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行間丨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2021-01-10 新華社客戶端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八德」,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其中,孝悌居於重要位置,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沉澱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

孝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字形上方是一個略寫的「老」,下面是「子」,像是孩子侍奉老人的樣子。孝是一個會意字,《說文解字》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可知,孝本義即為善於侍奉父母長輩,表示孝順、孝敬。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為人子女必須要做到的,是人的本能。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極為重要,《孝經》說:「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兩漢時期察舉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舉孝廉」,也將是否孝順親長作為考察、提拔官員的一項重要標準。

悌本義為敬愛兄長,在古代典籍中多寫作「弟」,如《論語》中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說文解字》中本來沒有收錄悌字,宋代徐鉉校訂時補充了402個字,將悌納入其中,解釋為「悌,善兄弟也。從心,弟聲」。兄弟常被喻為手足,手足之情、手足情深等詞都是用來形容兄弟之間感情深厚。

孝、悌二字,自古以來就連在一起使用,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儒家極為重視孝悌,並將其作為仁的基礎和根本,在儒家看來,「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有云:「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意思是說以孝悌為本,之後逐步推廣、延伸,最後實現兼愛眾人,以此達到仁愛的境界。

在古人看來,孝悌並非是單方面突出兒女對父母、弟弟對兄長的敬愛與責任,而是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認為孝與悌都是一種雙向的互動。《禮記·禮運》中明言「父慈子孝」,《墨子·兼愛》也雲「為人父必慈,為人子必孝」。《周易》將「兄兄、弟弟」作為正家之道的重要內容,認為為人兄者應關愛弟弟,為人弟者要敬重兄長,《弟子規》中也有「兄道友,弟道恭」的說法。中國古代還常將孝與忠聯繫起來。《孝經》中說:「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順,故悌可移於長。」意在說明一個人如果在家孝敬父母,那麼也必然忠誠盡責,因而自古便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的說法。

古往今來,眾多家族的家規家訓中,都將孝悌作為首要的一則內容來訓誡後世子弟。魏晉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家訓代代流傳,其中說:「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孝友傳家,歷來是王氏家族的傳統,孝友文化為王氏子孫奠定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規範。唐代柳玭為官清廉忠正,其家族河東柳氏是古時著名的世家大族,治家甚嚴,家風淳厚,柳玭所作家訓《誡子弟書》中說:「講論家法,立身以孝悌為基。」可見,將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作為立身處世的基礎,是柳氏家族治家的重要原則。

人生在世,必先做到孝悌二字,這是立身行道的根本,也是涵養良好家風的基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吳宇軒)

