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消息美國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在一塊隕石中發現了許多豌豆大小的礦物質,經過細緻分析,發現它們是已知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物質。這種礦物質形成於距今45.682億年前,由此將太陽系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了最多200萬年,同時表明一顆爆炸的恆星在太陽系形成期間向這個星系噴射了大量重要物質。
2004年,科學家在摩洛哥發現了一塊重約1.5公斤的地外隕石,給其編號NWA2364。科學家當初分析認為這塊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一個小行星帶。然而,最新測試結果表明,隕石內殘留的礦物塊(鈣鋁內含物)形成於小行星帶存在之前。它們可能是在部分星際氣體和塵雲或者星雲崩潰形成太陽之後才形成的,這一結論與一種太陽形成理論的說法相吻合。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隕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布維耶領導實施了這項研究。她說:「我認為重要的是,讓人們認識到這種現存於太陽系中的物質是由其他恆星帶來的。超大質量恆星可能在太陽系附近爆炸,將一些重要元素輸送進來,為行星和生命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孝文)
天文學家發現又一個「太陽系」
央視消息天文學家日前發現了一個罕見的行星系統。該系統內可能共有7顆行星繞1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據信,這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大行星系統。該行星系統的母星名為HD 10180,位於南天星座水蛇座,距離地球127光年。天文學家耐心地對這個行星系統進行了長達6年的研究,發現這些行星與母星之間的距離比較有規律,與人類生活的太陽系極為類似。HD 10180系統至少有5顆體積與海王星類似的行星,所繞行軌道與火星相當。它們的質量是地球的13~25倍,與母星之間的距離是地日距離的0.06~1.4倍。天文學家還掌握了其他2顆行星存在的證據。其中一顆與土星類似,質量至少相當於65個地球,繞母星運行1周需要2200天。另一個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質量最小的系外行星,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與母星間的距離只有地日距離的2%。這顆行星上的「1年」只相當於地球上的1.18天。它應該是一顆與地球類似的多巖行星,但是由於溫度過高,無法支持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