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上洛」是怎麼回事?洛陽不是中國的嗎?

2021-01-15 月懸勾玉

上洛本為上京,前往都城之意。洛是謂中國洛陽,周代以後常定都此地,故漸被用作京城、或都之意。日語中的上洛,主要是謂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別稱就是洛陽(rakuyo),故謂「上洛」。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戰國大名帶兵攻入京都的行動被稱為「上洛」,上洛是諸如武田信玄等戰國大名追求的目標,如同中國春秋時期的「問鼎中原」。

隋唐長安城和日本平城京平安京

而京都,古稱平安京,突出特點是同中國唐朝的洛陽城和長安城十分相似,京都的歷史始自平安時代的平安京,一直到明治維新遷都,一千多年來一直是日本的首都。京城形制南北長,東西窄,這一點是異於隋唐長安城的,其長寬比例卻與隋唐洛陽城十分接近;其次,裡坊均呈方形,同於隋唐洛陽城的裡坊形制;再次,朱雀大街南端兩側各置宗教建築一所,也是模仿洛陽城而建。最後,在裡坊名稱方面,平安京的「銅駝」、「教業」、「宣風」、「淳風」、「安眾」、「陶化」、「豐財」、「毓財」等8個坊名均採自隋唐洛陽城,平安京朝堂院南門的名稱也採自洛陽城,稱為應天門。另外,平安京始分左右兩京,左京稱為「洛陽」,,右京稱為「長安」,本想盡顯長安洛陽的風華,可是在徵夷和戰亂中沒能完全開發,尤其右京長安地處沼澤,開發工作還沒有成功就荒廢了。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陽」。於是,一千多年來京都就一直被稱為洛陽。

當然平安京不是日本第一個仿建中國的都城。平安京之前還有藤原京、平城京和長岡京等,都或多或少借鑑了中國都城的形制,其中奈良的平城京仿製較為成功,城市布局、宮城形制仿長安,裡坊卻仿洛陽,確實很有中國味道。

