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個工作不簡單,可是為什麼有些人工作起來就會簡單很多,你有沒有想過是為什麼,其實很簡單,他比你會動腦子,不是說他比你聰明。動腦子是一個不簡單的事,今天凡凡就來給你們講一講怎麼做一個「聰明「的員工
用大腦和智慧工作的員工
績效法則:用大腦工作的員工比僅用四肢工作的員工更有工作績效。
過去,大多數企業裡的工作都是一些體力活,需要員工用手工作就可以了。而現在,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傳統的熟練工人,更需要能夠適應新的形勢,用大腦,用智慧去工作的新型員工。
由於企業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老闆沒有多餘的精力及金錢去僱用一些不愛動腦的人。
老闆需要的人才是擁有創意及應變能力的員工,能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員工。一個企業老總對他的員工說:「我們的工作,並不是要你去拼體力,而需要你帶著你的大腦來工作。」
這就是說,一個好員工應該勤於思考,善於動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然而,在公司裡,有些員工缺乏思考問題的能力,也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在遇到問題時,不是去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提幾個「怎麼辦」,而是逃避問題,這樣的員工不僅不受企業的歡迎,而且在職場上也難以發展。
同樣一項工作,有的員工可以十分輕鬆地完成,而有的員工還沒有完成就時不時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又如在生產一線,假設同一個時段裡,同一臺設備,生產同樣的產品,讓不同的人來做,產量和質量就不一樣。
這除了個人反應能力等先天條件外,關鍵就在於有的人用大腦在工作,他會去考慮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而有的人僅用雙手在生產。在工作時多動腦筋、勤於思考、善用大腦工作的員工肯定比僅用四肢工作的員工更有工作績效。
成功的秘訣就在於用大腦想問題,用智慧去工作。我們在工作時,不單要用手去做,更要用腦子去想。不管工作有多繁忙,也要在必要的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而不是盲目地去拼體力。員工在工作中要學會思考,學會用腦子工作。
工作中努力是好事情,但是光努力是不夠的,還要多動腦,多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做出成績。做好老闆要你做的事情並不意味著你要做一個機器人,記住,任何時候都要做一個有頭腦的員工。
勤於動腦是員工必備的素質
升遷法則:沒有哪個領導或老闆會對懶惰的和呆頭呆腦的員工視而不見和無動於衷。因為勤於動腦不是領導或老闆對員工的特別要求,而是員工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
勤於動腦是走向成功必備的美德。許多人所掌握的知識遠遠多於張瑞敏、柳傳志、劉永好,但沒有一個人像他們一樣勤於動腦,勤於思考,真正把自己的才能和潛力發揮在工作上。有太多的職業人士所缺乏的就是這種事業至上、勤於動腦的精神。
任何公司都不是白白養人的地方,沒有哪個領導或老闆會對懶惰的和呆頭呆腦的員工視而不見和無動於衷。因為勤於動腦不是領導或老闆對員工的特別要求,而是員工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
職場人士要想把自己變成一個勤於動腦的人,就需要牢記自己的夢想。只有給自己一個奮鬥的理由,你才能堅定信心,鍥而不捨。有太多的人只為工作而工作或只為薪水而工作,所以他們往往會把工作當成一項討厭的責任,或者是懲罰,這種思想決定了他們只會偷懶和拖拉。
而如果你把它當成實現夢想的階梯,每上一個階梯,就會離夢想更近一點,你還會那麼痛苦嗎?
勤於動腦工作不僅是要盡善盡美地完成任務,還必須用你的眼睛去發現問題,用你的耳朵去傾聽建議,用你的大腦去思考、去學習。
在上班時間不能完成工作而加班加點,那不是勤於動腦,而是不具備在規定時間裡完成工作的能力,是低效率的表現。
勤於動腦並不是要你一刻不停地幹,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那樣只會導致低效率。所以工作累了的時候不妨花上幾分鐘的時間放鬆一下,給自己緊張的大腦「換換擋」。勤於動腦是通向成功的邃道,而成功很可能會成為勤於動腦的繩索。
請記住蕭伯納的名言:「人生有兩齣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二是躊躇滿志。」
這兩種悲劇,都會導致勤於動腦的終止。在取得了一個小目標的成功之後,要重申自己的大目標,告訴自己還有更加美好的前途在等著自己,使自己重新振作,繼續勤於動腦,永不滿足。
在職場中永立不倒的英雄所憑藉的決不是安逸中的空想,而是踉蹌中的執著,重壓下的勇敢,逆境中的自信,艱苦中的勤勉和奮發,是在任何環境中的紮實工作和鍥而不捨的求知精神,這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也是所有想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崇高美德。
所以,不管你現在所從事的是怎樣一種工作,不管你是一個水泥工人,還是一個IT精英,只要你善於用腦工作,你就是成功的,就是令老闆認可的。
最後凡凡想說,薪水來衡量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值得。其實相對於工作所帶給你的東西來說,薪水是微不足道,至少可以說是有限的。
你的智慧帶給老闆的是業績的提升和利潤的增長,而帶給你的是寶貴的知識、技能、經驗和成長發展的機會,當然隨著機會到來的還有財富。實際上,在勤於動腦中你與老闆獲得了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