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深圳40年,社區成了基層治理「能量場」

2021-01-10 新華社新媒體

深圳40年,社區成了基層治理「能量場」

半月談記者 孫飛 陳宇軒 印朋

城中村隱患一大堆,志願者服務一陣風,智慧治理停留在「紙上談兵」……這些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攔路虎」,困擾著許多城市的治理升級之路。看起來是「死結」,是否一定解不開?有座城市說出了帶著底氣的「不」。

這座城就是深圳。在鵬城,千百個社區,就是基層治理動能匯聚的「能量場」,為創新之城帶來日新又新的活力。

1

誰說社區不能指揮住建局?

深圳近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多達1800餘個城中村,居住人口眾多,不同程度存在社區治安、消防安全、環境衛生等方面隱患。

在坪山區馬巒街道坪環社區,7.2萬平方米的城中村密布220棟統建樓,人流車流混行、雨天滿路淤泥、車位極其緊缺、管網隱患難除……諸多痛點讓居民怨聲載道。

「商品房小區有物業公司,城中村是不是也可以引進物業?」馬巒街道黨工委書記商澎濤的期待,在今年成為現實。5月,坪山區政府與中航、萬科、深業等物業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建城市運營中心。

「城市管理運營市場化專業化改革,有助於提升城區發展品質和魅力,增強廣大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坪山區委書記陶永欣說,坪山區將繼續發力打通服務社區末端「最後100米」,不斷提升城中村、三小場所、半封閉社區等薄弱區域的管理服務水平。

除了以實招改善社區「硬環境」,深圳還想辦法以暖意潤澤基層「軟環境」。

30萬元工程款遲遲拿不到,劉武慶的心情一度很煩躁。作為深圳一支挖土機工程隊的負責人,劉武慶手下有10多名工人,最近他們的工作就是上門要帳——之前在一個樓盤幹了一年多,談好了50萬元的工程款,結果只拿到20萬元,工人的生活都成了問題。

實在沒辦法的劉武慶找到了光明區光明社區。在他走出社區的第二天,30萬元工程款就打到了他的銀行卡上。「聽說是社區要求光明區住建局處理的,社區還能『指揮』住建局?」劉武慶感到很新鮮。

社區情況複雜,群眾需求多元,深圳意識到,只有讓更多資源與權限向下沉,才能解開群眾心中的「千千結」。光明社區工作人員尹峰說,他們接到劉慶武投訴的當天,就向光明區住建局發出了通知,當天就組織了由住建局工作人員和糾紛雙方參加的調解會,詳細告知法律後果,最終成功調解雙方糾紛。

在深圳市光明區,這樣的「社區發令、部門報到」正在成為基層糾紛化解的利器。據統計,2019年,光明區各社區「發令」216次,調度1600多名幹部下沉一線,職能部門及時報到率為98%。

2

「志願者之城」邁向3.0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現在有了下文:「來了就做志願者。」

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深圳志願者隊伍從不到20人發展到近200萬人,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隨處可見的「紅馬甲」們,成為暢通城市治理的「毛細血管」。

發軔於社會化、項目化、活動型為特點的「志願者之城1.0」,歷經U站服務體系、志願服務制度及信息化平臺建設初步完善的「志願者之城2.0」,如今深圳已著手打造以志願服務優化社會治理的「志願者之城3.0」,汙染治理、公共安全等領域,亮點正在湧現。

在坪山河岸,坪山護河志願服務U站掩映在綠樹叢中。這座黃色涼亭結構雖然簡易,但管理上「三有」毫不含糊——有志願者服務標識、有志願者開展服務、有志願者服務臺帳,可為市民提供飲水、諮詢、手機充電、簡易創傷處置等便民服務。

2017年7月,坪山區創新組建成立「河小二」護河志願服務隊,將志願服務與治水提質工作相結合,遇汙水亂排「隨手拍、隨時報」,實現群眾巡查與政府監管無縫銜接。截至目前,坪山區護河志願者服務隊共計巡河39.3萬人次,時長6.5萬小時。

深圳居民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理業務 毛思倩 攝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志願者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橫向多域覆蓋、縱深直插社區」的大、中、小三級聯防聯控志願服務隊伍,更是鵬城抗疫的堅實根基。

在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龍光社區,70歲的「愛心李大姐」李秀英1月31日就開始在社區出入口為居民測量體溫、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協助社區組織發展春節防疫志願者小隊。

參與志願服務20餘年的李秀英,如今已是服務時長最高等級的「五星級義工」。她還動員家裡女兒、女婿、「00後」外孫女齊上陣,共同投入抗疫志願工作。「我身體還行,做志願者,就是要堅持做有意義的事。」李秀英說。

「深圳志願服務已經不限於基礎性的公共服務,『志願者之城3.0』建設最終指向社會共識的凝聚,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廣泛傳播和普及。」深圳團市委書記方琳說。