由此可見,隋唐的文化輸出是左右兩京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洛陽隋唐「七天建築」,究竟是什麼梗?難道是七天建成的建築嗎?
    洛陽隋唐「七天建築」,究竟是什麼梗?難道是七天建成的建築嗎? 隨著洛陽應天門,成為了國內網上打卡聖地,也帶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隋唐「七天建築」。大家可能好奇,隋唐「七天建築」究竟是什麼梗? 有意思的網友表示,難道是七天建成的建築?
  • 超4成日本年輕女性不結婚不戀愛是怎麼回事 日本人不結婚晚婚的...
    目前,日本總人口約1.26億,排名世界第11位。日本男女比例與中國相反,中國是男性更多,日本是女性更多。日本男性人口約6150萬,女性人口6450萬。  按照日本超4成年輕女性不結婚不戀愛計算,排除日本老太太,日本小女孩之外,日本至少有1000萬女光棍。有人建議,將日本這1000萬女光棍引進中國,即可解決日本女性多的困擾,也可以解決中國一部分光棍的婚姻問題。
  • 古代日本人平均身高僅1米4?中國古書早已有記載,日本網友沸騰了
    加上日本近代以來,在中國犯下累累罪行,在國人眼裡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於是,倭字發展到如今,演變成了對日本的蔑稱,甚至還多了矮小、猥瑣的含義。 雖然倭字的矮小含義是近代賦予的,但歷史上的日本人確實也不算高。唐朝有一本書叫《酉陽雜俎》,作者叫段成式,這個人科舉考試幾度不中,最後改行寫一些民間流傳的故事典故來維持生計。而他在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
  • 2062穿越者是怎麼回事?曾預言日本自然災害,這是真的嗎?
    2062穿越者是怎麼回事?曾預言日本自然災害,這是真的嗎?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速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在50年之前誰能想到,今天的我們可以在相隔萬裡之外也可以看到親人的模樣,能實現這樣的面對面交流呢?相同的道理在現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技術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覺得世界上這樣的東西是根本不可能會存在的,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就像是支付寶剛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有誰能想到會它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開始普及呢?如果我們可以有打破時代的思維,去思考未來的世界,你依舊會發現有很多的理論是我們無法接受的,甚至會以嘲諷的態度去面對,比如穿越。
  • 洛陽東站:見證洛陽鐵路的歷史 《一九四二》中逃荒者西行的中轉站
    在抗戰期間,洛陽東站遭遇鄭州至洛陽鐵路線路被拆除、運力減弱等境況。1942年大饑荒期間,洛陽東站成為逃荒者西行的中轉站。「洛陽東站與洛陽站均處在隴海線上,兩站距離不足5公裡,距離太近是導致鐵路大提速後,洛陽東站客運功能逐漸減弱的直接原因。」近日,洛陽鐵路系統一名退休職工直言。
  • 日本地名比中國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大錯特錯
    在豆瓣、知乎和微博上都有一種論調:日本的地名比中國的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他們的第一項論據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比中國的更有歷史厚重感。日本的一級行政區用的概念是都、道、府和縣,一下就讓人想起了李唐王朝的盛世場景,武則天的神都洛陽、李世民設立的「大唐十道」、唐玄宗設立的「京兆府」、張小敬「萬年縣不良帥」。多麼講究多麼有文化呀!而中國的一級行政區劃用的概念是省、市(直轄市)、區(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省」是元朝才出現的區劃概念,論資歷比「道」晚了600多年。
  •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都是怎麼死的?你們知道嗎?
    潘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和悲劇色彩的人物。民間對潘嶽最熟悉的是作為中國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國人對於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獎。雖說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野史裡記載185cm),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為在那時候他就已經有了一批死忠的「粉絲」了。據載,17歲時他駕車出遊洛陽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圍觀並投擲水果以表愛慕之情。
  • 品味洛陽老城,在歷史與現在交錯的時光裡穿行,一起感受一下
    不知不覺地到了鼓樓,鼓樓在東大街的中段,據《洛陽縣誌》記載,它是建在北大街南口一帶的,明萬曆38年(1610年),福王來到洛就藩,在建福王府時遷往東大街,鐘鼓樓在古代比白天的報時和夜間的報紙更有效,「絲綸閣下文筆清靜,刻劃在鼓樓中,字裡行間,」白居易用他的詩句,帶我們走進歷史的晨鐘晚鼓中,鼓樓的拱門洞上,東端鋪著一石匾在背後刻著「即日」,西端的石額是「瞻雲」,都是楷書。
  • 五鳳樓前明月新(洛陽紫微城往事
    在洛陽,有一個地方非常著名,卻不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紫微城。紫微城在哪裡?就在隋唐洛陽城的西北隅。它的正南門是應天門,主要建築有明堂、天堂、九洲池……有人會說,這不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嗎?對,紫微城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名字。現在,我們來講講和它有關的那些往事。
