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歲要藏,忌諱的是什麼?

2021-01-10 農技直通車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科技農場!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句話都會有一些摸不著頭腦,這一堆數字指的是什麼,其中又有什麼含義呢?其實這句話中講到的數字都是年齡,這是農村比較常見的一句老話了,講的是各個特殊的年齡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隨小編來仔細了解一下吧。

36不提

意思是人在到了36歲的時候,別人問起年齡千萬不要說。三十六歲應該是人正值壯年的時候,這個年齡按照道理來講應該是人最風光得意的時候,應該是百無禁忌才對,這忌諱就出在古人對「九」這個數字的敏感上。古人們認為九是極大之數,對九這個數字一直存在著敬畏之心,這「三六」對應的正好是「四九」,「四」和「九」都是古人們比較忌諱的兩個數字,所以人們也經常認為這「三六」是人的第一道坎,在這一年是不能提起年齡的,有人問起隨便搪塞過去,實在搪塞不過去就用「三五一」代替。

另外民間也有傳說,三國時期的周瑜以及鳳雛龐統都是在三十六歲這一年去世的,所以說這三十六歲是比較不吉利的,能不提就不提。

73不說,84不講

這句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俗語,講的就是這個。由來也很簡單,孔子是在七十三歲去世的,孟子是在八十四歲去世的。

孔孟一直被人們視為聖人,聖人隕落的年齡自然是十分不吉利的,所以人們對這兩個年齡也比較忌諱。

100歲要藏

這一百要藏就是為了吉利了,因為人上了年紀以後經常聽到的一句祝福語就是「長命百歲」,如果已經到了一百歲了呢?那祝福語豈不是變成了咒語。所以一般老人在百歲以後,無論自己本身的年齡有多大,對外都會說自己是九十八或者九十九,沒有過百,這樣比較吉利。

結語:這些都是古人們對年齡上的講究,主要是對特殊年齡的忌諱,在那個溫飽還是主要問題的年代,都是希望自己能好好活下去。到了今天來看自然是沒什麼道理,但是小編也並不反對這些文化,在不在乎都無傷大雅,自己開心最重要。