3

有智慧平臺,訴求儘管來

創新之城,就要有創新之城的作為。深圳借力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打造城市「智慧大腦」,司法、公安、交通、安監、消防等領域一體貫通,拆除部門間信息壁壘,數據共聯共享成為現實。

「公明街道上村社區網格員巡查時,李生德等5人反映遭公司拖欠工資共計35萬元,網格員隨後引導訴求人到社區訴求服務大廳。」在光明區信訪大廳的一塊大屏幕上,一條糾紛訴求信息彈了出來,詳細地顯示了訴求人的基本情況、訴求內容、處理方式,工作人員隨即啟動糾紛處理程序。

這是光明區打造的群眾訴求智慧管理平臺。半月談記者注意到,訴求根據糾紛涉及人數、緊急程度、涉案金額等因素劃分為三個等級,在屏幕上以紅、黃、綠三種顏色區分,一級訴求要求10分鐘審核、30分鐘受理、1小時動態更新管理。

有了智慧管理平臺的幫助,工作人員只需要一鍵點擊,就能實時掌握街道社區上報的糾紛處理進展,駐點律師、心理諮詢師服務情況。通過群眾訴求服務微信小程序及「i深圳」手機App,居民足不出戶即可連通平臺反映訴求。2019年以來,這一平臺共受理群眾各類訴求服務18148宗,化解18053宗,直接服務群眾77792人。

治理精細化,深圳堅持的是「搞搞新意思」也「搞搞真意思」。從賦能社區、優化社區出發,始終著眼於千萬鵬城人的所期所求,打造智慧城市之路,深圳一直在路上。

(完)