  • 日本女人的腿型,為何多數都有外八字?日本人:這多虧了中國文化
    現在日本女性的腿基本上都是外八字形狀的,很少有其他形狀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還是和中國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日本政府在古代一直把中國當成他們的老師來學習,只要中國人有的,他們就一定都要來學習學習,然後再帶回自己的國家進行改造,從而形成自己的一個文化。
  • 12月18日,洛陽倉窖博物館將全面開館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日前,洛陽市文物局發布消息,12月18日洛陽倉窖博物館將全面開館,屆時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將重新開放,帶您領略偉大的中國古代儲糧文化和隋唐盛世的「國家糧倉」風採。
  • 日本有姓氏叫我孫子,中國人笑了,日本人急了:不是中國想的那樣
    古代日本並沒有文字,記錄一般都是用的漢字,然而很多人對漢字又是一知半解,並不知道具體意思,所以在記錄あびこ時寫成了我孫子,久而久之形成定式,也就被通用了。 至於「我孫子」(あびこ)的起源說法有很多,一個說法是日本古代宮廷內的一個官職,後來被當成姓使用;另一個說法是起源於古代日本的一個漁村,由於打魚拉網日語發音和あびこ非常相近,而日本人有用村落和職業作姓的習慣,所以我孫子被用作姓氏;還有一個說法是日本人中有一支來源於印度支那,當地土語火神的讀音也和あびこ非常像,為了紀念火神,所以用我孫子作姓氏。
  • 日本古代怨靈被譽為日本「孔子」每年700萬人來此祈福「天滿宮」
    太宰府天滿宮的功能,如同中國山東曲阜的孔廟,是日本學生及家長祈求金榜題名的聖地,因此吸引著眾多的日本學生來此祈福。那麼菅元道真是何許人也?值得日本民眾如此的愛戴?菅原道真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公元845年,在一個世代學者之家。也正因他的成長環境和家庭薰陶所故,菅元道真五歲就可以吟詩,十歲就能獨立創作漢詩,可謂天資聰慧,被人譽為神童。
  • 日本Moco超迷你手錶戒指戴在手指上?怎麼回事?
    日本品牌 Moco 在今年秋冬上市了一系列超迷你表款,整體大小就猶如戒指一般,讓你以後看時間不再是看手腕而是看手指上,真的太有創意了!在現今看時間這件事,已經被人人一支的手機取代,因此手錶的功用就從機能性轉化為裝飾性,而由日本製表專家中野貴臣所創立的品牌 Moco 便是一家將手錶完全飾品化的公司,品牌以戒指及項鍊的墜子為發想,將手錶全面縮小成飾品,超迷你的尺寸設計,讓人很難想像它真的是一隻可以正常看時間的手錶,好多人都問怎麼回事,真的是顛覆了傳統的觀念哦!
  • 日韓撕逼幾十年,2010年才得出結果,「任那日本府」到底是什麼?
    在給大家解釋這個事情之前,大家要先從宏觀上對古代日本和朝鮮半島之間的關係有一定認知,大家看地圖,朝鮮半島可以看成是東亞大陸的突出部,而且正好指著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之間僅僅隔著一個不算太寬的對馬海峽,地緣聯繫非常緊密,所以啊,古代大陸地區的文明,往往是通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的,所以現在一些日本網友會稱呼中國為「父の國」(文明起源地),韓國為「兄の國(文明從朝鮮半島傳到日本)」,也是因此
  • 探遺址、觀動物、品文化 洛陽首批研學旅行精品課程出爐
    為進一步叫響「研學洛陽、讀懂中國」品牌,創建全國研學旅行示範城市,2020年11月,由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洛陽市教育局、洛陽市文物局共同主辦,洛陽市研學旅行發展聯盟承辦的洛陽市首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精品課程大賽拉開帷幕。
  • 食春盤、打春牛……看看古代洛陽人立春都忙點啥?
    在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氣,古代洛陽人都忙些什麼?又有哪些風俗?咱們一起來聊聊。  二十四節氣之首,春天由此開始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公曆每年2月3日至5日的某一天,表示春天的開始。從這一天一直到立夏這段時間,都被稱為春天。  古語云:「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 中國歷史上3大未解之謎,科學都難以解釋,其中一個曾嚇退日本人
    中國的文明雖然歷史悠久,但是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懸而未決的謎團。有的時候我們翻一翻史書,就能發現其中許多的不解之惑。正因如此,也給我國的歷史增添了幾分魅力。我國歷史上曾經就有這三大謎團,它們都是史書上確鑿記載過的,但是即便是專家也說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那麼這三大密歷史謎團都是什麼呢?
  • 古代男人是三妻四妾嗎?電視劇把我們騙了,真實情況不可思議上
    提起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男人只要有錢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娶老婆,可以過著妻妾成群、男歡女愛、毫無節制的奢靡生活,女性在古代幾乎沒有任何地位可言,也沒有相應的法律和制度去保障女性的權利。可是,這些現象都對嗎?通過研究歷史上的典籍我可以負責人地告訴大家,這些都是電視劇等影視作品裡面演繹的,和真實的情況相差十萬八千裡,那麼中國古代男人真的可以三妻四妾嗎?正確的答案是不可以的,中國古代長久以來實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或者叫「一夫一妻一妾多婢多姬」制度。
  • 武則天為何要遷都洛陽?一說為享樂,二說為避鬼,原來如此
    此外,武則天稱帝後,在洛陽建立武氏七廟,四時八節祭祀;又於天授二年將關內雍州、同州等九個州的數十萬百姓遷至洛陽。凡此種種都是古代帝王建都的慣用手法。武則天對洛陽情有獨鍾,武周一朝的政治中心就是洛陽。以至反武人士都看到了這一點。 光宅元年,徐敬業等人在揚州起兵時,有人勸徐敬業首先要拿下洛陽,「則天下之公志在秦王,四面響應矣」。