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羅東
2019,將去不回。21世紀10年代,也將像過去任何一個年代一樣,永久地進入歷史。他日,再談起它,已經退為「當年」。當年,你害怕;當年,你徘徊;當年,你喜悅。 2020在即。從「當年」進入21世紀20年代,這是一個十年一遇的年關,你要怎麼過?
過去十年間最早紅遍網絡的「神曲」之一《哥只是個傳說》(2009年11月7日發行)MV畫面。
過去十年間最後紅遍網絡的「神曲」之一《野狼disco》(2019年9月2日發行)MV畫面。
跨完年,接下來十年,80後紛紛40歲,90後紛紛30歲,00後將紛紛20歲。人間沒有誰能一直年輕。而特殊在於,人是講故事、會思考的動物,通過創造身體與心理這一對二元概念,把心理從人的身上抽離出來,將年輕界定為一種活著的姿態。依靠這個分離,我們找到理由,也找到方式說服自己還將長期站在「年輕」的時間區域。
現在,無論你是否已經站在這個區域裡,只要你是80後、90後、95後和00後,2019年12月31日當天你在北京——在這裡讀書、工作,或剛好路過來此出差、旅遊——且決定要出門以不一樣的方式從「當年」進入21世紀20年代,我們都向你發出一份沙龍邀請函。
這場沙龍沒有觀眾和參與者之分。你來了,就可以隨手切換身份,可聽、可看,也可參與。我們當然希望你能全程參與。
環節一:什麼是我的「當下」
「當下」是時間概念,也是社會哲學概念。什麼是「當下」?什麼是我的「當下」?我們邀請你選關鍵詞形容你的「當下」,並回到過去十年以及出生年代,選一兩個對此影響最遺憾或最幸運的事件。「當下」是情感、家人、學習或工作任何話題的「當下」。該環節是分享、交談。
環節二:在「當下」整理「當年」
21世紀10年代,連同出生以來所經歷的年份都將成為「當年」。你可曾記得當年看過書以及聽過的歌?依稀記得的文字和旋律。你說出一個書名,現場是否來了也讀過它的同齡人或跨年代的人?熟悉的一段音樂響起,一段文字封出現,你還記得當年接觸它們的場景嗎?該環節是遊戲、互動。
環節三:前往「21世紀20年代」
十年,不長不短。有句老話,「一個人有幾個十年」,「十年」被賦予太多的期望。它可以改變你的生活、職業軌跡,也可以讓你遇到或錯過一個人。所以你猜測,在整個20年代,你還會翻開多少本書?會認識多少人?換多少份工作?該環節,吹蠟燭、談談未來。
報名:
關於我們
說完前面的正事,終於可以介紹我們是誰啦。我們是新京報書評周刊旗下的視頻欄目「羅東時間」。
怎麼描述呢,每周一更,視頻時長約5分鐘,打開後是一個人慢騰騰地用「塑料普通話」講,他有個議題,而你看到中間靠後會見到一兩本書,不過不是說書,也不是介紹書,而是帶上書去理解一個議題,比如前段時間推出的兩個系列視頻。
「閱讀迷霧」系列
No.1 親眼所見、書上所說,到底誰更靠譜?
No.2 理想的讀者,比作者更聰明、更自由
No.3 常識可貴,很遺憾我們還是在「背叛」
No.4 比碎片化閱讀更糟糕的,是「不可證偽」的閱讀
「人間迷惑行為」之手機系列
No.1 「手機外放」,都是「沒素質」惹的禍嗎?
No.2 微信聊天裡的「在嗎」:不是禮貌,而是博弈
No.3 手機全年「靜音」:消失的來電鈴聲,還會回來嗎?
作者:羅東
編輯: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