相關焦點

  • 湖北鄂州:「紅線」紮根 構建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老百姓是根,一條「紅線」則是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2018年以來,湖北省鄂州市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將這根「紅線」深深紮根於民、情暖於心,逐步形成具有鄂州特色的「1+N」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制度體系,構建起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 桂城尖東社區築牢黨建基礎,推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讓在職黨員在社區上黨課,亮身份做貢獻;把尖東書香會品牌「做大做強」,讓核心團隊成為社區治理中堅力量;培育樓長隊伍和街坊會收集居民意見建議解決社區問題……尖東社區黨總支在社區基層治理工作中,充分築牢黨建基礎
  • 【新時代紀行】厚植執政根基:湖北宣恩縣創新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
    改革開放43年來,伴隨著深刻的經濟體制變革和社會結構變動,城鄉分割的傳統二元制戶籍制度日益鬆動,社會流動性明顯加快,加之思想觀念的變化和利益格局的調整,導致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城鄉基層治理開始面臨新問題、新挑戰。
  • 深圳40年,感謝40「人」
    引語 特區40年,深圳璀璨絢麗,一片流水溢彩。 儘管逆全球化讓人擔憂,但擋不住這座城市的青春蓬勃。 在這狂飆突進的特區40年中,滄海桑田,山河變幻。
  • 十堰市張灣區:夯實基礎強堡壘 基層治理增活力
    今年來,十堰市張灣區堅持把治理能力提升作為基層黨建關鍵主題,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推動基層治理從簡單粗放向科學精準轉變,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整體效能,激活發展「紅色動能」。「標準+」引領,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十堰市張灣區把標準化建設作為基層治理能力強化提升的有力抓手,先後出臺了《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施意見》、《村(社區)黨組織治理能力強化提升工作方案》、《關於在全區分行業開展基層黨組織能力強化提升行動的通知》、《村(社區)黨建綜合體規範化建設實施方案》等多個細化標準,確保治理能力提升有標準可依、有章可循。
  • 【津雲微視】基層治理邀請居民「議事」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天津北方網訊:津南區雙新街道,是一個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大型居住區,街道通過組建居民志願服務隊,探索基層治理新方式。為了加強基層網格力量,今年5月,津南區雙新街道成立了「金點子議事團」,下屬的七個社區各有一支隊伍,成員都是「熱心腸」的居民,負責匯總街坊鄰居遇到的問題,反映給街道解決。由於有更多時間泡在居民中間,收集問題對「金點子議事團」的成員們來說,成了近水樓臺的事兒。(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 深圳全力打造社會工作服務創新發展高地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深圳經濟特區40年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其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作為深圳推動社會治理、服務保障民生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勇當尖兵,砥礪奮進,始終走在全國行業發展前列。
  • 社區治理的「和諧密碼」
    問題反映到社區後,社區起初想讓物業公司迅速進行維修。可一部分居民卻不讓維修。經了解,「問題電梯」曾經用物業大修基金維修過。部分居民認為,「停擺」電梯的「老毛病」並未得以「根治」,錢花了,「病」沒除,而且對資金使用情況不了解,因此很有怨氣。2020年11月,社區黨支部成立了楚蜀大廈電梯維修領導小組,同時把楚蜀大廈居民中的33名黨員召集起來,成立業委會。
  • 深圳上市公司治理整體優於全國 需注意防範潛在治理風險
    這也是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2003年研發並每年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縮寫為CCGINK)在區域治理評價層面的再次應用。原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唐傑、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李鳴鐘、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顧問劉敏、彭博中國區總裁蘇美金等專家學者出席,包括40餘家獲獎上市公司代表在內的二百餘名各界人士參加了會議。
  • 「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杭州江幹有群外國友人參與社區治理!
    「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杭州江幹有群外國友人參與社區治理!,重點在基層,關鍵靠群眾。不斷擴大公眾參與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石。杭州江幹區,就把社會治理落實到社區鄰裡街坊,以黨建為引領,將鄰裡坊打造成居民身邊的服務綜合體、交流主平臺、治理共同體。
  • 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攻堅丨粥店街道上旺社區:驅動「紅色引擎...
    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攻堅丨粥店街道上旺社區:驅動「紅色引擎」 激活社區治理 2020-12-21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合說事,基層少了煩心事
    半月談記者 白明山 優秀傳統文化,如何為今天的基層治理所用?鄉村治理,如何探索充分貼近民情的「接地氣」路子?在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一批批「和合說事工作室」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基層治理既講道理、更講文化的動人圖景。
  • 培育「紅色課代表」,花園山探索「3+2」社區治理服務模式
    花園山社區愛熙社工在街道和街道社工服務中心的指導下,落實「五社聯動」服務模式,營造「黨員帶頭、居民參與、單位共建」的共建共享共治社區治理氛圍。「3+2」黨員參與社區治理服務模式花園山社區以書香苑小區為試點,探索「3+2」黨員參與社區治理服務模式:「3」是指社區設『課程』、居民印『試卷』、黨員領『作業』,「2」是指小區業委會、小區物業,「3+2」模式即社區梳理,居民點單,黨員參與社區服務,提供惠民行動——通過黨員行動來滿足居民需求、促進社區建設、優化惠民服務、整合在地資源,社區、業委會和物業三方合力助力社區治理。
  • 完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各地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平臺、隊伍和體制機制建設,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遍布城鄉的網絡優勢,落實村(社區)每周一次、鄉鎮(街道)每月一次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制度,一大批問題在基層得以解決,大量矛盾被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 不狠擺不平事,狠過了成村霸…「狠人治村」你怎麼看
    幾年過去,村裡葡萄產業卻因銷路不好,導致村民連年虧損。該村一名村民小組長告訴半月談記者,當初村裡非常蠻狠,甚至出現不配合就打人的情況。有的狠招,背後是一些村幹部明顯違法違規,損害集體經濟和農村發展,致使幹群關係緊張,基層矛盾激化,嚴重擾亂、衝擊正常的鄉村治理。
  • 「四化四治」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樣板
    記者 李明 通訊員 劉福春 報導本報廣饒訊 在廣饒縣李鵲鎮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中心指揮大廳的屏幕上,每天滾動著全鎮3萬餘人的「喜怒哀樂」。每條民生信息採集、處理背後,都連著「兩張網」,一張網在線下:全鎮59個村級網格劃分成1337個「微網格」,80餘家企業細化為6個專屬網格;一張網在線上:依託「大數據」建起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系統平臺和服務中心,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數位化集成、研判、指揮、調度、實戰等功能。
  • 基層治理的「象山智慧」:大事小事「村民說事」
    幾年前,張靈敏家中的客廳就成了村民的「說事廳」。每當夜幕降臨,這裡總是擠滿了村民和村幹部,家長裡短、村事家事都在這裡交流、匯集。張靈敏家中的「群英會」正是象山「村民說事」制度的一個縮影。融合了「說事、議事、辦事、評事」的象山「村民說事」制度,是近年來象山在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上的一項創新舉措。目前,「村民說事」制度已在象山490個村推廣,形成了治村理事的「象山樣板」。
  • 西安高新區探索實施「一核四化」機制 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是興隆街道自2019年12月25日正式運行「一核四化」機制以來,開展的首次綜合執法檢查。 「一核四化」是高新區目前正在探索實施的一種新型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其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即所謂「一核」,並通過權力下放、機構職能整合、網格隊伍配置等多種方式推進社會治理網格化、監督指揮信息化、綜合執法屬地化、便民服務就近化,即所謂「四化」。
  • 這個社區,老外「不見外」
    江灣社區是成立於2013年的新型城市社區,五湖四海「新居民」不斷湧入,不同的年齡結構、社會關係、文化背景卻讓鄰裡之間產生了天然隔閡,居民「有緣千裡來相會」,卻「對門相見不相識」。如何打破鄰裡隔閡,增加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是江灣社區治理的必答題。
  • 共建共享共治,破解城區治理難題——福臨萬家小區6號門綜合整治...
    著力解決了一些最現實、最直接、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其中,福臨萬家6號門周邊區域綜合整治就是一次成功的實踐。小區共有13個出入口,其中6號門是小區的主要出入口,門前的天茶山路、青山路更是連接黑龍江路與深圳路的重要通道,多條公交線路途徑此處,早晚高峰時車流量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