更多熱點資訊,歡迎關注科技農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人忌諱36,45,66,73,84等數字?有什麼含義?
    古人特別對一些關乎年歲的數字有很深的忌諱,比如36,45,66,73,84等數字,人們平時都不願提起,更有「年紀六十六,閻王要吃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傳言。意思是燕地的人對於45歲十分忌諱,每當人們問年齡之時,或回答去年44歲,或回答明年46歲。傳言包公45歲時在陳州放糧,遇到劫匪,九死一生。古人忌諱45歲,就是避免不順利的事情發生,這其實也是一種對於平安幸福生活的渴望。66,閻王要吃肉
  • 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什麼意思?為何忌諱這些數字?
    而且過去農村裡辦喜事,各方面的開支不少,又不像今天的彩禮那麼高,以前吃酒席都是拿幾個雞蛋就行了,所以老輩人怕破費,也怕麻煩,一般都不過生日的。一輩子都沒過過生日的,在農村也有不少。關於過生日,農村裡也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比如「男不三,女不四」就被很多人所熟知,在過去也是在很多地方有這種規矩。那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是什麼意思呢?這兩個數字為什麼不能提呢?
  • 農村老話「五年六月七日八時」,知道啥意思?
    在農村,一些老年人拉呱,經常說起一句老話,叫做:「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好多年輕人一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啥意思。但老人們都懂,聽後會附和地點點頭,或若有所思,沉默了。前些日子又見有人問起這個問題,阿兮今天就來說說這句農村老話,給沒聽說過的城裡人和農村年輕一代知道。
  • 農村老話「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講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講的是什麼意思?農村的房屋多數都是平房,不知道是不是建設樓房貴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總之樓房在農村不常見,為了增加房屋的面積,一般都會建設配房,從而形成三合院和四合院。
  • 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出遠門的時候,都要選個黃道吉日,目的就是圖個順風順水。到後來有了一句「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老話。其實農村還有句老話叫做「三六九,往外走」。這裡的「三」諧音「散」,「六」諧音「溜」,「九」諧音「久」。
  • 俗話「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可信嗎?專家:在理,和這兩人有關
    就拿各地的一些俗話來說,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一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俗話(有些地方也作七十三、八十四,還不死沒意思)幾乎是人盡皆知,經過專家論證,這句古話基本上可以說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了,意思是人老了以後會經歷兩道「坎」,一個是73歲,一個是84歲。那麼,這兩個年齡有著特殊的意義嗎?接著往下看。
  • 俗話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具體指什麼?有沒有道理?
    而有句俗話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具體指的是什麼?有沒有一定的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果單看數字的話,很少有人能夠知道講的是什麼,但是從後面那句話的意思就不難看出,其實73和84是代表兩個年紀,這也就和人的壽命扯上了聯繫。
  • 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講的啥?古人的人生感悟
    日落西山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而每個人也必然會面臨死亡,「生老病死」概括了一個人的一生,因而老百姓們也創造出了許多與年歲相關的俗語,像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講的是什麼?古人的人生感悟。
  • 為何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收自己去」,老人最忌諱的兩個年齡
    這裡為何要提曾仕強大師,那是因為曾大師曾經說過這句話,他根據《易經》的理論對人生進行的推算。雖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意義非凡,而且這裡還有一段不俗的經歷。易經不知是巧合還是造化弄人,古代儒家和道家聖賢孔子和老子,就是於73、84歲去世的。其中孔子享年72歲,虛歲是73歲;孟子享年83歲,虛歲是84歲。
  • 農村人常說:「明九不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些老話話糙但理不糙,句句在理,能讓人們從其中學習到人生哲理,和一些書籍上學不到的知識,我想這就是老話之能流傳至今的原因吧。而說到農村的俗語,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就屬禁忌類俗語了,因為這些俗語往往能給人帶來許多聯想,以下這幾句農村俗語你聽說過嗎?
  • 農村老話,「女婿上床,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中國的很多傳統觀念在農村地區得以延續,很多老一輩人都遵循著一些老話,反而在城市當中,大家接觸新鮮事物比較多,信息也更豐富,對於一些固執的觀念都不再那麼看重,也不會相信一些封建迷信的說法,只是這些東西短時間內,還不能在農村得以改觀,不情願還是要尊重。
  • 農村老話常說:「男不娶五,女不嫁六」,有啥道理,是什麼意思?
    現在,在農村結婚是一個大問題,許多適齡男青年想娶個媳婦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現在男比比例嚴重失調,有些家庭娶個媳婦很可能就要讓一家的積蓄全都花個精光,甚至還不夠。雖然,娶媳婦已經非常難了,但是一些老人還是堅持著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男不娶五,女不嫁六」的傳統,絕不允許孩子娶這樣的媳婦,也不讓女兒嫁給這樣的男人。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 73和84是命坎,「35歲現象」是錢坎!
    很多人對現在工作不甚滿意,或是有職業危機。本想換一份工作再拼拼,可無奈的是身體素質和機能隨著年齡在下降,很多時候心有餘而精力不足。伴隨的是學習能力也不如從前……遭遇「35歲現象」,讓不少打拼多年的白領倍感壓力。如何紓解職業困境、更好成就自我?是35歲左右的人們值得沉思的問題。另外,也在微信搜索了一下,「35歲現象」。
  • 為何中國文人從不敢輕易使用73和84兩個數字?它到底隱藏了什麼?
    每個人的壽數都是不盡相同的,有人長壽,也會有人短壽,這和每個人身體健康程度以及生活環境、習慣都有著分不開的關係。然而在壽數中一直有著這樣一種說法,說73和84是老人過不去的坎,即使在文學作品中都很少會用到這兩個數字。民間俗語是這樣說的:「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老人一旦到了73和84歲這兩個年齡,就很容易突發疾病甚至去世。
  • 農村老話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句老話叫「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很多人並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更不知道這句話時面說明了個什麼道理。其實這句話概括起來可以這樣形容:男不入川因為不舒服,女不入藏因為不適應,老不入廣因為可以要了命。那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這句話放到現在還有沒有道理?
  • 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農村老話。記得小時候,經常聽爺爺,奶奶說一些聽不懂的話,那個時候年紀太小,所以也不懂其中的意思。慢慢長大後,才知道,這些老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相信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聽老人說起這些話。
  • 農村老話:「正月不娶,臘月不訂」,這句俗語有什麼講究?
    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小時候應該能時常聽到一些長輩給自己講的道理以及簡單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沒有特別高深的詞彙以及華麗的辭藻,但是句子中所蘊含的道理卻是十分深刻的,這些老話和俗語在一方面展現了農村的縮影,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 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啥意思?說法怎麼來的
    農村裡有很多和生日相關的俗語,而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句就是這句這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很多農村的老人都聽說過,那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這種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農夫就和大家來說一說這句俗語。
  • 農村老話「寧嫁老頭,不嫁小猴」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寧嫁老頭,不嫁小猴」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嗎?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一些老村老話。我們都知道這些老話是老祖宗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這些老話的意思通俗易懂,這些老話在成長的道理上告訴我們很多人生道理。
  • 農村老話「胖人三分財,不富也鎮宅」胖的人是不是天生福氣相?
    農村一些老話,往往不能從字面本身來解釋,主要是其中的暗示會引起的一些聯想,會讓人感到愉快和不愉快。「胖人三分財,不富也鎮宅」屬於這類的老話。1、古代我國民間說人「胖」和「瘦」的潛臺詞這裡先舉例說說我國民間的關於胖和瘦的語言習慣。過去,說別人「胖」和「瘦」往往暗示一些眾所周知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