相關焦點

  • 廉潔家風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廉潔家風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2020-04-21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閒思論語之孝悌仁之本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通譯(略修改):有子說:「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頂撞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頂撞上級,卻渴望造反的人,自古以來都是沒有的。
  • 有子曰:孝悌者,仁之本也。仁者愛人
    然,何為仁哉?有子曰:孝悌者,仁之本也!仁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內容,那麼什麼是仁呢?有子說:仁的根本在於孝和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是仁的基礎。有子說:一個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的人是很少會去主動冒犯上級的。更不用說造反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 「新思堂」公開課 | 李若白:何以為文——高中閱讀與寫作
    「新思堂」公開課 | 李若白:何以為文——高中閱讀與寫作 2020-04-03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仁到底是什麼意思
    《論語》: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君子的根本建立了才會有產生君子之道。能夠做到善事父母、善兄弟,這樣才是君子之本的核心。」孔子說:「說討巧的話,臉色裝得很和善,做表明文章的人,僅僅是看著像個君子在無本,但沒有君子的核心。」以上是小編對這段話的解讀。與主流的解讀不太相同,尤其對「仁」的理解。常規情況下,對「仁」的理解是對人友善,友愛,但是小編認為不對,原因在於這樣理解把「仁」的含義變狹隘了。
  • 【丁俊貴之「為醫說」】
    醫乃仁人之術,必具仁人之心;德不合佛者不可為醫;而仁者愛人、佛善慈悲。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愛,始作「愛」,其中為「心」,為心性。遂無心,何以愛?《中庸》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性」則為心性。
  • 拙讀《論語》第二百九十三篇:什麼是仁?如何做到仁?
    孔子說:「克制自己,實踐禮儀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了。實踐仁德全靠自己,能由得了別人嗎?」顏淵說:「請問一下施行仁德的條目是什麼?」孔子說:「不符合禮的事情不看,不符合禮的事情不聽,不符合禮的事情不說,不符合禮的事情不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也要實踐您這番話。」拙的譯文:顏回問什麼是「仁」。
  • 好物欣賞,人生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極品花梨癭木·坐彌勒花梨易得,但癭木難覓,癭木變幻莫測,萬中無一,大小不一的癭結生在了樹身之上,雖是一種樹木的病態,但也就是此番的病態之美,卻成了藏家嚴重的珍寶之木。用以上好的花梨癭木雕琢一副世間百態情趣的笑面彌勒,免世俗喧囂,免諸多煩惱,笑對彌勒,好物之妙,藏家之樂,莫過於此,心生歡喜。
  • 道德經與樹形哲學之說「道德仁義禮」
    德是生利之法。舍道論德,德根本無從談起。連物性都不了解,憑什麼能總結出駕馭其變化的方法呢?駕馭不了變化,憑什麼讓事物變化成你想要的呢?不能得到你想要的,利從何來呢?只有明白植物生長的規律,才能總結出助益生長的方法,以此行事才能讓稻穀生長的又好又多,而後能得糧食之利。只有明白醫理,才能有對應的辦法治好某個疾病,以此生無病之利。故言道乃德之根。舍道論德,德根本無從談起。
  • 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是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儒家的「仁」是什麼「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會倫理範疇,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等無不圍繞仁展開,三綱五常是儒家倡導的基本社會倫理準則,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孟子進一步發展了孔子「仁」的學說,將「仁」由個人修養上升到治理國家,提出了「仁政」的概念,強調「以民為本」、「為政以德」,作為統治者要寬厚對待百姓,讓百姓富足。應當說,孟子的「仁政」思想,即使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仍有其進步意義。怎麼能做到「仁」孔子認為,「仁」雖然高尚,但並不難做到。他說:仁德離我們很遠嗎?我們一心追求仁德,仁德自然就會具備了。
  • 孔夫子的仁是什麼,每個人都能達到了仁的境界嗎?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釋義:夫子說:富和貴是人都喜歡的,但是不能以正當的手段得到,那也是不能要的;貧與賤是人都討厭的,但不能以正當的手段來擺脫它,那寧願不去做。
  • 陳情令之宿命06-2|忘機吵著要娘親,藍啟仁放弟弟下山
    叔父~」藍啟仁彎腰把哭得眼睛紅腫的藍忘機抱著坐在自己的膝蓋上,袖子裡掏出一個大桃子遞給他:「忘機:吃個桃子?」藍忘機倔強地說:「不!我不要桃子,我要娘親!」藍啟仁看著那個被摔在地上亂滾的桃子,想起夷陵那個大眼睛男孩臨走前期待的眼神還是什麼都沒有說。不能再亂了。
  • 孔子為什麼說「孝悌」是「仁」的根本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我們簡單的翻譯一下這段文字:有子是孔子的弟子,他說呢,一個人孝敬長輩尊敬兄弟的人,很少會犯上;不犯上的人呢卻又喜歡作亂的這種人,我們也沒有見過。
  • 王陽明心學的終極願景:聖人之道,天地萬物,一體之仁
    金庸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毛澤東說過,共產主義的終極願景就是要解放全人類。心學也一樣,王陽明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致良知,而是要達到整個人類的偉大願景:天地萬物,一體之仁。《四書五經》之一的《大學》,提出了儒家的著名三大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喵說《論語》: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巧言令色,鮮矣仁!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仁,仁者愛人,是孔子學說裡的一大要義。要得到這個仁、達到」仁」的境界,需要內心的體驗,更需要投身現實,而「孝悌」便是求「仁」的根本點出發,是為「本立」,進而能成為仁人君子。孝敬父母叫「孝」,敬愛兄長叫「弟」,即悌。孔子以孝導仁,並非以孝求忠,但是又不得不說,如果一個人都不愛自己的家人,卻說他愛國家,那必是奸惡之人,一有機會他就會行犯上作亂之事,眼下的安靜,只是一種潛伏!
  • 《仁王2》全木靈收集攻略_18183仁王2專區
    《仁王2》中總共有150個木靈,找到所有木靈即可解鎖「引導木靈者」獎盃。本作分為6個區域,每個區域包含25個木靈。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仁王2》全木靈收集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仁王2》木靈怎麼得 木靈的作用介紹
    如果你是第一次玩這個遊戲,可能會對遊戲中很多的設定還有角色不了解,比如說木靈吧,木靈是一個類似於收集向的玩法,遊戲中有150個木靈等玩家去收集,本篇就為大家帶來仁王2木靈介紹,一起來... 仁王2木靈是什麼?
  • 論語探本3.3:人而不仁,仁是整個儒學的基石所在
    相信,仁為本質,禮為表這個話已經是基本常識了。但仁和禮的邏輯關係到底在哪裡,很多人是不知道的。《禮記,天運篇》言,禮本於陰陽。這句話不好理解。禮之本在陰陽。首先就要明陰陽的規律,陰陽的規律不明,如何知道禮和陰陽的關係呢?陽有其位,陰有其位。陰陽並行而不悖,也不違。換言之,陰陽都有自己的軌道,從不會僭越其軌道。
  • 尊老敬老仁之本 老有所樂在農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張家口農商銀行宣泰支行為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大好文化、為你更好的服務理念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於近日開展了張家口農商銀行杯第一屆「老有所樂」趣味活動。
  • 「仁」字的來源,聖人孔子的仁學又是什麼樣的?
    導語:「仁」字的來源,聖人孔子的仁學又是什麼樣的?有「仁」字而後有仁學。無「仁」字之來源,就無孔夫子對仁學的創始,更不會有後世儒家對仁學的定義與闡釋。在孔子創立仁學之前,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就那就老子,若無老子對於孔子「仁學」的影響,「仁」字也不會在孔子那裡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