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財消災是大家常說的一句話,通常用以自身破財或他人遭受這類財物虧損時開展安撫。
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是一類心理安慰,類似阿Q式的自欺欺人,目的僅僅獲得心理平衡。
是的,這樣了解也是可以。但它不僅是心理安慰這樣簡潔明了,要不,老百姓們也不會口口相傳,相傳迄今。要了解,許多民間諺語的後面,都是有許多一生經歷的歸納和奇特的預知啟迪性。
天地萬物,莫毒於人口。眾口鑠金,連黃金白銀都能銷毀的人口,自然而然是具備所向披靡的力量。因此,噹噹今社會時興某些表述(1個語彙或一句話)的情況下,這類表述就通常具備了讖語的特性。
破財消災,毫無疑問也具備讖語的特性。破了財,自然而然便會降低某些不幸,起伏不定,這也是相應的。這後面不僅有宇宙空間三千大道的定律,也是有易經大道理的功效。
讀過老子《道德經》的人都了解,在其中有一句話很知名:「天之道,損有餘而補欠缺。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含義很顯然,三千大道便是把不必要的拿出來給缺乏的,而絕大部分人的處事原則則是把窮苦欠缺的人削減來加強衣食無憂的人,僅有有道之人才能效仿三千大道,將不必要的拿出來貢獻天地。破財的未必是衣食無憂的人,但也是可以說成以「有餘以奉天下」,這也是暗合三千大道的。說白了人失之,人得之。
《易經》六十四卦之中,僅有一卦是徹底吉利的,它便是《謙》卦。
古代人將《謙》卦稱作「一謙而四益」:「三千大道盈虧而益謙。正宗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三千大道要降低這類多的而提升少的,正宗要改變這類多的而流向少的地區(地面上的水就是這樣,從多的地區流向低洼而少的地區),鬼神降禍於衣食無憂而驕的人卻賜福謙卑欠缺的人,人道則厭惡衣食無憂而驕者,喜歡謙卑的人。訂閱號:天機錄
這一個謙不僅是言語心境的謙遜,實際上還指物質的欠缺,有歉的含義,歉便是欠缺、少。這類話並不是緊緊圍繞短期內的轉變,反而是一類大階段的發展趨勢。破財當作一類結論,其根本原因則必須思考。
依據三千大道的定律,相應是這類物品多了,因此才要損壞掉。
自然而然,有些人要說,我丟了錢,可我不是一個富人。這也是世俗化層面的了解,並不是道的層面。
需知所虧損的物品,是怎麼來的,要用它做什麼,為何虧損掉等等。
在其中相應有「多」或「驕」或「貪」的要素在裡面,因此三千大道才會推平它、降賠它。而降賠以後,將不會再有或降低了其他層面的不幸。
上述是破財免災的經典闡述。破財便是損多餘的,便是將盈變成謙,要是變成謙或欠缺,則肯定會得到補益與降福。這也是天道平衡的規律。
有些人物質層面欠缺,那必須是某一個層面太鼎盛了、太多了,如氣盛脾氣不好等。假如富貴而驕,氣很盛,則人道仇富心理,天道必定滅之。《易經》這本書中有太多這種道理了,多讀讀不僅可以開闊視野,也可以教會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連結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