞等原因,導致饑荒遍及全省111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