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多次更迭,從夏到清,耳熟能詳的有十二王朝分別是:夏、商、周、秦、漢、晉、唐、宋、元、明、清。
總是聽人說「以江山社稷為重」的說法從中可以得知「社稷」是指國家,那麼「社稷」最初的含義是什麼呢?
「社」指土地神,按方位命名:東方青土、南方紅土、北方黑土、中央黃土。五種顏色的土履於壇面,稱五色土,實際象徵國土。
古代又把祭土的地方,日子和理法都叫社。
「稷」是農作物,指慄或者黍屬。此外,古人稱稷為百古之長,因此帝王奉祀為穀神。
「社稷」和起來的意思看起來就是土谷之神。由於古代時候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穀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徵。自然而然後來的人們就把社稷代指國家。
不過,這個代稱在現代的白話文中很少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